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紫色的玉

    隆美爾,1891年生,純正的日耳曼民族血統,素有"沙漠之狐,帝國之鷹"稱號,與希特勒一樣,是一個典型的戰爭狂人,他不僅是希特勒政策的執行者,更是制定人。

    現在的西方歷史學家們尊重他,是因為回到德國後的隆美爾與澤曼一起,參與了刺殺希特勒的行動,1944年初,澤曼帶著裝有定時炸彈的公文包參加希特勒召開的作戰會議,企圖炸死希特勒,結果陰差陽錯,希特勒很快確定隆美爾是策劃人,他為了帝國的臉面,也是為了不動搖帝國的軍心,希特勒命令隆美爾自殺,1944年10月,隆美爾在自家門前的戰車上服毒自亡,希特勒也以國禮將他安葬。

  • 2 # 山騾

    從二戰爆發,日不落帝國陸軍實在丟人現眼,歐洲被揍的潰不成軍,動員舉國之力才救回諾曼底海灘的潰兵都能吹上"偉大勝利"!亞洲馬來半島又被皇軍揍的潰不成軍,新加坡要塞都沒守成,在緬甸被合圍喊救命!是中國遠征軍救了他們。可他們回報友軍是一路狂奔逃回印度,把友軍後背扔給日軍。在北非又被隆美爾完虐,不吹捧隆美爾,不把他捧上神壇,哪自己太無能,只配吃翔!所以只能吹對手,對手是虎,自己是武松!看看以後的"市場花園運動"的英軍表現,長進了沒有?別被約翰哥忽悠了!幾年後紫石英,黑天鵝在長江被暴捧,也只嘴上喊喊而已!幾年後拍電影又是對手太利害!只能把老大交椅讓給昔日殖民地,自己做跟班!

  • 3 # 蒙崖看歷史

    我看的介紹隆美爾的那本書,看完感覺隆美爾是一個偶像式人物。他是一個職業軍人,雖為納粹德國服務,但自己並不是納粹。所以他打仗就是打仗,不像其他如“戈林元帥”那樣好殺。他在北非戰場將戰術運用的淋漓盡致,迅速扭轉了北非戰局的初期局勢,讓對手輸得心服口服。所以,敵對雙方大部分人對他評價是正面的,說他是一位軍事家,戰術家,理論家。

    他的最後結局:一代功臣名將,善於用兵,講究兵法,結果被主賜死。身後卻得到了許多軍事愛好者的尊敬,尤其是許多中中國人的崇拜,對他來說也是一種意外吧!

  • 4 # 九歌雜了談

    埃爾文•隆美爾,二戰時作為德軍元帥,納粹三大名將之一。作為二戰時期最具傳奇的納粹名將,憑著出色的軍事指揮藝術以及對稍縱即逝戰機的捕捉,贏得了“沙漠之狐”的美譽。之後,因捲入刺殺希特勒事件而服毒自盡。

    一個優秀的統帥,不會因為他處於敵方而不被尊敬,就像我們偉大領袖毛主席一樣,至今還被資本主義歌頌。

    隆美爾之所以被敵我雙方所尊敬,是因為他不僅在步兵戰法上有所成就(根據一戰經驗所寫的《步兵進攻》),還在裝甲戰術上有著出色的指揮天賦。他善於利用裝甲部隊的速度出其不意的打擊敵人,並且總是出現在戰場的最前線。因此,無論是德國或義大利的士兵都很尊敬他。而敵方盟國尊敬他,是因為不管是戰術運用還是戰略制定上都把盟國打的服服帖帖的。

  • 5 # 熊二瞎

    埃爾溫·隆美爾,人稱:沙漠之狐、帝國之鷹。出生於1891年11月15日符騰堡邦海登海姆市,死於1944年10月14日,二戰時期德國陸軍元帥,在世界軍事史上都是享有盛名的軍事家、戰術家、理論家,是希特勒手下的三大元帥之首。

    隆美爾作戰嗅覺很敏銳,能夠巧妙的發現敵人的弱點,並且在合適的時機展開進攻,致敵人於死地。

    隆美爾最為人熟知的是在北非戰場針對英國法國等軍隊,多次以少勝多,打的英法潰不成軍。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隆美爾就已經在軍隊中服役,長期的軍事生涯,鍛鍊了他敏銳的戰場洞察能力和高超的指揮藝術。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隆美爾擔任軍隊的教官,編寫了《步兵攻擊》一書,受到希特勒的重視與賞識。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作為希特勒的堅定支持者,隆美爾擔任德意志裝甲集團軍第七裝甲師的指揮官。

    1841年元旦之後,當德國為數不多的盟友——義大利的軍隊在北非戰場上一敗塗地的時候,墨索里尼向希特勒求助,希望希特勒能在北非拉一把困難的好戰友。

    希特勒對義大利盟友的戰五渣戰鬥力嗤之以鼻,奈何此時的德軍進攻重點在歐洲,還在暗中積蓄力量準備給予蘇聯這個龐然大物以致命一擊,完全無暇顧及非洲戰場。

    希特勒把隆美爾找來,給這個只指揮過一個師建制部隊的將領以重任,任命隆美爾為德國非洲軍軍長,算是給隆美爾升官了。

    可是希特勒沒有給隆美爾多加一兵一卒,他只能利用德國在北非戰場上現有的殘兵敗將擋住英中國人還有法中國人的進攻,希特勒也只是讓隆美爾能穩定住北非的局勢,等到德軍完成對蘇聯的戰爭,就會回過頭來收拾英法兩國在北非的那些小麻煩。

    隆美爾到達北非之後,將為數不多的德國軍隊和義大利軍隊組織起來,重新編排戰鬥序列,全部兵力包括3個德國師、兩個義大利軍和320輛坦克,組成混合縱隊。

    利用英軍調整佈防的時機,從塞爾提向穆爾祖赫突然發動進攻,打了英法軍隊一個措手不及,將戰線向前推進了450英里,僅僅休整九天的時間,隆美爾再次利用英法軍隊剛剛潰敗,還沒有形成完整的防線的時機,指揮部隊攻佔了艾阿格海拉地區的要塞、水源和機場,兵峰進駐馬薩布萊加,將日不落帝國的英軍逼到阿吉達比亞地區。

    隆美爾還派遣軍隊攻佔了阿吉達比亞,進一步壓縮英法軍隊的生存空間。

    此時的得意聯軍已經疲憊不堪,可是英法軍隊已經被打懵了,軍隊失去了有效的指揮,大好良機豈能坐失。

    隆美爾扔掉義大利最高統帥部不得繼續進攻的命令,繼續率兵向前攻擊,歷經艱險攻佔了重兵防守的梅希裡,把整個巴爾賽高原納入囊中。

    此時的北非,英軍只剩下了一支被圍困在託布魯克的部隊。

    隆美爾的連續進攻使英軍損失慘重,前一段時間還在指揮英軍追著義大利軍隊猛揍的奧康諾將軍被抓了俘虜。“沙漠之狐”由此得名,令英軍聞風喪膽。

    隆美爾的表現遠超希特勒的預期,讓希特勒大喜過望,授予隆美爾陸軍元帥的軍銜。

    1943年2月,德國鑑於北非廣大的佔領區,組建了非洲集團軍群,下轄德國第五裝甲集團軍和德國—義大利第一裝甲集團軍,由隆美爾任非洲集團軍群總司令。

    隆美爾的作戰信條就是:先發制人,快速打擊,火力壓制。通俗點講就是充分發揮速度和火力的優勢,一舉殲滅敵人,頗有一種排山倒海的氣勢。

    而非洲一望無垠的大沙漠,為隆美爾的“快準狠”打法提供了廣闊的天地。

    隆美爾用實力贏得了英法軍隊的尊重,世界各國也都開始研究這個傑出軍事天才的戰略戰術思想,也就是大名鼎鼎聞名世界的“機動防禦”思想。

  • 6 # 微山秋水

    隆美爾於1891年出生在布倫茨河畔的海登海姆。

    他的祖父和父親是教師,都是中學校長。他的外祖父曾是符滕堡的行政長官。因此,隆美爾從小生長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1911年3月,隆美爾被送進但澤皇家軍官候補生學校學習。在這裡,他認識了他未來的妻子露西。

    一戰時,由於他意志堅強,勇猛過人,刻苦耐勞,善用計謀,隆美爾就小有名氣,並且受到了希特勒的關注。

    二戰時,隆美爾在最高統帥部任職。隨著軍功越來越大,他也是一再升遷。

    從1940年開始,隆美爾就進入了他軍事上的黃金時代。

    隆美爾是個軍事天才,軍事素質過硬,指揮藝術出色,在戰術方面有著很深的造詣,在軍事領域,有著非常特殊的地位。

    1942年1月,隆美爾獲櫟樹葉雙劍勳章,升任非洲裝甲集團軍司令。

    同年,6月隆美爾被授予元帥軍銜。

    “沙漠之狐”、“帝國之鷹”是他的綽號。

    與納粹政客和黨衛軍首腦不同,隆美爾只是一位純粹的軍人。

    他雖然奉命執行軍事行動,卻反對納粹的屠殺和滅絕政策,並沒有參與屠殺暴行。

    也許正因為這點,再加上他有著令人驚歎的軍事才華,使他贏得了敵國的尊敬。

    丘吉爾在一次演講中說:“儘管我們在戰爭中互相廝殺,但請允許我說,他(隆美爾)是一位偉大的將軍。”

  • 7 # 探尋歷史者

    曼施坦因、隆美爾和古德里安被後人並稱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的三大名將。當然,從政治角度來說,他們絕對是助紂為虐的法西斯幫凶,對別國犯下了不可饒恕的戰爭罪行,是希特勒禍害天下的殺手。而從軍事角度來看,他們過人的軍事素質,出色的軍事指揮藝術,對世界軍事歷史產生了重大影響,確實值得後人研究。與那些製造屠殺的納粹德國政客們和黨衛軍首腦相比,身為正規的德國國防軍優秀將領的他們還算清白,他們雖在希特勒的戰爭中策劃指揮,卻反對納粹的屠殺和滅絕政策,更沒有參與屠殺暴行。也許正因為這點,加上他們令人驚歎的軍事造詣,使他們贏得了敵國的尊敬和歷史學家,軍事學家的客觀評價。

    主要戰績:

    二戰爆發後,隆美爾在閃擊西歐的戰爭中指揮第七裝甲師衝在最前面,克比利時、佔阿拉斯,直搗法國西海岸被法中國人稱為“魔鬼師”。

    義大利在北非被英國打敗。希特勒派隆美爾出任北非戰場總指揮。

    隆美爾帶領僅有二個裝甲師的非洲軍在短短的二個月的時間裡推進了八百多公里,扭轉了戰局,北非沙漠中颳起了“隆美爾旋風”。

    作戰中,他認為“進攻是最好的防守”。他為了撲捉戰機而不惜代價,甚至不顧補給,以極快的速度一鼓作氣的擊敗對手。

    在北非戰場上,他指揮作戰靈活多變,被英軍稱為“沙漠之狐”。

    他在北非沙漠中指揮裝甲部隊的高超軍事藝術堪稱典範。

    在他整個人的一生中,他從不曾表露過個人的畏懼,甚至明知是去和死神幽會,他也一如既往,就像他衝鋒陷陣一樣,邁著堅定的步伐毅然前往。他在軍隊裡作戰勇猛無畏,足智多謀,普通士兵也非常愛戴隆美爾。而且德軍所取得的勝利,離不開隆美爾的非凡素質和意志力。

    第三帝國初期隆美爾在戰爭中策劃指揮。然而從1943年起,他成了德國國防軍中敢於向不斷惡化的形勢向元首直言的少數高階軍官之一。1944年6月6日,盟軍攻入法國後,隆美爾成了希特勒最危險的反對者。後來不再信任他,遭到懷疑被人誣陷,這也是他為了不看到更多的無辜的猶太人民慘遭殺害,血流成河唯一能夠為他們做的努力了,最後為了保護妻兒的生命安全,他自願服下毒藥,把生命停止在51歲。

  • 8 # 風光藝境

    埃爾溫•隆美爾(1891~1944)為德國陸軍元帥,“二戰”名將,希特勒麾下著名戰將、愛將。

    1910年,十九歲的隆美爾服役,開始其戎馬生涯。隆美爾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歷任排長、連長和先遣隊長,轉戰法國、羅馬尼亞和義大利戰場,頗有戰功。1935年任波茨坦軍事學校教官;1939任元首希特勒大本營衛隊長、隨從營營長。1940年調任第七裝甲師,率部進攻法國。翌年二月,轉任非洲軍司令官,立即對攻入利比亞的英軍進行反擊,並迅速扭轉被動局面;後歷任駐非洲裝甲叢集、裝甲集團軍和集團軍群司令。1942年6月,晉升為元帥。

    隆美爾重實戰,輕理論,重視從嚴治軍,身先士卒;不墨守常規,戰術靈活,善於迅速突破,敢於深入穿插;慣於機斷行事,常能出奇制勝;著有《步兵進攻》一書。

    隆美爾投身軍旅三十五年,參加了兩次世界大戰。“一戰”中,作為下級軍官的隆美爾便曾創下輝煌戰績;而“二戰”,更為他提供了用武之地,使之大放異彩,成為一顆耀眼的將星。

    亮點之一:閃電突破創奇蹟。

    1939年9月1日,希特勒閃電進攻波蘭,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1940年2月,希特勒任命隆美爾為為第7裝甲師師長;裝甲第7師所在的第4集團軍是A集團軍群的先鋒力量。裝甲7師並非德軍的精銳裝甲部隊,但在隆美爾的整訓下,戰力迅速提升,突破速度驚人,被敵方稱為“魔鬼之師”。

    1940年5月16日,隆美爾率領他的“魔鬼之師”輕易地便突破了法中國人寄予厚望的著名馬奇諾防線,連夜又向法國境內推進了60公里。當時在英、法人眼中,還不曾有過任何一支德國裝甲師運動得如此神速,日平均前進60~80公里。而隆美爾做到了,而且還將創下更加令人恐怖的突破速度。十天後,希特勒授予隆美爾“騎士十字勳章”,成為德國在法國佔領區內第一個得到這種獎勵的師級指揮官。

    6月17日,希特勒命令德軍迅速佔領法國瀕臨大西洋的沿岸線,直抵西班牙邊境。隆美爾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向前疾進,當天的推進速度竟然高達320公里;18日更創新高為350公里。隨後隆美爾停止了進攻的腳步,因為法國在這一天宣佈投降,隆美爾在整個法國戰場上的作戰結束了。

    在攻法戰爭中,隆美爾率領“魔鬼之師”,共俘獲敵軍97648人,繳獲大炮291門,坦克與裝甲車458輛,其他車輛3500輛。而其裝甲7師僅陣亡682人,傷1646人,失蹤296人,損失坦克42輛。隆美爾在為期6周的西歐戰場上為自己贏得了殊榮,可謂一戰成名。

    亮點之二:北非破敵扭戰局。

    1940年12月,駐埃及的英軍對義大利在北非軍事重地利比亞發動反攻,佔領利比亞的班加西等地,兩個月內推進700公里,俘虜意軍13萬人。意軍節節敗退,深陷困境,北非基地眼看不保。

    希特勒為扭轉北非被動局面,挽救軸心國的失敗,於1941年2月上旬正式組建德國非洲軍,任命隆美爾為司令官。德國非洲軍為北非戰場的軍級作戰單位,下轄德軍第21輕裝甲師、第15和第90兩個摩托化步兵師。

    當時希特勒正在著手製定“巴巴羅薩”計劃,準備集中力量於夏季對蘇聯發動閃電式突然襲擊,故而配屬給隆美爾的軍隊並不多,而且令其守住現有陣地,只能準備一次嚴格控制的有限進攻。

    隆美爾不願放棄任何一個建功立業、創造輝煌的大好時機,“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遂決意抗命出擊。

    自2月12日~4月8日的連續進攻,隆美爾打破拉鋸戰的對峙,取得多次戰術上的勝利,被英軍攻佔的地區逐漸恢復。隆美爾在兩個月時間內已然徹底扭轉了北非戰局,北部非洲颳起了隆美爾旋風。隆美爾率領德、意非洲軍團縱橫馳騁,長驅直入,英軍第8集團軍敗退數百公里,回縮至尼羅河的最後一個防禦陣地~阿拉曼。1942年6月21日,託布魯克的英軍3.5萬人向德軍繳械投降。22日,大本營宣佈,晉升非洲裝甲軍團司令官隆美爾上將為陸軍元帥。30日,德、意軍隊進抵距離埃及亞歷山大港約96公里的阿拉曼。照此發展下去,英國在北非戰場將失去立足之地。非洲戰場上的英國名將,一個個栽在隆美爾的手下,隆美爾則因其在沙漠地區所取得的輝煌戰果,被對手冠以“沙漠之狐”。

    亮點之三:中校至元帥的飛躍。

    隆美爾以其驕人的戰績,深受希特勒賞識與倚重,連連得到晉升。在短短的二年多,隆美爾由一名中校躍升為陸軍元帥,連上數個臺階,登頂最高軍銜,這不能不說是其人生的莫大輝煌。

    人生不可能總有亮點,亮點過後便是暗淡。尤其隆美爾追隨希特勒進行的是不義戰爭,註定失敗的結局並非一、二驍勇善戰的隆美爾們所能改變的。

    1942年11月,駐北非德軍因兵力有限和補給不足,隆美爾在阿拉曼戰役中被蒙哥馬利指揮的英軍擊敗。

    1943年7月,隆美爾調任德國駐北義大利陸軍B集團軍群司令。1943年12月~1944年7月擔任駐法國陸軍B集團軍群司令,指揮諾曼底抗登陸戰役。7月17日下午,隆美爾乘車親自視察防線,遭到英軍飛機俯衝掃射,左太陽穴和左頰被擊中,左眼受傷嚴重,頭皮撕去一大塊,嚴重腦震盪。

    德軍兵敗諾曼底後,德軍內部一批軍人發起“7•20”政變,密謀暗殺希特勒。正在家裡養傷的隆美爾,由於其參謀長參與了這次暗殺元首事件而受到牽連。

    1944年10月14日,隆美爾被迫服毒自盡,時年53歲,一代名將謝世。希特勒下令為愛將隆美爾舉行了隆重的國葬。

    隆美爾是一位標準且出色的軍人,以效命疆場為職責,以戰勝對手為己任;其人品、膽識、勇略及驕人的戰績,得到對手及後人的尊重與讚賞。

  • 9 # 中孚鑑

    隆美爾,他是納粹德國的陸軍元帥,其是一位軍事家、戰術家。有沙漠之狐、帝國之鷹的稱號。他和曼施坦因、古德里安被並稱為納粹德國三大名將。

    那納粹德國隆美爾有何亮點?為什麼連敵方都尊敬他?

    當然,所謂人無完人,就算再好、或則再壞的人,都會有支持者和反對者,隆美爾也不例外。所以對於他的評價就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況。

    比如對他認可、支援的,稱他為納粹戰神。而反對他的人則稱為他戰術上的巨人、戰略上的矮子。由於隆美爾是納粹希特勒的重要手下,所以他也被稱為是二戰縱火犯。

    當然,不管對隆美爾的評價如何,但他的軍事才能還是得到肯定的。在戰術方面他有深的功底,故而在軍事界中有著重要的地位。

    二戰時期,納粹希特勒發動戰爭,屠殺大量民眾,隆美爾作為希特勒的屬下,確實是希特勒的幫凶,是希特勒的殺手,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行。然而,他既然是希特勒的屬下,也是軍人,又怎麼能不服從希特勒呢!他雖然不支援希特勒大屠殺,卻也不能左右希特勒的決定。

    也正是因為這點,同時也因為他的軍事造詣和軍事戰績,所以他不僅在納粹德國中得到了眾人的認可,而且還得到了敵國的尊敬,從而對他做出了客觀的評價。比如丘吉爾就曾說過:

    儘管我們在戰爭中相互廝殺,但請允許我說,他是一位偉大的將軍。

    不過,隆美爾的結局並沒有死在戰場上,他是由於希特勒逼迫,於1944年在卡車上服毒自盡而死,享年五十三歲。

  • 10 # 帶筆校尉

    可以說從二戰結束以來,有關德國的曼施坦因和隆美爾的話題一直都是歷史學家和軍事學家研究的主題。很多人認為這兩位納粹德國的將軍之所以被抬高完全因為他們的對手想借這兩位軍神一樣的存在去抬高自己的赫赫戰功。

    我覺得有如此想法的人未免太帶有有色眼鏡看人了。作為軍人,能打勝仗自然是應該得到讚譽的,特別是在實力不對等的情況下用計謀取勝的將軍。當然,職業操守是更為重要的方面。不能因為是獲勝一方而漠視生命,濫殺無辜也是評判一個將軍品行的重要考量之一。

    英國准將德斯蒙德·楊在北非戰場曾經被隆美爾俘虜。這位有著親身戰俘經歷的將軍的話應該比較可信。他在《隆美爾:沙漠之狐》中寫到,當隆美爾在北非取得節節勝利的時候,他曾經親手燒掉柏林發過來讓他殺死所有俘虜過來的黑人士兵和自由法國的抵抗武裝。前者是有色人種,這是希特勒所特別鄙視的;後一類不是職業軍人,不受日內瓦公約所保護,柏林方面認為把他們放在戰俘營裡是徒增累贅,只會消耗寶貴的補給。

    雖然他沒有證據表明他參與了7月20日謀殺希特勒的行動,但他對此計劃不可能一無所知。要不然希特勒也不會痛下殺手,在用人之際將他賜死。

    多有疏漏,敬請斧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農民何時不要背井離鄉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