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空166207325

    諸葛亮是有自己的抱負的。當時的江東相國是張昭,大將是周瑜,此時,諸葛亮跟隨孫權是沒有合適的位置給他。同時,劉備三顧茅廬之恩也讓他不忍棄劉備而去。綜合後來,諸葛亮為蜀國鞠躬盡瘁而死的表現來看,它不是那種為了個人利益能夠拋棄忠義的人。

  • 2 # 葉飄刀

    諸葛亮一直在劉表的地盤上,而且他大哥就在東吳,他要給孫權效力,需要等到現在嗎?

    先不說諸葛亮的抱負,其實諸葛家是三國最聰明的家族,其家族分別在魏蜀吳為官,這代表什麼,這代表絕對不把雞蛋只放在一個籃子裡邊。

    將來不管哪家得了天下,比如假設東吳得了天下,就算諸葛亮一家死完,這諸葛亮也得到了保全,這才是大家族的生存之道。

  • 3 # 亂神虎

    諸葛亮與劉備的君臣情義令人感動。而諸葛亮為什麼選擇劉備,為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呢。

    原因如下。

    第一,諸葛亮興復漢室的政治思想決定他只能效忠劉家人。而當時有機會的地方官員如劉表劉璋等人,胸無大志。曹操和孫權都不是漢室忠臣,隨時可能稱帝。諸葛亮的政治立場決定了他只能選擇劉備。

    第二,就是劉備的特點。劉備是個英雄,有志向和大氣概 ,面對挫折毫不動搖。意志堅定。而且深得民心,具有信義,還有關張趙等猛將,只是缺少戰略引導。劉備對諸葛亮三顧茅廬的禮賢下士的信任,對諸葛亮言聽計從。有利於諸葛亮施展才華。

    總的來說,諸葛亮選擇劉備無疑是正確的。彼此互相成就,成為一對有名的君王丞相。可惜當時大局已定。他們都失敗了。蜀漢政權二世而亡。

  • 4 # 日日悅讀

    話說諸葛亮為了劉備的基業不顧辛勞,冒險來到東吳。為了讓諸葛亮知難而退,張昭等文人士大夫設計在官廳相當於現代的“迎賓館”舌戰諸葛亮。諸葛亮以一句“鳳凰一到,雅雀無聲”讓東吳士大夫不得說出“請”字。可對諸葛亮早有敵視態度的張昭等東吳文官嘴上說請,卻沒給諸葛亮安排座位,諸葛亮環視四周,沒有座位,卻發現中間上首有個座位居高臨下,料定是孫權之位。諸葛亮便緩步向上首這個座位走去。東吳士大夫本以為諸葛亮面皮厚不知好歹,想讓他苦笑不得,坐立不安。沒料到孔明對這隻座位深深一禮:“大漢軍師中郎將,諸葛告坐了。”這班文人不防他來這麼一手,弄得無話可說,一點不錯,諸葛亮乃是堂堂大漢軍師,而孫權,不過是漢朝一路諸侯,諸葛亮坐了這隻寶座,還算看得起孫權了。

    東吳文人這下子看出諸葛亮真的是別出心裁,老謀深算。莫怪不可一世的曹操,都被他連燒二火,長坂坡損兵折將,百萬之師反而拿不住劉備。此番又涉江而來,要勸說孫權與劉備聯兵,無非是要坐收漁翁之利。於是身為東吳文官士大夫之首的張昭就按捺不住了。

    顧雍等文人也看好張昭,因為張昭是東吳文人中威信最高,才學最好的人。孫策臨終前還叮囑孫權“內事不定問張昭”,眾人也相信張昭舌戰能取勝,準備來個眾人推牆倒,讓諸葛亮知難而退。

    於是張昭立起身來,到孔明面前說:“在下見軍師。”張昭不自報姓名就要見軍師,諸葛亮細想:此人好生面熟,能夠首當其衝的,定然來者不善。想起過江時,魯肅曾介紹過此人,料定必是張昭,於是諸葛亮直呼其名:“子布先生”。

    張昭倒被孔明嚇住了,心想他與諸葛亮平生素不相識,第一次見面就如同久別重逢的老朋友,還真的很厲害。只是張昭臨危不驚,一句話就把諸葛亮弄呆了:“久聞先生高臥隆中,自比管、樂,不知此語果有之乎?”

    張昭一見面就把諸葛亮的往事當面質對,真的很難堪。如果孔明說:確有其事。那張昭便要說,管仲助徐恆公糾合諸侯,樂毅助弱燕伐強齊七十餘城,此二人都有經天緯地之才,你孔明乃村野匹夫,自比管、樂,豈不口吐狂言。如果孔明不承認有此說法,那就是不打自招,見江東文人十分懼怕。

    諸葛亮感到張昭此招確實厲害,只是諸葛亮也清楚此番前來,一定要戰勝江東文人,才能站穩腳跟。舌戰非比戰場的戰鬥,只管從容對敵,臨陣不亂,摸清對手路數,就會有取勝的機會。諸葛亮想到與江東文人往日無仇,近日無怨,只不過是因為在戰曹與降曹上各分己見。而降曹,最終也只是苟且偷生,只有戰曹,才是應天順人,大勢所趨。於是諸葛亮不承認也不否定,只是對張昭翹起了一個小指頭,一陣冷笑:“嘿……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

    張昭無論如何想不到諸葛亮竟會這麼目空一切,牛皮吹得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他對諸葛亮望了一眼,雖然你誇下海口,自命不凡,但你孔明也沒佔著便宜,好戲還在後頭呢,定叫你吃不來、兜著走。於是張昭便說出第二句話:“先生,此言遲了。劉皇叔三顧茅廬,見你先生說‘如魚得水‘,足下到新野,見皇叔只有彈丸之地,欲席捲荊襄,不料一旦已歸曹操。請問,此乃是何故啊?”

    諸葛亮經過第一句話,已經清楚張昭的用意:旨在極力貶低別人,以此來抬高自己。你不要以為自己才學如何好,想以種種責難來扳倒我。老實說,我這張嘴是不饒人的,現在就給你點顏色看看。他伸出一隻左手比試著說:“亮觀取漢上之地……易如反掌”。意思是說,要取荊襄九郡的話,好比翻這隻手那麼容易。

    諸葛亮見張昭不信,心裡想:說大話只是逢場作戲,獨是鬼話,怎能取信於人?兩次大火,燒去曹兵二十萬,恐怕靠吹牛是吹不掉的吧!於是,他繼續說:“老大王劉表三次送荊襄。”劉表生前把劉備請到荊州去,幾次三番要劉備接受荊襄九郡,只要劉備答應,荊襄都是皇叔的屬地,無人可以爭奪。“何奈我主不忍得取同宗之地,可是,劉表次子劉琮,聽信蔡、張讒言,暗自降曹,果然曹孟德取荊襄如此猖獗。今我主在江夏郡,別有良圖。”意思是說:儘管荊襄已歸曹操,但我家皇叔亦非庸碌之輩,只管遠走高飛,雖然現在江夏郡,但早已妙見高論。“非等閒可知也!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我家皇叔有宏圖大志,你們這輩尋常之人是不能理解的。

    張昭聽完這番話,覺得孔明確實能說會道,而且義正詞嚴,不容分辨,真的是才學過人,智謀高出一籌。心想,現在只剩下第三句話了,如果也被戰敗,張昭甘拜下風。於是便說:“先生,昭聞徐元直走馬舉薦。元直在十里長亭言道,先生抬頭能識天文,低頭便察地理,平面可知人和,六韜三略、戰策兵書,無所不知,無有不曉。所謂知天文、察地理、辨風雲、觀氣象、知興衰之運,腹內藏治亂之計,胸中懷經濟之略,天下之才。”徐庶為助劉備,被逼於奸賊,出於無奈,確曾有過在長亭,把諸葛亮讚美到如此地步。

    “皇叔聞之,故而冒風雪、踏霜露,三顧先生於草廬之中。”劉備三顧茅廬,心誠志堅,真有其事。“先生在隆中,抱膝而坐,笑傲風月。皇叔自得先生,雖三尺童蒙,亦知似猛虎生翼,錦上添花。朝廷功臣,山林隱士,無不拭目以待:先生定能拯救萬民於水火之中而重見天日。”諸葛亮聽到這裡,佩服張昭的鎮定自若,前兩句話極力貶低諸葛亮,此番卻一反常態,褒獎不絕,他孔明說得天花亂墜,定然暗藏殺機。這種伎倆是文人慣用手法,諸葛亮卻早有防備,胸有成竹。

    果然,張昭直轉其下了。“後有曹兵出……大失所望,反棄甲拋戈,望風逃避;棄新野,拋樊城,敗當陽,奔夏口;上不能保劉表之基業,下反奪孤兒的疆土。管仲、樂毅之用兵,未必如此呀!昭試言之,望不見怪!”說罷,張昭撩須斜目,對著諸葛亮“嘿嘿”冷笑。

    諸葛亮聽張昭這番話,可算條理清楚,句句是真。而且他還十分客氣,說了這麼厲害的話,連打招呼也是戲言,尋尋開心而已,可見張昭是何等的刁滑。照此說法,諸葛亮幫助劉備,非但無尺寸之功,反而將劉備的基業全部敗光,傾家蕩產,無可奈何縮到了江夏。

    諸葛亮想,打仗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隨機應變,舌戰也要見機行事,翻雲覆雨。你張昭自以為得計,穩操勝券,我定要叫你來一個反勝為敗。於是諸葛亮冷不防笑了起來:“嘿……!哈……!”以此來穩定陣勢,準備大刀闊斧,殺得他一敗塗地。

    諸葛亮先用一個小小的例子,反駁張昭。“鵬程萬里,其志豈群鳥能識哉?譬如人染沉痾,當用糜粥以飲之,和藥以服之;待其肝臟調和,形體漸安,然後用肉食以補之,猛藥以治之;則病根盡去,人得餘生。若不待其氣脈和緩,便投以猛藥厚味,欲求安保,誠為難矣。”這種常識很多人都明白,治病需要一個過程,不可操之過急,劉備的處境,正如同大病一場,要讓劉備東山再起,欲速則不達。

    “劉皇叔兵敗汝南,寄跡劉表,暫以容身於新野。夫城郭不固,兵甲不殼,糧不繼日,軍不經操。兵不滿千,將止關、張、趙而已。此正如病入膏盲,難以救藥。”堂堂大漢皇叔,被人逼到這種地步,可想而知,這種趨勢,真的自身難保。你張昭見人挑擔不吃力,反而笑我無能,還真的不切合實際。

    “亮出山以來,火燒博望坡、新野。白河用水,二十萬曹兵全軍覆沒;張遼等三將望風而逃。奪人耳目,驚人魂魄。管仲、樂毅用兵未必如此也!”諸葛亮這番話,如同兩貼熱藥,一貼冷藥,加上一貼和藥。不僅保住了劉備的性命,還殺光曹操二十萬兵。真的恰到好處。

    “道及當陽兵敗,因我主只有幾千仁義之師,豈能敵百萬之眾?眾寡不敵,海內所共見也!尤其我主不忍拋撇四十萬子民,扶老攜幼,同甘共苦,日行不滿十里,為此被曹所敗。當陽之敗,乃我主之仁義所致;勝敗一時是風雲,仁義千古之美名。趙雲一夜衝營,傷曹將五十四員,亦可謂敗中取勝矣。”勝敗乃兵家常事,仁義美名遠揚,趙雲勇猛無比,這天下人皆知啊!

    “韓信……”說到韓信,諸葛亮開始反守為攻了。“韓信相助漢高祖未嘗屢勝,直至九里山一戰而定乾坤,此非韓信之良謀乎?”就連韓信這樣的漢朝開國名將也是屢敗屢戰,敗中取勝的。這種用兵是十分高明的。

    “能人使國家安危,自有把握。非比這班……”諸葛亮要罵人了。“非比這班誇辯之徒,坐談立議,無人可及。仗勢欺人,無人所比。逢到兵臨城下,將至壤邊,則目瞪口呆。真是金弓玉箭,要被天下人所笑耶!”

    張昭已被諸葛亮說的面如灰色,想想自己好不容易構思出的這番話反比諸葛亮如風捲殘雲,窮追猛打,全盤皆輸。只好垂頭喪氣地坐下去,有氣無力地望著江東眾文人。

    其實諸葛亮能駁倒張昭也是見機行事,知道張昭一再貶低他,他不避鋒芒,理直氣壯,反敗為勝,反而嘲諷張昭的不知好歹,不識時務。諸葛亮真的智慧過人,才華出眾。

  • 5 # 飯二兩

    人家就這麼一說,還當真了就好像出差的時候,有人和你說跳槽過來想想你會怎麼樣?何況在三國時期,會不會像經常跳槽的呂布一樣,人家隨便一勸說,就放棄自己的主公,投機到對手處,而且還是受重用的時候這野心得有多大,這忠誠度得有多低,才能幹處這樣的事情。而且江東人才濟濟,誰會重用一個誠信低的叛徒,關鍵是去了就回不去了,到時候成了豬八戒照鏡子,一下子就玩完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黑衣服變色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