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犁膏雨

    所謂的抱團養老,是指幾個老人或幾對老人,自發地組織起來,住在一起相互照顧,相互溫暖,相互扶攜,共同度過老年時光。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種做法聽起來很美,做起來很難。我個人認為“抱團養老”是靠不住的。原因如下:

    一、“三觀”不同,決定了大家很難在一起長期生活下去。你是消費型的,他是節約型的,你說這是對的,他說這是錯的,如此等等,怎麼可能長期一起生活?

    二、習慣不同,制約了抱團養老的手腳。你喜歡早起,他習慣晚睡,你愛吃辣的,他愛吃軟的,你愛早晚洗澡,他喜歡隔幾天才洗一次……談何一起過日子。

    三、健康狀況不同,決定了老人很難長久和諧相處。你身體好,他身體差,你長期不生病,他一動就感冒……誰願意總是照顧別人?

    由是觀之,抱團養老,聽起來很美,做起來很難,至少現階段是靠不住的,也是不可持續的。

    個人觀點,不對的請批判。

  • 2 # 小貓鬍子103240101

    在一定年齡段抱團度晚年有一定的可能,而養老絕對靠不住,當大家生活全自理,身體硬朗還能隨意走動,無重大老年疾病時興趣相同可相約聚結交流,玩耍或共同搭夥。一旦時間久了各家有各家的扯絆,很多活動難以統一,健康狀況都自身難保時,最終解散自尋出路。所以抱團養老是行不通也靠不住的。

  • 3 # 二若

    謝邀。

    抱團養老怎麼可能靠得住呢?

    夫妻倆人磨合了大半輩子,那可是夜夜抱在一起的,最後還抱不到一塊兒了呢!

    在大家都生活能夠自理的情況下,幾個說得來的朋友,湊在一起熱熱鬧鬧過幾天集體生活還行。要指望以這種形式養老,那就是一個笑話。

  • 4 # 西北土狼4578489487

    根本就是不現實的事情,偶爾短時間的聚在一起玩的話還可以,時間長了根本就行不通。兩口子過日子從年輕的時候到老年還磕磕碰碰的,更何況不是一家人,搭夥過日子,各算各的帳,各打各自的小算盤,因文化程度、個人素質、經濟條件等存在的差異,眾口難調,根本就行不通!

  • 5 # Hao草木有本心

    認為不合適。

    就是情投意合的好朋友,也有不統一的時候。夫妻之間、父母子女之間關係,都需要給個人留有空間。更何況朋友之間,抱團養老生活在一起、相處在一起,各個方面都很是困難。

    一是習慣不同,生活習慣各有千秋;二是對待事物的看法也不同。在一起時間長了肯定產生矛盾,到那時,不光是住在一起不可能,還有可能好朋友都做不成了。還不如當初不在一起的好。

  • 6 # 依日沐輝

    抱團養老是一個完美的帳蓬,進這帳蓬的人,如果握著太自私的刀,處處佔著便宜,那麼這帳蓬遲早一天,不再遮風擋雨,塌陷是不爭的事實。

  • 7 # 向陽64471801

    從人的本性是很難實現抱團養老的!尤其是上了年紀的老人更不可能!在利益面、絕境面前,人的自私、虛榮、攀比、陰險、狡詐、等其心理現象更是在作怪!也會表現出來人的真實面目的。所有,對老年人抱團養老不看好!

  • 8 # 育鄰人

    感謝提問:

    托育+養老服務應該:去功利化、福利化,避免人民因生育成本過高而主動節育、避免養老福利為年輕人主動節育撐腰。養兒防老才是人間正道,職業化養老會加重老年危局。因為,職業化社會養老將給年輕職業勞動者創造主動節育的完美依靠

    生命,被賦予了繁殖能力+生長週期+小部分損傷自愈功能的自然物質組合形態,所有自然生命都必須以被動適應+主動索取的方式適應自然生存環境。植物從自然物質中吸納可溶於水的微礦物質結合光合作用生產生命養料、動物直接或間接以植物為食、微生物寄宿在植物或動物體內......

    植物完全遵從自然環境調節生長,種子落地溫度&水分適宜即可破土生長、溫度過低/高&缺少水分便會自然死亡;昆蟲+魚蝦等稍低等級的動物突破卵殼之日即能像親代那樣自立生存,遇見天敵或者身體自然衰老便復歸塵土;鳥類+哺乳類等稍高等級的動物族群的幼崽出生之後則必須在親代的護衛下才能長到成年,鳥類+哺乳類等稍高等級的動物族群代際繁衍過程中便開始餵養行為。

    人類,自然生命體系中綜合智商最高、成長髮育最慢、成長可塑性最強的社群性胎生哺乳動物,也是自然生命體系中唯一具備按照自主生存需求透過主動勞動創造生活消費物資的動物族群,馴化播種植物的農業馴服圈養動物的畜牧業和漁業採礦加工製成生產勞動與生活輔助用具的工業輔助人類戰勝疾病的醫藥業......主動勞動創造已經成為人類與其它自然生命區別開來的根本標誌。同時,現代人類也是自然生命體系中代際繁育最複雜的動物族群。

    孩子剛出生時只有最基本的生命體徵、出生8個月左右開始能爬、1歲左右能走&能試著說話、3歲以後可以自己獨立吃飯&排便、7歲以後基本實現行動自主、15歲【根據各國司法界定的不同,全世界法定成人年齡從15歲到21歲不等,中國規定18歲以上體力+智力發育正常的的人為完全民事行為成年人】以後基本具備完全獨立民事行為能力......年過花甲【60歲】之後獨立生存能力開始下降、直至個人最終迴歸大自然,人類個體生命軌跡猶如完整的拋物線、獨立自主生存能力不會突然駕臨也不會突然消逝。

    直立行走&使用人類抽象文字語言要學、吃飯&穿衣要學、為人&處事要學、遵紀&守法要學、道德&禮儀要學、勞動&創造要學......人類孩子成長進步的歷程就是獨立自主生存能力不斷被增強。因此,現代人類社會形成了以文化教育為主,輔以綜合成長陪伴的職業化學校教育。但是,職業化的學校教育卻因為每年將近有30%的綜合假日未能完全緩解家庭生育難題,職業工作與家庭生育已經成為現實版的“魚和熊掌”。

    體力越來越弱、勞動越來越力不從心、綜合生理素質越來越差......當人類個體步入花甲之年之後,綜合生活自理能力便越變越弱、最後直至“入土為安”。因此,人類自古便有了“養兒防老”的光榮傳統。然而,隨著人類為生產勞動與生活輔助工具加裝上附帶動力,參與職業工作的年輕人亦越來越難以照顧自家老人。故而,職業化的養老服務開始逐步興起。

    《史記》卷一百二十九 貨殖列傳第六十九

    ……

    學周書曰:“農不出則乏其食,工不出則乏其事,商不出則三寶絕,虞不出則財匱少。”財匱少而山澤不闢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則饒,原小則鮮。上則富國,下則富家。貧富之道,莫之奪予,而巧者有餘,拙者不足。故太公望封於營丘,地潟鹵,人民寡,於是太公勸其女功,極技巧,通魚鹽,則人物歸之,繦至而輻湊。故齊冠帶衣履天下,海岱之間斂袂而往朝焉。其後齊中衰,管子修之,設輕重九府,則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歸,位在陪臣,富於列國之君。是以齊富強至於威、宣也。

    國學故曰:“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禮生於有而廢於無。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適其力。淵深而魚生之,山深而獸往之,人富而仁義附焉。富者得埶益彰,失埶則客無所之,以而不樂。夷狄益甚。諺曰:“千金之子,不死於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夫千乘之王,萬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猶患貧,而況匹夫編戶之民乎。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意思是說天下人為了利益蜂擁而至,為了利益各奔東西。春天播種植物種子,為了秋天能夠收穫更多、餵養動物幼崽,為了得到它們的肉+蛋+奶、開採自然礦物,為了加工製作人類生產勞動與生活輔助用具......人類一切生產勞動都帶有明確的目標指向性,獲利空間明顯就會積極主動幹、沒什麼獲利空間就儘可能避免過多消耗精力。

    學校教育由國家主導,課外輔導由社會提供輔助。然而,就是課後輔助也已經將家庭綜合生育成本拉高了許多,興趣班、託管班、**營已經滿大街,《中國生育成本報告2022版》資料顯示:“全國家庭0-17歲孩子的養育成本平均為48.5萬元;0歲至大學本科畢業的養育成本平均為62.7萬元;社會養老金原為救助無兒無女養老的弱勢群體,無奈社會養老金可以與職業勞動過程中同步儲備。由此,城鎮年輕職業勞動者中為發展事業+博取社會穩定養老金的越來越多,並且職業化的養老有一個核心問題無法逾越——年輕的養老機構工作人員很可能無法照管自己的父母。同時,職業化的養老機構為了自身發展,所提供的養老服務必然疊加“合理利潤”。

    中國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教育不能創造什麼,但它能啟發兒童創造力以從事於創造工作。”的確,教育和養老工作都不能像農業那樣生產糧食、不能像牧業那樣增加肉/蛋/奶供給、不能像工業那樣加工製造人類日常生活輔助用具、不能像文藝工作者那樣創造出新的精神文化糧食、不能像商業那樣補給任何可供人類享用的實物......教育工作只能輔助引導孩子們適應人類現代社會文明生活,教育活動的投入產出難以及時轉化為可供人類即時消費使用的實物;養老工作以輔助老人安享晚年為主,無論養老工作如何創新發展都不增加新的人類社會消費物資。所以,托育+養老服務應該:去功利化、福利化,避免人民因生育成本過高而主動節育、避免養老福利為年輕人主動節育撐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分期和花唄付款有什麼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