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Liona·Lh

    颱風是發生在熱帶大洋上的一種強氣旋性渦旋,總伴有狂風暴雨。在熱帶洋麵上生成發展的低氣壓系統稱為熱帶氣旋,根據中心附近的最大風力分級,12級以上通稱颱風。強烈的熱帶氣旋伴有狂風暴雨、掀起巨浪、引發風暴潮。

  • 2 # 愛在瑞雪紛飛

    颱風形成的具體過程如下:

    1、熱帶或副熱帶海洋上洋麵溫度超過26攝氏度;

    2、由於近洋麵氣溫高,大量空氣膨脹上升,使近洋麵氣壓降低,外圍空氣源源不斷地補充流入上升區;

    3、受地轉偏向力影響,流入的空氣旋轉起來,而上升空氣膨脹變冷;

    4、其中的水汽冷卻凝結形成水滴時,要放出熱量,又促使低層空氣不斷上升;

    5、促使近洋麵氣壓下降得更低,空氣旋轉得更加猛烈,最後形成了颱風。

  • 3 # 唄窿撬1122

    颱風的形成:

    在熱帶海洋上,海面因受太陽直射而使海水溫度升高,海水容易蒸發成水汽散佈在空中,故熱帶海洋上的空氣溫度高、溼度大,這種空氣因溫度高而膨脹,致使密度減小,質量減輕,而赤道附近風力微弱,所以很容易上升,發生對流作用,同時周圍之較冷空氣流入補充,然後再上升,如此迴圈不已,終必使整個氣柱皆為溫度較高、重量較輕、密度較小之空氣,這就形成了所謂的熱帶低壓。然而空氣之流動是自高氣壓流向低氣壓,就好像是水從高處流向低處一樣,四周氣壓較高處的空氣必向氣壓較低處流動,而形成風。

    在夏季,因為太陽直射區域由赤道向北移,致使南半球之東南信風越過赤道轉向成西南季風侵入北半球,和原來北半球的東北信風相遇,更迫擠此空氣上升,增加對流作用,再因西南季風和東北信風方向不同,相遇時常造成波動和旋渦。這種西南季風和東北信風相遇所造成的輻合作用,和原來的對流作用繼續不斷,使已形成為低氣壓的旋渦繼續加深,也就是使四周空氣加快向旋渦中心流,流入愈快時,其風速就愈大;當近地面最大風速到達或超過每秒32.6米時,我們就稱它為颱風。


    颱風形成的條件:

    從颱風結構看到,如此巨大的龐然大物,其產生必須具備特有的條件。

    颱風的形成需要以下幾個方面的條件:海面水溫在26.5℃以上;一定的正渦度初始擾動;環境風在垂直方向上的切變小;低壓或雲團擾動至少離赤道幾個緯度。由於如今人們對臺風形成的認識並不充分,因此,以上所列只是颱風形成的必要條件。颱風的初始階段為熱帶低壓,從最初的低壓環流到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力達八級,一般需要2天左右,慢的要三四天,快的只要幾個小時。在發展階段,颱風不斷吸收能量,直到中心氣壓達到最低值,風速達到最大值。

    一、要有廣闊的高溫、高溼的大氣。熱帶洋麵上的底層大氣的溫度和溼度主要決定於海面水溫,颱風只能形成於海溫高於26℃-27℃的暖洋麵上,而且在60米深度內的海水水溫都要高於26℃-27℃;

    二、要有低層大氣向中心輻合、高層向外擴散的初始擾動。而且高層輻散必須超過低層輻合,才能維持足夠的上升氣流,低層擾動才能不斷加強;

    三、垂直方向風速不能相差太大,上下層空氣相對運動很小,才能使初始擾動中水汽凝結所釋放的潛熱能集中儲存在臺風眼區的空氣柱中,形成並加強颱風暖中心結構;

    四、要有足夠大的地轉偏向力作用,地球自轉作用有利於氣旋性渦旋的生成。地轉偏向力在赤道附近接近於零,向南北兩極增大,颱風發生在大約離赤道5個緯度以上的洋麵上。

    需要強調的是這些條件僅是必要條件,不是充分條件。

  • 4 # 心

    颱風發源於熱帶海面,那裡溫度高,大量的海水被蒸發到空中形成一個低氣壓中心,隨著氣壓的變化和地球自身的運動,流入的空氣也旋轉起來,形成一個逆時針旋轉的空氣漩渦,這就是熱帶氣旋,只要氣溫不下降,這個熱帶氣旋就會越來越強大,最後形成了颱風。颱風指形成於熱帶或副熱帶26℃以上廣闊海面上的熱帶氣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除非條例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