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期應該是大多孩子都會有的,我就是見證了我侄子從叛逆到懂事的全過程,孩子叛逆的過程也是家長不斷學習的過程,正確引導是非常必要的。
我侄子是在中學時期開始有點不好管了,不聽家長話,喜歡和家裡人唱反調,愛打遊戲,說什麼感覺都不耐煩一說就炸。之前的時候一直是個聽話乖巧的孩子,但是隨著慢慢長大,漸漸地有了自己的思想,就變得不耐煩起來。特別是對手機簡直到了痴迷的程度,學校不允許帶手機,放學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拿著家裡人的手機玩,爺爺不給,就拿奶奶的,奶奶不給就開始和家裡人吵,其他事情都好說唯獨手機不能說,一說必定會引起一場家庭矛盾。
這樣的情況持續了很長時間,一家人的情緒也都被影響了,看見他不聽話,愛頂嘴的樣子,家裡人也感覺無奈。
我嫂子又是個愛說話的人,每天回家也比較喜歡嘮叨,一進門就問今天作業寫完了沒有,是不是又拿著爺爺手機打遊戲了,一翻嘮叨之後孩子更煩了,直接把門關了。又一次為了玩手機的事,把一家人都氣壞了 ,我哥沒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打了他一巴掌,這一打孩子情緒上來了,直接把門關了把自己反鎖在裡面,怎麼叫都不開,家裡人害怕他做出什麼衝動的事情,沒辦法,只好拿錘子把門給砸開了。
這件事情過後,我們也開始思考到底該怎麼和孩子交流,如果不做出改變的話,這樣下去真的還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
我們不禁疑惑,孩子的青春期,叛逆期到底是怎麼來的,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
青春期是孩子發育必經的一個階段,好多家長都很疑惑,到底是什麼原因會讓一個“乖孩子”變成一個“小刺蝟”。
答案就是多巴胺
多巴胺是什麼?
多巴胺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用來幫助細胞傳送脈衝的化學物質。這種腦內分泌主要負責大腦的情緒,感覺將興奮及開心的資訊傳遞,也與上癮有關。
科學研究表明,青春期的孩子體內的多巴胺迴路會變得異常的活躍,多巴胺作為一種神經遞質,它能夠產生追求回報的驅動力。它會讓孩子更注重自我存在感,而不太在意風險和其他不利的結果。
這也就能解釋為什麼孩子在青春期會變得很自我,很衝動,別人說什麼他都聽不進去,玩東西會上癮而且不自制。
其實這也是一種生理表現,孩子在這個時候的情緒是不穩定的,覺得自己不被理解,因為別人不贊同自己的想法,不認同自己的觀點,就會著急,一著急就會不由自主地衝動。
到底該怎麼和孩子溝通才能平穩地度過孩子的青春期呢?
一、不要否定孩子,要學會接納,理解。和孩子站在同一高度看待問題。
孩子在青春期是非常敏感的,思想也有很大的轉變,有了自己的想法,這是成長的表現。如果一個孩子將自己的情緒壓抑在心裡,不和任何人說,久而久之肯定會對心理上產生不好的影響。
父母首先要接納孩子的這種變化,不做孩子的“對手”,什麼事情不能總讓孩子按你的想法來,非要爭個高低,非要孩子服軟才能滿意。一味地和他對著幹,只會讓孩子情緒更加不穩定,高聲的呵斥甚至打罵只會讓孩子脾氣越來越暴躁。
而是要和孩子站在同一高度,扮演朋友的身份去和孩子交流,讓孩子願意收起鋒利的刺願意和你交流。
我侄子那時候把全家人都氣得夠嗆,一家人也都沒辦法。我是看著他長大的,從小也和我比較親,有什麼事情他也願意和我說,有什麼秘密他也願意和我分享。可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我願意站在他的角度思考問題,每次和家人吵架後他都會和我訴苦,我也總會開導他,然後再和哥嫂交流,把孩子的想法說給他們,慢慢的雙方都柔軟了很多。
二、放下說教,別再嘮叨,用平和的態度去溝通交流。
大人最喜歡的就是把自己認為對的強加給孩子,最常用的辦法就是說教,“你看誰誰家小孩像你一樣嗎”“你還小你知道啥”“成天就知道玩,也不學習”……
我們家就是因為之前家裡人太嘮叨了,導致孩子很煩和家裡人溝通,他老說“你們大人說的都是對的,我說的都是錯的,我永遠都是錯的”,後來我們也意識到這一點,和他心平氣和地溝通了幾次,明白了他的想法,然後和他制定了雙方都認為比較合理地要求,手機可以看但每天只能看多長時間,看手機的時候我們也不干涉他,學習的時候也必須認真學等等問題。
雙方都做了一些改變,一切都在慢慢變好,我侄子現在已經懂事多了,時不時的一些小舉動還讓人挺感動。
其實孩子在叛逆期我們能做的就是最大程度地緩和這種叛逆的行為,達到絕對的和平共處,沒有任何矛盾我感覺是很難的。
叛逆期是有時間段的,如果父母能在理解的基礎上正確引導孩子,和孩子度過這個敏感的時期,“小刺猥”肯定也會變成“小棉襖”“小暖男”。
叛逆期應該是大多孩子都會有的,我就是見證了我侄子從叛逆到懂事的全過程,孩子叛逆的過程也是家長不斷學習的過程,正確引導是非常必要的。
我侄子是在中學時期開始有點不好管了,不聽家長話,喜歡和家裡人唱反調,愛打遊戲,說什麼感覺都不耐煩一說就炸。之前的時候一直是個聽話乖巧的孩子,但是隨著慢慢長大,漸漸地有了自己的思想,就變得不耐煩起來。特別是對手機簡直到了痴迷的程度,學校不允許帶手機,放學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拿著家裡人的手機玩,爺爺不給,就拿奶奶的,奶奶不給就開始和家裡人吵,其他事情都好說唯獨手機不能說,一說必定會引起一場家庭矛盾。
這樣的情況持續了很長時間,一家人的情緒也都被影響了,看見他不聽話,愛頂嘴的樣子,家裡人也感覺無奈。
我嫂子又是個愛說話的人,每天回家也比較喜歡嘮叨,一進門就問今天作業寫完了沒有,是不是又拿著爺爺手機打遊戲了,一翻嘮叨之後孩子更煩了,直接把門關了。又一次為了玩手機的事,把一家人都氣壞了 ,我哥沒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打了他一巴掌,這一打孩子情緒上來了,直接把門關了把自己反鎖在裡面,怎麼叫都不開,家裡人害怕他做出什麼衝動的事情,沒辦法,只好拿錘子把門給砸開了。
這件事情過後,我們也開始思考到底該怎麼和孩子交流,如果不做出改變的話,這樣下去真的還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
我們不禁疑惑,孩子的青春期,叛逆期到底是怎麼來的,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
青春期是孩子發育必經的一個階段,好多家長都很疑惑,到底是什麼原因會讓一個“乖孩子”變成一個“小刺蝟”。
答案就是多巴胺
多巴胺是什麼?
多巴胺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用來幫助細胞傳送脈衝的化學物質。這種腦內分泌主要負責大腦的情緒,感覺將興奮及開心的資訊傳遞,也與上癮有關。
科學研究表明,青春期的孩子體內的多巴胺迴路會變得異常的活躍,多巴胺作為一種神經遞質,它能夠產生追求回報的驅動力。它會讓孩子更注重自我存在感,而不太在意風險和其他不利的結果。
這也就能解釋為什麼孩子在青春期會變得很自我,很衝動,別人說什麼他都聽不進去,玩東西會上癮而且不自制。
其實這也是一種生理表現,孩子在這個時候的情緒是不穩定的,覺得自己不被理解,因為別人不贊同自己的想法,不認同自己的觀點,就會著急,一著急就會不由自主地衝動。
到底該怎麼和孩子溝通才能平穩地度過孩子的青春期呢?
一、不要否定孩子,要學會接納,理解。和孩子站在同一高度看待問題。
孩子在青春期是非常敏感的,思想也有很大的轉變,有了自己的想法,這是成長的表現。如果一個孩子將自己的情緒壓抑在心裡,不和任何人說,久而久之肯定會對心理上產生不好的影響。
父母首先要接納孩子的這種變化,不做孩子的“對手”,什麼事情不能總讓孩子按你的想法來,非要爭個高低,非要孩子服軟才能滿意。一味地和他對著幹,只會讓孩子情緒更加不穩定,高聲的呵斥甚至打罵只會讓孩子脾氣越來越暴躁。
而是要和孩子站在同一高度,扮演朋友的身份去和孩子交流,讓孩子願意收起鋒利的刺願意和你交流。
我侄子那時候把全家人都氣得夠嗆,一家人也都沒辦法。我是看著他長大的,從小也和我比較親,有什麼事情他也願意和我說,有什麼秘密他也願意和我分享。可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我願意站在他的角度思考問題,每次和家人吵架後他都會和我訴苦,我也總會開導他,然後再和哥嫂交流,把孩子的想法說給他們,慢慢的雙方都柔軟了很多。
二、放下說教,別再嘮叨,用平和的態度去溝通交流。
大人最喜歡的就是把自己認為對的強加給孩子,最常用的辦法就是說教,“你看誰誰家小孩像你一樣嗎”“你還小你知道啥”“成天就知道玩,也不學習”……
我們家就是因為之前家裡人太嘮叨了,導致孩子很煩和家裡人溝通,他老說“你們大人說的都是對的,我說的都是錯的,我永遠都是錯的”,後來我們也意識到這一點,和他心平氣和地溝通了幾次,明白了他的想法,然後和他制定了雙方都認為比較合理地要求,手機可以看但每天只能看多長時間,看手機的時候我們也不干涉他,學習的時候也必須認真學等等問題。
雙方都做了一些改變,一切都在慢慢變好,我侄子現在已經懂事多了,時不時的一些小舉動還讓人挺感動。
其實孩子在叛逆期我們能做的就是最大程度地緩和這種叛逆的行為,達到絕對的和平共處,沒有任何矛盾我感覺是很難的。
叛逆期是有時間段的,如果父母能在理解的基礎上正確引導孩子,和孩子度過這個敏感的時期,“小刺猥”肯定也會變成“小棉襖”“小暖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