回覆列表
  • 1 # 歷史畫中人

    南宋末年,元軍對南宋朝廷窮追猛打,南宋王朝岌岌可危。這時文天祥毅然赴北上,準備以言辭說服元軍撤退。不料被元軍羈留,不得南歸,那些出發時文天祥的隨從僚屬紛紛散去。陳志道當初極力贊成文天祥出使元營,如今竟不告而別;而杜滸原本極力勸阻文天祥赴元營,如今卻擔心文天祥孤苦無依,陪伴在其身邊,成為其得力助手。文天祥感動於杜滸的義舉,贈詩聊表敬意:

    昔趨魏公子,今事霍將軍。

    世態炎涼甚,交情貴賤分。

    黃沙揚暮靄,黑海起朝氛。

    獨與君攜手,行吟看白雲。

    文天祥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雲孫,字宋瑞,又字履善。道號浮休道人、文山。吉州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富田鎮 )人,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學家,抗元名臣,民族英雄 ,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

    “昔趨魏公子,今世霍將軍”這個魏公子和霍將軍各指的是誰?

    魏公子指戰國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魏無忌;霍將軍指西漢大司馬驃騎將軍,霍去病。

    魏公子、霍將軍皆前世名將,趨和事表示追隨和侍奉,從此說來是在誇獎杜滸跟對人了,這哪裡是在誇杜滸,分明是在變相誇自己,說不通。同時如果這樣理解,頷聯的世態炎涼甚也完全聯結不上。我們可以從頷聯“世態炎涼甚”入手,猜測首聯的用典其實是在說明世態炎涼,而從魏無忌和霍去病身上,我們正好可以看到世態炎涼的影子。

    魏無忌

    (?-前243年),大梁(今河南省開封市)人,魏國公子,與春申君黃歇、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並稱為“戰國四公子”。是戰國時期魏國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魏昭王少子、魏安釐王的異母弟。公元前276年,被封於信陵, 所以後世皆稱其為信陵君。

    魏無忌竊符救趙,破秦居趙,一時名震天下。不幸的是,歷史上很少有人能做到“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在秦國的離間下,魏安釐王猜忌魏無忌並收回其兵權,魏無忌抑鬱而終。一個“昔”字寫出魏公子得勢時,追隨的人趨之若鶩,而失勢時則紛紛離去。

    元狩六年,霍去病病逝,時年二十四歲,陪葬於茂陵,諡號景桓,墳墓如同祁連山的樣子。

    總結:全文采用欲揚先抑的手法,先點出大多數人只是為自己的生存、利益和前途而奔走,趨利避害是人之常情,再寫杜滸如黃沙漫漫天昏地暗中的一絲朝氣,通過對比突出杜滸情義的可貴。

  • 2 # 大秦鐵鷹劍士

    文天祥在《指南錄·杜架閣》中寫道“昔趨魏公子,今世霍將軍,世態炎涼甚,交情貴賤分”。這句詩道出了世態炎涼和人情冷暖,也指出了人們相交的一個重要原則:嫌貧愛富,趨炎附勢。詩中魏公子是指戰國時代魏國信陵君魏無忌,霍將軍是指金朝末年紅襖軍領袖霍儀。魏無忌與霍儀都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看慣了人們的趨利避害本性。

    魏無忌竊符救趙後,魏國容不下他,於是他帶著門客投奔趙國,趙王賜給魏無忌五座城做封地。趙國有平原君趙勝,他也養了門客三千,趙勝一直想跟魏無忌爭戰國第一公子名號,因此他暗中招攬魏無忌的門客。在趙國的魏無忌只有名氣,沒有權勢,於是他的門客紛紛離開魏無忌投奔平原君趙勝。

    後來秦國大舉攻伐三晉,魏王在危急存亡之秋召魏無忌歸國,並賜大將軍權柄。魏無忌當了魏國大將軍後,其餘五國紛紛入兵,加入魏無忌領導的反秦聯軍之中。這時原先離開魏無忌的門客紛紛再次來投,要在魏無忌手下大展身手,出謀劃策。破秦後,魏王怕魏無忌奪權,就剝奪了魏無忌的軍權,並將其幽禁。魏無忌的門客再次選擇離開他,在失落中無忌縱情酒色而死。

    崇慶元年,霍儀隨劉二祖起義抗金,建立了紅襖軍,根據在沂蒙山,貞佑三年,劉二祖受傷被俘殺。紅襖軍餘部由霍儀、彭義斌率領,不久石圭、夏全來投,並相約生死與共。貞佑四年,金朝同知防禦事僕散撒合、紇石烈桓端將紅襖軍擊敗,霍儀戰敗身死。石圭、夏全率部降金,彭義斌率餘部聯合兗州郝定,投靠李全。

  • 3 # 戈壁灘駝鈴

    公元前260年,趙國在長平之戰中,中了秦國反間計,導致趙國大敗,四十萬兵士被秦國坑殺。後來秦國軍隊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情況萬分危機。趙國丞相平原君之妻,魏無忌的姐姐多次寫信求助魏王和魏無忌。可是魏王懾於秦國的威脅,不敢真去救趙,表面發兵,實際採取觀望態度。

    魏無忌在得不到魏王支援的情況下,只好率領自己所養的賓客,湊齊一百多輛戰車前去支援趙國,準備與秦軍決一死戰。臨出發時魏無忌去見侯嬴,侯嬴貢獻妙計,利用魏王寵姬如姬竊取到了虎符,又向信陵君推薦高人朱亥,輔佐他。最終,擊退了秦軍,保全了趙國。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信陵君竊符救趙”。

    世態炎涼甚,交情貴賤分。

    黃沙揚暮靄,黑海起朝氛。

    獨於君攜手,行吟看白雲。

    都說世態炎涼,但總有一些人不離不棄,始終如一守護友情、親情和家國情懷,不懼危險犧牲,這些人才是中華民族的脊樑,也是世人應該學習的典範。錦上添花者大有人在,可是雪中送炭卻很少有人去做。趨利避害雖然是人之長情,但絕不是大丈夫所為,說得偏激一點就是勢利小人。但願這個世界上雪中送炭的人多一些,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曾經的友情、親情和家國情懷。

  • 4 # 竹史鐵吏

    今世是說不通的,不應該是“今世”,而是“今事”。“事”與“趨”相對,這兩句詩,出自文天祥指南錄中《杜架閣》一詩,是最開頭兩句。

    這陳志道,當初本是極力贊成文天祥出使元營,危難時刻卻不告而別;而杜滸,原本極力攔阻文天祥,勸他切不可赴元營,可現在事情真的發生了,他卻擔心文天祥孤苦無依,毅然留下,陪在文天祥身邊,不離不棄。文天祥被杜滸的義舉深深感動,寫詩相贈,這首詩的全文是:

    昔趨魏公子,今事霍將軍。

    世態炎涼甚,交情貴賤分。

    黃沙揚暮靄,黑海起朝氛。

    但這裡面還藏著兩個故事。並不是簡單字面上所理解的的那麼單純。

    注意詩的第三句,是的,我們常說的“世態炎涼”這個詞,最早就出自於一代民族英雄文天祥這首詩。這首詩說的正是“世態炎涼”、“友情忠義珍貴”的,說的是人與人之間有錢有勢時就互相巴結,無錢無勢時就冷淡忘卻的現象。從古到今,歷經千年,人心不變,世態依然。

    信陵君魏無忌竊符救趙,破秦居趙,一時名震天下。然而魏無忌後來卻非常不幸,因為無人能做到:“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

    終於在秦國的離間計下,流言四起,魏安釐王開始猜忌魏無忌,收回其兵權,魏無忌酒色度日,抑鬱而終。這首詩寫的是魏公子得勢時,追隨的人趨之若鶩,而失勢時則紛紛離去。

    但元狩四年(即公元前119年)漢武帝設定大司馬位,大將軍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兩人皆為大司馬。同時定下法令,讓驃騎將軍的官階和俸祿同大將軍相等。

    漢武帝要表達的意思很明顯了,所以從此以後,大將軍衛青的權勢日日減退,而驃騎將軍霍去病一天比一天顯貴。衛青的老友和門客多半離開了他,而去奉事霍去病,而這些人也常因此而得到官爵,這就是所謂“今事霍將軍”。

    當然,這樣的話詩寫世態炎涼的意思就表達得更加清晰了。但這不過是一種猜測。

    無論真相如何,並不影響文意,此詩先抑後揚,先寫世態炎涼,再寫杜滸如黃沙漫漫天昏地暗中的一絲朝氣,通過對比,突出了杜滸情義的可貴,含義雋永。現在讀來,猶有深意。可見《正氣歌》作者的巨集達筆力與磅礴胸襟。

  • 5 # 老街味道

    問題:文天祥詩“昔趨魏公子,今事霍將軍”這個魏公子和霍將軍各指的是誰?前言

    這兩句詩出自文天祥的《杜架閣》,魏公子和霍將軍各指的誰,需要從這首詩的上下文來判斷。

    老街認為,魏公子應該是信陵君,但是霍將軍不是23歲就去世的霍去病。

    一、 杜架閣其人

    文天祥指南錄中,曾經介紹了杜架閣其人:

    天台杜滸,字貴卿,號梅壑,糾合四千人慾救王室。當國者不知省。正月十三日,見予於西湖上,予嘉其有志,頗獎異之。

    十九日,客賛予使北,梅壑斷斷不可,客逐之去,予果為北所留。後二十日,驅予北行,諸客皆散,梅壑憐予孤苦,慨然相從,天下義士也。朝旨特改宣教郎,除禮兵架閣文字。

    杜滸是浙江天台(台州)人,字貴卿,號梅壑,是南宋宰相杜範之侄,南宋末期的抗元英雄。

    太皇太后謝道清授文天祥為右丞相兼樞密使,希望他赴元營議和。 杜滸勸阻說:"敵虎狼也,入必無還。"

    但是在文天祥決定去談判時, 杜滸還是願意陪同文天祥一起。 於是杜滸以宣教郎、兵部架閣文字之職相隨。這就是《杜架閣》的由來。

    之後的遭遇,文天祥就寫入了這兩首詩裡。

    二、《杜架閣》其一 杜架閣是誰?

    《杜架閣》一共寫了兩首,第一首為:

    仗節辭王室,悠悠萬里轅。諸君皆雨別,一士獨星言。

    啼鳥亂人意,落花銷客魂。東坡愛巢谷,頗恨晚登門。

    先看最後一聯,東坡愛巢谷,頗恨晚登門。蘇轍曾經作《巢谷傳》,記載了巢谷的故事,巢谷字元修,北宋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因為仰慕蘇軾蘇轍兄弟,步行萬里去梅州和海南追隨被貶謫的兄弟二人。當時巢谷已經七十三歲了,在見過蘇轍,然後去海南的途中病死。

    可知這個典故,是文天祥有感於杜滸對於自己的不離不棄。

    文天祥被元兵羈留以後,隨行人員四散,僅留下了杜滸、呂武、李成3人。在被押至京口(今江蘇鎮江)時,機敏的杜滸向守將,4人得以走脫。後來被元兵擒獲後,杜滸再一次買通元兵逃脫。

    一路上杜滸募樵夫抬天祥到高郵,時而入海,時而入江,歷經千辛萬苦脫離險境。文天祥說:"自二月晦至今,無日不予死鄰……貴卿真吾異姓兄弟也。"文天祥在《集杜詩》中也寫道“予北行,滸願從,鎮江之脫,滸之力也”。

    三、《杜架閣》其二 指霍去病的異母弟霍光。

    昔趨魏公子,今事霍將軍。世態炎涼甚,交情貴賤分。黃沙揚暮靄,黑海起朝氛。獨與君攜手,行吟看白雲。

    看了上面的故事,在看這首詩,就知道,霍將軍肯定不是霍去病。

    昔趨魏公子,當年信陵君門下,號稱有食客三千人。此處是文天祥自比,當時追隨我的人那麼多,如今都去了哪裡了呢?

    今事霍將軍。今天,都去侍奉霍將軍了。此處的霍將軍應該是指霍去病的異母弟霍光。霍光歷經漢武帝、漢昭帝、漢宣帝三朝,官至大司馬大將軍。作為漢朝有名的權臣,甚至廢立一個皇帝,即昌邑王劉賀。前幾面中央電視臺直播發掘海昏侯的墓地,這個海昏侯就是昌邑王劉賀。

    霍光權傾朝野,自然追隨者甚多。文天祥用這兩個典故,諷刺一些意志不堅定、見風使舵的人。

    文天祥被元人扣押以後,隨從四散而去,而杜滸一路追隨,並且挽救文天祥於水火之中。

    二人脫離險境以後,又投入了扛元的戰鬥中。不久失去了聯絡。二人最後一次相見時,竟然又是在元兵的囹圄之中。

    三、《哭杜貴卿》

    文天祥派杜滸往臺溫地區招兵集財,自己領兵繼續奔赴前線。後來福安(今福建福州市)陷落 ,兩人失去聯絡。一年後,二人才在江西相遇。 文天祥指派杜滸護海船至崖山,二人再次分手。

    五坡嶺兵敗後,文天祥被俘, 他囚禁在元軍船中,親眼目睹了崖山海戰的慘烈。無力迴天的丞相陸秀夫揹負著年幼皇帝投海而亡,後宮、大臣、宋朝軍民也紛紛投海殉國,據說海上浮屍十餘萬,南宋滅國。

    杜滸在這場海戰中不幸被俘,被執至五羊城(今廣州),在獄中他與文天祥又一次見面。這次會面後不久,杜滸辭世, 文天祥得知噩耗作《哭杜貴卿》一首,詩云:

    昔沒賊中時,中夜間道歸。辛苦救衰朽,微爾人盡非。

    高隨海上槎,子豈無扁舟。白日照執袂,埋骨已經秋。”

    當年我被陷入敵營的時候,是你杜滸置生死於度外,將我救出元營。你完全可以遠離戰場尋求自己安穩的生活,但是你一直追隨我戰鬥在抗元戰場 。當年分手時我們依依惜別,白日當頭,如今犧牲在這裡,已是秋分慘淡,如何不讓我痛惜。

    結束語

    文天祥的這三首詩,記錄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愛國故事,記錄了一對肝膽相照的愛國志士,掩卷令人泣下。

    回到題主的問題, 魏公子,應該是信陵君魏無忌,霍將軍應該是西漢時期的大司馬大將軍霍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道光皇帝為何要傳位給咸豐,而不是強悍的鬼子六恭親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