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允兒yyds

    春秋戰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百家爭鳴、人才輩出、學術風氣活躍的時代。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

    西周時期,周天子保持著天下共主的威權。平王東遷以後,東周開始,周室開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義,而無實際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國也因社會經濟條件不同,大國間爭奪霸主的局面出現了,各國的兼併與爭霸促成了各個地區的統一。因此,東周時期的社會大動盪,為全國性的統一準備了條件。

    春秋戰國分為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其分水嶺是在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滅掉智氏,瓜分晉國為標誌。

    春秋時期,簡稱春秋,指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屬於東周的一個時期。春秋時代周王的勢力減弱,諸侯群雄紛爭,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史稱春秋五霸(另一說認為春秋五霸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戰國時期簡稱戰國,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東周後期至秦統一中原前,各國混戰不休,故被後世稱之為“戰國”。“戰國”一名取自於西漢劉向所編注的《戰國策》。

  • 2 # 使用者9780337020827

    春秋戰國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戰國時期合稱東周時期;從這一時期開始,西周王室開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義,而無實際的控制能力。同時,一些被稱為蠻夷戎狄的民族在中原文化的影響或民族融合的基礎上很快趕了上來。中原各國也因社會經濟條件不同,大國間爭奪霸主的局面出現了,各國的兼併與爭霸促成了各個地區的統一。因此,東周時期的社會大動盪,為全國性的統一準備了條件。 一般認為春秋是前770-476。

    戰國是前475-前221。史學界以三家分晉,田齊代姜齊為春秋戰國分界線,戰國七雄代替春秋五霸,春秋戰國分開為兩個時期。 其中,三家分晉,說的是春秋戰國之交,晉國被韓、趙、魏三家瓜分,從此,晉國滅亡,由韓、趙、魏三個獨立的諸侯國取而代之。 田齊代姜齊則指,從陳國逃難到齊國的陳國公子(後被賜姓田)的後裔,於公元前386年開始統治齊國,上演了歷史上著名的田齊代姜齊一幕。

  • 3 # 喃捻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得名,是因魯國編年史《春秋》而得名,相傳《春秋》為孔子修訂,但至今學術界對此說尚有諸多質疑,並無統一觀點。這部書記載了從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的歷史,共二百四十二年。後史學家為了方便起見,一般從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東周立國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公元前477年)或四十四年(公元前476年)為止(也有學者認為應到《左傳》記載之終(公元前468年)、三家滅智(公元前453年)或三家分晉(公元前403年)),稱為“春秋時期”。春秋時期之後是戰國時期。


    春秋時期,政治上,各種改革,變法連線不斷,而成功進行變法的國家則強大起來,透過這種政治變革,奴隸制度最終消亡,新興的封建制度逐漸確立起來。


    戰國(公元前476年,一說公元前453年或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這一時期各國混戰不休,故被後世稱之為“戰國”。


    東周在戰國後期(公元前256年)即已被秦國滅亡,所以戰國時代在時間上並不全然包含在東周王朝裡面。公元前334年徐州相王、公元前323年五國相王后,各大諸侯紛紛僭越稱王(吳、越、楚三國春秋時代已稱王),周王權威進一步受損。


    戰國時代及之前的春秋時代,都是後世史家對東周這段歷史時期的再次劃分,“戰國”一名取自於西漢劉向所編注的《戰國策》。隨著時間的發展,這種觀點得到了其支持者的完善和補充。在前403年之前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有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滅吳,和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晉。目前,《史記》的觀點因包括瞭如上重要的歷史事件而得到多數採納。而在戰國時期的結束是在秦統一中國(公元前221年)。

  • 4 # 使用者4868611854331

    東周後期隨著封建主義萌芽的出現對周天子對諸候缺乏約束力,各個諸候互相爭霸,前期為五個春秋,後期兼併成七個主要諸候國,為戰國七雄,吏稱戰國時代,此時代是中國社會形態從奴隸制向封建制過度時期,至秦始皇統一六國,開始建立中國第一個封建制統一王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要相信來日方長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