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趣說古今事

    近日,據俄羅斯媒體稱,俄方將利用印度國防部長訪問俄羅斯期間,向印度推銷21架米格-29戰鬥機!

    有分析人士指出,印度空軍有購買米格29戰機的現實需求,當前,印度空軍已經裝備了3箇中隊的米格29戰機,不過,距離印度空軍40個戰鬥機中隊的目標,還有很長一段距離。

    到2030年,印度空軍可能只會有29個滿編戰鬥機中隊,因此,即使米格29技術已經不能算是出類拔萃,但是對印度空軍來說,仍是一款值得裝備的戰機。

    其實,如果印度購買米格29,可能會是艦載型米格29K,伴隨著中國002航母的即將服役,屆時,中國海軍至少裝備2艘大型航母戰鬥群,面對殲15戰機,印度除了米格29K,幾乎沒有更好的選擇,因此,有軍事專家表示,這也是印度考慮增購米格29戰機的主要原因。

    米格-29在設計之初就被定位於一種可消耗的前線戰鬥機,主要要求是技術不要求太過精密、可在前線簡易跑道起降維護、廉價便於戰時大量製造。

    蘇-27則定位於防空軍使用的截擊機,當然現在也用於對地攻擊。因此,兩款戰鬥機基本形成了類似於美國F-16、F-15那樣的高低搭配。

    但多年過去了,蘇霍伊設計局由於蘇-27的市場定位準確而過上了“好日子”,不但組建了蘇霍伊飛機集團,還將蘇-27的底子衍生出蘇-33、蘇-34、蘇-35等數十種改進型,成功成為俄軍乃至許多國家的主力戰鬥機。

    相比之下,米高揚設計局就要悽慘多了,只能依靠印度的資金注入完成了艦載型米格-29K的市場化,目前該機也僅有俄羅斯和印度訂購,數量也僅有100架左右。

    從當時公佈了米格-35樣機照片看,該機的尺寸明顯要大一些,這意味著其航程和載彈量明顯要比早期版米格-29大。

    而且航電系統也有了大幅改進,座艙也換裝了全數字化操控截面,武器系統還能相容俄羅斯全套的精確制導武器。

    在米格-35的亮相儀式上,俄羅斯總統普京還在視訊連線中發來祝賀,可見俄官方對米格-35的重視程度。但至今該機已經面世多年,但也未見有任何買家的訂單,米高揚設計局內心的焦慮可見而知了。

    但印度會爽快答應嗎?也許會。

    雖然印度更加喜歡美國飛機,包括引進F-16生產線、青睞F-35,但印度空軍畢竟還有幾十架米格-29,這些部隊的飛行員更加熟悉米格家族的飛行,引進米格-35可以更快形成戰鬥力。當然,印度為此要保有俄羅斯、美國和法國的3套戰鬥機的後勤體系,這也是夠麻煩的。

  • 2 # 榮華之武器堂

    這艘航母做為該級艦的第4艘與前3艘大為不同,裝有4組相控陣雷達,艦空導彈為24座8聯裝SA-N-9導彈系統,垂直髮射,可以攻擊多個目標;反艦導彈為6座雙聯裝SS-N-12導彈

    在蘇聯海軍最初設計中,巴庫號最大載機量為36架-14架雅克-41、6架雅克-38M、10架卡-27PL反潛直升機、2架卡-25PS救援直升機和4架卡-31預警直升機,不過由於雅克-41垂直起降戰鬥機研製進度落後,載機方案改為32架-12架雅克-38M、16架卡-27PL、2架卡-25PL或卡-27、2架卡-25TS或卡-31。

    蘇-33源自蘇-27K,1971年就開始研製,1987年8月17日首次試飛,1989年11月1日在第比利斯號(即日後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上進行了蘇聯第一次航母攔阻著艦試驗,1993年4月首架交付,到1994年8月共交付24架,全部配屬到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的艦載殲擊機航空兵第279團。1998年8月31日改名蘇-33。顯然,做為俄羅斯海軍唯一獨苗航母所擁有的艦載戰鬥機自然不會給印度。

    2004年1月20日雙方簽署合同,定後首批4架。2009年12月4日首批4架散件運到印度,將由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完成裝配後交付印度海軍。20110年1月,印度與俄羅斯大號才能協議,出資12億美元增購29架。2010年2月19日,首批交付印度海軍

  • 3 # 科羅廖夫

    印度被俄羅斯坑苦了,印度海軍選定的艦載不是蘇-33而是米格-29K,主要原因是超日王號航母的原型是俄羅斯的戈爾什科夫號,這是一艘4萬噸出頭的中型航母,原來的艦載機是雅克-38垂直起降戰鬥機,從來沒考慮過固定翼艦載機,改裝以後,有各種不適應,幾乎沒法起降蘇-33重型艦載機。

    另一個原因,是俄羅斯同意“送”給印度航母時,有兩個條件,一是需要印度花錢由俄羅斯改裝二是要使用俄羅斯的艦載機,不過,當時俄羅斯別說造航母,就連與航母配套的各種設施都無力研發甚至是維護。而蘇-33戰機很不幸就在這其中。俄羅斯沒有足夠的資金重啟蘇聯時代的蘇-33生產線,或者說無力將蘇聯時代散佈在全國各地的生產線拼湊起來,因此現如今其所擁有的蘇-33全部都是蘇聯時代的遺產。當時能夠滿足超日王號起降的俄羅斯艦載機,只有米高揚推出的米格-29K,印度最後採用了米格-29K,是一種無奈的選擇。

    由於有印度人的資金支援,俄羅斯得以重啟米格-29生產線並對其進行改進。純以效能論,曾被恥笑為機場保衛者的米格-29即使改進為了米格-29K,也依然無法跳出中型機陷阱,總體實力肯定是不如從著名的蘇-27改進而來的蘇-33的。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海空軍都對米格-29的作戰能力持懷疑態度。

    但是對印度人來說,由於俄羅斯所贈送的戈爾什科夫號航母屬於不足5萬噸的中輕型航母,並不適合搭載蘇-33這種重型艦載機。而米格-29K因為屬於中型機,較蘇-33來說更為適合輕型航母搭載,因此最終印度人選擇了米格-29K而不是蘇-33來作為現如今的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的艦載機,資金最終流向了米格-29K而非蘇-33。因為沒有錢,俄羅斯人只能夠眼睜睜看著蘇-33不斷老化,自己卻無法繼續生產和改進這款戰機,坐視其退出海軍艦載機行列。

  • 4 # 戰壕

    最關鍵的問題就是蘇33生產線早就已經關閉了,俄羅斯海軍現有的的蘇33還是蘇聯解體前生產的。這些蘇33已經老化嚴重了,俄海軍放棄進行深度改進,就是因為結構已經負擔不起折騰了。

    在這點蘇33壽命到期以後,俄羅斯海軍也只能使用米格29K作為艦載五代機到來前的代用品了。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使印度想買蘇33,俄羅斯想賣蘇33,也拿不出來蘇33出來。而如果為此重新建設一條生產線,所需的大量資金還得算到印度頭上,但是很顯然印度是不可能為此埋單的,所以只能選擇米格29K了。

    然後就是航母本身的問題了。印度的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實際上是在基輔級“戈爾什科夫”號的基礎上改造出來的,噸位本身就不大,屬於輕型航母,平臺限制較為嚴重。使用重型機較為困難,畢竟蘇33是重型機,而俄軍的庫茲涅佐夫號是中型航母也才能搭載24架,因此給印度的話,使用上很成問題。使用重型機的艦載機的搭載數量會大大下降,而這樣一來,航母的戰鬥力也就下降了。

    同時,印度本身就裝備有米格29戰機,有一定的經驗,所以使用米格29K戰機相對來說更容易快速形成戰鬥力。

  • 5 # 聯合防務

    謝邀。印度選擇米格-29K/KUB是基於實際條件的,4萬噸級的基輔級在設計上壓根就沒考慮搭載常規起降方式的固定翼艦載機,甲板、升降機、機庫的尺寸都定死了。雖然甲板可以改造,但升降機和機庫沒法改造,除非開膛破肚,而那樣的話就等於重造了。所以,“戈爾什科夫”號改造只能遷就原始設計,這就限制了其機型選擇。看看“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升降機搭載蘇-33,機尾很大一部分還需要伸出升降機,可想而知“戈爾什科夫”號航母升降機如果搭載蘇-33會是啥樣子。所以,在4萬噸級航母上使用重型艦載戰鬥機純粹是給自己找罪受。

    再說蘇-33早就停產了,印度要採購該機的話,還要再支付大筆錢讓俄羅斯重開生產線,但生產數量又沒有幾架,單價就會奇高,這對印度來說是難以承受的。相比之下,俄羅斯的米格-29K/KUB一直在研製和試驗,而規格尺寸也適合改造的4萬噸級航母,與俄羅斯海軍共同裝備也能讓造價保持在能夠接受的程度。從戰鬥力來講,米格-29K/KUB也不算差,而且是多用途。所以,印度最後為改造後更名為“維克拉瑪蒂亞”號的航母選擇了米格-29K/KUB。(S)

  • 6 # 虹攝庫爾斯克

    這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由於俄羅斯為印度改造的“維克拉馬蒂亞”號航母前身是基輔級的“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屬於4萬噸級的輕型航母,其本來裝備的是雅克-38、雅克-141垂直起降戰鬥機和直升機的,並不具有起降常規戰鬥機的能力。

    改裝後,為了能夠起降常規戰鬥機,其加長了飛行甲板,增加了滑躍起飛的坡道,但是總體長度仍然不是太長,起降米格-29這樣的輕型戰鬥機已經勉強了,想要起降蘇-33這種大型艦載戰鬥機根本不切實際。另外其舷內式升降機也只能裝米格-29這樣的小飛機,裝不了蘇-33.

    二是為了航母的載機數量。還是由於航母小了,為了滿足一定的載機數量,還是需要採用輕型的米格-29,這樣的話可以多裝幾架,如果硬要上蘇-33戰鬥機,可能就裝不了幾架,也形成不了什麼戰鬥力,就沒有什麼意思了!

    三是為了艦載機的發展。目前蘇-33戰鬥機的生產線已經停止了,沒有更新的蘇-33戰鬥機,而且蘇-33飛機機載裝置老化,也不堪使用。

    這時候,只有米高揚的米格-29K戰鬥機專案還在推進,又比較適合印度海軍航母,加上這個戰機的現代化改進是印度付錢的,俄羅斯人何樂而不為呢?現在米格-29K戰鬥機不但要裝備印度航母了,還將替代已經停產的蘇-33戰鬥機,成為俄羅斯航母的標準載機。

    真是風水輪流轉啊!要知道,當年蘇-33是擊敗了米格-29K成為蘇聯艦載機的標準。

  • 7 # 一葉楓流

    俄羅斯送給印度的航母是基輔級改裝的,排水量才4萬多噸。艦長280多米,比庫茲涅佐夫級的305米少20多米。如果搭載蘇-33,不說將極大影響航母的載機數量,就是起降也非常困難。艦載機數量少,對飛行任務計劃安排影響很大,兵力捉襟見肘。本來基輔級機庫就小,甲板面積也小。不僅載機數量少,甲板上面也不容易排列安放。法國戴高樂號因為降落用的斜角甲板長度不夠,不能起降E-2預警機。後來不得不加長斜角甲板。維克拉馬迪亞號 的斜角甲板降落蘇-33也很困難。

    航母的排水量限制了艦載機的大小。美國航母在二戰後實行艦載機噴氣式化。埃塞克斯級排水量3萬多噸,只能搭載F-8戰鬥機和A-4攻擊機。F-4只能在6萬噸的中途島級上起降。而到了F-14,只能在福萊斯特級和小鷹級航母上起降。

  • 8 # 長安小師爺

    這個還真不是俄羅斯送給它,是當初印度有這兩款都能選的,只不過一個是俄羅斯力推這款,再者也答應米格29做升級的保證的,以致後來印度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米格29K,但瞭解的人都明白,俄羅斯給米格29進行了大幅的升級,但從改進潛力和戰力來看,相比蘇33那就差的太遠了。

    雖然蘇33算是重型艦載機,並且體型上也要比米格29K大了不少,並且印度的航母搭載蘇33數量等於少了一半,貪大求數的印度海軍最終選擇了米格29K,在短時間內或許給印度帶來了直接的海軍戰力提升,但從實際作戰角度而言,印度目光多少還是短視了,更何況買米格29K的價錢並不比蘇33差多少。

    從宣傳上看,米格29K貌似也是給印度航母剛好量身定做的,不但在航電系統上完全擺脫了蘇33一看就老舊不堪的電子裝置,並且在發動機以及內部空間提升上也做了較大的改動,但也就因為提升較為明顯,或者說潛力挖完了,後續就再沒見該機型有多大的進步空間了,而這些年來也沒見印度為這些米格29K做過什麼像樣的改進。

  • 9 # 白虎堂

    在搭載海鷂戰鬥機的維拉特號航空母艦退役之後,印度僅剩下一艘在役的維克拉瑪蒂亞號,該艦實際上是由俄羅斯基輔級航空母艦戈爾什科夫號改裝而來的,印度支付了20多億美元的改裝資金,俄羅斯才將這艘航母轉手給印度。而且印度還投入了22億美元,用於採購45架俄羅斯米格29K艦載機,這些艦載機現在作為維克拉瑪蒂亞號航空母艦的標配艦載機使用。

    值得留意的是,俄羅斯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上除了配有米格29K艦載機之外,還另外部署有一部分蘇33艦載機。但是俄羅斯沒有將蘇33艦載機也一併提供給印度,這首先是因為蘇33艦載機是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上專配的艦載機,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的排水量規格要遠小於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所以蘇33艦載機配備在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上,並不一定合適。

    而且,蘇33艦載機的產量非常有限,俄羅斯很早就已經停止了生產線的運作,現在就連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上的蘇33艦載機,也是掉一架少一架。所以俄羅斯現在對蘇33艦載機格外珍惜,大多數時候這些飛機會停在陸地機場上接受養護。對俄羅斯而言,蘇33現在就是古董,自己都捨不得用,就更別提拿出來賣給印度了。

    米格29K就不一樣了,在印度支付了大筆資金之後,這種戰鬥機得到了充分的發展,俄羅斯不僅為印度提供了45架米格29K艦載機,而且也順勢為自己生產了一些自用版本。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上除了配備蘇33艦載機,也有米格29K的存在。之前米格29K還和蘇33一起,跟隨庫茲涅佐夫號出征,不過結果似乎不是很理想,兩種機型都有折損。

    而對於印度而言,採購米格29K艦載戰鬥機,確實也更符合實際情況。這種機型體積偏小,在維克拉瑪蒂亞號的甲板上更容易操作,也可以部署更多的數量。另外,俄羅斯更新之後的米格29K,也融入了不少新技術。雖然在載荷量和巡航能力等方面,米格29K可能不及蘇33,但是這種機型的效能,也是可圈可點的。

    所以最後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就使用了米格29K艦載戰鬥機,而且印度現在正在設計生產的維克蘭特號航空母艦,據說也是要繼續使用米格29K艦載機的。因為印度自己的LCA艦載機實在不成熟,要上艦可能會面臨諸多困難。所以印度還是考慮了米格29K這一方案,以免到時無機可用。

  • 10 # 航空視界

    如今俄羅斯海軍也在逐步換裝米格-29K艦載機,俄羅斯是利用了印度的錢研製了這款戰鬥機。因為當時如果重啟蘇-33的生產線將會耗費更多的資金,而且艦載機需求量太少,顯然是不划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啥都討厭和長膠打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