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584025219574775

    現在的獨生子女幾乎都認為,接受父母給他們準備的一切是理所當然的,似乎這已經成為一種習慣了,孩子從小到大,習慣了接受,習慣了索取,習慣了受寵,習慣了只想著自己……養成孩子的自私、冷漠,把別人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卻不知道要去幫別人。

    所有的這些並不只是孩子一個人的錯,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於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嚴重忽視了對孩子的品德教育、情感教育所造成的。不知父母心的小華 小華小時候嘴巴特別甜,與人相處時也很大方懂事,碰到別人給他零食或玩具,每次都一個勁兒地道謝;家裡有什麼好吃的,他也總不忘和爸爸媽媽一起分享。可父母總對他說,“爸爸媽媽不吃,家裡所有的好東西都是留給你吃的。” 長此以往,小華慢慢開始“冷漠”起來,動不動就命令父母為他做這做那,而且稍不滿意就大吼大叫,無理呵斥。對於小華的無理取鬧,父母沒有給予任何指正,任其發展。有一天下著小雨,爸爸送小華去上學。爸爸一不小心,腳打滑了,一下子摔倒在地,半天爬不起來。小華見到了,不僅沒有安慰爸爸,而且還哈哈大笑。爸爸也沒有對他的行為表示出任何的不滿意。一次,爸爸出差了,媽媽又生病了,但第二天早上還依舊起來給他做早飯。看著媽媽端來的牛奶、雞蛋和麵包,小華噘著嘴滿臉不高興:“我不愛吃,你給我做我喜歡吃的糖包。”“媽媽今天不舒服,明天再給你做好嗎?”“不,我就不!你是我媽媽就要給我做飯!”為了兒子,媽媽只好再次走進廚房。讀小學後,除上學讀書、做家庭作業外,父母、爺爺奶奶包辦了一切。爺爺負責接送小華上學、放學;奶奶每天為他洗衣服、做好吃的;媽媽為他整理書包、文具……剛進校園時,小華還知道說聲謝謝,但大人們每都說,“這是我們應該做的,你還小,大了你再做。” 今年暑假,因為參加省運會,小華被教練拉到外地集訓。爸爸媽媽很擔心,每天電話不斷。但讓爸爸媽媽傷心的是,他們的牽掛和關心,在小華看來竟是那樣的理所當然,電話裡只有父母的問候和叮嚀,換來的是兒子少得可憐的“好”、“知道”,而更多時候是以鼻子出氣的“嗯”來回答。父母感到很困惑,兒子的身上缺少了什麼?我的教育又忽視了什麼? 是的,小華的父母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忘記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忘記讓孩子學會感恩。(這就是缺少培養感恩的心)。影響感恩的因素 一個人有沒有感恩的心,通常受幾個因素的影響。第一,認知因素。俗話說“知恩圖報”,只有知道了別人對自己的付出和關愛,才會產生報恩的意識。如果意識不到別人的付出,怎麼可能產生感恩之心呢? 第二,要親身體驗。只知道父母給我吃,給我用,如果體驗不到關懷和愛等情感,認為那就是父母的義務,也不會產生感恩的心。第三,感恩的想法是否受到過鼓勵。父母為孩子做事,許多孩子向父母表示“您辛苦了”的時候,父母往往說“你把書讀好就行了”、“孩子你不用這樣”……這就把孩子自發的感恩之心給扼殺掉了。第四,家庭和社會氛圍的影響。做父母的如果不關心和感激上一代人,孩子就會模仿父母。從自身做起,讓孩子學會感恩 與孩子的交往互動中,家長習慣於扮演主角的角色,決定談話的內容、方向、結果,佔據了與孩子交往時的絕大部分時間,而不給孩子自主思考、自由呼吸的機會。家長在生活中經常是以強者的形象呈現在孩子面前,在孩子看來,爸爸媽媽是那樣的能幹、堅強,“有困難找他們”,這幾乎是所有孩子的想法。當然,父母在孩子面前樹立堅強自信的形象是應該的,也是需要的,但如果一味地為孩子撐起一片蔚藍的天空,一直充當孩子的保護傘的話,那麼孩子將從哪兒來學習表達他們的情感呢?而且孩子必然要長大,要離開父母,走向社會。為了讓孩子學會感恩,父母應從自身做起。首先,家長要結合家庭生活中的點滴事情,讓孩子體會到自己“被關心、被愛護、被幫助”,形成孩子積極的情感。家長要讓孩子明白,爸爸媽媽不是保姆、書童、隨從,爸爸媽媽也有自己的工作和任務,為你做的很多事情是犧牲了自己的休息時間,你們應該要懂得感謝。其次,家長必須以身作則,以自己愛父母的行動影響孩子。無論你的工作有多忙、多累,都別忘了在假期帶上孩子去看望雙方的老人;春暖花開時帶上孩子一起陪老人去公園賞花觀景;過年過節、老人生日時和孩子一起為老人選購禮物;朋友送來的稀有食物先給老人留出一份。你對父母的關愛言行會深深地印刻在孩子的心靈裡。第三,重視孩子的情感體驗,並給予孩子表達的機會。現在的孩子可以說很開放,他們可以大方地與班上同學開玩笑說“喜歡你”之類的話,卻不會與自己的父母或長輩說,覺得“說不出口”。這其中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家庭中沒有這樣的習慣和氛圍,家長從不在孩子或自己父母面前表達自己的情感,二是孩子沒有意識到自己得到了大家的關心和愛護,應該要感謝。所以,家長的適時引導和榜樣作用至關重要。第四,組織相關活動,讓孩子在對比中感知幸福,學會感恩。利用閒暇時間可以帶孩子到孤兒院或傷殘醫院參觀,鼓勵、組織孩子與貧困地區的孩子結對交友等,讓孩子在對比中體會過去不懂、不在意因而也不會珍惜的東西,改變孩子的冷漠,從而引發其慈悲心、惜福心、感恩心。第五,家長和孩子一起學會感恩。從家中的親人到朋友(包括自己的老師、同學及生活中遇到的給你幫助的任何人),從對一個人的感恩到對一件事或一個現象,甚至是大自然的某種美麗景色……這些都是我們感恩的物件;從單純的感謝開始到懂得“感受到別人的關心牽掛並能給予迴應”也是感恩和責任心的表現。家長自己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必然會影響孩子,讓孩子從小學會感謝父母、感謝自然、感謝朋友、感謝社會,讓孩子學會感謝身邊所有為他提供幫助的人和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母親想去養老院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