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正觀解碼
-
2 # 品點歷史
我認為是四川,在中國歷史上幾次大規模的外族入侵中,四川都對外族進行了堅決的抵抗,而且這些抵抗很多都是悲壯式的,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先來講講四川的歷史。
四川被納入華夏文明的時間算不上早,也算不上晚。商周時期,統治四川地區的是一個被稱呼為“古蜀國”的國家,這個國家是以古蜀族為中心建立的,古蜀國傳了三代蜀王后,約在中原西周末期,杜宇王朝建立,都城遷至郫邑(今郫縣),其勢力範圍基本覆蓋了整個四川盆地。大約相當於春秋早期,杜宇氏禪位於相國鱉靈,鱉靈建立了開明王朝,定都於廣都(今雙流)。戰國時期,蜀地分出兩個國家,一個是巴國,一個是蜀國,這兩個國家生來不和,長期掐架,不過這個時期正是戰國七雄混戰時期,也是打的天昏地暗,兩邊是各打各的,誰也顧不上誰。
和巴國、蜀國靠的最近的,就是以陝西為中心的秦國,但是秦國的目光一直放在東邊,和山東六國幹仗,想著自己的“東出”大業,完全忽視了巴國和蜀國這倆鄰居的存在。但是,俗話說,落花無情,流水有意,雖然秦國把巴國和蜀國當空氣,但是這哥倆卻自己找上門來了。原來,這哥倆水平半斤八兩,長年幹仗,打的是國庫空虛,民生凋敝,但又拉不下臉來言和,於是,都找到了秦國,想要借秦國這個幫手,除掉對方。
此時這是秦惠文王時期,面對此機會,秦國內部分出了兩派,一派是以丞相張儀為首,認為秦國就不要插手蠻荒之地的那些破事了,又不得名又不得利的,圖個啥,當務之急是東出用兵,直搗周王室,奪得九鼎,一統天下。不過,將軍司馬錯卻不同意,他認為,這正是秦國的天賜良機,如今中原地區已經沒有一寸多餘的土地了,每次要奪下一塊土地,都要賠上成千上萬將士的性命,而巴蜀之地地廣肥沃,遠離中原,中原那些強國都沒拿正眼看過,如果攻下巴蜀,其他國家肯定不會有意見的,如果好好開發,將會使秦國國力大漲,真正對山東六國形成壓倒性優勢。秦惠文王畢竟也是一代明君,經過司馬錯一點撥,頓時就明白了其中的好處,於是,爽快的答應了巴國和蜀國,調停他們之間的矛盾,當然,調停的後果是,這兩個國家都沒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新的名字,秦國蜀郡,自此,四川被正式納入華夏文明。
好了,回到正題,為什麼說四川是歷史上抵抗外族最為堅決的省份呢?這裡就要提到兩次外族入侵,蒙古和日本。
公元1254年,蒙古滅掉大理國後,佔據雲貴高原,完成了對南宋的側後包圍,企圖攻佔四川而後順江而下消滅南宋。公元1256年,蒙軍第一次進攻四川遭遇失敗,休整了一年多後,由蒙古大汗蒙哥親自領軍,對南宋展開全面進攻。其中東路軍由蒙哥的弟弟忽必烈率領進攻淮河流域,而蒙哥本人親率大軍再次進攻四川。
戰事開始非常順利,蒙哥的大軍所向披靡,順利佔領四川北部的大部分地區,但是在合州釣魚城遇到了守將王堅及軍民的堅決抵抗。蒙古大軍久攻不克,自身反而損失慘重,最後連蒙古大汗蒙哥也死在了釣魚城下,蒙古大軍被迫撤出四川,而其他幾路攻宋蒙軍也紛紛撤出戰場。這一仗意義深遠,不僅給南宋續命二十年,而且由於蒙哥的戰死,蒙古內部陷入了奪權大戰,對歐洲、非洲以及中亞各地的局勢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1279年,南宋滅亡,大勢已去,忽必烈又答應絕不傷害城中百姓,守將王立這才棄城投降。棄城後,沒有一個人乞求憐憫,守城的32名將軍全部拔劍自刎,可謂忠烈千秋。從1227年蒙古軍隊開始進入四川,到1279年南宋滅亡,四川、重慶抵抗長達半個世紀,其中堅守釣魚城36年,如果不是南宋皇帝在崖山跳海,抵抗還會繼續下去。
至於日本入侵,想必大家都很清楚了。川軍以一省之力,貢獻了300多萬軍隊參戰,佔抗日戰爭期間全國動員兵力的四分之一,戰死人數佔全國五分之一,不可謂不壯烈。
-
3 # 古漢傳奇
舉例說明,1840年邪片戰爭是福建人林則徐領導廣東軍民打跑了英中國人。明朝的抗倭戰爭,沿海各省都不錯,最出色的福建浙江兩省。而抗日戰爭是四川人最玩命。
-
4 # 黑白文史mcn
具體分析如下
中國古代能夠成功打敗少數民族的人,大多都是南方人。就算是元朝和清朝在向南方攻打的時候,都受到了南方人的反擊。說到南方人,大家一般都認為他們是柔弱的樣子,因為他們生活的地方,在古代一般都是那種能夠生出文官和秀才的地方。
然而,北方人跟他們比較起來,就比較粗獷豪邁了,因為畢竟北方人生活的地方比較乾和粗糙,這就養成了北方人彪悍的風俗性格。不過這樣比較起來,有些人就會說了,北方人打仗應該能夠勝過南方人的。
但是,在少數民族進入中原的時候,北方卻迅速的就被攻佔了,反而是南方人在頑強的抵抗,這是為什麼呢?
第一,大家都知道,少數民族大多都是能夠騎馬射箭的民族,這就讓他們士兵的力量變得非常強大。再加上北方的地形比較平坦,都是平原之類的,這就讓蠻夷得到了很大的便宜。再看一下南方,如果蠻夷的士兵騎馬進入南方,就會受到很大的限制,因為南方都是大河,而且山地很多,這讓蠻夷很難行走。
第二,就是因為南方在古時的經濟發展非常迅速。一開始,中國的經濟核心是在北方的,因為北方戰爭太多了,所以經濟重心就跑到了南方。所以南方文化和經濟的發展,是遠遠超過北方的。因此,南方人在對抗蠻夷的時候,也可以說是文明對待野蠻的抗擊。
第三,就像我們上面所說的,南方水土好,所以是文人產生和聚居的地方。他們養成的習慣就是中堅,如果讓他們看到蠻夷在對中原地區進行血腥的屠殺,他們是絕對忍受不了的。
因此,江南那個地方大多的反抗活動,都是由一些書生組織起來的,就比如說像宋朝的文天祥等人。因為在讀書人的心裡,國家是非常重要的,他們心裡充滿了很深厚的愛國情感;這就使得他們在面對外族入侵時,能夠奮發抗戰。
第四,少數民族的人在進入中原之後,就要實施按等級劃分的制度。而且最令人氣憤的是,他們把漢族人全都定為了最低等的人,這樣就讓那些讀書的男生忍不了了。
從春秋開始,儒家的思想就一直在影響著中中國人,而他們實行的這種政策,跟那些讀書人心中所形成的觀念是完全不相應的。所以,以漢族士紳為領頭的南方人,就開始強烈反擊這些蠻夷。
回覆列表
十有八九是安徽,東漢末年曹操掌權,收拾了北方少數民族、國家安定,曹操死後數年河南人司馬老賊奪權,不久軟弱無能造成了國家安危,五胡亂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