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叢林威武堂

    輔助三朝的張居中,也是萬曆皇帝的老師。手把手把萬曆教育長大,輔助他當上皇帝。萬曆10年張居中逝世。死後萬曆把張居中的家抄了。之所以沒有在生前廢他,原因在於,“張居中”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群體,一個政治生態!

    明朝從朱元璋開始,就採用了“內閣”輔助的制度,而不是“宰相”。發展到後面,內閣的權力和影響力是很大的。可以用根深蒂固於朝野中,一點不為過。甚至可以影響或干涉皇帝的立廢。某些時候甚至還可以左右皇帝的思想和行動。“結黨把持朝廷,營私作亂”現象,也是明朝官場的一個特點。而有野心和實力的首輔,往往就會變得特別“彪悍”。往往集大功臣和大奸臣兩種標籤於一身。是的,張居中就當過“內閣首輔”。

    發展到萬曆年間的時候,這個政治生態系統已經很頑固了。何況,張居中輔助萬曆的十年,有過也有功。說不定還是大功勞。張居中在世的時候,萬曆真不一定就想收拾他。就算真想收拾,想想延續了上百年的政治生態體系,估計他也沒那個勇氣和魄力,以及實力。萬曆之前的明朝宮廷裡,各種“狗血故事”都上演過。如果隨便去動張居中的話,他估計真就沒有把握可以控制得了接下來的局面。

  • 2 # 飄零198691001

    明萬曆初年的張居正,是載譽青史的改革家,在十年首輔任內,扶持十歲幼帝推行新政,把混亂衰敗的明朝治理得國富民安,史稱“救時宰相”。然而,張居正死後一年,萬曆皇帝變卦,保守勢力復辟。張家被削奪抄沒,滿門罹難,十年改革毀於一旦。歷史何以如此荒唐,張居正新政何以失敗?最近讀到《改革家是怎樣煉成的》一書,似乎找到了某種明確的答案。對此,作者是從下述幾個方面加以分析的。


    帝王本性


    張居正改革,最大受益者是萬曆皇帝。他老子隆慶皇帝撒手西去時留給十歲幼帝及其寡母李太后的,是入不敷出的財政,紛爭不已的內閣。平民出身的李太后,全權委託張居正輔政,囑他代行父母之教。如此,內有忠心耿耿的太監馮保,外有精幹強勢的首輔張居正,神宗才得以穩坐江山,安然享用太平光景。萬曆八年神宗十八歲親政,張居正上疏乞休。神宗頒手敕說:張先生待輔政到三十歲,再作商量。第二年又表示,“十年之間,政理修明,勳績顯著,簡在朕心。”他對張居正似乎是十分滿意的。張居正也認為“十年之間,志同道合,言聽計從。”他對皇帝也是充滿信心的。

    這般親密的師生關係和友好合作,何以一朝反目,竟成寇仇?論者或以為這是神宗個人品性,或以為神宗受反對派慫恿,或以為張居正功高震主,這都不無道理,但未能觸及根源。真正原因是,絕對權力造就的絕對私有,絕對不容他人分享。即使是扶危救時的忠臣良相,在“朕”的眼裡也不過是召之即用,用完即棄的奴才。神宗年幼時,尚意識不到權力的作用,自有一種少年真情。

    隨著年齡增長,至上的皇權刺激他追求享樂的慾望。他既垂涎太監馮保聚斂的家財,又忌恨帝師兼首輔張居正的勸諫約束,貪婪殘暴的帝王本性終使兒時真情泯滅。皇權面臨社會危機時,為保全統治化解危機,可能支援改革,約束貪慾。一旦改革成功,危機緩解,貪婪本性又促其突破約束,廢除改革。皇帝可以一言定法、一言廢法的皇權專制時代,政以人舉也能人亡政息,這是必然的結局。


    臣子的君主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腳架水平旋轉平臺不穩定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