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史不假

    不過,真實的段譽並不會使用凌波微步和六脈神劍,也沒有王語嫣、木婉清和鍾靈這些美眷相伴,亦沒有喬峰和虛竹這兩位義結金蘭的兄弟。他出現過,但不是以這種方式!

    真正的歷史上,“段譽”真名段正嚴,又名段和譽,是大理第十四位皇帝段正明的侄子,是大理第十五位皇帝段正淳的兒子。作為第十六位皇帝,他於1108年繼位,在位時間長達39年,是大理國22位皇帝中在位時間最久的,先後使用了日新、文治、永嘉、保天和廣運這五個年號。

    段正嚴在執政時期頗有政績,極大地緩解了大理國的內憂外患。不過,他在晚年時面對諸子的內爭卻顯得有些庸弱,竟然效仿父親和大伯也禪位為僧,傳位於兒子段正興。

    安史之亂後,李氏雖然暫時保住了自己的皇位,但中央的實力也遭到了極大削弱,地方的各種藩政勢力已成尾大不掉之勢。在以後的後唐政權中,皇帝們的主要工作就是“打藩鎮”,甚至還組建了赫赫有名的神策軍。

      然而,歷史再沒有給李氏重塑輝煌的機會!在天寶年間,段儉魏重創唐軍,為南詔國立下了不世之功,被時任南詔國王的閣羅鳳擢升為清平官,一直傳承了六代直至段思平出任通海節度使。

    929年,也就是南詔尊聖二年,楊幹貞奪取趙善政之位建立了大義寧國。他的弟弟楊詔為了攫取軍政大權,慫恿朝廷剷除段思平,從而成為了新的權臣並且逐步取代了大義寧國。

    937年,段思平整合兵馬捲土重來,以“減爾稅糧半,寬爾餉役三載”為口號,聯合滇東的三十七部地方勢力自立,改國號為“大理”,建元文德,定都羊苴咩城(今屬雲南省大理)。以此為標誌,大理作為一個邊陲小政權開始形成並且穩定了下來。

    段氏吸取了大唐和南詔的經驗教訓,堅持推行寬鬆的經濟政策、民族政策、文化政策和宗教政策,逐漸使得政權安定了下來。到了944年,段思平駕崩後由兒子段思英登基繼位,從而延續了大理國的國祚。

    不過,短短兩年後,段思平的弟弟段思良就聯合相國董迦羅發動了政變,逼迫自己的侄子段思英退位出家,自己登基成為大理國的第三任皇帝。在他駕崩後,兒子段思聰繼承皇位,但軍政大權已經逐漸旁落,高氏成為了朝廷的第一權臣。

    960年,中原後周政權的殿前都點檢趙匡胤聯合石守信和王審琦等人聯合兵變,一舉從七歲的周恭帝柴宗訓手中奪下了皇位,史稱“陳橋兵變”。之後,他改國號為“大宋”,改年號為“建隆”,定都東京開封(今屬河南省開封),開始了北宋的傳承。

    從段思平在937年建立大理,到趙匡胤在960年建立大宋,大理政權的形成要早於大宋政權。但是,它的生產力水平、人口規模、疆域面積和軍事實力都遠遠不及後者,自然無法與之進行抗衡。

    對此,無論是當時的大理皇帝段思聰,還是當時的大理權臣高氏,都非常識相。因此,他們立即向北宋遣使通商,還在宋太祖趙匡胤南征時簽訂合約,從而換來了繁榮的雙邊貿易和文化交流。

    “幽雲十六州”包含幽州、雲州、朔州、蔚州、儒州、順州、檀州、新州、薊州、涿州、瀛州、莫州、媯州、武州、寰州和應州,大致範圍包括今天的北京市和天津市全境以及河北省和山西省的北半部,疆域面積十萬平方公里左右。

    作為農耕文明和遊牧文明的屏障和過渡地帶,幽雲十六州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但是,自從“兒皇帝”石敬瑭將這裡割讓給契丹後,中原腹地已經是門戶大開,再也無險可守,經常會遭到北方少數民族的搶掠和襲擾。

    為了避其鋒芒,宋太祖趙匡胤也曾進行過軍事努力,但卻接連碰壁,甚至還萌生了從東京遷都洛陽的想法。在他駕崩後,弟弟趙光義登基稱帝史稱宋太宗,從而掀開了宋、遼兩國圍繞“幽雲十六州”的一系列戰爭。

    986年,宋太宗趙光義趁遼國新君初立之際,發兵20萬進行北伐,發誓要收回“幽雲十六州”。不過,面對軍事作戰的失利,宋軍只得全線後撤,西路軍主將楊業還力戰殉國,成為了家喻戶曉《楊家將》中“楊繼業”的歷史原型。

    雍熙北伐失敗後,北宋從此陷入泥潭而不振,尤其是在軍事方面,再也不敢主動發起對遼的戰事。難怪,《宋史》中會有這八個字的記載:

    雍熙之後,終宋不振。

    到了1044年,大理國的權臣高氏索性廢掉了日益荒淫的段素興,擁立開國皇帝段思平的玄孫段思廉為新帝。從此以後,皇位再次回到了段思平一脈。關於這點,與兩宋的傳承也非常類似,看來歷史真的會有驚人的巧合。

    段思廉當政時,大理國繼續向北宋示好,還將兵敗逃入大理的兩廣蠻酋儂智高斬首以獻東京。由於舉國信佛,作為皇族的段氏也不例外,他到了晚年時索性出家為僧潛心禮佛,將皇位傳給了兒子段廉義。

    段廉義稱帝后,繼續致力於向強鄰北宋稱臣納貢,但依然還是不能如願。到了1080年,楊義貞發動政變自立為“廣安皇帝”,遭到了相國高升泰的堅決抵制,最終擁立了段壽輝繼續延續段氏的皇權。

    段壽輝登基後,國家的一切大權都被高氏所掌控,自己儼然成為了一個可有可無的傀儡,就像東漢末年的漢獻帝一樣。1081年,高智升與高升泰父子以“天象有異”為由,逼迫他退位出家後擁立段正明登基,史稱保定皇帝。

    段正明也就是段譽的大伯,在《天龍八部》中也有戲份。他在位期間先後使用過保定、建安和天佑三個年號,由於遭到高升泰父子的施壓而被迫退位,自己轉到崇聖寺出家為僧。

    保定皇帝退位後,高氏家族乾脆不再安排傀儡,高升泰自己登基成為了皇帝,改國號為“大中”。不過,他的僭越之舉遭到了大理國內的激烈反抗,多方勢力都在繼續支援段氏。

    1096年,稱帝僅僅兩年的高升泰就因為中風而四肢偏癱,臨終遺命自己的兒子高泰明還政於段氏。不過,由於段正明已經出家修行,故而由其弟弟段正淳繼位稱帝,從此恢復了大理的國號。

    段正淳雖然成為了大理國的新帝,但朝政大權依然掌控在高氏家族的手中,以至於歷任相國皆出自於高家。因此,大理在表面的風平浪靜下,卻出現了“段氏有國無權,高氏有權無國”的局面。

    段正淳並非《天龍八部》中那樣縱情於聲色犬馬,始終希望有所作為卻遭到高氏的阻撓,自己又沒有實力真正“當家做主”。於是,他在1108年時效仿自己的兄長段正明也出家為僧,將皇位禪讓於兒子段正嚴,也就是《天龍八部》中的段譽。

    地位逐漸穩固後,段正嚴開始向高氏發難,希望奪回屬於自己的權力。一次,狂妄至極的高智昌(高升泰之孫)在醉酒後失言,公開侮辱皇族段氏徒有其名,遭到了朝臣們的彈劾。

    段正嚴娶得高泰明之女為嫡妻,也就是《天龍八部》中王語嫣的歷史原型。換句話說,段家和高家世代結親相互攀附,高智昌其實是自己的小舅子,當姐姐的高皇后自然要替弟弟求情。

    因此,段正嚴聞訊後雖然雷霆大怒,但卻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於是,以“忤逆罪”被下獄的高智昌並沒有得到嚴懲,而是僅僅發配外地。

    藉此機會,段正嚴權當是進行了一次“演習”,迅速區分清楚朝中哪些人是“支持者”,哪些人是“反對者”,哪些人是“中立者”。不過,還沒有等到他正式出招,養尊處優慣了的高智昌竟然因為瘴疾而病死異鄉了。

    為了安撫高氏的勢力,也為了體現自己的仁德寬容,段正嚴表現得非常悲慟。他不僅效仿中原政權那樣停朝數日,而且還大力表彰了高智昌的“豐功偉績”,甚至親自參加法事和超度。

    高智昌過世後,段正嚴雖然收回不少權力,但高氏家族依然擁有大權。隨著幾個兒子的相繼長成,諸子之間的奪嫡大戰也是一觸即發,在相國高良成的支援下,段正興逐漸在皇位爭奪中勝出。

    1147年,逐漸對權力不再迷戀的段正嚴,竟然因為一次彗星天象而主動退位。他將皇位禪讓給兒子段正興後,自己則效仿大伯和父親也出家為僧,法號“廣弘法師”,直到93歲高齡才圓寂。

    段正興在位二十四年,期間始終被高氏把持朝政。之後,他像大多數的大理皇帝一樣也選擇出家為僧,由其子段智興登基稱帝。

    大理的皇帝們個個都崇尚佛教,但段智興卻尤為突出。他在位期間,基本上不過問政事,將全部精力都致力於禮佛,據《滇史》記載:

    智興奉佛,建興寶寺,君相皆篤信佛教,延僧入內,朝夕焚咒,不理國事。

    短短十幾年功夫,段智興就下旨修建了60多座大型寺院,頗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的景緻。不過,這對於國力貧弱和人口稀少的大理而言,無異於是沉重的負擔。

    段智興駕崩後,皇位由段智廉繼承,繼續推崇佛教。不過,他在位時間很短,除了向北宋求得一千多部大藏經外,並沒有多少施政舉措就駕崩了。

    段智祥登基稱帝后,終於幹了幾件皇帝應該乾的正事,不僅廣納賢才,而且還格外關注農業的發展。據《南詔野史》記載:

    舉賢育才,時和年豐,稱治國焉。

    自從立國以來,大理全民信佛,基本上秉持著一種與世無爭的態度,當然也就註定不會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因此,它的國家性質更像是一個“永久中立國”,在離開北宋政權的庇佑後註定難以長久。

    隨著金國的強大,逐漸取代遼國成為北宋最大的威脅。1127年,也就是北宋靖康二年,金兵一舉攻佔了北宋的首都東京,還擄走了宋徽宗和宋欽宗兩代帝王以及大量的趙氏皇族、後宮妃嬪和朝廷權貴3000多人北上,可謂是“一鍋端”,直接導致了北宋的滅亡。

    之後,僥倖逃出的康王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省商丘)登基稱帝,從而繼續著趙氏統治,改年號為建炎。這個倉促重建的大宋王朝,通常被後世稱為“南宋”。

    消滅北宋後,金兵依然南下進犯南宋,在遭到岳飛等愛國將領的誓死抵擋後才終於停下腳步。面對自身的衰落,面對蒙古人的崛起,金國的處境也變得岌岌可危起來。

    1230年,蒙古大汗窩闊臺南下親征,金哀宗調動舉國之兵20萬迎敵,卻被對方打得節節敗退,從此元氣大傷。在此背景下,南宋和蒙古達成同盟決心南北夾擊金國,終於消滅了對方。

    熟悉歷史的朋友們一定很清楚,蒙古人最大的特點就是攻擊,攻擊。攻擊!最大的愛好就是圈地,圈地。圈地!消滅金國後,下一個目標就只剩下了南宋。

    南宋淳祐十二年時,忽必烈親率10萬蒙古大軍南下滅宋。為了形成戰略包夾之勢,不善水戰的蒙古人兵分三路先行攻伐大理,輕鬆佔領了都城羊苴咩城(今雲南省大理),末代皇帝段興智被俘虜,相國高太祥被斬殺。

    段興智被俘虜後,被送到了遙遠的北方去覲見蒙古汗廷,大理國也就此滅亡。不過,忽必烈決定留下段氏繼續治理西南地區,還任命他為大理總管。

    雖然說不再是皇帝,但基本上屬於換湯不換藥,段氏繼續統治著大理。而且,他們整整傳承了十一代,直到元朝被朱元璋推翻。

    1382年,也就是明洪武十四年,明太祖朱元璋以傅友德、藍玉和沐英等人統兵出征雲南,這才結束了段氏對大理的世襲統治。不過,段氏依然渴望治理這裡,還向朝廷請求以藩屬國的身份稱臣納貢,自然遭到了嚴詞拒絕。

    不過,朱元璋感念段氏在雲南幾百年來的治理,感念他們始終認同華夏政權為自己的宗主,依然還是予以了優渥。之後,段氏獲得了兩個世襲鎮撫的職務,一直傳承到明朝末年。

    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為了解決西南地區的貧困落後局面,為了增進民族之間的發展融合,專門成立了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中,下轄有大理市和祥雲、賓川、彌渡、永平、鶴慶、劍川、雲龍和洱源8個縣以及漾濞、巍山、南澗3個少數民族自治縣,成為了中國在西南邊疆最早開發的地區之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最差的學生組成一個班,由水平最好的老師來教,結果會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