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可後來我看見這位老先生寫秦朝的秦刻石,就不如他臨毛公鼎的好。可見以為臨某一個帖、某一個碑作基礎,就可以提高到寫一切碑、一切的字,是不正確的說法。----啟功

6
回覆列表
  • 1 # 藝術啟迪智慧

    啟功先生,是我非常喜歡的一位書法大家,不浮誇,不做作,謙虛謹慎,為人師表,堪稱楷模!

    認為必須要考慮個人的喜好。適合入門練習的字帖很多,但為了練而練,只考慮技巧不顧個人的喜好,或者人云亦云,別人說哪個帖好就去學哪個,大部分人是寫不出感覺的。

    關於寫得像不像,不是為了寫得和字帖上如出一轍,而是學習借鑑其中的方法。我們很多人之所以在臨摹中遲遲找不到水平進步的契機,其實就在於眼光只盯著字的形,而忘了求法才是學習的目的。

    啟功先生的話說得句句平實,書法的學習不需要豪言壯語,也不需要你如何勵精圖治,只要堅持點滴的練習,就能有水到渠成的效果,只不過大部分人都因為各種原因迷失在前進的路上了。保持一顆平常心其實最好!

  • 2 # 藍遠飛

    對於書法愛好者,我遇到過一個筆友提問,你臨的什麼帖呀?

    我在回答時,有點為難,便把較經常臨的書體,迴應他。結果,他說:怎麼沒歐體的味呀?

    其實,啟功先生這麼說,便是臨帖時要科學的客觀的去監帖!

    在臨帖的過程中,臨好一個字帖的同時,自然的,就把這字帖好的,不好的筆法、結體都繼承了過來。使自已在書寫時,思想、操作都固化在這個字帖上!這是不好的

    臨帖,其實臨的是運筆的方法、結體的技巧。所以,臨帖儘量的博臨諸體,各取所長。俗話說的,顏筋柳骨便是取顏柳之長。但還不夠要取百家之長。

    總之,一句話,臨帖的其礎,不是某一個帖,而是筆法,結體、謀編!

  • 3 # 灝川文化

    以漢字為載體的書法藝術經歷了幾千年的演變發展,各種字型和書帖已經不能以百花齊放來形容了!每種字型,書帖都有不同的寫法、筆法、章法,雖然可以觸類旁通,但做不到一招鮮。學習書法需要先把一種字帖臨好,臨精,這本身就很不容易,在此基礎上涉獵更多相關聯的書帖,互相吸收營養,最終才能到達很好的預期水平!

  • 4 # 一葉小舟82704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書法每帖都有不同的特點。漢字是書法的載體,而漢字是由點畫組成的。點畫在架構姿態,起筆,運筆,收筆,粗細長短,圓渾剛柔,提按使轉,欹側中正,寬鬆緊揍,和碑帖之章法,墨法,筆勢氣韻,以及情懷怡志,等等方面,變化萬千。帖與帖雖然在筆體上有相似之處,但異處甚多,而且書家各有個性。每帖在書寫時,心志又不盡相同。因此只臨一帖不可能是一切字帖的基礎。

  • 5 # 神韻軒書法

    啟功先生說:"初學者須先達到形似之後逐步掌握書家書體特點,掌握規律,每個筆畫的輕重長短、結構疏密的比例與字帖一致。″

    一,《睡虎地秦簡》:

    是秦始皇公元前27年之物,隸書墨跡本,用筆雜有篆書筆意,改篆書又長又曲的筆畫為又短又直筆畫,己有初步隸書特徵。此帖圓筆中鋒,頂鋒入筆,注意點畫銜接。

    漢隸碑刻,建於山東曲阜孔廟。如橫畫有方起方收筆,圓起圓收筆。起筆頭方尾部如燕尾,和蠶頭燕尾橫這幾種筆法。結構平正而飛動。主筆伸展。

    三,《葉慧明》碑:

    屬唐代隸書,唐開元五年(717年)立,工穩莊嚴,骨力勁俏。

    清代隸書,平直用筆,起筆取逆勢,長橫順勢波出,短橫稍頓即收。

  • 6 # 日月墨兒香

    臨好一個帖,要滿足三個條件:1.基本筆劃過關,2.間架結構好,3.能寫出帖中沒有的字,其風格味道與原帖如同一轍。第一點是基本功,第二點是難點,第三點是更上一層樓。

    這是說的一本帖的三個功夫,掌握了之後並非可以寫一切的字和碑了。大家知道中國書法有真草篆隸行不同的五體,就楷書來說,還有顏、歐、柳、趙、褚、虞和北魏等書法之分。再比如說顏真卿個體,其前後期的書風也不一樣,即使是時期相近的作品,也會因文章內容、書寫心情、紙筆好壞、環境氛圍等諸多因素影響而顯示出風格的變化,加至刻工拓印的優劣、石碑風化的程度,更使得一碑一面目,一碑一精神,你如何以不變應萬變,憑單一的技法而橫掃一切?

    所以說,臨摹好了一個字帖,只是萬里長征走了第一步,你要寫另一本帖,又得從頭開始,把上述三種功夫重新來過。

    至此回到題面,啟老的說法很有道理,爾等應記之。

  • 7 # 弄墨人3476384831199

    啟功先生是當代著名的書畫家、教育家、古典文獻學家、鑑定家、國學大師。在藝術成就,尤其在書法領域,更是泰斗級人物。我非常贊同啟功先生說臨摹好一個字帖,並不是說臨摹一切字帖的基礎。我們知道學習書法,由於人的精力有限,尤其在初學階段,不可能遍臨諸帖。自古書家講究從精於一開始,是為了打下堅實的基礎,有了基礎再廣學百家。不從“精於一家”開始,永遠打不下基礎。但是如果不能遍涉諸家,取眾家之長,但也不可能在藝術上有所創新。學習書法就是從規矩入手,然後大膽創新。

  • 8 # 青翁文化

    鄙人認為啟老說的是對的:臨好一個帖,並不是臨摹一切的基礎。

    書法筆法相通,但書寫風格各異。君不見二王風格基本相似,傳承到蘇黃米蔡,卻又是一個大的改變。

    舉例有些人學歐體,學了很多年,已經學的很相似了,但你讓他學別的體,他學不來。所以說,學會一種帖,並不代表打通了所有體的任督二脈。

    我們要博覽群書,多臨帖,多開眼界,爭取集大成自成風格,這也是我們學書人的終極目標,而不是一輩子只臨一種貼,只寫一種體。書法的海洋浩瀚無邊,固步自封豈不可惜?

    不知千里馬先生滿意否?

    附鄙人習作幾幅,還請多多賜教!祝安好!

  • 9 # 紅沙雅藝

    啟功先生是我崇拜的書法大家。這個問題我應該是沒有發言權的,因為我不是書法家,對書法更沒什麼研究,只停在喜歡或欣償,從感覺上認為他說的非常對。我看見過的一些真草隸篆字貼各有千秋,各有不同,我同意一些書法愛好者高論,更覺得啟功先生說臨摹好一個字貼並不是臨摹一切字貼的基礎是正確地,啟功先生的意思是說,初學者學完一種字貼還要認真學好每一種字貼才好!

  • 10 # 易茗易心經

    篆、隸、楷、行、草筆法各不相同,形態變化多端。萬事分陰陽,篆隸側重外在的筆勢屬陽,行草側重內在筆意屬陰。根據陰陽互根,陰陽平衡理論我們得出,如果習字注重於陽性的筆勢,相對屬於陰性的筆意就弱一點。如果側重於陰性的筆意,那陽性的筆勢就弱一點。“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筆勢和筆意二者不可兼得的時候,我們應當正確的取其一,如果兩者都要兼顧,就像一山不能容二虎,最終落個兩敗俱傷的結局。筆勢和筆意陰陽一體,沒有孰優孰劣之分,至於習練者選擇篆隸楷,還是行草,那就是見仁見智,各取所愛。沒有人會說行草一定比篆隸楷有優勢。以上所述,個人觀點,失誤之處,希不吝賜教,幸甚至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諸葛亮為什麼北伐總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