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頑強小紅花uq

    為什麼知青要回城?因為有哪一個知青不想讀書,哪一個願意到農村去插隊落戶?後來為什麼那麼多農民要到城裡打工掙錢?

  • 2 # a老L

    知青插隊農村什麼時候受歡迎過?提問者是年輕人吧,沒經歷過這段歷史,才會提出這幼稚問題!十五六歲背井離鄉,到農村吃苦不說,還養不活自己。(每天工分值幾分錢)農村土地就這點,多了人分了他們口量,農村憑什麼要歡迎?各種因素不說了,中央才發文讓知青返城。

  • 3 # 綏格格

    答:黨叫幹啥就幹啥

    1、響應黨的號召,是這一代青年義不容辭的責任!

    2、1968年,黨說:“農村是最好的大學——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很有必要。”

    3、頓時,全國三千八百九十六萬青年,奔赴全國各地的農村、邊疆。

    4、1979年,黨號召:“知青全部回城,減輕農民負擔,在城市各個崗位繼續發揚吃苦耐勞精神……”

    5、很快,老知青在各個崗位受到師傅和領導的誇讚:“真是不怕苦不怕累的好青年,一個頂三五個,農村確實是最好的大學!”

  • 4 # 我愛我家214230147

    知青下鄉延續近十年,是“當事人不滿意,家長不滿意,農民不滿意”的事,只是人們在當時的形勢下誰也不敢明說而已。

    雖然在十年中,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合格”知青陸續回城,但仍有部分知青因種種原因滯留在農村。國家撥亂反正落實政策,誰不立馬跳出“農門”應召回城?

  • 5 # 平淡才精彩65

    我雖然說是7O後的人,但我們那裡是大山區,那時人多,山高路陡,連馬路通往縣城都是很窄和坑坑窪窪的泥巴路,根本沒有車透過,只是偶爾從縣城裡來一輛拖拉機。再說70後的我那個時侯我們還小才幾歲,偶爾遠遠聽見城裡的拖拉機聲音越來越近,我們一群小夥伴就趕快跑去馬路邊站著看拖拉機。全大隊的人都是在集體幹活,生活吃喝都是在集體,根本沒有上面派知青來我們這種大山區勞動和插隊。所以我並不知道知青一事的,那個時候大隊裡的有知識文化的人少之又少!連隊長村長,組長這些都是有權有勢的人當。

    他們是那個時候的“土皇帝”可兇得要死啊!仗著自己是大隊裡的官,拿著雞毛當令箭,看誰不順眼整誰。誰要是反懟他們了,就五花大綁起來遊街披鬥,有些人就是死在這種人的手下,弱勢群體就是生活在那樣的年代裡,我爺爺受不了披鬥,就自己上吊含冤…去逝的。偶爾縣城來了文化人下鄉開會,村裡的人受惡村長的威脅,也不敢講實情,所以說那個時候村民們也很有文化的人講道理的,誰強誰有理,可怕的那個時代,後來慢慢的分土地到戶了,村裡的人過上自由自在的生活了,說起那個時候,我父母和村裡的其他長輩都寒心那時的“惡劣兇的很的人”。

  • 6 # 冷熱不均

    至於為啥又回城市,作為生產隊無權干涉從不過問,只有知青心裡清楚,在廣闊天地裡接受幾年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回到城市,上班、工作,繼續過城市生活!

  • 7 # 旭日照河山

    70年代的知青插隊落戶,在農村深受歡迎只是表面現象,農村人雖然樸實好客,但是,家族觀念根深蒂固,知識青年暫時生活在這裡,他們拿你當客人對待,如果要落戶在他這裡,他們對你就沒那麼客氣了,甚至會把你當外鄉人排擠。再說了,知識青年的特長是知識,在農村雖然也需要知識,但當時農村生產力落後,勞動主要靠體力,相比之下,還是城市更適合知青發展。所以,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綜合考慮,插隊知青還是回城發展為好。

  • 8 # 往事如雲149428315

    其實作為那時的插隊知青,誰願意在農村吃苦受累,農村不是城市,幹農活沒有工資發,只有分給你吃的口糧而已。

    如果不是六七十年代黨中央,毛主席號召我們知識青年去農村插隊,體驗一下農村的生活,誰願意去農村?在當時也是一種無奈的選擇。

    也許只有到了農村種過地的才知道,農民的不易,農村生活的艱難,艱苦,就說吃的方面,農村除了蔬菜,很少有買得起肉的,因為沒錢,不像城市裡工作的工人每個月拿工資,可以買米麵油,生活用品等,當然,農村也有分紅的,但不是平常,而是年底,根據你平時出勤的天數,扣除口糧,能分個百十元錢是不錯的,而絕大多數孩子多的家庭是分不到紅的,還可以欠公家錢。

    所以隨著國家政策的改變,許多知青可以回城,這是一個好訊息,也讓許多父母與子女分開多年後能回城相聚,畢竟還是城市生活好,工作後到年齡能退休,有退休金,而耽在農村幹一輩子也沒有退休金一說,你們覺得知青們應不應該回城,答案是肯定的,城市才是他們的家,生養他們的地方。

    1

  • 9 # 自在的快樂六叔

    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是毛主席的號召,是黨中央根據當時國際國內的實際情況而決定的,廣大城市知青在農村這片廣闊的天地裡和農民同甘共苦,為農業生產、農村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同時也鍛鍊了自己,現在許多中央與地方領導人都親身經歷過,這就是極好的證明!後期知青幾乎全部返城,正因為由於文化大革命基本結束,城市建設,工業革命需要大量有文化,有思想覺悟的青年人去完成,所以上山下鄉又返城,也是黨中央的英明決策!改革開放幾十年,中國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為現代化強國,跟上山下鄉的這代人的巨大貢獻是分不開的!

  • 10 # 166558877芭蕉洞主

    沒哪個農村歡迎知青。原因有:他們不會幹活,還要隊裡照顧。他們不服指揮,幹活討價還價。他們後期專橫霸道偷雞摸狗常幹,農民敢怒不敢言。他們名為知識青年,實際上水平不高。我們隊六五年下放十個淮南知青,五男五女。三個年齡大的高中肄業,六個初中畢業,一個女的才小學五年級。我和他們打交道幾年,對他們肚子裡多少墨水最清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地鐵站裡有廁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