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二百多斤的靈魂
-
2 # 木頭平
是因為保險行業的聲譽一落千丈!投保時說的天花亂墜,付賠時難如登天。投保合同書中專業挖坑,被坑的老百姓現在如夢方醒,保險倍受質疑!保險業務銷售陷入困境,跑保險的業務員收入大不如以前,保險銷信自然消失一大片!
-
3 # 財富人壽
保險好做需要三個條件
一產品好
二業務員專業
三客戶有錢
先說產品,近兩三年競爭激烈各種好產品層出不窮,產品質量確實大幅提升,但是之前很多產品,動不動就七八十歲滿期,還有一些產品簡直就是客戶和保險公司一起分客戶錢,消耗了太多信譽,每年一萬多億的理賠依然改變不了很多人張口就是保險是騙子。
在說業務員,賣保險起碼得懂保險吧, 常規的法律法規和保險條款還是要看的,概念產品優缺點,從投保到理賠的注意事項,各種異常如何處理,可能還要和醫生溝通病歷書寫,沒有點文化基礎不下點功夫你說你懂保險怕是自己都不信,到任意一個公司任意一個分部,找人說說二十八個重疾名稱和條款都沒幾個會,如果在問問疾病編碼,某些治療方式,器材,藥物是否在自家醫療報銷範圍內就更懵了,甚至可以說大部分業務員重疾險合同開啟字全都未必能認全,理財就更不用說了懂的更少,拿著話術就去搞,業務員啥水平公司最清楚了,所以平臺會大行其道,你們不會說沒關係,把人帶來公司組團忽悠,忽悠完了過個幾年客戶一看不對大量投訴,乾的時間長越是業績好的老業務員沒幾個不被投訴。
保險業務員短期靠勤奮,中期靠專業,長期靠良心,但是沒有任何保障,上哪吸引勤奮專業還良心的人才。
最後客戶要有錢,保險是長期產品,客戶要把這份錢放著長期不動,現實是大部分人都窮,華人想要的保險是出險了你翻幾倍賠我,我隨時不想要了必須一分不少還我,這種保險不存在。還有一些人人貪心不足,總幻想一朝暴富。
保險沒網上說的這也不賠那也不賠那麼壞,也沒保險公司業務員吹的那麼好,保險產品是個尋常的商品,以平常心對待。
-
4 # 廖作仁
自然規律就是適者生存,隨著生育率下降,人口自然增長降低,加上保險行業的負面訊息太多了,除了少部分人群還在買保險之外,大部分人放棄了買保險這個願想,保險從業人員想要找客戶非常難,沒有了客戶就沒有了收入,加上普通的保險從業人員只是保險公司的臨時工,根本沒有保障,靠拿提成過活,如果你一個月都找不到一個客戶,那麼你的工資就少的可憐,所以大環境下無任是新老保險員工,你自然而然會離開這個行業。
-
5 # 誠實說險
根本的原因在保險自身的特點。保險保險保障風險,而且是在風險發生前購買。這其實是很需要專業性來規劃的,並且在後續提供相關服務。因此,落點是落在規劃上。那過去三十年的發展,為了量而不講質,導致門檻低大量的人員進入了保險行業,良莠不齊的結果給保險行業帶來了很多負面的名聲。隨著行業的發展,慢慢的8090後走上歷史舞臺成為社會中堅。他們對網際網路的熟悉打破了資訊差,對保險的要求越來越高,而過去保險的生存發展模式已經不能匹配客戶,代理人不能匹配客戶的下場就是離場!這是必然的!每個人的保險需求是一直存在的,行業需要更高素質的保險代理人為客戶服務。因此未來保險代理人隊伍的特點就是少而精,需要高學歷、高素質人才,堅持終身學習的態度,以專業獲取價值。保險行業才會減少糾紛,大眾認同度才會提高!
-
6 # 午後時光一杯清茶
第一、保險業務員收入主要靠銷售保單的提成,還有招聘新人的獎金等,基本上沒有社會保險以及保底工資,收入很不穩定,也不均衡,保險從業人員大多數都是與保險公司簽訂的是保險代理合同,並不是所謂保險公司正式編制的員工,而且保險從業人員中,收入差距相當大,如果銷售能力強,有人脈關係,有一定的領導能力而且可以帶領團隊,這樣的保險業務人員收入頗豐,甚至年薪幾十萬上百萬的也有,如果銷售能力或表達能力差,那基本上就是每月吃土,所以做保險這一行,貧富差距相當大,做的不好的,連維持自己的生活都很困難。而且前面也介紹了,保險的業務員根本也不是保險公司正式編制的員工,充其量與保險公司就是一種合作關係,沒有歸屬感,撐不了多長時間,很快就離職了。
第二、顧客對保險人員也印象不佳,有的保險的業務人員為了完成業績,擴大自己的訂單銷售額,往往對顧客誇大保單的承保範圍,利用顧客的不專業性這種資訊差,而且保單的條款往往也都專業性很強,比較晦澀難懂,業務員透過自己的理解,用大白話向顧客進行解釋說明的時候,難免會摻雜一些有利於保單銷售的模稜兩可的解釋,使顧客理解產生了歧義,哄騙誘使顧客簽訂了保單,交了保費。可是一旦發生了保險理賠的事項,又找出種種理由拒絕賠付,從而引發保險公司與顧客之間的矛盾,時間長了,顧客慢慢的也對保險這一行業產生了厭惡,對保險業務員的宣傳也產生了反感和不信任的情緒,從而形成惡性迴圈,造成保險業務推廣越來越艱難,慢慢的保險從業人員也就離開了。
第三、就是保險公司的招聘也很隨意,門檻非常低,基本上除了年齡之外,沒有太多學歷,專業,工作年限,工作經驗等的限制,每年保險公司跟走馬燈似的招聘,換人,只要是想來保險公司,經過比較簡單的應聘面試流程之後,基本上都可以應聘成功!保險公司幾乎就是是個人就要,從而造成保險從業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由於某些保險從業人員的素質偏低,造成無論在與顧客的溝通交流,關係維護,還是在保單理賠等業務過程中,往往會發生各種狀況,給顧客帶來不佳的投保體驗。
實際上保險公司並不是缺業務員,公司只是缺少新業務員能夠帶來的人脈,往往新人入職後,為了所謂的達標和轉正等業績,一上來就拼命的拉攏周圍身邊的親戚朋友購買他的保險,等把身邊的熟人都用光了,再向陌生顧客推銷,就變得異常吃力,用不了多久就離開公司了,也就是新人自己的人脈資源被保險公司榨乾了。
第四、保險公司組織的一些活動,也會引起顧客不佳的體驗。相信有很多讀者也都接到過保險公司打來的電話,由於最近是客戶節或者是某某法定節日將要來臨等原因,保險公司決定答謝新老顧客,邀請顧客來參加客戶節,並且有禮品相贈,等顧客來到現場之後才發現,所謂的客戶節,就是一個保險產品的推介活動,往往參加客戶節兩個小時,其中一個半小時是在聽保險講座,而且保險公司的客戶經理也陪在顧客的身邊,一個勁兒的向顧客解釋和推銷,這是一款多麼好的保險產品,只在客戶節的會場上向優質的顧客們宣傳,一般的普通顧客還沒有資格來這個會場呢,這款爆款產品的名額有限,如果現在不購買,出了這個會場就再也沒有機會了,只要購買了這款保險,還會有更加豐厚的禮品相贈等等。
在保險業務人員的各種花言巧語輪番轟炸之下,顧客迫不得已掏錢買了保險,最後回到家,才清醒過來,發現這款保險產品實際對自己來說也沒什麼太大的用途,表面上看是領了禮品,也參加了活動,但實際上,還是給保險公司送去的錢更多。
說了以上這麼多,雖然也不能說保險就完全沒有作用,保險也是金融領域裡的一個較為重要的分支,保險也是社會,企事業,組織機構或個人應對突發事件和災難的減震器,透過適當的購買保險,也能合理配置個人的財產資源,規劃個人的資產分佈,抵消掉未來一些不確定的不利因素對財產的影響和風險,對個人來說也是一個有益的補充,並且能起到一定的風險防範作用。
但是,由於以上幾點原因,造成一方面顧客對保險業務人員越來越不信任,感覺保險業務員就跟搞傳銷的差不多,從而也相應的支出越來越理性和謹慎,不再容易被保險業務員忽悠。另外一方面,保險的從業人員在推銷保險的過程中,也是覺得越來越吃力,兩極分化嚴重,大部分新人實際上是給金字塔頂端的保險大咖們湊業績去了,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穩坐金字塔頂端的永遠是那些保險的大咖和精英們,底下的新人和小白們就跟走馬燈似的來回流動,再加上最近幾年由於新冠疫情等原因,大多數老百姓手裡也沒有多少富餘的閒錢用來買保險,也從而加劇了保險從業人員的收入降低,所以現在感覺身邊做保險的朋友也越來越少了。
總之,希望保險這個行業以後越來越規範,從業人員素質有更大的提高。保險的業務員們放棄功利的心態,以做公益的心態來面對顧客,在向顧客宣傳和推薦保險產品的時候,秉承著如實描述的原則,向顧客介紹保險的各種優缺點,利與弊,保險的從業人員要真正發自內心的以顧客為中心,站在顧客的立場上,為其量身打造適合的保險產品,使保險能夠為顧客發揮最大的保障與收益價值,從而獲得顧客的信任,實現企業,業務員和顧客的三方共贏。無論在什麼年代,無論什麼行業,誠信經營才是唯一能夠留住顧客的,永恆不變的真理!
-
7 # W毅澄
說實話保險這個行業要是造現在這種情況發展下去,次早有一天會被社會淘汰掉!條條框框太多,文字遊戲玩的太溜了。次早被自己做死!
-
8 # 長見
投保時保險人員說的很好,但看了理賠條款其實很多限制,疾病也要達到一定的程度才能理賠。每年要花幾千上萬的錢買保險,對於普通的打工族家庭來說壓力也大。
剛開始我也買了一年,後來為了減輕經濟壓力就沒繼續投保了,轉為醫保和意外險相結合。
-
9 # 白雲18x8Y
2015年前後到2020年是保險行業的大發展時期,當時的老百姓手裡有錢,掙錢也容易,很多人都是抱著學保險買保險,最後買個批發價保險的目的加入的。但是隨著這幾年的疫情,老百姓的收入渠道在減少,家庭收入來源也在減少,老百姓獲取知識的渠道在增多,保險行業的負面報道也在不時充斥著人們的眼球。再加上疫情期間人與人之間的見面機會越來越少,溝通也相應的缺乏安全感。所以說現在感覺保險銷售從業人員消失一大片。保險行業的收入也不穩定,靠業務吃飯,沒有固定收入也是保險大軍逐漸消失的主要原因。
回覆列表
兩方面的原因,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內部因素。
首先,在疫情的衝擊下,多數普通人的收入明顯下降,而保險並不是“必需品”,或者說不是當下人們意識裡的“必需品”。這導致大量依託普通客戶生存的普通業務員收入下降,進而大量流失。
其次,隨著“雙錄”等一系列制度的出臺和實施,業務能力低下的業務員不能適應越來越嚴格的監管制度,只能離開。
再次,大眾的法律意識、保險意識進一步提高,陳舊的“洗腦式推銷”失去了生存的土壤,跟不上社會腳步的銷售人員必然被淘汰。
總結一下,前些年保險行業的野蠻生長,透支了大眾對行業的信任,疫情只是催化劑,根本原因還是要從行業自身來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