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雪緣媽媽二

    寶寶習慣的養成需要大人提供榜樣!

    孩子永遠是模仿大人的,並且孩子模仿力驚人!以前我真的不知道,自從我和兒子一起聽磨耳朵英語啟蒙兒歌,裡面有小蜜蜂,唱到小蜜蜂會有嗡嗡聲,兒子就咬著舌頭髮出斯斯聲,都沒有特意教過他,他自己就會了。

    還有一件事就是戴帽子,出門會給寶寶帶帽子,也沒人教過他,他自己看到帽子就說戴,然後自己就往頭上扣,並且樂此不疲!

    身教勝於言傳!我們作為父母的總想著寶寶從小養成好習慣,例如讀書,健身,衛生和睡眠等,對以後有幫助,我們的想法非常好,育兒先育己,我們想讓寶寶養成什麼習慣,自己先那樣做!

    加油吧,育兒之路沒有公式,但有經驗可借鑑,讓您育兒之路少走彎路,祝你家寶寶健康快樂成長!

  • 2 # 藍宇夜空

    這個問題很好回答,但是很難坐到。

    其實就是一句話,前半句“言傳身教”。

    家長自己玩手機到半夜,你就別指望孩子能早睡。同樣,家長的不良習慣肯定會傳遞給孩子,請相信他好的習慣不一定能學會,但壞的習慣一定能學會。當父母其實也是一次歷練,改掉自身陋習的契機。

    後半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讓孩子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做到,多少家長教孩子紅燈停綠燈行,可有經常帶著孩子闖紅燈。一樣的道理,你做不到就別施壓給孩子。

    所以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是需要家長和孩子共同努力的,尤其是家長,你就是孩子第一面鏡子。

  • 3 # 臨湘大黃

    你好,我認為培養小朋友的良好的習慣,這件事情其實是不難的,小孩子他在成長的過程中他是會去學父母的,所以很多家庭覺得孩子喜歡玩兒手機,但凡是這種情況,我敢肯定這個小孩子成長的環境中肯定有人天天拿著手機不撒手,才會導致孩子也喜歡玩兒手機,因為他好奇,他覺得大人每天拿著手機玩兒肯定很好玩兒,所以他也想玩兒,所以想要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父母真的是要做到身先士卒,做一個好榜樣,給孩子正確的引導。

  • 4 # 奶爸暖東

    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我們還要弄清這些習慣都包括哪些——除了生活習慣、心理習慣、做事習慣外,還包括學習習慣、處事習慣等,這些習慣匯聚在一起,將會給孩子提供全面發展的重要素質,讓他們在日後的生活、學習、工作中能樹立起信心和希望,以及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培養孩子良好習慣所要做的工作有很多,這要靠為人父母的我們去虛心學習、認真體會和深入研究。在一定條件下,讓孩子把我們當成朋友,願意將心裡話說給我們聽,我們還要抓緊與幼兒園老師交流、溝通。只有得到家長、孩子、老師三方面的積極配合,才會讓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得到真正意義上的實現!

  • 5 # 張老師說成長

    培養孩子良好習慣需要抓住三個關鍵點:1、家長言傳身教;2、對低年齡孩子做好外部評價,如制定獎懲制度,以督促孩子做到;3、對大點兒的孩子則需要激發其內在動力

    總體而言,家長要有三心:愛心、耐心和用心,要採用個性化培養的方式

  • 6 # 媽咪育兒圈

    我家寶寶2歲前總愛拾嘴,不管看到什麼,都愛往嘴裡塞。有一次,我對寶寶說,有細菌,不可以吃。寶寶提前到了逆反期,不服氣地說,我要吃細菌!

    後來,有一次真的肚子疼,我幫寶寶揉肚子,對他說,你看,肚子疼了吧?你知道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嗎?是因為你亂吃東西。以後可不能亂吃東西了啊。吃了不乾淨的東西會肚子疼,還會上醫院打針。寶寶最怕去醫院打針了。他雙眼盯著我,認真地點了點頭。從那以後,寶寶真的不再拾嘴,不再亂吃東西了。寶寶自然也養成了講衛生的習慣。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言傳身教真的重要。

  • 7 # 意兒20

    培養孩子從零歲開始的,父母及家人千萬不能打孩子,不能辱罵孩子。有空儘量多陪陪孩子,多與孩子交流,必須要灌輸有營養的知識。讓孩子笑容多一點,見到認識的人,嘴巴甜要。飯前要洗手,睡前聽聽書。當孩子在三歲的時候,一定要立規矩。晚上幾點睡,早上幾點起,吃飯睡覺要有規律。尊老愛幼,勤奮好學。有空就做家點務。

  • 8 # 混世少主

    一獨立能力:逐步讓他學習自己吃飯,拖地,洗碗,前期做的不好不用怕,鼓勵監督他

    二講信用守時:準時起床,講話守信

    三講禮貌,尊老:主動打招呼

    四堅持跑步

  • 9 # 浩釗vlog

    首先,我們要尊重教育規律,正確看待教育規律。教育是一門技術,也是一門學問,如果抱著無所謂甚至覺得聽天由命的想法去教育小孩。那麼,得到的結果只能是負數。

    其次,家長自己要帶好頭,有時候你做什麼,你的小孩就會做什麼。中國有句古話,老鼠的孩子會打洞。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非常重要,如果你處處講禮貌,處處很優雅,那你小孩以後也會養成這種習慣的。

    最後,我們要學會獎優懲劣,小孩的辨識力不強,有可能他不會完全按照你預想中的行為模式去行動,這個時候,我們要用胡蘿蔔加大棒,做得好就獎勵他,做得不好就告訴這是不對的,而且要給予一定的懲罰,但這種懲罰不是說要打罵,而是其他妥善的方式。比如,他喜歡吃蘋果,平時都是吃一個,如果有一次做錯事了,就只給他一小塊蘋果吃。讓他內心覺得不該那樣去做。

    方法一定要適當,否則過猶不及

  • 10 # 橘子教育

    家長樹立榜樣,適當提醒孩子,讓孩子學會自律自愛。

    教育孩子並非一朝一夕耐心觀察孩子每個年齡段的變化,

    做出相應的指導多聽聽孩子的想法讓孩子懂得三思而後行。

    孩子的老師是航海上的航燈指引著前進的方向,

    而家長則是孩子一生的導師,家長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從而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 11 # 小野鵝

    首先一個好的習慣將會影響孩子一生,良好的習慣對一個人來說是極其重要的,家長應該把培養子女良好的行為習慣作為家庭教育的著力點,大量事實充分證明,品德高尚的人,一定是具有良好行為習慣的人,眾所周知,成績優秀的學生,一定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

    良好的習慣一旦培養成功,便用不著借記憶,就很容易發揮作用,因此,無論家庭教育、還是學習教育,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是關鍵。

    幼兒期是人的一生身心發展尤其大腦結構和機能發展最為旺盛的時期,更是良好生活習慣形成的關鍵期。在這個階段,兒童極易接受外界刺激,而且形成的一切是非常牢固的,並將成為人的第二天性。俗話說:“五歲成習,六十亦然”。這句話雖有點誇張,但也說明了幼兒期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對人的一生影響巨大,這是由於這個時期孩子的心理特點所決定的。這一時期一旦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確實能讓孩子終生受益。

    好的生活習慣不僅關係到幼兒的身體健康,而且關係到對幼兒的自信心、意志品質、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培養。例如:有的幼兒晚睡晚起,沒有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所以不能保證按時上幼兒園,影響他與其他小朋友正常的活動與交往,久而久之就會影響到孩子的自信心;有的小朋友沒有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習慣,還有的幼兒有吃手指的壞毛病,這些會影響幼兒的身體健康;高質量的睡眠能保證幼兒有充沛的精力參加各種活動,而有的幼兒沒有午睡的習慣,有的幼兒養成了不正確的睡眠姿勢,這樣就造成了幼兒的精神不佳,使他在活動中不能與同伴盡情遊戲,使幼兒的交往能力受到影響。象勇敢堅強、克服困難、抑制不合理願望等意志品質都要在良好生活習慣中形成。

    為了使我們班每位幼兒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發展,我結合實際就中班幼兒在幼兒園的良好生活習慣的內容和養成談一點個人體會

    一、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內容:

    良好幼兒的生活習慣是指幼兒在科學引導的基礎上,經過多次練習所形成的、符合幼兒身心發育特點的良好的生活常規及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良好的衛生習慣、飲食習慣、睡眠起居習慣、與個人生活有關的行為習慣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需要從小處開始,從細節入手。

    飲食習慣包括:

    正確地使用餐具 ,獨立進餐。

    進餐時不大聲講話,不東張西望,專心進餐。

    養成不挑食、不偏食、不剩飯的好習慣。

    按要求定時按量喝水,根據自己的需求隨渴隨喝。

    睡眠習慣包括: 睡前大小便,獨立安靜地入睡。 掌握正確的睡眠姿勢。(右側臥睡或仰睡) 養成早睡早起的作息習慣。

    自理能力包括:

    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習慣。

    玩具、圖書不亂扔亂放,會自己整理玩具。

    學會有序地穿脫衣服;不穿反鞋,會繫鞋帶。

    喜歡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

    除此之外家長還要以身作則。從一點一滴做起,給幼兒做榜樣,教育幼兒做到的家長一定要做到,以良好的生活習慣影響幼兒。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重在堅持,在各方面不斷重複和練習。在上個學期,我們經常會看到這些現象:積木玩過就隨地仍,進餐後滿地是飯菜,這都是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因此家長要注意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為幼兒今後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的方法: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道出了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而我們中國也有句"三歲定八十"的老話,揭示了培養良好行為習慣應及早抓起的必要性。的的確確,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事。要培養一個人良好的行為習慣,必須從小抓起。在這方面,許多家長與我們老師的意見是一致的,但談到具體的方法,卻是眾說紛紜。那麼究竟應該如何抓好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

    那麼如何才能創設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呢?首先,父母要努力創設和保持一種和諧愉快、互相尊重的氛圍。幼兒在這樣的家庭中才會感到溫暖愉快,情緒穩定,得到愛心的薰陶,萌發自信心、上進心;其次,要創設優美整潔的家庭環境,使幼兒從小萌發愛美愛整潔,愛護物品,生活有規律等良好行為習慣。再者,要將教師的教育模式延伸到家庭教育中來,幼兒園要求孩子怎麼做的,在家裡同樣如此要求孩子。這樣,才能鞏固良好行為習慣。

    2.科學引導。

    我們都知道,孩子經常是用他稚嫩的眼光觀察周圍的一切,孩子進入社會的第一步就是和家庭成員的頻繁接觸,由於幼兒的可塑性、模仿性強,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成長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幼兒全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因此,家長要充分重視耳濡目染的作用。要為孩子創設一個可供他們更多地觀察、模仿、活動的生活環境,採用恰當的教育方法,忌一味地批評,指責。在對幼兒提出要求時,要注意循序漸進,不要強制。如孩子學洗手弄溼了衣袖,孩子學拿筷子吃飯把米粒掉到了地上等。此時,家長不能因噎廢食而去中止他們的行動。而要放手讓他們去幹,用讚賞的目光去肯定他們活動中的積極因素,慢慢地在孩子有一些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後,對他們提出進一步的要求,如吃飯不要把飯粒撒一地等。良好的習慣並非一日養成,對孩子要有耐心。比如說些“你真能幹”等來激勵孩子,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對孩子的教育中常有這樣的現象,有些家長很想教育好孩子,養成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但往往事與願違,這與教育方法不當有關。例如,有的父母很想教育孩子孝敬老人,但由於愛子心切,吃任孩子挑,錢任孩子花,結果導致孩子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唯我獨尊,自私任性的壞習慣,對老人卻不夠孝敬。因此,堅持科學的教育方法,對於培養良好行為習慣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父母想教育孩子孝敬老人,可以拿"孔融讓梨"的故事來引導他等等。

    3.因勢利導。

    幼兒的思想很單純,對於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需要家長正確地指導,慢慢地引導。但小孩子也有自己的自尊心,一味的責怪,只會造成幼兒的逆反心理。如小朋友在遊戲過程中將玩具弄得滿地都是,家長如果責怪說:"你不可以這樣做!""你下次再這樣就不給你玩了。"等,他們可能會負氣地把玩具摔個稀爛,起不到教育引導的作用。但如果換個方式,說你這樣到處丟玩具,玩具很容易就壞了,那麼下次你就都沒得玩了;或者以另一種的方式說:讓我們來比一比,看看誰把玩具保護得好。那麼小朋友們就很容易接受這種教育方式,也會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為。

    三、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需要家園密切配合。

    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只靠在幼兒園培養是遠遠不夠的,在生活習慣培養方面家 庭教育將起到很大的作用。著名教育家陳鶴琴指出:“良好習慣之養成與否,家庭教育應負重要的責任。”請家長配合幼兒園做到統一標準、統一要求。如果幼兒在幼兒園是一種要求,在家裡又是另一種要求,這樣很難使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有的父母在培養幼兒習慣時,時而執行時而不執行,這會使幼兒在思想上造成混亂而無所適從。

    最後希望我們今後多交流,和各位家長一起研究、探討孩子的教養問題,做到家園共育。

  • 12 # 人間正道是滄桑是滄桑

    如何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呢?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一定要早,0~3歲就是兒童良好習慣培養的一個重要階段。0~3歲也是孩子大腦發育最快的階段。所有好習慣的養成,最終都會在大腦形成自己特定的神經迴路。

    我們要培養孩子的哪些習慣呢?要培養的習慣實在是太多了,但大體上來講,我們可以分為幾個方面。

    (1)學習習慣的培養。學習習慣的培養,我想在很多父母親眼中應該是最重要的。孩子的教育可以分為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而在早期就是以家庭教育,然後是學校教育為主。

    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一定要早,早到什麼時候呢,出生後就開始。比如我們現在就提倡給孩子讀書,孩子出生以後,我們就可以讀書了。越早開始聽讀書,就可以讓孩子的閱讀神經中樞及早的建立,隨著孩子慢慢的成長,孩子就會喜歡讀書,讀書就是一種學習。愛讀書的孩子聰明智慧,注意力集中,想象力豐富,思維敏捷,好處實在太多。

    (2)衛生習慣的培養。衛生習慣的培養要在孩子八九個月的時候就要持續的進行了。孩子出生以後給孩子進行的衛生洗漱,孩子自我主動的參與性並不強。八九個月的時候,孩子的理解能力在增長,我們就可以跟他有效的互動。

    (3)獨立自主的習慣。獨立自主的習慣培養在於家長給孩子提供動手的機會。讓孩子參與到家庭生活當中來。提倡:能做的事情讓孩子自己做。減少包辦、代辦,如果家庭成員什麼事都幫孩子做好,孩子的獨立性訓練將大大受損,以後什麼事情都會指望著父母。自己沒有任何擔當,面對困難或挫折,沒有任何解決問題的方法。

    (4)運動的習慣。孩子的運動可以分為精細動作和大運動。

    精細動作運動是指和手有關係的運動。心靈手巧:多動手就可以有效的鍛鍊大腦,孩子的大腦就會越聰明,所以我們經常會讓孩子做手部精細動作的訓練。如:穿珠、撿豆、扣扣子、繫鞋帶等等。

    大運動指的是全身的協調性訓練,利用全身的肌肉關節等做出的各種運動。如:蹦、跳、跑、投、擲、踢等等。充分的進行運動,不但可以促進血液迴圈,還可以增加血內的含氧量。促進新陳代謝,增強體質,幫助消化。

    (5)培養孩子按時作息的習慣。這種習慣和以後的學習,上學後的習慣緊密相連。到了睡覺的時間,我們就要及時安排孩子洗漱,按時休息。

    (6)定時就餐的習慣。本來這是正常的事情,不應該把它當成一種習慣來培養。但目前孩子吃飯這個習慣不是太好,大部分的家庭在孩子小的時候都會追著孩子餵飯。我們應該讓孩子定時吃飯,如果到了餐點不吃飯,那麼就沒有飯吃了,只能等到下一頓了。

    還有一種習慣應該說一下,孩子自己的物品,比如說玩具,看過的書都要讓他自己收拾好。這就利於孩子上學後自己收拾自己的書包。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和自我管理能力。

    除了這些生活中必須要做的事情外,我們還應該注意孩子的觀察力、想象能力、思考能、邏輯推理能力、閱讀和運算等習慣的培養。所有的這些都是要動腦的,都是和腦部的運動聯絡在一起,如果我們不對孩子進行有意識訓練的話,他們不會形成一種習慣。

    只重複才會形成習慣。只有重複才會固化成習慣,這些都屬於孩子的軟實力。而這些通常不被人們所重視。如果要讓孩子形成好的習慣,除了引導指導孩子以外,家裡的代養人或父母親也一定要以身作則,自己首先要帶頭做好,因為孩子會模仿,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 13 # 萱萱媽xxm

    親愛的先強調一點,孩子長成絕非一朝一夕,所以我們要給孩子足夠的耐心,也是給我們自己足夠的耐心。

    給你介紹一個詞:超限效應

    超限效應是指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從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現象。

    所以,不管是培養孩子的習慣,還是孩子的學習,我們都需要循序漸進、潤物細無聲。

    一、看到孩子身上的臭毛病,我選擇辭職,做起了全職媽媽

    在說明問題之前,我想先給你講述一個我自己的故事,也是讓我明白,孩子的毛病,真不是長大了就能好的,這也是我辭職,做全職媽媽的原因。

    我兩個孩子,說說老大,旭哥

    旭哥在3歲之前,都放在奶奶家,由於我和他爸經常出差,一家吃個團圓飯次數都很少,慢慢我發現旭哥身上的臭毛病,越來越多。

    吃飯從來都是,一邊玩,奶奶一邊追著喂;

    經常玩過頭,尿褲子;

    一不順心就開始撒潑打滾,還打奶奶;

    從來沒有收拾玩具的概念,家裡人都的圍著他轉;

    還有很多很多,臭毛病一堆一堆。

    恰巧,我們單位新來一批大學生,有個女孩工作很努力,但我們從來不跟她一起吃飯。沒別的原因,只是她吃飯時,喜歡嗦筷子,還翻菜。她人際關係不太好,有一次很委屈的問我們,是不是她做的不好,我們都說沒有。成年人的世界就是如此,誰也不會指出她的小毛病。

    我從她身上,看到了旭哥的未來,我不相信“長大以後就能變好”這類鬼話,當小毛病影響未來時,孩子不自知而且痛苦,於是我決定辭職帶孩子。

    二、把娃接回來,旭哥卻說“媽媽你去死”

    剛開始,我制定了一系列規矩,並要求旭哥嚴格執行,結果可想而知,家裡“雞飛狗跳”,旭哥說:“媽媽你去死”,我哭的昏天暗地。

    後來我開始看育兒書,溫柔而堅定,是從《正面管教》中學習,共情溝通是從《非暴力溝通》中學習,在培養孩子習慣時,我還學會了“微習慣”。

    微習慣,就是潤物細無聲地改變,不在向以前一樣,到點了必須關電視睡覺,而是,今天多看兩集、明天多看一集,然後慢慢形成習慣。

    親子關係也和諧多了,孩子也越來越像好的方向發展了。

    三、說一下我的培養路線,希望你給你一些參考

    1、飲食習慣

    遵循到點吃飯、自己吃飯、詢問意見

    記得有個玩笑話說:“大人們買的菜,都是他們愛吃的,所以他們不挑食”。

    所以,我會問旭哥,想吃什麼?在他還不能給出確定答案時,我會給出選擇,比如:你想吃西藍花還是蝦仁?

    自己吃飯很好理解,跟我們一起做在餐桌上,不看電視、不玩玩具,離開餐桌意味著吃飽了,兩餐之間,除了固定的酸奶、水果等,不給零食。

    2、睡眠習慣

    說實話,旭哥睡覺真是讓人頭疼,接回來晚上12點前沒睡過。

    睡覺前我會走一遍流程,喝牛奶、洗臉、刷牙、洗腳/洗澡、換睡衣、讀繪本。

    在一套流程打基礎的前提下,孩子心理明白,是該睡覺了,他就不會有太多抗拒,一個繪本讀完,我開啟裝睡模式。剛開始時痛苦的,但我相信21天原則,一個月時間,旭哥表現已經很好了。

    現在旭哥5歲半,自己單獨睡一個房間,讀完繪本我就出去了,很省心。

    3、衛生習慣

    其實孩子剛開始對髒是沒有概念的,我們要不斷把這種理念,灌輸進他的思想。

    衣服、鞋子等等,我會結合動畫片裡的人物,給他將故事。

    現在,旭哥開始有點小潔癖了,昨天我們去公園玩沙子,一直申著小手,沒辦法買了一瓶礦泉水洗了。

    4、學習習慣

    現在旭哥上幼兒園,算不上上學,但我鼓勵他每天回來,給我講他們的故事、學到的知識,老師要求的什麼。

    北大權威教授研究發現,孩子的問題,多是情緒問題。解決了情緒,基本就解決了80%的問題。

    千萬別小瞧孩子的事情,他丟失心愛的小汽車,跟你丟了香奈兒的口紅,其實是一個級別的。試著共情溝通,我發現其實我兒子,有一顆敏感細膩的心,隨他爸爸。

    伴隨老二的出生,旭哥也慢慢走入正軌,現在已經成為我的好幫手。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堅持吧。孩子的好習慣,慢慢培養,切勿操之過急。而且當孩子自己形成規矩,他就不會覺得那是一種束縛,這對他的未來,是莫大的好處。

  • 14 # 彤麟媽育兒日常記錄

    俗話說:訓子千遍,不如培養一個好習慣。人都是慣性動物,一旦好習慣養成了,想變壞都難了。

    好的習慣,應該從小就開始著手去培養,3~6歲是幼兒發展的黃金時期,科學證明,這個階段的孩子對各種能力的學習都是非常強的,但同時也是孩子“免疫力”最弱的時期,這時候他們的思想如同一張白紙,好的觀念,壞的思想都很容易進入他們的心靈,所以,3~6歲也是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最佳時期,做為父母,我們有責任透過自己的言傳身教並一次次重複的將良好的信念深深的刻印在孩子的心靈裡。

    一:你的事情自己做

    現如今很多父母都會把孩子的事情一切包辦,而孩子只負責學習就好,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將來走入社會,雖然有高學歷,但是會缺乏生活生存技能,所以除了工作,他的生活上還需要父母的幫助。所以即使學歷再高,他也很難在社會上立足。

    而如果孩子將“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當成信條,那麼無論他日後的遭遇如何?都會是一個很少需要父母操心的孩子。

    二:讓孩子對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

    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喜歡模仿身邊的人的行為,當他第一次看見大人幫他拿東西時,他可能會想要自己拿,但是很多大人的第一反應就是:“你還小,我幫你拿就好了!每當孩子想自己做一些事情時,身邊的長輩家長總會寵溺的,以孩子小為理由而拒絕,而長期如此,孩子將會把別人幫他拿東西當做理所當然。

    如果孩子想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時,家長能夠敢於讓孩子嘗試,等孩子累了,或實在做不好的情況下,再幫助孩子,那效果肯定就不一樣了。所以家長應該尊重孩子的意見和想法,放手讓孩子去嘗試,鼓勵孩子給孩子信心,讓孩子敢於去嘗試。

    三:尊敬長輩,禮貌地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

    英國哲學家約翰•洛克說:“禮貌是兒童與青年所應該特別小心地養成習慣的第一件大事”。

    尊重長輩,講禮貌的好習慣是父母能送給孩子的最好的防衛工具。社會上大多數人際矛盾不是源於利益衝突,僅僅是因為彼此間的失禮。所以大一的孩子從小養成了講禮貌的習慣,長大後,他的人際關係會順暢許多,這可以為他避免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我們應該以身作則,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就要用禮貌用語,在孩子剛剛丫丫學語時就要教孩子用禮貌用語,從最簡單的“早上好”、“晚安”、“再見”開始,慢慢的,隨著孩子的成長,孩子自然也就學會了各種禮貌用語。

    四:先易後難制定家規

    孩子很多不好的習慣都是因為父母沒有給孩子立下規矩,在日常生活中,總是想到哪就管到哪,有些家庭即使立了規矩,最後也會因為各種原因而不能正確實施。

    定規矩也要適合自己的家庭情況而制定,而不是照著別人家的範本來做。我們要根據自己孩子的情況,先把最要緊的事情制定好,別的可以看情況隨時再改。

    制定規矩以後,父母就要堅持按照制定的規矩來要求孩子,在執行規則的時候也要靈活執行,允許合理的通融。我們在執行家規時不能著急,只能耐心打持久戰,因為好的習慣不是意識就可以養成的。對孩子易於實行的,則優先進行規範;不宜實行的視情況而定,暫時放一放也沒有關係。

    五: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關鍵在父母

    由於孩子的自控能力較差,所以在很多事情上都要靠父母來正確引導孩子。所以父母想要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自己首先就要做到以身作則、耐心穩重、下定決心、放平心態、適時提醒以及對孩子及時的評估和獎懲。

    好的習慣不是一時就能養成,而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又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的事情,所以在這期間,父母一方就有必要隨時跟蹤監督實施,指導孩子。這正是許多父母感到為難的地方,因為沒有時間,許多制定好的方案,也因此半途而廢,所以既然決定了,要為孩子培養良好的習慣,那麼首先就要解決沒有時間管孩子的問題,所以父母就要將事情掌握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

    教子不僅是教育孩子,也是一個自我教育的過程把自己教育好了,才能演示給孩子看,如果連自己都做不好的事情,卻要求小孩子做好,不是太難為孩子了嗎?

    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往往要經過常年的反覆的操作時間,重複又重複才能牢固下來,對於孩子來說,一旦錯過幼年童年的習慣,養成關鍵期以後再培養生活習慣就很痛苦了,所以我們就要抓住孩子的發展關鍵期,從小開始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圖片來自於網路,侵權聯絡刪)

  • 15 # 芮媽育兒故事

    孩子的學習習慣儘量從小培養,好的習慣能讓孩子終生受益,通常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可以從以下方式來進行:

    1、陪伴孩子,和孩子共同進步。在培養孩子那些習慣的過程中,大人是很受罪的,但是當看到孩子身上的進步和成長,就會感覺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讓他養成一些好的習慣,大人首先要以身作則,這對他的人生來說也是有很大的收穫的,每個做父母的都是希望孩子能夠出類拔萃,所以,這些付出都是必要的。

      2、制定作息時間表。其實就是給孩子制定生活、學習規矩,即什麼時候學習,什麼時候玩,什麼時候休息。本身愛玩就是孩子的天性,大人也不能剝奪掉孩子玩的權利。當孩子玩得不痛快,學習的時候就不能很好的集中注意力,也不會感到精力充沛。所以家長只需要讓孩子從小養成了什麼時候學習,什麼時候玩,那麼孩子到了學習時間,他自己都會比較自覺地坐在自己的書桌上開始看書做作業了。

      3、如果孩子感興趣,就提供條件讓孩子往喜歡的方面學,久而久之,孩子就形成愛學習的習慣。比如,在引導孩子自主閱讀上,可以先讓孩子看圖畫書和優秀動畫片,或者讓孩子使用諸如jint速讀記憶訓練中有趣味性的舒爾特表、記憶圖片訓練小遊戲等來幫助孩子提高閱讀興趣和記憶力。從而幫助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 16 # 愛上生活經

    一、生活習慣

    生活也就是吃喝拉撒睡。比如吃東西細嚼慢嚥,喝水時小口小口的喝。睡覺前半小時不要做哪些動腦筋思考的事情,也不要喝水太多,及時上廁所等等。

    具體舉例一些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方法:勤洗手。

    培養習慣方法:先讓孩子自行練習,家長在孩子練習過程中慢慢糾正習慣,比如洗手,在水龍頭面前,伸出雙手,加上洗手液,左邊搓搓,右邊揉揉,家長親子示範動作,讓孩子跟著做。

    其他的習慣也是家長親自示範,言傳身教來進行。

    二、學習習慣

    (1)寫字習慣

    字如其人,剛開始學習,使用鉛筆這些硬筆寫字。如果孩子寫字不好看,有條件可以報一個寫字的培訓班,孩子的可塑性非常強,跟對老師,學習效果明顯。

    (2)完成作業的習慣

    (3)預習複習的習慣

    學習習慣不能親自示範,家長要和老師溝通,及時發現孩子在學習上存在的小問題,比如坐在寫字桌前動來動去的,搞小動作,家長遇到這一個問題,需要及時糾正。

    預習功課和複習功課的習慣,在家,父母就要培養這些基本習慣,可以先從小事做起,比如問孩子,今天學習了什麼功課?如果孩子不知道,那麼就讓他拿出課本跟我們說說。再下一步的問題,今天學的知識你能跟我說一次麼?孩子如果照做,那麼再問,明天老師有沒有說學什麼內容?孩子可看著書本跟家長聊天。就這樣聊天式的對話,把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上。

    三、思考習慣

    思考問題的時候,應該注意些什麼事情。孩子剛上學校,各方面的習慣還沒有完全形成,等孩子大一些了,可以在思考習慣上做嘗試。

    (1)邏輯思考習慣

    比如出一些邏輯題目給他,讓他解決和思考,如果他說自己不會,家長可以適當引導他思路。

    (2)記憶和注意的習慣

    注意力如何集中的習慣。帶著孩子經常去鬧市中,培養孩子集中注意力的習慣,經過一輛車,問孩子這個車的顏色,或問其他的問題;到動物園參觀,看小動物,這種動物有什麼特性,它的叫聲是怎樣的?培養孩子短期注意力和記憶力的習慣。

    每天晚上睡覺前,讓孩子過一遍今天去了什麼地方,有什麼事情發生,回憶一遍後就可以睡覺了。

    四、和雙方家裡老人相處的習慣

    孩子在4位老人的溺愛下,父母必須想辦法解決孩子在家膽大包天,在外膽小如鼠的反差。

    父母在管教孩子的時候,建議老人不要過分干預,孩子在老人的支援下,可能變得不太好管教。父母不怕孩子哭鬧的,但老人認為這樣做不可以。於是孩子會越來越難管教。

    建議就是能和父母約法三章,管教的時候不要干預。老人平時可以帶帶孩子,父母上班沒有時間。

    總之:培養孩子的習慣這件事在家長看來,是一個長期的持久戰。一旦養成良好習慣,對孩子未來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你怎麼看?

  • 17 # 大掌櫃的數學課

    大家都知道,好的習慣可以影響孩子的一生,那麼應該如何讓孩子從小培養出好習慣呢?

    第一、為孩子做好榜樣

    在孩子教育的階段,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時刻都在影響的孩子。首先父母應該有良好的喜歡,在這個同時呢告訴孩子什麼事應該做,什麼事不應該做,給孩子做好榜樣,讓孩子學習自己養成良好的習慣。

    第二、不要對孩子大吼大叫

    當孩子表現出不好的習慣,或者上做錯一件事情的時候,第一時間不是應該對孩子大吼大叫,可能父母這這個時候會因為孩子一直再犯這樣的錯誤導致自己耐心已經耗盡了,所以會對孩子大聲怒斥,這種做法上非常的不可取的。因為被吼慣的孩子不僅不會聽話,反而還會認為父母不愛他們了,所以父母應該做的就是要一忍再忍,要耐心的告訴孩子這樣的做法是不正確的,下次不能再犯了。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也是讓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必要條件。

    第三、參加親子游戲

    現在有很多的親子游戲都是透過親子之間的互動來增強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親密關係,多參加這樣的活動,能夠有利的樣孩子接觸社會,學會怎樣和別人相處,這會讓孩子看到其他家長和孩子的相處模式,讓孩子看到其他孩子的長處,進而讓自己的孩子變得越來越好。

  • 18 # 王營評教育

    葉聖陶先生曾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在家庭教育中,家長要依據學校對學生行為習慣培養的要求,制定必要的家訓、家規、家風。家規不僅要包括日常問候、門限時間、關燈時間、玩電腦時間等家庭生活的具體要求,還要包括不給別人添麻煩、不撒謊、遵行公共秩序等社會規範。為了讓孩子懂得並遵守這些規矩,在制定家規時,父母要和孩子認真討論,傾聽孩子的意見,並和孩子共同遵守這些家規。

    良好習慣的養成絕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則是:低起點,嚴要求,小步子,快節奏,多活動,求變化,勤矯正。有關研究表明,一個良好習慣的養成關鍵在頭三天,決定在一個月。在這一過程中,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權利,讓孩子在習慣養成中發揮主導作用,要多正向激勵,少批評埋怨,多肯定孩子對某一良好行為的堅持精神,培養孩子堅忍不拔的意志力。

    為了督促孩子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在制定家訓、家規、家風時,家庭和學校要積極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一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家長要學習有關孩子教育方面的新理念、新方法,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家長要首先養成良好的生活和讀書、學習習慣,帶頭遵守家規,不斷提高自身思想道德水平,發揮榜樣示範作用。

    二是家長要明確學校在行為習慣培養方面的一些具體要求,積極配合學校開展工作。家長應主動向學校靠攏,多向老師請教,所制定的家規要與學校同步,有意識地和學校教育保持高度一致。要定期與班主任和任課教師取得聯絡,反饋學生的在家庭中的表現,鞏固學生已經形成好習慣,矯正不良行為。同時要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家長會、培訓會和專題研討會,不斷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三是家長要正確評價自己的孩子。人無完人,對於孩子在行為習慣方面的主要優點和缺點,家長要做到心中有數。尤其要清楚自己的孩子在行為習慣方面的弱點,在與學校和班主任共同協商的基礎上,制定矯正方案。同時,要配合學校完成每學期對學生進行的行為習慣評價,如實填寫各類評價表格,充分發揮家長在評價學生方面的激勵作用。

  • 19 # 巧妙媽育兒

    小學三年級之前,家長主要就是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生活習慣,從小就要開始,只是每個年齡段的任務不一樣。

    作為一年級的小學生,出現這些現象也是正常的,家長不要總告訴孩子,做事不認真,做事丟三落四,玩心大等等貼標籤的做法。

    而是告訴孩子,如何做,才能保持專注力。

    玩與學習,可以先與孩子協商好,放學後是先玩還是先學習。選擇後,做到,玩就盡情玩,學就專注於學。

    從細節描述看,家長想知道幫助孩子的第一步是什麼?

    個人認為第一步是:減少對孩子的批評、嘮叨。用“告訴孩子怎麼做”代替“告訴孩子不要做什麼”。

    孩子丟三落四,要去找到其背後的原因,是不知道收納的方法呢或是知道方法沒養成固定的習慣。

    不知道物品收納的方法,就告訴孩子方法,並親手做給孩子看。如收納書包,就可以幫助孩子,課本、課外書、本子歸類放,文具用文具盒或筆袋裝好,每次都放在同一個地方。

    在習慣養成的過程中,孩子會反覆出現“混亂”擺放的情況,這時不發脾氣、不批評、不報怨,而是耐心指導合理的收納,相信孩子一定會做到,只是時間問題。

    做事不專心,也是先找原因,具否存在做某件事時,旁邊有很多幹擾事情讓孩子分心了,就要隔離干擾事件,讓孩子在一個單純的空間中去做一件事,其次是時間,根據孩子的年齡,設定適合的時間。

    比如,做作業時,怎樣讓孩子保持專注力呢?

    首先,根據孩子一歲一分鐘的大致原則,設定學習時間,桌上放一沙漏或番茄鍾,設定到需保持的時間,到點,就離開學習桌,休息五分鐘。

    其次,與孩子約定好,在這一段時間裡,只做一件事,寫作業就寫作業,看書就看書。

    最後,書桌只放與所做事件相關的東西,其他無關的東西都移開。

    孩子嘛!最想的就是玩,所以,在他完成所有任務之後,讓他自由支配自己的時間,注意力可隨孩子習慣養成慢慢延長。

    總之,習慣的養成需要時間,也需要父母的耐心和等待。任何問題背後都有原因,找到原因方法就容易找到,養成好習慣就只是時間、信任。祝夏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汽車後氧感測器壞了還能跑長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