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涵涵涓涓
-
2 # szdzn30724
扞讀音:[hàn]部首:扌 五筆:RFH釋義:同“捍”。漢字結構:左右結構 簡體部首:扌 部首筆畫:3 總筆畫:6筆順:橫豎橫橫橫豎形聲。字從手,從幹,幹亦聲。“幹”指“盾牌”。“手”與“幹”聯合起來表示“手持盾牌”。本義:自衛,保護。明 陳繼儒《大司馬節寰袁公(袁可立)家廟記》:“ 往睢城歲剝日頹,人情惶惶,靡所恃以自扞。”
扞通幹,《詩經·兔置》:“公侯干城。”
注:“幹同扦。”
--《古書解讀初探——黃現璠學術論文選》[①][hàn][《廣韻》侯旰切,去翰,匣。]亦作“仠”。
(1)遮蔽;遮擋。
(2)保護;保衛。
(3)抵禦;抵抗。
(4)觸犯。
(5)臂衣。古代射箭時用的皮製臂套。
(6)通“悍”。勇猛。參見“扞將”。
[②][gǎn][《集韻》古旱切,上旱,見。]同“擀”。碾壓,使物舒展。
-
3 # 使用者3038692841890600
扌條 tiao是個老字,以前在字典上查到,現在改版了很難查到這個字了
-
4 # 清風徐來可否
提手旁加幹念“扞”字。
扞,拼音讀作hàn,基本含義:保護;抵擋;違犯等。常見組詞有蔽扞、扞拒、遮扞等。
基本資訊
中文名:扞
四角號碼:51040
總筆畫:6
部首:扌
部首筆畫:3
五筆碼:RFH
倉頡碼:QMJ
鄭碼:DAED
拼音:hàn
規範漢字編號:121112
Unicode:U+625E
GBK編碼:9249
筆順:橫豎橫橫橫豎
出處:明 陳繼儒《大司馬節寰袁公(袁可立)家廟記》
結構:左右結構
五行:木
-
5 # 清風徐來可否
提手旁加幹念“扞”字。
基本資訊
拼音:hàn
注音字母:ㄏㄢˋ
部首:扌
總筆畫數:6筆
筆順順序讀寫:橫、豎鉤、提、豎、橫折、橫、橫、橫、橫、豎
字形結構:左右結構
五筆碼:RFH
四角號碼:51040
倉頡碼:QMJ
異體字:608D,3A8B,634D,64C0,91EC,
部外筆畫數:3筆
字義解釋
詳細解釋
同“捍”。
-
6 # 北國雪981212
提手旁加幹是扞字,拼音hàn 。形聲。字從手,從幹,幹亦聲。"幹"指"盾牌"。"手"與"幹"聯合起來表示"手持盾牌"。本義:自衛,保護。明 陳繼儒《大司馬節寰袁公(袁可立)家廟記》:" 往睢城歲剝日頹,人情惶惶,靡所恃以自扞。"
扞("扞"是"捍"的古字)另見 hàn(捍)扞通幹,《詩經·兔置》:"公侯干城。"注:"幹同扦。"--《古書解讀初探--黃現璠學術論文選》
-
7 # 率真微言
扞hàn
部首:扌
筆畫:6
基本內容:
扞("扞"是"捍"的古字)
另見 hàn(捍)
扞通幹,《詩經·兔置》:"公侯干城。"注:"幹同扦。
繁體字:扞 漢字結構:左右結構 造字法:
簡體部首:扌 部首筆畫:3 總筆畫:6
筆順:橫、豎、橫、橫、橫、豎
漢語字典
[hàn]亦作"仠2"。
(1)遮蔽;遮擋。
(2)保護;保衛。
(3)抵禦;抵抗。
(4)觸犯。
(5)臂衣。古代射箭時用的皮製臂套。
(6)通"悍"。勇猛。參見"扞將"。
回覆列表
扞拼音:hàn筆畫:6部首:扌部首筆劃:3五筆碼:RFH 字從手,從幹,幹亦聲。“幹”指“盾牌”。“手”與“幹”聯合起來表示“手持盾牌”。本義:自衛,保護。明 陳繼儒《大司馬節寰袁公(袁可立)家廟記》:“ 往睢城歲剝日頹,人情惶惶,靡所恃以自扞。”[hàn][《廣韻》侯旰切,去翰,匣。](1) 遮蔽; 遮擋。
(2) 保護; 保衛。(3) 抵禦; 抵抗。(4) 觸犯 。(5)臂衣。古代射箭時用的皮製臂套。(6)通“ 悍”。勇猛。參見“扞將”。[gǎn][《集韻》古旱切,上旱,見。]同“ 擀”。碾壓,使物舒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