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張慧敏Ms

    因為元至正七年(公元1348年),黃公望開始創作這卷山水畫名作,歷時多年方始告竣,完成時黃公望已經81歲

    它以長卷的形式,描繪了富春江兩岸初秋的秀麗景色,峰巒疊翠,松石挺秀,雲山煙樹,沙汀村舍,佈局疏密有致,變幻無窮,以清潤的筆墨、簡遠的意境,把浩渺連綿的江南山水錶現得淋漓盡致,達到了“山川渾厚,草木華滋”的境界。

    全圖用墨淡雅,山和水佈置疏密得當,墨色濃淡乾溼並用,極富於變化,用時六至七年才畫成,是黃公望最花心血的作品。

  • 2 # 曾在月半灣兒356

    據記載,《富山春居圖》創作於1350年,是中國著名的傳世水墨畫。在明朝末年的時候,收藏家吳洪裕從他的父親那裡得到了這幅畫作。對這幅畫吳洪裕非常喜歡,整日反覆觀賞、臨摹,愛不釋手,時刻將畫帶在身邊。他甚至專門修建了一座小屋,將其命名為“富春居”,用來妥善保管這幅畫作。

    就這樣,這幅名畫在吳洪裕的手中收藏了很多年,直到他去世。在1650年的一天,吳洪裕突然病危,整個吳府上下亂作一團。在其寢室內,家人們圍在他的病榻前等待著這位一家之主的臨終遺言。不過,由於病痛的折磨,此時的吳洪裕已經沒有力氣說話了,只是用眼睛緊緊的盯著枕頭旁邊的一個盒子。

    站在一旁的家人很快明白了老爺子的用意,原來,他在彌留之際,還是放心不下這幅水墨畫。明白了用意的家人,將畫從盒子裡面取出,並在老人的面前展開。此時的吳洪裕頓時眼角流出兩行熱淚,用盡最後的力氣說了一個字:“燒”。之後,便撒手人寰了。原來,吳洪裕是想要用這幅畫給自己陪葬。

    《富川山居圖》就由原來的一幅畫,變成了兩幅畫。重新裝裱後的《剩山圖》,在康熙八年(1669年)讓與王廷賓,後來,就輾轉於民間收藏家之手,長期湮沒無聞。 1652年,《無用師卷》從丹陽張範我手中轉於泰興季國是收藏,之後,又歷經高士奇、王鴻緒、安岐諸人之手。

  • 3 # 螞蟻耍小刀

    《富春山居圖》從何而來,又將歸於何處,600多年的歲月裡,傳世名畫又經歷了怎樣的風雨?這幅畫,一半在臺北一半在杭州,生生分離,回頭看,這幅畫到底經歷了怎樣的曲折離奇。

    1347年,黃公望78歲了,當他再次踏足富春江時,不禁逸興思發。這裡的山水,明秀中透著幽趣,清麗中飽含靈氣。更何況,這裡有嚴子陵釣魚臺。終生不仕的嚴子陵,無疑是元朝文人的一個精神象徵。同行的無用師感嘆富春山水,請黃公望將其描畫下來,於是黃公望便在南樓鋪開紙卷,著手作《富春山居圖》。開始時,他並未刻意去畫,只在閒暇時,興之所至,隨意畫上幾筆。因經常雲遊在外,三四年過去了還沒畫好。後來,他特地將畫卷放進隨身的行李中,早晚有空就接著畫,終於在82歲那年完成此畫。

    西元1350年,黃公望在《富春山居圖》卷末寫下題跋,送給了無用師(黃公望師弟),並在卷末寫明是送給他的。

    4年後,黃公望去世。到這裡,似乎故事已經結束。誰想到,這幅畫的命運,才剛剛起頭。

  • 4 # 坤哥說八卦

    《富春山居圖》從構思、動筆到繪製完成大約用了七年時間。為了畫好這幅畫,黃公望終日不辭辛勞,奔波於富春江兩岸,觀察煙雲變幻之奇,領略江山釣灘之勝,並身帶紙筆,遇到好景,隨時寫生,富春江邊的許多山村都留下他的足跡。深入的觀察,真切的體驗,豐富的素材,使《富春山居圖》的創作有了紮實的生活基礎,加上他晚年那爐火純青的筆墨技法,因此落筆從容。


    富春山居圖是元代畫家黃公望於1350年創作的紙本水墨畫,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黃公望為師弟鄭樗(無用師)所繪,幾經易手,並因“焚畫殉葬”而身首兩段。前半卷:剩山圖,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後半卷:無用師卷,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以浙江富春江為背景,畫面用墨淡雅,山和水的佈置疏密得當,墨色濃淡乾溼並用,極富於變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的白樺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