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其實也不矛盾。不妨細細分析一下華為員工的收入。
最近兩年來的員工。如果是應屆畢業生,那麼碩士5000,本科3500,另外+1000工卡補貼。社招的就沒有一致的規律,中興港灣以及其它對手跳槽過來的更不用談。試用期過後轉正加薪的不多,大多數還是維持了這個收入水平。社招進華為的通常高些,但是人數很少。慧通的人數很多,但是薪資普遍不高。個別的原來外包轉過來的,年頭比較長能力比較強的,7000、8000也有。直接招聘進入慧通的,普通本科工作兩年的,3000多點的也不少。
工卡補貼,就算有1000,你也只能算800。何況食堂的飯菜挺貴,飯補甚至於不夠三餐。這樣算下來,就算是碩士兩年,稅前年薪也就是60K-70K了。能撈到漲點工資的,會稍好,但是不會有本質變化。兩年之內的,年終獎不過10K左右。而社招慧通的,假如只有3000-4000,那就相當的少。我就知道不少月薪3000的慧通兄弟,就是住在馬蹄山新天下,也不在公司吃晚餐,而去路邊排檔吃快餐,4塊錢。
再早兩年進來的,工資漲了一些,年終獎多點,年薪能夠到100K左右。混得好點,也許更多。海外的不說了。拿命、健康或者生活質量換來的補貼以及安家費,不提也罷。
華為的股票,或者更準確的說,華為老員工的股票,極大地提高了(老)員工的收入。舉例,就算是99年入職的,只趕上了最後一批分1塊錢1股的股票的員工,到現在混得差的應該也有100K以上的股票了。三級部門經理,看體系大部門不同,差異很大。當然也看提拔時間早晚了。但是基本應該在200K-600K的範圍。這裡的數量指的是股數,而非當前市值。
18級或者以上,就是要“自我批判”的那批人,包括已經是總監或者只是級別到了沒有總監的坑可以放這個蘿蔔的,股票就更多了。這也是這個罈子裡很多新人抱怨最多的地方。
例如:一個三級部門經理,在公司6年-8年,假設(可能正好巧合的和實際相同哦),月薪15K,股票300K,那麼,每年的工資總計是180K,而股票分紅有330K,不算工卡補貼以及其它,稅前年收入有510K了,年終獎應該還有50K以上。市場的年終獎金多些,但是股票少些。研發反之。總之平衡下來市場稍好,但是不會差的離譜。如果不存銀行且不大手大腳,陽臺上還是能放上幾捆的。
聽起來是不是不錯?年薪500K以上了,不過是三級部門經理而已。這難道不能說是華為的收入高嗎?這也就是社會傳言的來由吧。
不過凡事就怕認真二字。再進一步分析,就發現有兩個問題了。
1、月薪15K,在深圳應該不算很高,就部門經理一職而言。畢竟華為的三級部門經理並不容易做,而且常常也是比較有經驗學歷背景不錯的人。大部分收入其實來自於股票分紅。於是乎老員工就都“靠著這棵大樹”,年年等著收果實。收完了放在陽臺上曬。
不過且慢!股票分紅是工作收入嗎?還是應該計算作為投資收入?還是兩者均有?不妨詳細算算。300K股票,按照當前的3.94,稅前市值達1182K,118.2萬。扣去稅,以及增值部分的所得稅,也應至少有85萬了。當然,有人會說很多資金來源於貸款,這個要算就更加煩雜,權且簡化一下吧。
每年33萬的分紅,稅後26.4萬,實際上有至少85萬的資金佔用的成本。收益率=26.4/85,粗略地算是31%。這個收益率,是高是低,見仁見智,我不想多說。以這幾年的房市股市相比顯然不行,當然以非特例的情況來比較,比股神巴菲特的24%,還是高了不少。
算了半天,就是為了說明一點,股票分紅其實並非全是華為給員工的,其中應該有一部分是員工自己的錢的收益分給自己的。但是比例多少,每個人顯然看法不同。
2、第二個問題更嚴重一些。就是大家都熟知的老員工用股票收入養老,不進取不提高,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甚至於壓制了新員工的成長和上升通道,能力不強可是收入很高架子不小。更不要說公司的政策,更多地還是受到老員工的影響。畢竟老員工當領導的多嗎。這顯然無法激勵後來人。嚴重地說會造成公司這整個肌體的新陳代謝出現問題,染上慢性病。
怎麼辦?當然高層不會不知道。長久地指望月薪3K、5K的新員工去養活高額的分紅是不可能的。老員工除了“華為文化”之外什麼也不會了,更要命地是還都在管理崗位上!這種情況早晚還是要改改的。於是DGDX出臺了。無非是,提高工資收入和獎金收入,然後降低股票分紅,使分配機制的激勵作用迴歸正常。但是實際效果如何,也同樣見仁見智。歪嘴和尚也會念歪了經的。
2、在華為要獲得高收入,年頭短是不可能的。李一男的神話在當今的華為不會重演。
3、每次的“運動”,不能拉下。否則你也就混得好不到哪裡去了。例如:99年之前的股票分配,MBO,DGDX,假如每次都沒有錯過,那麼你還是有希望在陽臺上曬點錢。假如剛好你那時換了部門或者所在部門運氣不好,或者自己在這個運動發生的時候,級別不夠被“一刀切”到後面,則凶多吉少。
綜合來看,本文題目的問題,並非一句話可以回答的。囉裡囉唆這麼多,但願說清楚了。
這些其實也不矛盾。不妨細細分析一下華為員工的收入。
最近兩年來的員工。如果是應屆畢業生,那麼碩士5000,本科3500,另外+1000工卡補貼。社招的就沒有一致的規律,中興港灣以及其它對手跳槽過來的更不用談。試用期過後轉正加薪的不多,大多數還是維持了這個收入水平。社招進華為的通常高些,但是人數很少。慧通的人數很多,但是薪資普遍不高。個別的原來外包轉過來的,年頭比較長能力比較強的,7000、8000也有。直接招聘進入慧通的,普通本科工作兩年的,3000多點的也不少。
工卡補貼,就算有1000,你也只能算800。何況食堂的飯菜挺貴,飯補甚至於不夠三餐。這樣算下來,就算是碩士兩年,稅前年薪也就是60K-70K了。能撈到漲點工資的,會稍好,但是不會有本質變化。兩年之內的,年終獎不過10K左右。而社招慧通的,假如只有3000-4000,那就相當的少。我就知道不少月薪3000的慧通兄弟,就是住在馬蹄山新天下,也不在公司吃晚餐,而去路邊排檔吃快餐,4塊錢。
再早兩年進來的,工資漲了一些,年終獎多點,年薪能夠到100K左右。混得好點,也許更多。海外的不說了。拿命、健康或者生活質量換來的補貼以及安家費,不提也罷。
華為的股票,或者更準確的說,華為老員工的股票,極大地提高了(老)員工的收入。舉例,就算是99年入職的,只趕上了最後一批分1塊錢1股的股票的員工,到現在混得差的應該也有100K以上的股票了。三級部門經理,看體系大部門不同,差異很大。當然也看提拔時間早晚了。但是基本應該在200K-600K的範圍。這裡的數量指的是股數,而非當前市值。
18級或者以上,就是要“自我批判”的那批人,包括已經是總監或者只是級別到了沒有總監的坑可以放這個蘿蔔的,股票就更多了。這也是這個罈子裡很多新人抱怨最多的地方。
例如:一個三級部門經理,在公司6年-8年,假設(可能正好巧合的和實際相同哦),月薪15K,股票300K,那麼,每年的工資總計是180K,而股票分紅有330K,不算工卡補貼以及其它,稅前年收入有510K了,年終獎應該還有50K以上。市場的年終獎金多些,但是股票少些。研發反之。總之平衡下來市場稍好,但是不會差的離譜。如果不存銀行且不大手大腳,陽臺上還是能放上幾捆的。
聽起來是不是不錯?年薪500K以上了,不過是三級部門經理而已。這難道不能說是華為的收入高嗎?這也就是社會傳言的來由吧。
不過凡事就怕認真二字。再進一步分析,就發現有兩個問題了。
1、月薪15K,在深圳應該不算很高,就部門經理一職而言。畢竟華為的三級部門經理並不容易做,而且常常也是比較有經驗學歷背景不錯的人。大部分收入其實來自於股票分紅。於是乎老員工就都“靠著這棵大樹”,年年等著收果實。收完了放在陽臺上曬。
不過且慢!股票分紅是工作收入嗎?還是應該計算作為投資收入?還是兩者均有?不妨詳細算算。300K股票,按照當前的3.94,稅前市值達1182K,118.2萬。扣去稅,以及增值部分的所得稅,也應至少有85萬了。當然,有人會說很多資金來源於貸款,這個要算就更加煩雜,權且簡化一下吧。
每年33萬的分紅,稅後26.4萬,實際上有至少85萬的資金佔用的成本。收益率=26.4/85,粗略地算是31%。這個收益率,是高是低,見仁見智,我不想多說。以這幾年的房市股市相比顯然不行,當然以非特例的情況來比較,比股神巴菲特的24%,還是高了不少。
算了半天,就是為了說明一點,股票分紅其實並非全是華為給員工的,其中應該有一部分是員工自己的錢的收益分給自己的。但是比例多少,每個人顯然看法不同。
2、第二個問題更嚴重一些。就是大家都熟知的老員工用股票收入養老,不進取不提高,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甚至於壓制了新員工的成長和上升通道,能力不強可是收入很高架子不小。更不要說公司的政策,更多地還是受到老員工的影響。畢竟老員工當領導的多嗎。這顯然無法激勵後來人。嚴重地說會造成公司這整個肌體的新陳代謝出現問題,染上慢性病。
怎麼辦?當然高層不會不知道。長久地指望月薪3K、5K的新員工去養活高額的分紅是不可能的。老員工除了“華為文化”之外什麼也不會了,更要命地是還都在管理崗位上!這種情況早晚還是要改改的。於是DGDX出臺了。無非是,提高工資收入和獎金收入,然後降低股票分紅,使分配機制的激勵作用迴歸正常。但是實際效果如何,也同樣見仁見智。歪嘴和尚也會念歪了經的。
2、在華為要獲得高收入,年頭短是不可能的。李一男的神話在當今的華為不會重演。
3、每次的“運動”,不能拉下。否則你也就混得好不到哪裡去了。例如:99年之前的股票分配,MBO,DGDX,假如每次都沒有錯過,那麼你還是有希望在陽臺上曬點錢。假如剛好你那時換了部門或者所在部門運氣不好,或者自己在這個運動發生的時候,級別不夠被“一刀切”到後面,則凶多吉少。
綜合來看,本文題目的問題,並非一句話可以回答的。囉裡囉唆這麼多,但願說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