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會飛的木漁

    電視劇《大染坊》陳壽亭的原型是陳立亭。《大染坊》的原書作者叫陳杰,陳立亭和他是爺孫關係。陳壽亭的飾演者侯勇是資深演員,透過《大染坊》這部劇,更多的觀眾認識了他。


      《大染坊》劇情裡,陳壽亭來自社會最底層,吃百家飯穿百家衣長大,沒有受過系統的教育。可是,陳壽亭仁義為先膽識過人,一番拼搏過後,他不但改變了自己的命運,還改變了大染坊勞工的命運。

  • 2 # 使用者8213442981753

    是侯勇飾演的角色。侯勇(1967年2月23日-),江蘇省贛榆縣青口鎮人,畢業於江蘇省戲劇學校,國家一級演員、軍人。

    2002年因主演電影《衝出亞馬遜》而成名,憑藉影片獲得第8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男演員獎,第9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金鳳凰獎表演學會獎。因在電視劇《大染坊》中的精彩演出,獲得2004年第22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表演藝術獎男演員獎、最受觀眾喜愛的電視劇男演員獎,第24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優秀男演員獎三項大獎。

  • 3 # 使用者1206630775924

    陳壽亭,又叫陳六子,電視劇《大染坊》裡的人物,由演員侯勇飾演。

    現實中原型為作者陳杰的爺爺陳立亭(作者及作者弟弟證實),其創辦的染坊是濟南第一染織廠的前身。

    該劇主人公陳壽亭,是故事和意義的主要承載者。這是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全新的獨特的民族工業者形象,完全不同於以前出現的任何文學和銀屏型別。陳壽亭來自民間最底層,幼時乞討,無父無母,吃的是百家飯,穿的是百家衣。正是這樣一個沒經過詩書薰陶的"小人物",日後成為了名震大江南北的印染界奇才。

    陳壽亭的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生與典型性格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是在陳壽亭身上體現出了以"仁義"為代表的濃厚的傳統道德意識;其次,陳壽亭這一形象的傳奇性體現在傳統文化浸淫下形成的民間智慧方面,他雖然目不識丁,但又膽識過人,"三十六計"、"三國演義"等在民間流傳的傳統民間智慧成了他獲勝的法寶,憑藉這些民間的智慧得以在殘酷的商業競爭中游刃有餘,勢如破竹。第三,他的傳奇性表現在具有現代意識。

  • 4 # 愛笑的人一定會好運

    大染坊陳壽亭人物原型是陳立亭,大染坊作者陳杰是陳立亭的孫子,主演侯勇!

    這部電視劇演繹了一個山東本地染坊商人的創業史!陳六子一個要飯的乞討為生。後來創造了印染霸業。因為生不逢時。時局混亂。造成了一代梟雄的隕落!如果生在盛世這幫商人一定會做的更好!更偉大!

  • 5 # 萍

    陳立亭

    電視劇《大染坊》陳壽亭的原型是陳立亭。《大染坊》的原書作者叫陳杰,陳立亭和他是爺孫關係。

    《大染坊》正是根據中國民族企業家的真實經歷改編而成,其中名噪一時的中國染料廠老闆陳介夫身上就曾發生過許多與陳壽亭經歷極為相似的故事。

    17歲時,陳介夫經老鄉介紹來到青島,進了商號,學做生意。由於他聰明睿智,加之勤奮好學,很快就吃上了份子,成了“小掌櫃”,兼做營銷。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德國的化學染料工廠大部分轉產軍火,染料產量日漸減少。又因戰爭影響,海運受阻,致使中國市場上的染料短缺,價格漲至驚人地步。”經過多年研究,陳宏太對當時的歷史背景也瞭解了很多。那時,日本的染料公司乘機而入,取代德國,獨霸中國染料市場,開始肆意盤剝。

    1919年,陳介夫與他人合作,創辦了中國近代第一個民族染料工廠——維新化學工藝社。到1922年,陳介夫自立門戶,籌集資金3萬元,引進了當時較為先進的生產裝置,高薪聘請日本技師前原,選址青島四方湖島,成立了以中國為名的工廠,即中國染料廠。

    建廠初期,用於建設廠房、安裝鍋爐、購置裝置等方面的資金就達到了2.8萬元,陳介夫不得不向銀行貸款作為流動資金。他既擅管理,又懂技術,吃住在廠,銳意經營,和全廠職工一起努力鑽研業務,改進技術,使產品質量逐步提高,成本卻一再下降,增強了競爭力,很快就打開了銷路,產品不僅在膠濟鐵路沿線暢銷不衰,還遠銷到河南、江蘇、河北,繼而又順隴海線運至西安、陝西等地。

    陳介夫為了創立品牌,減少原料進口,開動腦筋,經多方考察,發現青島附近的城陽鹽場出產的土芒硝可以用來製造硫化鹼,於是在膠縣、城陽,遠至濱州一帶收購土芒硝,自制硫化鹼,不再從日本進口,產品成本顯著下降。此外,製造硫化鹼的廢液中含有可再利用的硝酸,以往都任其隨廢水流掉,汙染嚴重而且浪費資源,陳介夫親自與技術人員反覆實驗,開創了從廢液中回收硝酸的技術。

    在不懈的努力下,陳介夫帶領廠子裡的職工當年就掙回了基本投資,股東每年所分紅利在當時的青島算是比較高的。

    為打破日本人的壟斷,與其比肩競爭,陳介夫認為中國染料廠在解決了資金、裝置、原料等問題的基礎上,在技術方面應有更為重大的突破。由於要壟斷市場,日本人在技術方面極為保密。

    為了多向日本技師學習技術,陳介夫與技術員不分晝夜研製。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在日本技術人員丟棄的試驗液中偶然發現了所需的樣品結晶。

    日本人的技術壟斷就這樣被一個一個地打破了。當然,對手不會就此善罷甘休,與陳介夫打起了商標官司。日本人打誑語說“中國染料廠的商標設計與其相同”。陳介夫直言駁斥:“相同的都叫染料,不同的是牌子,中國染料廠的品牌有口皆碑,銷路這麼好,為什麼要在商標設計上曲意效仿?真是無稽之談!”

    在營銷方面,日本人曾一度不顧血本,低價銷售,為的是賠錢賺吆喝,但事實證明,華人用誠信建立起來的市場,靠“吆喝”是奪不走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文學三駕馬車是哪三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