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看過最具有傳奇屬性的網路小說,作品中的主角也是我看過最有歷史責任感的華夏子民。
關鍵詞一:傳奇
這個作品的傳奇屬性分為兩部分:探案部分的傳奇屬性、主角所行事業的傳奇屬性。而這兩部分也是這本小說最難能可貴的兩個點。
小說開篇部分以及之後夾雜的探案、懸疑元素是早期吸引讀者的關鍵。做法是先甩給你案件匪夷所思的結果,然後經過一系列曲折離奇的探案過程後解開隱藏的“科學”真相。
恩……因為我也沒看幾集狄仁傑,所以不知道相性有多高,總之……有那味兒,明清、拍案驚奇那味兒。
這一部分的故事雖不科學但勝在邏輯自洽(突然想到柯南),比如有一個故事的設定中存在一種毒花,聞者死,可謂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很不合理,然而其設定如此且與主線聯絡緊密,讓人能十分順滑的接受。這一部分與小說接下來大規模的戰爭描寫相比十分的有趣、可讀性十足。
大多數歷史穿越小說都會使角色或多或少的改變歷史程序,但我從來沒看過改變如此徹底的。這部作品中的主角沈默,真的是上下、裡外全面的改變了宋朝,不僅一世而已。可能受限於作者本身的認知或者文筆水平,我這個外行還是感覺有那麼一絲輕易,但比起其他小說已經足夠“傳奇”了。
關鍵詞二:意識形態
剛開始讀時覺得作者是個宋吹,拒絕承認明朝正統地位,認為中華歷史終於南宋,瘋狂貶低元朝與清朝,嚴重影響民族和諧。當然,看完之後我理解了作者。
小說中既然主角站在南宋的立場向蒙古開戰,必然要有一個大義之名,作者名義給得很充分。元朝建國時,宋人四存一,蒙軍屠城之事不勝列舉、故意散播瘟疫、燒殺搶掠,是對文化的嚴重破壞(比如明時的手工業比起宋時嚴重退步)。作者並非哪個朝代的吹或黑,他是站在華夏曆史全域性的大角度上做出了蒙古對華夏文明做出了嚴重破壞、且之後華夏文化就走向了下坡路這個判斷。對於南宋,作者更多的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小說中主角對其他民族的態度是先打服、後包融,並沒有對其本身的文化做出破壞性改變,而是強勢文化對弱勢文化的主動輸出。大後期開了美洲版圖後,小說中對於外民族的態度更像是現在我們國家對於其他國家的態度。
後期也才真正凸顯了民族和諧的真諦,其實和國家間的和諧一樣,對就是對錯就是錯,歷史不可改變(拒絕歷史虛無主義),歷史上的民族和現在的民族並不同(現在只有中華民族)。如果歷史可以改變,那為什麼不去改變,相容幷包不代表妥協。
現在的小說對於歷史越來越從愜意休閒趨向於嚴肅大義,像《贅婿》,也像這部小說。明明知道接下來文明會面臨什麼而不去想著改變,確實說不過去(除非主角水平有限、作者水平有限)。
當然對於改變中所要面臨的困難這小說也進行了比較全面的總結,全篇看下來,最大的阻礙不是來自蒙古,反倒是來自南宋自身,真的是什麼花招都能使出來,什麼nc理由都能想出來。作品中主角最尊敬的是岳飛等一眾民族英雄。
總結下來就是,可能開始時會覺得作者三觀不正,但這大概是文筆問題,沒有比這小說所反映的更正的對國家、對民族的態度了。(就像西方對於黑人的zzzq一樣,我們其實也有,希望不會愈演愈烈,能清楚的認知)
缺點
1.作者對金庸不是一般的感情。可能是年代不同,我十分不理解作者對金庸的推崇。
2.戰爭描寫枯燥乏味,當然,目前為止我也沒看到能把戰爭寫得有滋有味的。但既然枯燥就不應占過多篇幅,雖然這其實是一件沒有辦法的事情,能很明顯的感覺出作者盡力了,已經把戰爭戰役化、分工化、個人化,然而……
3.標題湊詩句。不是很有必要,有的概括不是很好。
4.主角伴侶戲份過少。可以認為是主角獨角戲,但著實反傳統。
這是我看過最具有傳奇屬性的網路小說,作品中的主角也是我看過最有歷史責任感的華夏子民。
關鍵詞一:傳奇
這個作品的傳奇屬性分為兩部分:探案部分的傳奇屬性、主角所行事業的傳奇屬性。而這兩部分也是這本小說最難能可貴的兩個點。
小說開篇部分以及之後夾雜的探案、懸疑元素是早期吸引讀者的關鍵。做法是先甩給你案件匪夷所思的結果,然後經過一系列曲折離奇的探案過程後解開隱藏的“科學”真相。
恩……因為我也沒看幾集狄仁傑,所以不知道相性有多高,總之……有那味兒,明清、拍案驚奇那味兒。
這一部分的故事雖不科學但勝在邏輯自洽(突然想到柯南),比如有一個故事的設定中存在一種毒花,聞者死,可謂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很不合理,然而其設定如此且與主線聯絡緊密,讓人能十分順滑的接受。這一部分與小說接下來大規模的戰爭描寫相比十分的有趣、可讀性十足。
大多數歷史穿越小說都會使角色或多或少的改變歷史程序,但我從來沒看過改變如此徹底的。這部作品中的主角沈默,真的是上下、裡外全面的改變了宋朝,不僅一世而已。可能受限於作者本身的認知或者文筆水平,我這個外行還是感覺有那麼一絲輕易,但比起其他小說已經足夠“傳奇”了。
關鍵詞二:意識形態
剛開始讀時覺得作者是個宋吹,拒絕承認明朝正統地位,認為中華歷史終於南宋,瘋狂貶低元朝與清朝,嚴重影響民族和諧。當然,看完之後我理解了作者。
小說中既然主角站在南宋的立場向蒙古開戰,必然要有一個大義之名,作者名義給得很充分。元朝建國時,宋人四存一,蒙軍屠城之事不勝列舉、故意散播瘟疫、燒殺搶掠,是對文化的嚴重破壞(比如明時的手工業比起宋時嚴重退步)。作者並非哪個朝代的吹或黑,他是站在華夏曆史全域性的大角度上做出了蒙古對華夏文明做出了嚴重破壞、且之後華夏文化就走向了下坡路這個判斷。對於南宋,作者更多的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小說中主角對其他民族的態度是先打服、後包融,並沒有對其本身的文化做出破壞性改變,而是強勢文化對弱勢文化的主動輸出。大後期開了美洲版圖後,小說中對於外民族的態度更像是現在我們國家對於其他國家的態度。
後期也才真正凸顯了民族和諧的真諦,其實和國家間的和諧一樣,對就是對錯就是錯,歷史不可改變(拒絕歷史虛無主義),歷史上的民族和現在的民族並不同(現在只有中華民族)。如果歷史可以改變,那為什麼不去改變,相容幷包不代表妥協。
現在的小說對於歷史越來越從愜意休閒趨向於嚴肅大義,像《贅婿》,也像這部小說。明明知道接下來文明會面臨什麼而不去想著改變,確實說不過去(除非主角水平有限、作者水平有限)。
當然對於改變中所要面臨的困難這小說也進行了比較全面的總結,全篇看下來,最大的阻礙不是來自蒙古,反倒是來自南宋自身,真的是什麼花招都能使出來,什麼nc理由都能想出來。作品中主角最尊敬的是岳飛等一眾民族英雄。
總結下來就是,可能開始時會覺得作者三觀不正,但這大概是文筆問題,沒有比這小說所反映的更正的對國家、對民族的態度了。(就像西方對於黑人的zzzq一樣,我們其實也有,希望不會愈演愈烈,能清楚的認知)
缺點
1.作者對金庸不是一般的感情。可能是年代不同,我十分不理解作者對金庸的推崇。
2.戰爭描寫枯燥乏味,當然,目前為止我也沒看到能把戰爭寫得有滋有味的。但既然枯燥就不應占過多篇幅,雖然這其實是一件沒有辦法的事情,能很明顯的感覺出作者盡力了,已經把戰爭戰役化、分工化、個人化,然而……
3.標題湊詩句。不是很有必要,有的概括不是很好。
4.主角伴侶戲份過少。可以認為是主角獨角戲,但著實反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