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剛在看江蘇衛視的河西走廊看見我大漢朝的冠軍侯霍去病徵伐匈奴戰功卓著,一句“匈奴未滅,何以家為”,激勵了我炎黃子孫多少代熱血男兒,為抵抗外辱前赴後繼。無奈冠軍侯英年早逝,好像歷史也沒有明確的說法。

12
回覆列表
  • 1 # 土家姐姐

    霍去病的一生,璀璨如夏花,靜美似秋葉。英年早逝的他讓無數後來人惋惜。

    霍去病,山西臨汾人,西漢外戚,名將、軍事家、民族英雄。官至大司馬驃騎將軍,封冠軍侯。漢武帝第二任皇后衛子夫的外甥,大將軍衛青是舅舅,平陽公主是舅母,實打實含著金湯匙出生的貴公子。

    本身有病,積勞成疾

    去病的名字可以窺斑見豹。或許這個孩子打小就有病,所以才起了這樣一個名字,古人相信迷信,想用這個名字壓壓邪,讓孩子健健康康長大,由於孃胎裡帶的病根子,屬於先天性的,所以常年征戰的霍去病因為疏於保養積勞成疾,以至於英年早逝!

    被漢武帝殺死

    衛家勢大,功高蓋主。元狩五年(前118年),李敢得知衛青對其父李廣之死負有不可推卸之責任,便打傷衛青。衛青沒有聲張此事,但他的外甥霍去病得知後,卻在甘泉宮狩獵上暗箭將李敢射殺。由於漢武帝此時正寵信霍去病,便包庇霍去病的罪責,並對外宣稱李敢是狩獵時被鹿撞死的。然而由於李敢之死朝野震動,這對整個官僚體系的波動太大了,漢武帝為了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將其祕密處死也不是不可能。

    我個人偏向於小時有病,積勞成疾而去世。如果是漢武帝殺死的,怎麼可能讓他陪葬茂陵,要知道,他去世後,漢武帝可是傷心得不得了,把他唯一的兒子霍嬗收養,疼愛有加。

  • 2 # 端木建

    霍去病是漢朝的著名少年將軍。著自己的智慧和勇敢得到了漢武帝的賞識。而當時的漢帝國正是需要人才的時候,漢武帝見這個年輕人有膽量有謀略,便想讓他到軍隊當中去歷練。而當時的霍去病也沒有辜負漢武帝的期望,到了軍隊之後多次打勝仗立功勞。後面18歲的時候就率領騎兵直搗匈奴王庭。但可惜的是天妒英才,霍去病在20來歲的時候就因病去世了。他死亡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呢?司馬遷為何不敢寫清楚?

    霍去病的身份和地位

    霍去病和軍隊

    漢朝的名將十分之多,但年輕到只有十幾歲的名將,卻只有霍去病一個人。我們回顧歷史就要從歷史的故事之中研究和發現一些東西。當年的霍去病死亡肯定是跟他身份和地位有關。要不然一個普通百姓的死亡才不會有那麼多人去關注。

    霍去病從血緣關係上面來說,和衛青一樣,他們都是一個私生子。衛青沒有霍去病幸運霍去病長大的時候,衛青已經成為大將軍了。霍去病生在將軍的門下是衛青的親戚。他雖然是一個私生子,但他是衛青的外甥,這使得他有機會接觸到尊貴的漢武帝。

    衛青

    漢武帝和霍去病是偶然相遇的。當時的霍去病因為喜好武功而沒有讀書,就在軍中成天訓練。他一個人在和其他士兵切磋的過程中打敗了十幾個士兵,這使得漢武帝十分驚訝。認為霍去病年少有為十分勇敢,便十分喜歡他。

    霍去病死於匈奴巫師下毒

    匈奴士兵射箭

    霍去病作為少年將軍,經常和匈奴人打仗,而匈奴人不熟悉霍去病的戰法也經常被霍去病打敗,大家都知道打仗就要死人,匈奴人在失敗的時候死亡了很多人,因此匈奴的士兵,和國王都十分憎恨霍去病。

    他們認為霍去病是一顆匈奴的災星,阻擋了匈奴人南下的腳步,還使得幾十萬的匈奴人和勇士死亡。這個時候的匈奴王就想到了一個辦法,他們讓巫師在霍去病軍隊所必經的水源附近下毒。

    漢朝和匈奴形勢

    大家都知道北方的沙漠草原地帶水源本來就十分稀少。這些地方都被匈奴本地人清楚並十分熟悉。再有一次霍去病率領大軍討伐匈奴的時候,匈奴單于提前逃跑。他留下了巫師,把病死的牛羊扔在水源地區。而霍去病不知到這種情況,喝了病死牛羊的水就中毒身亡了。

    霍去病是被漢武帝暗殺的

    漢武帝

    第二種說法就是漢武帝派人殺死的霍去病。因為衛青和霍去病都是親戚關係,而他們兩個在大漢的軍隊之中都是十分有威望的存在。時到漢武帝已經十分年老了,他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就會死去。而衛青和霍去病還十分年輕,他們兩個其實就是漢武帝身邊的一個定時炸彈。

    漢武帝害怕衛青和霍去病勾結起來。他死後作為全程而危害自己的大漢江山。是漢武帝所不願意看到的,所以當時他剷除了年紀比較小的霍去病。是因為匈奴已經被多次擊敗上表稱臣。北方威脅已經不存在了,而朝廷之中的威脅卻是十分巨大,所以漢武帝即使十分喜歡霍去病。也不得不痛下殺手。用情況在後面應該是有所提示的,但司馬遷因為皇帝的關係不好意思明說。

  • 3 # 懮國懮民

    衛霍一體。因為李敢刺殺衛青未遂,霍去病直接把李敢幹掉了。李敢是名門宿將李廣之子,漠北之戰隨霍去病有功封關內侯,李廣自殺後劉徹讓李敢接替了李廣的郎中令一職(九卿)。之後霍去病又建議劉徹給兒子封王(即趕出京城)來鞏固太子地位。

    霍去病很重要。漠北之戰後,“漢方復收士馬,會驃騎將軍去病死,於是漢久不北擊胡”(《史記·匈奴列傳》)。不管是劉徹不想讓衛青繼續帶大軍出征還是衛青身體不好,損失了霍去病後劉徹長期無力繼續對匈奴軍事行動是事實。

    衛青的地位很穩固。第一,尚公主的時間,按《史記》對陽信公主的記載,衛青是陽信公主第三任丈夫,成婚時間在元鼎二年第二任夏侯頗自殺之後,霍去病去世(元狩六年)有兩年了 (褚少孫補傳記載陽信公主挑丈夫時手下稱衛青三子為侯,即在元鼎五年酎金失侯事件之前)。霍去病去世後衛青也繼續當著大司馬大將軍(大司馬掌日常軍務,代太尉職;大將軍除掌全國軍事外還是內朝統領。基本上就是內政和軍事第二人)。衛青去世前後對外戰績的反差也挺顯著。

    死因那就靠猜了,史書沒記載嘛。第一,霍去病叫“去病”,可能本身身體不好;第二,霍去病英年早逝,衛青也不到50就去世;第三,元光六年到元朔六年共七年之中衛青以統帥身份作戰七次,之後衛青四年未出徵;第四,霍去病在元朔六年到元狩四年短短5年之中六次出征,四次以統帥身份出征;第五,霍去病的作戰手段,用班固的話說就是“長驅六舉電擊雷霆”,看詔書那就是高強度高機動連續作戰;第六,衛霍時期是中原王朝對北方遊牧民族第一次大規模主動出擊的時期。綜上,推測霍去病本身身體不是很好,高密度高強度作戰加劇身體損耗,因無先例可循對將士的健康保障也不如後世完善,所以早夭。衛青身體可能好些,打法相對霍去病平和點(雖然也很浪),所以活得久些,但也不長壽。

  • 4 # 樂九思

    十七歲,兩出定襄,功冠全軍;十九歲,三徵河西,開疆拓土;二十一歲,統帥三軍,縱橫漠北。

    霍去病,一個代表著青春、勇武與奇蹟的名字。

    他一生數次指揮大軍與匈奴會戰,每一仗均是深入險境,孤軍奮戰,每一仗均是以寡敵眾,大勝而歸!

    然而,這位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天之驕子,卻在他二十三歲的時候突然劃上了生命的句號。彷彿一顆流星一般,劃過夜空,耀眼奪目,但卻匆匆而來,匆匆而去,千百年來使無數後人為之扼腕嘆息!

    與霍去病同一時代的司馬遷在史記中對霍去病死後的葬禮描述的十分詳細,從送葬隊伍的出身來歷到他們的衣著打扮,再到墓的形狀,甚至連諡號的意義都做了解釋,但卻沒有一個字提及為什麼這個威名赫赫的無敵戰將會在風華正茂之時早卒。

    如果有人認為霍去病去世時匈奴已經無力再戰,霍去病的死對歷史程序根本沒有影響,所以史官對他的死可記可不記。這個說法真是大錯特錯。

    史記匈奴列傳記載: 漠北大戰後,雙方均受損傷,匈奴遺使和親,漢朝派任敞出使,與匈奴談條件。然而匈奴不僅不接受漢方的條件反而扣留使者任敝,於是武帝決心發動又一次的對匈戰爭。“漢方復收士馬”,積極的備戰。然而就在這個時候,身為主將的霍去病突然去世,這次很可能徹底摧毀匈奴勢力的第二次漠北大戰夭折了。

    霍去病的突然離世,對漢匈雙方來說都具有極為重大的意義。

    關於霍去病的死,朝廷肯定會對外公佈一個死因,否則怎麼向即將出徵的將士們交待。然而司馬遷居然將此遺漏掉了,他不厭其煩的詳述霍去病的葬禮,卻單單漏掉了最關鍵的主因,簡直是不分輕重之至。

    縱觀司馬遷論述漢匈戰爭的情況也大抵如此,他從底層收集了很多訊息,但是這些訊息大多隻是膚淺的,瑣碎的。真正對戰爭起作用的決策謀略和大政方針司馬遷沒有記下來,給人感覺是不分輕重,偏激狹隘。

    然而這並不是司馬遷選擇的結果,相反,這是他沒有選擇的結果,他根本沒有獲知這些重要訊息的途徑,所以只能從最底層最表面的現場入手去記錄歷史。說到底,司馬遷在當時只是一個普通人,不是萬能的,他只是站在一個普通知識分子的角度來敘述那段風起雲湧的歷史。只能記輕,無法寫重,因為很多重要的事,隱諱的事根本不是他這個小人物所能得知的。

    兩千多年過去了,後人似乎就更無法得知了,霍去病之死已成了千古之謎!

    然而後世卻又忍不住對霍去病之死做出了種種猜測,最有分量的便是病死之說。

    此說最早出自西漢時的褚少孫,他在建元以來侯者年表中有一段補記,借霍光之口說霍去病是病死,然而具休是什麼病,沒有記載。

    這段話出自霍光上奏給皇帝的奏摺,有案可查,褚少孫也沒必要說謊,所以基本上可信的。這也就是說,官方說法是病死。

    然而霍去病是一員縱橫沙場的武將,能騎善射,在戰場上經常是一馬當先,身體素質過硬,不可能體弱多病;23歲正是風華正茂之時,身體還處於上升期,也不可能是積勞成疾;若是有瘟疫,為何沒有大面積蔓延?為何隨同他一起征戰漠北的將領沒有染上?為何潛伏期會長達兩年?

    病死之說很難令人信服,何況如果真的是病死,司馬遷為什麼不記?他為什麼記了那麼多細節卻漏掉這個主因?

    一個合理的解釋是,病死之說只是一個託詞,在當時根本就沒有人相信,司馬遷也不例外。他本著對史實負責任的態度,不將虛假的死因寫在他的史書上。然而他既沒有能力也沒有興趣去探究霍去病的真正死因,所以就形成了這樣的一個空缺。

    如果霍去病是非正常死亡,那麼是誰殺了他?為什麼要殺他?朝廷又為什麼要掩飾?

    翻開史記,千頭萬緒,仿似一團亂麻,無從下手,很多地方都解釋不通。然而,如果能夠找出一條主線,是否就可以將這團亂麻理清楚呢?

    答案是肯定的,當一個長期被忽視的重要人物浮出水面後,所有的問題都迎刃而解了。

    這個人就是衛太子劉據。

    之所以忽視他,是因為霍去病去世時,衛太子年僅十二歲,還只是一個孩子,智力有限,能力有限,幹不出這許多驚天動地的大事。但是別忘了,這個孩子並不是孤立的,他代表的是一大群與他利益休慼相關的衛氏家族的利益,他代表的是圍在他身邊的太子少傅、太子太傅等等一系列想從他身上撈取好處的政客的利益。

    在這裡有必要將太子與衛氏的關係做一下澄清。太子與衛氏休慼相關,俱為一體,太子需要衛氏的勢力來扶持,衛氏需要太子的地位來鞏固。

    武帝后期也許很想將太子與衛氏分開,他不希望太子過多的依靠外戚,所以做了很多努力來打壓衛氏,想讓太子獨立。但事實證明太子與衛氏根本就分不開,他們也不想分開,在這種情況下,太子與衛氏一損俱損,一榮俱榮。

    撥開迷霧的主線就是太子與整個衛氏集團的利益。

    讓我們先看看霍去病去世前後的幾件史實。

    公元前119年,漠北大戰,李廣自殺,李敢刺傷衛青。武帝暗中尊霍抑衛。

    公元前118年,李廣從弟丞相李蔡坐侵陵園,自殺,太子少傅莊青翟繼任丞相。霍去病射殺李敢。

    公元前117年,三月,霍去病一再請劉徹立三皇子為王。四月,冊立三王,武帝寵姬王夫人病死。九月,霍去病死。

    公元前116年,衛青長子衛伉因矯詔罪被削去侯爵。

    公元前115年,御史大夫張湯被丞相莊青翟以及他手下的三長史陷害,自殺,武帝處死了莊青翟以及三長史。太子太傅趙周繼任丞相。

    短短的幾年間,朝廷發生了激烈的震盪,死了兩個丞相,一個大將,一個御史,分封了三個諸侯王。無論是內朝外朝都出現了很大的人員變動,這裡麵包含了複雜的政治鬥爭,充滿著血腥味。

    在這一系列變故中惟一得到好處的是太子,也就是衛氏集團。

    讓我們就以下幾點來分析當時的情況:

    一,漠北大戰後武帝為何尊霍抑衛,以及霍去病與衛氏的關係。

    漠北大戰後,霍部得到了極高的封賞,衛部日漸裒落,一個如日中天,一個日薄西山,照此發展下去,霍去病大有取代衛青之勢。衛霍之間在利益上形成了尖銳的矛盾。

    衛青為人謙恭有禮,溫和大度,對家人重情,對朋友重義。看看漠北大戰時他身邊的將領就可知其為人,公孫敖是他的救命恩人,公孫賀是他的大姐夫,曹襄是他的繼子,李廣是皇帝派給他的……

    這就是他的個性,不管是對親人還是朋友,從來不會說不。他的身上承載著太多的家族利益,是衛氏家族最理想的保護神。

    反觀霍去病,他用人完全是另一種風格,他的得力手下幾乎全是匈奴降將,選的將士都是能騎善射的低階軍官,一切只著眼於戰場,沒有一個沾親帶故的親友,沒有一絲人情可講,甚至連一向由皇帝指派的裨將都可以拒絕不要。

    這種方式保障了他在戰場上的節節勝利,但是他卻失去了以衛氏為首的皇親國戚以及世家貴戚們的支援。

    霍去病的崛起,得利的全是外人,衛氏家族沒有得到絲毫的好處。可以說,霍去病雖然出自衛氏的分支,但他並不代表著衛氏的利益。

    武帝為什麼要暗中尊霍抑衛?就是因為霍去病是一個孤立的個體,地位再高也是皇帝賜予的,他沒有形成一個利益群體,跟著霍去病而獲得榮華富貴的都是底層之人,大多數還是匈奴人,這些人在朝中沒有任何勢力,所以霍去病根本沒有拉幫結派的可能,不構成政治威脅。

    然而衛青不同,衛青雖然一直謹小慎微,但是他的身上擔負著太多人的利益,這些人匯聚在一起,勢力十分龐大,武帝必須想辦法扼制他,採取的手段便是以霍制衛。

    當霍去病作為大將軍的一個部將而獲封侯時,他是衛氏家族的一個錦上添花者,當他威脅到衛氏的保護神衛青的地位時,他便是整個衛氏的敵人。

    如果說漠北大戰後,衛青面臨的是眾叛,霍去病面對的則是親離。衛氏家族的得利者是絕對不願意看到霍去病取代衛青地位的,他們會拼盡全力保住衛青。

    二,李敢傷衛青事件及其背景

    史記記載:李敢以校尉從驃騎將軍擊胡左賢王,力戰,奪左賢王鼓旗,斬首多,賜爵關內侯,食邑二百戶,代廣為郎中令。頃之,怨大將軍青之恨其父,乃擊傷大將軍,大將軍匿諱之。

    從這一段記述中我們可以看到,漠北大戰結束後,李敢獲封為關內侯,出任郎中令,“頃之”李敢因父仇擊傷衛青。 這一年是公元前119年。

    李敢因為父仇所以不顧性命的去找衛青拼命,這符合一個剛從沙場上下來的軍人的身分,也符合李家人質樸的個性。衛青事後並沒有聲張而是將此事隱瞞,也完全符合他一向仁善退讓的個性。

    衛青的大度有沒有使李敢心生愧疚我們不得而知,但是不管李敢後來還恨不恨衛青,他的這個舉動已經足以為整個李氏的衰落埋下禍根。

    李敢是李廣之子,漠北大戰時霍去病的部下,朝廷的郎中令。但他還有一個重要的身份一直被人忽視,他還是當朝丞相李蔡的侄子。

    李蔡曾經是衛青的部將,但是此時的身分是丞相,他是李廣的從弟。李廣自殺,李敢認定了衛青是他的殺父仇人,並且採用了激進的方式,發生了流血事件,那麼貴為丞相的李蔡對衛氏意味著什麼?

    正當得勢的衛氏也許不會把李蔡放在眼裡,但是江河日下且正被皇帝逐漸冷落的他們還能這麼坦然的面對著一個有可能對他們懷恨在心的李氏高官嗎?

    三,李蔡之死與李敢之死

    丞相李蔡於第二年的三月份畏罪自殺了,他的罪名是侵佔了先皇陵寢的一塊地。

    一個很可笑的理由,李蔡既不是傻子也不是瘋子,而且也沒有任何跡象表明他是要錢不要命的財迷。天下那麼大,身為丞相的他要想佔一塊地,哪裡不行,為什麼要去侵奪先皇的墓地?連三歲小孩子都知道那是死罪,李丞相為什麼要冒天大的風險去佔那塊地?佔了這塊地,他得到了什麼天大的好處了?

    政治是不講因果邏輯的,有人證據確鑿的指出他犯了這種大逆不道之罪,皇帝只能派人查,還沒有下獄,李蔡便自殺了。說到底,他只是一個才智平庸的武將,在複雜的政治鬥爭中根本不堪一擊。

    繼任丞相之位的是太子太傅莊青翟,也就是說,太子是這場政治鬥爭的得利者。

    與此同年,霍去病突然因為李敢刺衛青,在甘泉宮狩獵場當著武帝的面射殺了李敢。

    這個事件疑點重重。

    首先,在甘泉宮狩獵時殺人,這個殺人地點選的太離奇了,現場一定有很多皇家衛隊,不可能保密,尤其不可能在軍中保密。李家世代為將,李廣又頗愛護士卒,李家在軍中是有一定影響力的。霍去病這麼做,影響太惡劣,會引起很多人的反感,甚至是憤怒,他什麼要在這裡殺人?在這裡殺人他得到了什麼好處?

    其次,李敢當時的身分是郎中令,九卿之一,就算在軍中他是霍去病的部下,但這時並非是在塞外打仗,此時的霍去病根本沒有權利私自處決李敢。當初衛青在塞外時都不敢私自處決部將,因為這會犯忌諱,專殺大權只有皇帝才有,霍去病當著皇帝的面明顯越權行事,實在是為人臣子的大忌。他為什麼要去犯這種大忌?難道沒有別的方法處置李敢嗎?

    還有,霍去病殺李敢距離李敢傷衛青之間有一段不短的時間,這是為什麼?他既然可以不顧軍中的議論,不顧皇帝的感受,為什麼還要隱忍這麼長的一段時間才動手?有什麼會讓他產生顧慮?

    如果說霍去病殺李敢是蓄謀已久的,實在說不通,因為他採取的辦法真是太笨了,對他自己一點好處都沒有,還會給他帶來種種潛在的惡果。世上有千百種比這更好的辦法,聰明絕頂的霍去病為什麼想來想去偏偏挑中了這種對自己有百害而無一利的辦法?

    如果不是醞釀已久的謀殺,那這個事件便是一個突發事件。衛青受傷後對外封鎖了訊息,霍去病一直不知此事,他是在甘泉宮狩獵之前,或者就是在狩獵之時才剛剛得知李敢傷衛青這件事的。依他在戰場上雷厲風行的個性,一箭便取了李敢的性命。

    霍去病為什麼會突然知道這個訊息的呢?是誰將這個訊息透露給了他的呢?為什麼要選在狩獵場?透露資訊的人目的何在?

    排除偶然因素,如果是有人故意將此事透露給霍去病,那此人一定與衛青有極為密切的關係,否則不會知道衛青曾經被李敢擊傷。選擇在狩獵場,一是因為這裡人多嘴雜,二是因為這裡有足夠的空間,霍去病可以非常方便的用他手中的弓箭殺人,就像他在戰場上殺人一樣。

    此人透露這件事的目的很明顯了,借刀殺人!

    霍去病如果在衝動之下親自動手,自然最好,霍去病如果不急著動手而是把這件事告訴武帝,設計者的目標也達到了,李敢必死無疑。

    如果有人蓄意要殺李敢,為什麼不立即進行而要隱忍那麼長的一段時間呢?

    這個問題只要聯絡到李蔡事件便不難解釋。李蔡死於這一年的三月,正是春暖花開之時,李敢具體死於幾月史書沒有記載,但是他是在武帝狩獵時死的,這時應該不是冬季。那時的歷法一開年便是冬季,李敢之死應該是在春季以後。

    按常理推測,李敢之死很可能緊挨著李蔡之死,因為要對付李家,當然是先對付身為丞相的李蔡,殺李敢只不過是舉手之勞的小事,不必急在一時。

    李敢李蔡叔侄在這一年一起去世,李家勢力被連根拔去,李家幾乎沒有了成年的男丁,再也不會有人向衛家尋仇了。

    霍去病以極端的方式處死李敢,同情李家的人絕不在少數,這勢必他帶來很多麻煩,甚至連武帝也會對他產生一些不滿,這不正是衛氏想看到的結果嗎?

    一石二鳥,衛氏大獲全勝。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李家勢力衰退後,李敢的一雙兒女卻在後來得到機會親近太子,並受寵於太子。

    若沒有人引薦,李家的兒女怎麼能進太子東宮?引薦者倒是很有可能是打著保護李敢遺孤,防止霍去病再下毒手的口號將李家兒女送進去的。

    霍去病殺李敢在當時可以說是一件公開的祕密,甘泉宮的狩獵場一定有很多的目擊者,連小小的司馬遷都知道,李敢的家人不可能不知。殺父之仇不共戴天,太子將兩個霍去病的仇人弄在身邊,養著,寵著,他想幹什麼?

    四,霍去病請立三皇子之迷

    霍去病從十幾歲開始就一直領兵打仗,幾乎沒有參與過朝政,但是在元狩六年卻發生了一件極為奇怪的事,他兩次帶頭,請武帝冊立三皇子為王,這件事得到了丞相和御史大夫張湯的鼎力支援,聲勢浩大,滿朝文武都加入了進來。

    分封皇子這件事跟霍去病似乎怎麼也扯不上關係,霍去病為什麼要當這個發起者和帶頭人?難道他不打仗的時候無聊之極,管起閒事來了?

    當我們抓住衛太子這條主線時,這樁離奇的怪事就一點都不奇怪了,三皇子被冊封為王,最大的得益者就是太子。

    皇后衛子夫早已年老色衰,失寵已久,武帝此時寵愛的是王夫人,王夫人生有一子,已經威脅到了太子的地位。

    漠南之戰後,衛青沒有益封,卻得到了千金的賞賜,此時他的一個門客勸他給王夫人的家人送份厚禮,衛青照辦了,分了一半的賞賜給王夫人的家人送去。武帝得知此事後,立即就提拔了那個門客,由此可見王夫人的影響力。

    漢武帝的所作所為在很多方面上都跟秦始皇非常相似,人們總喜歡將秦皇和漢武相提並論。

    秦始皇在統一中國後做了很多政治改革,其中最重要的一項便是用郡縣制取代了分封制。

    秦始皇一共有二十幾個兒子,全部沒有分封到外地,都留在他的身邊,這也就使得宮闈鬥爭異常的激烈。最終他的一個小兒子逼死了太子,坐上了皇位。

    站在衛太子劉據的角度來看,最害怕的就是武帝效法秦始皇不分封皇子,太子身邊的人時時刻刻都在提醒著他,千萬不要重蹈扶蘇的覆轍。

    在分封制下,封國國君享有高度的自治權,他們可以在自己的封國內組建軍隊、收取賦稅、制訂法律、任用官吏、發行貨幣,職務父子相襲,儼然就是一個國中之國。

    武帝一直都在致力於消除封國的影響力,從他內心深處來講,他是不願意再製造國中之國的。

    封了王的皇子到了一定的年紀就必須離開京城去自己的封地,從此離皇權越來越遠,很難再對太子的地位構成威脅。而此後不久,王夫人也離開了人世。

    這場宮庭的奪嫡大戰以太子的勝利而告終。

    這件事由霍去病帶頭,群臣附議,但是為何身份顯赫的衛青從沒表過態呢?是為了避嫌疑嗎?為什麼霍去病就不避嫌疑?

    霍去病不是一個老練的政客,請求封三王這件事不可能是他自己某天的忽發奇想,從後來的群臣附議來看,也不可能是一個人的忽發奇想,這件事有很深厚的政治背景,是一件預謀已久了的事。

    值得一提的是,霍去病只是一個發起者和帶頭人,後來群臣一請再請,他並沒有加入,完全是一副置身事外的姿態,可見他對此事並不熱衷。

    前面已經說過了,漠北大戰後,霍去病最缺的便是親情,最想挽回的,也一定是親情。這時,如果有人告訴他,有一件事對衛氏非常有利,但是卻需要他鼎力相助,此時的霍去病一定會義無反顧的站出來當這個帶頭人。

    五,霍去病之死與衛伉矯制

    元狩六年九月(公元前117年)霍去病去世,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衛青長子衛伉因矯詔而失去了侯爵,這兩者在時間上是否有必然的聯絡?

    當時的人以十月為一年的第一個月,也就是說霍去病死於那一年的年末,與第二年緊緊相接。霍去病之死與衛伉失侯最短有可能只相差一天,最遠不過一年。

    史記記載:“自驃騎將軍死後,大將軍長子宜春侯伉坐法失侯。”

    毫無疑問,這兩件事在時間上緊緊相接。

    再來看衛伉的罪名,矯制。

    矯制,也就是假傳聖旨,後果非常嚴重,需要冒很大的風險,那麼衛伉為什麼要矯制呢?他幹冒奇險去矯制,不可能是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也不可能是為了微不足道的小人物,那麼他假傳聖旨的物件是誰呢?他假傳了一道什麼樣的聖旨?

    這麼重的一個罪,不管多麼大的人物,只要沾上這兩個字,死罪難逃。為什麼衛伉僅僅是削去了侯爵,而沒有死呢?以衛青當時在武帝心中的分量,能保得住這個犯了死罪的兒子嗎?

    這一年霍去病不過二十三歲,按常理推算,衛伉很可能只有十幾歲,這樣的一個少年能有多大的本事?能掀起多高的風浪?他有什麼資格矯制?

    他會否只是一個被人利用,受人擺佈的小棋子呢?

    六,張湯之死

    張湯是武帝朝極為重要的一個大臣,當年陳皇后的巫蠱案是他處理的,淮南王的謀反案也是他鎮壓的,朝中律令是他修訂的,算車緡是他最先提出的。

    他的作用並不侷限在某一個領域,武帝前期的每一項重大政治舉措幾乎都有張湯的身影,可以說他既是決策者,也是執行者,集內外朝身份於一身。

    張湯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除了心狠手辣,樹敵頗多之外,他還非常清廉,死後家無餘財。

    張湯雖然不愛財,但是對權勢的追求卻是狂熱的,這勢必會影響到衛氏的利益。具體的說,張湯與丞相存在著利益之爭,有謀奪丞相之位的野心,而丞相是太子少傅,與衛氏利益密切相關。

    武帝對張湯非常倚重,甚至在張湯生病時,親自去他家裡看望他。然而封建帝王都是多疑善變的,當一而再,再而三的有人詬病張湯時,武帝動搖了,將他下獄審查。

    張湯是有名的酷吏,平時得罪的人太多,很快就被人群起而攻,最終他在獄中自殺而亡,臨死前傳話給武帝,說陷害他的人是三長史。

    長史是丞相的長史,也就是說,他們都是丞相兼太子少傅莊青翟的人。

    張湯一死,武帝立刻就後悔了,非常心痛,但是已經無法挽回了,他能做的只有怒誅三長史,丞相莊青翟後來在獄中自殺。

    這是一場典型的權利之爭,最終得利的仍然是太子衛氏一黨,他們雖然死了一個少傅,但是新任的丞相趙周是太子太傅,可以說衛氏勢力並沒有受到打擊,反而他們很可能因為張湯之死引起的權利真空而得利,在這個事件中,受到打擊的是武帝。

    七,誰是真凶?

    一連串的政治事件,一連串的人員變動,權利更替,足以證明這段時間政治鬥爭的複雜激烈,衛氏一直處於風暴的核心地位,並始終牢牢的佔據著上風。

    視衛青為仇敵的李氏叔侄死了,給太子帶來壓力的三個皇子被分封了,與衛子夫爭寵的王夫人死了,威脅著衛青地位的霍去病死了,與太子少傅爭權的張湯也死了。

    如果這一切不是巧合,那衛氏的手段真是厲害的嚇人,高明的可怕。

    衛氏代表的是一大群人,是一個龐大的即得利益群體,並不是特指某一個人。但是在這個群體中,一定會有一個帶頭的人,一定會有一個陰謀的主要策劃者。

    這個人必然對權勢極端熱衷且心狠手辣;這個人必然非常強悍且身份不低,如此才有足夠的手段,足夠的分量來勝任這許多複雜的政治鬥爭。

    這個人會是大將軍衛青嗎?如果是,那他所表現出來的寬和大度,仁善退讓就全是偽裝,這樣的衛青太可怕了。但是這可能嗎?要知道偽裝一時不難,偽裝一世是不可能的。

    這個人會是皇后衛子夫嗎?我們很難將那個陰險強悍、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人與這個身不由已的可憐女子聯絡在一起。

    太子年幼,衛青長子也年幼,公孫賀平庸,衛氏還有什麼人?

    除去這些人,衛家還有一個分量非常重的厲害人物,那就是平陽公主。

    平陽公主是武帝的長姐,她的母親便是一個非常擅長宮庭鬥爭的厲害角色,當年從激烈複雜的政治鬥爭中脫穎而出,坐上了皇后寶座,也將她的兒子劉徹送上了皇位。

    成年後的平陽公主嫁給了平陽侯,她的這個名號因此而來,平陽遠在河東,從此遠離了京城長安,與政治絕了緣。(平陽公主一定是到過平陽縣的,否則她不會碰到衛氏,衛氏是平陽縣土生土長的,衛家的兩代人都與平陽縣吏私通足以證明。)

    如果平陽公主是一個平凡的女人,她很可能會在平陽縣過一輩子,但她顯然不是這種人,她抓住一個機會回到了長安,並且長久地留了下來,得到了親近皇帝的機會。

    回到長安後她便開始處心積慮的想討好皇帝,撈取政治資本。當時陳皇后無子,她便選了十幾個良家女子在家裡,隨時準備獻給她那個當皇帝的弟弟。武帝最終看上了身份卑賤的衛子夫,在臨走時,平陽公主撫著衛子夫的背說:“即貴,願無相忘。”其目的,真是昭然若揭。

    衛子夫雖然進了宮,但是地位仍然卑微,陳皇后壓制著她,她只能當一名普通的宮女,根本無法接近皇帝。此時衛子夫的家人仍然在平陽府為僕,地位不會改變。

    衛子夫進宮時年齡已經不是很小了,她的兩個親姐姐更是早就到了出嫁的年齡了,身份卑微的衛家女兒是如何與當朝權貴和世家子弟攀上關係的呢?毫無疑問,平陽公主一定出了大力,是她一手建起了衛氏的班底。

    一開始,衛子夫在宮闈鬥爭中是處於絕對的劣勢,然而這個身份卑賤的柔弱女子竟然在此後奇蹟般的翻身,並最終戰勝了擁有強大後盾的陳皇后,她的背後若沒有高人指點,誰人能信?

    能夠順暢的進入深宮經常見到衛子夫的,除了平陽公主,恐怕再也找不到第二個人。

    一場血腥殘酷的巫蠱案後,陳皇后放逐到了長門宮,衛氏大獲全勝。在巫蠱案後,陳皇后的母親劉嫖找到平陽公主哭訴,大意就是說:劉徹是因我而登上皇位的,然而他現在卻這麼對我的女兒,你來評評這個理。這時的平陽公主絕口不提什麼巫蠱案,只回答了一句:還不是因為皇后無子,潛臺詞彷彿就是在說,不要怪我們忘恩負義,要怪就怪你自己女兒不爭氣。

    只此便可看出所謂的巫蠱只不過是一個政治鬥爭的工具而已,就算沒有這件事,劉嫖和陳阿嬌也一樣鬥不過老辣的平陽公主,陳皇后被廢是早就被註定了的。

    兩年後,衛子夫生下皇子,被立為皇后,衛青出塞立功,封長平侯。

    衛氏的發展速度太快了,尤其是衛青當了大將軍之後,平陽公主感到已經無法完全的掌控衛氏了,於是她不惜委身下嫁她昔日的僕人。衛氏這架豪華的戰車是她一手搭建的,她絕對不允許它脫離自己的掌控。

    衛氏的利益便是平陽公主的利益,衛氏遭遇到危機時,平陽公主會不惜一切代價維護衛氏的利益。

    衛青是整個衛氏集團最重要的支柱人物,同時也是平陽公主的丈夫,所以當霍去病威脅到衛青的地位時,最恨霍去病的,一定是平陽公主,最想要霍去病死的,也一定是平陽公主,可怕的是,這位公主完全有能力,有手段做到這一點。

    八,霍去病之死為什麼會諱莫如深?武帝是否知情?

    年代遙遠,史料有限,霍去病具體的死因已經無法猜估了,只能憑小說家去想象發揮了。

    不可能是血淋淋的刺殺,因為這樣的話武帝一定會勃然大怒,震動天下。也不大可能是給他製造意外,如溺水掉崖等,如果這樣官方就不用再給他想出一個病故的藉口了。

    如果是毒殺,這樣表面看起來就很像是病故,可是武帝相信嗎?一個生龍活虎的大將,正準備出征,突然說病就病,一病不起,實在破綻太多。

    這一招對付身體孱弱的婦人孺子倒是較易讓人相信。何況,如果霍去病輕易的就讓人下毒,那他早就被恨他入骨的匈奴人毒死了。

    會不會有人誘導他自殺?要知道,人言不僅可畏,有時候還可以殺人,其高明處遠勝刀劍毒藥。

    霍去病的性格是有缺陷的,寡言少語,心高氣傲,可以想見,這樣的人是沒什麼朋友的,他在朝中也沒什麼人緣,口碑不太好。軍中將士大多是匈奴人,之所以替他賣命,不過是為了功名富貴,未必有什麼深厚的感情。漠北大戰後,衛家的人對他幾乎等同於仇敵,毫無親情可言,就算是衛青,可能也對他產生了嫌隙。霍去病對他的親生母親似乎也不怎麼親近,陳氏一直謀求續封,但是他並沒有熱心幫過忙。他雖然在漠北大戰前認了親生父親,但是他的父親並沒有跟他回長安,他的身邊只有一個年幼的弟弟。

    性格倔強孤傲的少年最容易走入極端,天才都是孤獨的,這一點在霍去病身上表現的尤甚,他雖然少年顯貴,但是未必快樂。

    從武帝后來的態度來看,他雖然悲痛萬分,卻沒有因此遷怒於人,更沒有因此大開殺戒, 悲痛之餘他全心的準備霍去病的葬禮,取消了出兵塞外的計劃,附帶著忍了匈奴的一口惡氣,倒像是萬念俱灰的樣子。

      如果是自殺,武帝這樣的表現就解釋的通了,司馬遷的表現也解釋的通了。

    武帝隱瞞了真相,對外宣稱病故,雖然這個理由很勉強,無人相信,但是大家諱莫如深,沒人敢說話

    九,衛氏的覆滅

    雖然在當時武帝除了一個豪華的葬禮外,什麼事也沒有為霍去病做,但是霍去病之死卻是衛氏由盛轉衰的一個重大轉折點。

    在此之前,武帝雖對衛家有所不滿,但是至少在表面上還維持著親切友好的氣氛,還維持著起碼的尊重。霍去病死後不久,武帝即對衛氏撕破臉皮,不留情面,衛家的黴運從此開始。

    首當其衝的便是衛伉,霍去病死後不久他便被削去了侯爵,第二年,平陽公主的兒子曹襄死去,又是一個年青的生命,他的具體死因史書沒有記載,但是不管怎樣,曹襄之死對平陽公主的打擊肯定會非常的大。

    曹襄死後不久,武帝竟然命令自己和衛子夫的大女兒,也就是曹襄的妻子,平陽公主的兒媳改嫁給一個神漢欒大,不久又把欒大處死。可見,這時的武帝對衛氏再無半點顧惜之情。

    再後來,武帝使出酎金奪爵的手段,既可以斂財又可以剷除異已,衛青的兩個小兒子與他的大姐夫公孫賀在這一年全部丟掉了爵位,當年一門五侯,現在只剩下衛青一個,連衛太子都有朝不保夕之感。

    到此地步,衛家別說呼風喚雨,就是連走路說話恐怕都要看人臉色。

    公元前106年,被賦閒了十多年的衛青去世,衛伉沒有襲爵的資格,衛青一死,衛氏的最後一個爵位便要面臨無子國除的命運,整個衛氏陷入絕境。

    這時能夠挽狂瀾於即倒的還是平陽公主,大概就是在這段時間,她將年輕貌美的李夫人送進了宮,重演當年送衛子夫進宮的故技。

    衛伉最後襲了衛青的爵位,具體的手段我們不得而知,但是他的這個爵位是來自平陽公主的鼎力支援則是被史書記載了的。

    貌美如花的李夫人並不是一個惟命是從的牽線木偶,相反,她是一個極有心計的厲害女子。當她產下皇子,那就意味著威脅到了太子的地位,最終,這位聰明的絕色美女還是難逃夭折的命運。

    衛氏的真正保護神平陽公主於何時去世已經無法探究了,後來的巫蠱之禍已經沒有了她的身影。想來好笑,衛氏是靠巫蠱案爬上來的,哪知道後來竟被人以彼之道還施彼身,最終還是栽在了那個小小的木偶人身上。

    值得一提的是,霍氏與衛氏在霍去病死後便徹底的劃清了界限。酎金奪爵時,衛家遭遇空前的危機,然而年幼的萬戶侯霍嬗卻絲毫無損,恩寵不斷。霍嬗不明不白的矢折後,霍去病血戰得來的冠軍爵位也隨之而去。霍去病之弟霍光則在韜光養晦數十年後,成為武帝的心腹,坐看衛家的覆滅,最後成為最大的贏家。

  • 5 # 初酒

    在陝西省興平市南位鎮道常村西北,漢武帝劉徹的茂陵往東約一公里處,有一座山形陵墓,墓的主人是西漢時期抗擊匈奴的名將霍去病。霍去病十八歲就跟著舅舅衛青領兵抗擊匈奴,憑著卓越的軍事指揮能力和過人的膽識,打破匈奴,封狼居胥,官至大司馬驃騎將軍,封冠軍侯,然而,在公元前117年,就是霍去病24歲這一年,卻離奇的早逝,不得不說是個遺憾。

    霍去病究竟是怎麼死的,傳言很多,有累死說,有漠北之戰中感染瘟疫說等等,不過正史《史記》和《漢書》都沒有記載死因,只有一個簡單的“卒”字。這很不科學,顯然也與霍去病的身份地位極不匹配,大漢帝國武裝部隊總司令的死不可能惜墨到只用一個卒字,同時,對霍去病死後的喪儀和墓冢,卻大段潑墨:漢武帝親自主持了最高規格的追悼會,玄甲軍分立道旁,從長安一直排到下葬的茂陵。大家可以算算從未央宮到茂陵有多遠?連陵冢都弄成他戰鬥過的祁連山的形狀這樣的細節,都交代的一清二楚。所以這不太可能是史書的失誤遺漏,而是故意語焉不詳。

    既然留下了疑點,我們不妨嘗試分析一下霍去病的死因。當時的太子是漢武帝的嫡長子劉據,雖然劉據看上去宅心仁厚,像個大善人,但是圍繞在太子劉據身邊的實力太強了,內有親媽皇后衛子夫,姑姑兼舅媽平陽公主;外有大將軍衛青掌兵,姨夫公孫賀時為太僕,後來還成了丞相。再加上衛青的外甥霍去病,劉徹後背發涼是肯定的。他不怕外戚爭奪皇權,就怕太子控制這些強人,從而架空他,於是分化衛氏集團就成了劉徹的當務之急。他把突破口選擇在了年輕的霍去病身上。

    第一件事。在漠北決戰中,前將軍李廣在大漠中迷路了,待大戰結束才與大部隊匯合。被大將軍衛青府長史問責說明情況,李廣引刀自殺。得知情況的李廣次子,霍去病部屬,已經封侯的郎中令李敢,為父親出頭打傷了衛青。衛青沒追究,後來在跟隨漢武帝行獵時得知原委的霍去病,一箭射死李敢。可想而知,漢武帝是什麼心情,他一定感覺到很挫敗。他一定心想,我一心培養的大將,為了你衛青能殺一個侯爺,哪天會不會殺我?

    第二件事。元狩六年,很少參與政治的霍去病,不知道哪根筋不對了,突然領銜上疏“請立三王”。丞相、太子太傅莊青翟、御史大夫張湯、太僕公孫賀、太常趙充、太子少傅任安等紛紛上書響應。漢武帝沒辦法,只好把劉閎、劉旦、劉胥分別封為齊王、燕王、廣陵王,並循成例安排他們馬上前往封國就任,這就等於徹底解除了對太子劉據爭奪大位的威脅。這事必能驚出漢武帝一身冷汗,即使不算政變,也算的上逼宮,太子背後勢力太猛了,更可怕的是領頭的竟然是霍去病!

    “請立三王”事件沒多久,霍去病就去世了。沒有一點點徵兆,也沒有一絲訊號,他就這樣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認為霍去病是因為北擊匈奴時感染了動物腐屍傳播的瘟疫,純屬無稽之談。感染瘟疫還能在三年後才病發?要是瘟疫,他霍去病不可能活著回到長安。至於累死說,更是無從談起。兩三年沒有戰事,年紀二十四的小夥子怎麼會突然累死?

  • 6 # 我是小馬哥呀

    霍去病少年英雄,英年早逝,讓很多人惋惜。關於霍去病是怎麼死的,在歷史上是一個謎團。漠北決戰後,匈奴主力被殲滅,基本解除了匈奴對漢王朝的危險,對匈作戰戰功赫赫的霍去病不久去世。

    《史記》和《漢書》都沒有記載霍去病是怎麼死的,後人有各種揣測。

    霍去病為漢朝的開疆拓土居功至偉

    官方說法病死的,死於何病沒說。

    這種說法最早出自西漢時的褚少孫,他在《史記》年表中有一段補記,借霍光之口說霍去病是病死,然而具休是什麼病,沒有說。因此漢朝官方對霍去病的死因公開的說法應該是病死的,但奇怪的是,病死有什麼可以隱晦的,為什麼司馬遷濃墨重彩寫霍去病的葬禮如何隆重、風光,卻不肯把他的死因告訴世人?

    因為史家對霍去病的死諱莫如深,導致後人對此揣測種種。

    霍去病深入漠北草原

    一、得瘟疫死的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漢武帝為了消滅匈奴主力,發起了規模空前的“漠北大戰”。這場戰役霍去病深入漠北草原,遭遇匈奴左賢王部,以一萬的損失數量,斬首虜七萬多,俘虜匈奴王爺三人,以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八十三人。

    霍去病一路追殺,在狼居胥山舉行祭禮。之後繼續率軍一直打到翰海(今俄羅斯貝加爾湖),方才回兵。經此一役,“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庭”。

    “封狼居胥”成為漢民族的擊敗草原民族最彪悍的標識。這一年的霍去病年僅二十一歲。兩年後,也就是公元117年霍去病突然去世。那時他才二十三歲!

    分析霍去病的死因,可以從史料裡扒拉出零星的一點記載。

    霍去病在漠北決戰中深入草原腹地,匈奴人為阻止漢朝軍隊的追擊,將病死的動物投入水體,埋在路上,讓巫師施咒,匈奴人相信他們所信奉的神能助他們消滅霍去病帶領的漢軍,這可怕的敵人。

    咒語未必能咒死人,但是病死的牛羊,投入水源,加上戰爭帶來的殺戮,如果沒有及時掩埋屍體,很容易引發瘟疫。

    霍去病可能就不知不覺染上了瘟疫,病毒在身體裡潛伏,因為醫療條件限制,救治無方,暴斃而亡。漢武帝征伐匈奴一直受到社會各方面的壓力,出於悲痛、也為了政治利益考慮不公開死因。

    大將軍衛青

    二、霍去病死於陰謀

    史家不肯公開霍去病的死因,很多人認為可能其中存著不可告人的祕密。霍去病這人作戰驍勇無比,但是畢竟年輕,他的戰功以及皇帝對他的寵愛,招來很多人的嫉恨,所以有人陰謀害死他。

    這毛頭直指以衛青為代表的衛氏集團。揣測的根據是因為霍去病的崛起,衛氏集團的利益受到威脅。證據就在衛青去世後衛家勢力被迅速削弱甚至遭滅族之災。而漢武帝對霍去病念念不忘,重用了霍去病的兄弟霍光用於補償。

    如果霍去病是被謀殺,我個人覺得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李家。李廣在漠北決戰中因為貽誤戰機被問責自殺,李廣的兒子李敢是霍去病的屬下,因戰功被封為關內侯。他氣憤父親李廣死於軍中,將衛青打傷,結果被霍去病在上林苑狩獵中用箭射死。

    漢武帝寵幸霍去病,包庇了霍去病,對外宣稱李敢是被鹿撞死的。

    李敢的兒子李禹有勇

    李敢有一子一女,女的在太子宮中,很受太子寵幸;兒子李禹有勇,也深得太子器重。他們都死於巫蠱之禍。

    對於李禹來說,霍去病有殺父之仇,他借太子勢力報仇是有可能的。漢武帝曾經想讓霍去病成家立業,霍去病斷然拒絕,並留下那句千古名言:“匈奴不滅,何以家為”。

    按理說,漢朝二十歲男子舉行冠禮後,就應該成家立業。這時候有可能漢武帝就想把公主或者皇族的女子許配給霍去病,親上加親,但是被霍去病斷然拒絕了。

    分析箇中原因,說明這位驕傲的年輕將軍內心是對通過裙帶關係獲取榮華富貴很排斥,甚至鄙視的。

    他秉持這種理念,不自覺的與以太子為首的衛氏集團拉開距離是可能的,而這卻讓衛氏集團很惱火,再加上太子劉據身邊兩個李家後人的慫恿,禍害霍去病,也算得上有動機。

    最意味深長的是,司馬遷在寫《李將軍列傳》時,在如實記述李敢被射殺,後面多了一句,第二年霍去病死,司馬遷的這一筆很有深意,隱隱透露出死有餘辜之意。

  • 7 # 張三vs瘋子

    大家好,我是張三瘋子。說到霍去病,想到的估計立馬就是封狼居胥了吧,可是在這之後不到兩年時間,霍去病就去世了,要知道這時的霍去病才不到25歲。那麼英年早逝的他究竟是什麼原因去世的呢?

    後世忍不住對霍去病之死做出了種種猜測,流傳最多的便是病死之說。

    這種說法最早出自西漢時的褚少孫,他在《漢興以來將相年表》中有一段補記,借霍光之口說霍去病是病死,然而具休是什麼病,沒有記載。這段話出自霍光上奏給皇帝的奏摺,有案可查,褚少孫也沒必要說謊,所以基本上可信的。這也就是說,官方說法是病死。

    然而霍去病是一員縱橫沙場的武將,能騎善射,身體素質過硬,不可能體弱多病;二十多歲正是風華正茂之時,身體還處於上升期,也不可能是積勞成疾;若是有瘟疫,為何沒有大面積蔓延?為何隨同他一起征戰漠北的將領沒有染上?為何潛伏期會長達兩年?所以病死之說很難令人信服,何況如果真的是病死,司馬遷在《史記》中為什麼沒有記錄?他為什麼記了那麼多細節卻漏掉這個主因?他不厭其煩的詳述霍去病的葬禮,卻單單漏掉了最關鍵的主因,簡直是不分輕重之至。

    那麼一個合理的解釋是,病死之說只是一個託詞,在當時根本就沒有人相信,司馬遷也不例外。他本著對史實負責任的態度,不將虛假的死因寫在他的史書上。然而他既沒有能力也沒有興趣去探究霍去病的真正死因,所以就形成了這樣的一個空缺。

    於是後人在研究霍去病的死因時就大膽的給出了一個猜測——政治鬥爭。

    霍去病其實也是參與到了太子與三皇子的皇位鬥爭,而且旗幟鮮明的站在三皇子身後搖旗吶喊。那麼太子的背後是誰呢?就是霍去病的舅舅衛青,其實準確的來說應該是以衛青為代表的利益集團。在霍去病崛起之前,漢武帝對付匈奴最大的依仗就是衛青,導致了後面的尾大不掉,當霍去病崛起後,作為統治者的平衡戰術,武帝只好暗中尊霍抑衛。當霍去病威脅到衛氏的保護神衛青的地位時,他便是整個衛氏的敵人,雖然他是衛青的外甥。如果說漠北大戰後,衛青面臨的是眾叛,那麼霍去病面對的則是親離。衛氏家族的得利者是絕對不願意看到霍去病取代衛青地位的,他們會拼盡全力保住衛青。

    於是霍去病死了。這個時候朝廷上能夠與衛青相抗衡的人沒有了,武帝沒辦法只有妥協啊,不都說,政治就是相互妥協的產物嘛。那麼一個問題就出現了,帝國的冠軍侯成了政治妥協的犧牲品,傳出去豈不是讓人笑掉大牙,好辦,借霍光之口說出病死,裡子面子都儲存了。

    至於霍去病去世的其它說法,都不足以考證,這裡就不說了。

    其實不管病死也好,還是政治鬥爭犧牲品也好,在二十多歲就坐到冠軍侯的位置,霍去病的短暫一生也是無比輝煌了,足以讓後人膜拜!

  • 8 # 楊柳青青春之聲

    漢朝時期著名的驃騎將軍霍去病是怎麼去世的?有何原因?從漢代著名史學家司馬遷的《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中我們看到有這樣的記載:驃騎將軍自元狩四年,即公元前119年出擊匈奴以後三年,即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就去世了。司馬遷的原著曰:元狩六年而卒。漢代當朝史學家記載的很簡略,很有意思,耐人尋味而又宮廷帷祕,這讓後人有了過多的遐想,這麼大的一個官位大司馬、大將軍,功高蓋世,英雄無敵,打的匈奴談霍變色,逃逸深遠,以至於匈奴漠北無王廷,他在年紀青青中就忽然去世,去世記載很簡略,以卒而過,而葬禮規制很隆重,以祁連山的壯闊來紀念這位力戰漠北而封狼居胥與開拓河西走廊的大英雄。讓人思緒萬千,紀念久遠。

    兩千多年來霍去病的去世始終讓人猜測不斷,求證多多,他到底是怎樣的似流星一樣即光芒四射而又匆匆離去哪?有三種可能,是以探究:1、征戰匈奴病毒說,如果是這樣的事態病毒不會潛伏這麼長時間,而且霍去病是率領部隊去的,歷史沒有記載這樣大量的兵士中毒事件。2、宮廷事變一說,霍去病參與宮廷帷祕,被祕密誅殺?這也說不過去,因為霍去病的去世漢武帝很悲痛,很在意,給了這位大英雄隆重的葬禮與紀念。3、最後是病死一說,這個理由很讓人信服,最有可能的是心臟病,心臟猝死,年紀青青,在很短的時間內多次出征,心力交瘁而有絕霸齊天,他太任性,太跋扈了,這是他的致命弱點。霍去病的心臟猝死一說其佐證還有他的兒子霍檀,霍檀也是在很小的時候去世的,漢武帝在霍去病去世以後非常在意霍去病的兒子霍檀,萬般培養霍檀能夠像霍去病那樣的英武,漢武帝封禪大典還不忘帶著霍檀呢,可見漢武帝是多麼憐惜霍檀,可是霍檀也是在十來歲的時候就病死而已,父子兩代都是年齡不大的時候就去世,心臟病一說可以推斷與理解。以此,霍去病突發心臟病,心臟猝死可以理解。

    冠年隕命二十三,豐功偉績祁連山。

    開拓疆土抵敦煌,唏噓壯志未能還。

  • 9 # 楊朱學派

    《史記》中有霍去病之弟霍光的上書:臣兄驃騎將軍去病從軍有功,病死,賜諡景桓侯,絕無後。

    究竟是怎麼病死,大概有以下幾種原因:

    一、自然病死。即正常死亡。

    二、感染瘟疫病死。即被匈奴人害死。

    三、被漢武帝毒殺。可能是慢性毒藥。幾個月後才致命。其症狀似生病。

    鄙人以為,霍去病被漢武帝毒殺的可能性最大。理由如下:

    漢武帝寵信法家。法家認為,越是至親,對國Regal脅越大。

    《韓非子•愛臣》有曰:人臣太貴,必易主位。

    《韓非子•八奸》中,把同床、在旁、父兄皆為國君最大的威脅。

    《韓非子•備內》認為,國君立太子後。太子和母親便希望國君早死。

    漢武帝指使法家酷吏江充,以巫蠱之禍誣陷皇族。把自己的骨肉至親屠戮殆盡。

    漢武帝最最寵愛的女兒是長公主。長公主被滅門。

    漢武帝最最疼愛得意的兒子是太子劉據。太子劉據被滅門。

  • 10 # 洛水清風

    那麼,霍去病的死既然對歷史產生這麼大影響,司馬遷為何不說出霍去病的死因。只有一個解釋,他根本不知道霍去病是怎麼死的,所以,他只把自己看到、聽到的記錄下來。

    這個說聽起來合乎情理,無懈可擊,就連電視劇《漢武大帝》都採用這種說法。但是霍去病出徵時,帶領數萬大軍,喝了被汙染河水的將士不在少數,疫病應該集體爆發才對,可翻邊《史記》也沒有見這樣的記載。況且,霍去病的死是在遠征漠北一年多後,病毒絕不可能這麼長的潛伏期。因此,這個說法很值得推敲。

    漠北之戰後李廣自殺,不久,其子李敢就打傷了衛青。按理說,李敢打傷當朝的大將軍,不是死罪,也得充軍。但是,衛青卻把這事壓了下來,也許他覺得李廣的自殺與自己有關係,所以,不想追究李敢的責任。

    奇怪的一年後,漢武帝組織將軍們在上林苑狩獵,其中就包括霍去病和李敢。這時,不知誰把李敢打傷衛青的事透露給了霍去病。年輕氣盛的霍去病一怒之下射殺李敢。就在這之後不久,霍去病就暴病而亡。

    霍去病是漢武帝最信任的大將軍,相信沒人敢公開害死他,唯一可能就是暗中下毒。而想置霍去病於死地只有李家人與衛家人。霍去病射死李敢,自然成了李家的仇人 ,但是,他們想在霍去病的飲食中下毒,幾乎不可能 ,因為他們根本沒有機會接近霍去病。唯一能接近霍去病只有衛家人,也只有衛家人有機會在霍去病的食物中下毒。衛家人之所以選擇狩獵時把李敢打傷衛青的事告訴霍去病,就是想借霍去病的手除掉李敢。如此,即可給衛青報仇,又能把霍去病的死嫁禍給李家人。

    霍去病死後沒多久,漢武帝就把衛青13歲的孩子衛伉治罪,剝奪候的繼承權,貶為庶人,罪名是“矯詔”。一個十三歲的孩子怎麼敢假傳聖旨呢!漢武帝此舉明顯是殺雞給猴看,告訴衛家人:霍去病的死,朕已經搞清楚了,請你們衛家以後收斂些。

    那麼,衛家中誰才是害死霍去病的真正凶手呢。說是衛青吧,真的冤枉了人家。衛青出身家奴,性格低調而謙卑,對權力沒有多大的慾望,這也是他能得到善終的重要原因。最有可能的就是衛青的妻子,漢武帝姐姐平陽公主所為。平陽公主在《史記》中不顯山不露水,但絕對是個有心計,貪圖權力的人。當年,她把衛子夫獻給漢武帝時,對衛子夫說過這樣的話:將來富貴了,不要忘了我。後來,她嫁給衛青,成了衛家的核心人物。當她發現霍去病威脅到衛青的地位時,就對霍去病產生了殺機……漢武帝比我們聰明的多了,他肯定知道真相,但那是他親姐姐,他不能治罪自己的姐姐,所以才拿衛青的兒子開刀。

    我比較贊同謀殺說,以霍去病的身體素質,不可能英年早逝,被人謀殺的可能性應該最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覺得活著沒意義的時候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