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字的文清

    兩代人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主要發生了以下變化:

    一是溺愛的程度有所減弱。父輩多為溺愛過分,年輕父母則雖溺愛但有限度。

    二是父輩常常放縱孩子,唯孩子之命是從,致使孩子養成了自私的不良性格,形成了以“自己為中心”的潛在意識。年輕一代則很少放縱孩子,管理較嚴苛。

    三是父輩包辦代替思想根深蒂固,子輩父母則崇尚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四是父輩老是認為孩子小,時時處處護著孩子,吃飯、穿衣、玩耍也不例外,生怕發生意外或傷害。年輕父母則喜歡從小培養孩子的冒險創造精神,在安全的前提下不怕孩子磕了碰了,也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獨立能力。

    五是父輩對孩子不聽話、搗亂、破壞等富有好奇心和創新性的行為總是嚴加阻止,年輕父母剛要么鼓勵,要麼還會一起做“壞事”,有利於培養孩子的探索興趣和創新能力。

    六是父母多見識短、方法老,甚至方法不當,思想保守,觀念落後,管教生硬,難以接受新思想新事物,孩子容易叛逆。年輕父母價值觀念、生活方式、知識結構、家教能力等均趨於現代,更有利於孩子交流合作。

    當然,兩代父母的差異不止這些,但無論如何年輕父母都要明確:培養教育孩子的直接責任人,老輩僅僅起個輔助作用而已。

  • 2 # 界聚留洋

    父母是60後,沒讀過什麼書,把我們拉扯大,培養成大學生。

    我們是80後,雖然接受過大學教育,可是養育孩子學校沒有教過我們,都是自己看各種育兒經,聽同事朋友的育兒經驗,自己摸著石頭過河。

    因為工作,我們確實需要父母在身邊幫著帶孩子,由於育兒理念的不同,兩代人生活在一起,總會產生各種摩擦:

    我們會定時餵養,以孩子自然吃飽為準。即便哭了,也會讓孩子哭一會兒,再去抱他。

    只要跟他們說,就會遭到反駁:孩子他爸就是這樣喂大的,不是長得挺好,小孩子就是要多吃才會長個子!他們難道不知道嬰兒胃小,吃多了容易積食?孩子哭,是怕他嗓子哭啞了,心疼!

    2. 長大一些了,父母會經常帶著孩子吃肯德基,漢堡!因為孩子喜歡吃,所以就帶他去吃。

    我們禁止給孩子吃肯德基,膨化食品和糖。因為這些容易引起肥胖,過早發育。

    我們會買尿不溼,換起來方便,而且衛生。

    2. 父母喜歡在廉價店裡買衣服,因為便宜,而且一買就買很多,光T恤累計起來有50多件,說孩子可以換著穿!

    我們會給孩子買品牌的棉質衣褲,這樣品質有保障,一旦發生問題,也有正規的訴求渠道。而且小孩長得快,沒必要買很多,夠換就行了。

    我們說了,玩手機對小孩子眼睛不好,表面上聽了,揹著我們還是偷偷給玩。這樣到底是愛他,還是在害他?

    我們給孩子買書,買益智玩具。可以鍛鍊孩子的閱讀能力和動手能力,禁止玩手機和電子產品,電視也不給看。這樣可以讓孩子能主動去想象,而不是被動接受。

    2. 放學了,父母會讓孩子先吃東西,再玩一會兒,然後再去磨磨蹭蹭做作業。只要我們晚回家,孩子作業肯定拖到晚上10點多才完成。

    我們規定先做作業,全部做完才能玩,他必須學會為自己的事承擔責任。

    3. 我們讓孩子學琴學畫畫,有時需要逼著練,希望他能夠養成做一件事的毅力,父母看孩子哭了就會心疼,說孩子小,吃這些苦幹什麼,他想玩就讓他玩,他不想學就別讓他學了,還浪費錢!

    我們倒不是想讓他將來真的成名成家,主要可以拓展他的興趣。畢竟我們小時候沒有這樣的機會。他能夠多些嘗試,將來就能多些選擇。

  • 3 # 咕咕和嚕嚕

    說說我自己的觀點吧,在教育孩子上兩代人是有絕對的差異的,這種差異既時時代造就的,也是年輕父母的父母的教育方式造就的,換句話說,你父母對你的教育中,你最不滿意的地方,在你教育孩子過程中,一定會極力避免。

    說說差異:

    年輕父母會更尊重孩子的自由和天性。我是80後,我們這一代人中,父母吃過苦,受過窮,看到孩子可以通過上學改變命運。因此對孩子在學習上要求非常嚴格,生活上比較關照或者溺愛。尤其80後獨生子女比較多,在生活技能上遠不如自己的父母。他們還有一點上一代人殘留的教育觀念,提倡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有些家長對然捨不得打罵,但是對孩子的要求,尤其是在學習上的要求還是很高的。更多的父母不太懂什麼教育理念,更多的用自己天然的認知和生活中的學會的道理教育孩子。

    80後成為父母后會對這種嚴格管理比較忌憚,對孩子會更加寬容和放鬆。更加尊重孩子的天性,在自己父母眼中們就是比較慣著孩子。近些年,更多的人會關注育兒理念,參差不窮的理念中,有對的也有太多不合理的,不管怎樣,大家開始關注理念了。會尊重孩子的一些行為和想法。比如會允許孩子到處爬,玩泥巴把衣服弄髒等等行為。這些是爺爺奶奶那一輩人會制止的。

    會更多地關注孩子的情緒原因,而不是簡單粗暴地制止孩子的某些行為。

    可能我身邊的我我同年齡段的人更多的是這種變化,不代表全部。

    不管怎樣,育兒觀念的變化也是時代的進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學歷不高,也沒啥大追求,那最好學點技能”,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