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姓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據史書記載,主要源自姬 姓、媯姓和姚姓、羋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最早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周文王與陳胡公,春秋時期衛國的孫乙與齊國的孫書為得姓始祖。孫乙是姬姓孫氏的得姓始祖,孫書是媯姓孫氏的得姓始祖。
一、起源
1、源於子姓
商朝末,紂王叔父比干,商之賢臣,因直諫而被殺,子孫避難改姓,其中一支以本為王族子孫之故,遂姓孫氏。
2、源於姬姓
公元前1055年,周公姬旦封康叔於衛(今河南淇縣),建立衛國。春秋時,他的八世孫姬和因為攻滅西戎有功,被周平王賜為公爵,史稱衛武公。
衛武公有一個兒子名叫惠孫,惠孫的孫子名乙,字武仲,又叫武仲乙,把祖父惠孫的字作為姓氏,姓孫。因此武仲乙又稱孫乙,他的後代就以孫為姓。
3、源於媯姓和姚姓
舜因生在姚墟,其後子孫即以地為氏,稱為姚氏。舜在當帝之前,四嶽(四方部族首領)曾向帝堯推薦過舜,堯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他,讓他們居住在媯河邊。他們的子孫有留在媯河邊居住的,便以媯為姓。
公元前1046年,周滅商,周武王封舜帝的直系後裔媯滿於陳國。公元前672年,陳厲公媯躍之子陳完逃奔齊國,改陳氏為田氏。
齊景公時,陳完四世孫是須無,須無孫田桓子,即齊大夫田無宇,其子田書因伐莒有功,齊景公封田書於樂安,古城在今山東 惠民縣,並賜姓孫氏。
4、源於羋姓
春秋初,楚王蚣冒之孫蒍賈,蒍賈之子蒍艾臘,也稱孫叔敖,孫叔為其字,出任楚莊王的令尹,其子孫以其字為氏。
5、源於荀姓
漢朝時,因漢皇室成員劉詢當了皇帝,即漢宣帝,為了要避“詢”音之諱,他下令荀姓子孫不得再姓荀,一律改為孫氏,並將戰國時代的荀卿都改為孫卿。由是荀姓也成為漢朝“孫”姓支脈的一個源頭。
6、源於冒姓
屬於因故改姓為氏。夏侯嬰,與劉邦是少時朋友,夏侯嬰做過“滕令奉車”官職。等到其曾孫夏侯頗娶公主為妻,該公主隨母親外家的姓,稱“孫公主”,這使夏侯頗的子女也跟隨母親外家的姓為孫。
二、得姓始祖
1、孫書
孫書,媯滿-----田完後裔,出生於齊,為齊桓子無宇次子。昭公十九年(公元前521年)因伐莒有功,齊景公封樂安,賜姓孫氏,成為媯姓孫氏之受姓始祖。
今孫氏樂安堂、富春堂、兵法堂、映雪堂等皆為其後裔。該支在孫氏最主要的三大支、五小支中人口最為鼎盛,主要分佈在山東、浙江、安徽、江蘇、上海、東三省、湖南、福建、江西、山西、河南、河北、廣東等地。
兵聖孫武、吳主孫權、國父中山先生等皆為其裔。而這其中最為主要的一支則為後魏孫方嗣八世孫、唐末新安伯金吾上將軍孫萬登由山東北遷安徽一支,其人口繁衍幾涵蓋全國,總人口超過孫氏各支子孫,而孫萬登也因其子孫鼎盛而名動古今,成為孫書後裔中的姣姣者。
孫書在軍事理論上頗有建樹,雖有著作卻沒有留傳,但年過八旬仍能掛帥出征。其孫長卿武子之所以成為一代兵聖,家學淵源也是重要因素。
2、孫乙
武仲乙是姬姓孫氏的得姓始祖,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滅商,封其同母弟姬封於康,侯爵,史稱康叔。周武王逝世後,周成王年幼,三監聯合殷王武庚叛亂,為周武王四弟周公旦所平定。
康叔因出兵平武庚之亂有功,封為懷侯。周成王以康叔為司寇,賜衛寶祭器,欲移康叔於衛國。康叔逝世後,周成王正式封康叔之孫考伯於衛,侯爵,古城在今河南北部淇縣東北朝歌城,故史稱康叔為衛康叔,乃追稱之名。
春秋初期,衛武公佐周伐西戎有功,被周平王賜為公爵。衛武公之子公子惠孫,惠孫之孫武仲乙,武仲家族以祖父之字為氏。這支姬姓孫氏至少有二千七百多年的歷史。這是先秦時期孫氏來源的最主要一支。
孫姓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據史書記載,主要源自姬 姓、媯姓和姚姓、羋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最早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周文王與陳胡公,春秋時期衛國的孫乙與齊國的孫書為得姓始祖。孫乙是姬姓孫氏的得姓始祖,孫書是媯姓孫氏的得姓始祖。
一、起源
1、源於子姓
商朝末,紂王叔父比干,商之賢臣,因直諫而被殺,子孫避難改姓,其中一支以本為王族子孫之故,遂姓孫氏。
2、源於姬姓
公元前1055年,周公姬旦封康叔於衛(今河南淇縣),建立衛國。春秋時,他的八世孫姬和因為攻滅西戎有功,被周平王賜為公爵,史稱衛武公。
衛武公有一個兒子名叫惠孫,惠孫的孫子名乙,字武仲,又叫武仲乙,把祖父惠孫的字作為姓氏,姓孫。因此武仲乙又稱孫乙,他的後代就以孫為姓。
3、源於媯姓和姚姓
舜因生在姚墟,其後子孫即以地為氏,稱為姚氏。舜在當帝之前,四嶽(四方部族首領)曾向帝堯推薦過舜,堯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他,讓他們居住在媯河邊。他們的子孫有留在媯河邊居住的,便以媯為姓。
公元前1046年,周滅商,周武王封舜帝的直系後裔媯滿於陳國。公元前672年,陳厲公媯躍之子陳完逃奔齊國,改陳氏為田氏。
齊景公時,陳完四世孫是須無,須無孫田桓子,即齊大夫田無宇,其子田書因伐莒有功,齊景公封田書於樂安,古城在今山東 惠民縣,並賜姓孫氏。
4、源於羋姓
春秋初,楚王蚣冒之孫蒍賈,蒍賈之子蒍艾臘,也稱孫叔敖,孫叔為其字,出任楚莊王的令尹,其子孫以其字為氏。
5、源於荀姓
漢朝時,因漢皇室成員劉詢當了皇帝,即漢宣帝,為了要避“詢”音之諱,他下令荀姓子孫不得再姓荀,一律改為孫氏,並將戰國時代的荀卿都改為孫卿。由是荀姓也成為漢朝“孫”姓支脈的一個源頭。
6、源於冒姓
屬於因故改姓為氏。夏侯嬰,與劉邦是少時朋友,夏侯嬰做過“滕令奉車”官職。等到其曾孫夏侯頗娶公主為妻,該公主隨母親外家的姓,稱“孫公主”,這使夏侯頗的子女也跟隨母親外家的姓為孫。
二、得姓始祖
1、孫書
孫書,媯滿-----田完後裔,出生於齊,為齊桓子無宇次子。昭公十九年(公元前521年)因伐莒有功,齊景公封樂安,賜姓孫氏,成為媯姓孫氏之受姓始祖。
今孫氏樂安堂、富春堂、兵法堂、映雪堂等皆為其後裔。該支在孫氏最主要的三大支、五小支中人口最為鼎盛,主要分佈在山東、浙江、安徽、江蘇、上海、東三省、湖南、福建、江西、山西、河南、河北、廣東等地。
兵聖孫武、吳主孫權、國父中山先生等皆為其裔。而這其中最為主要的一支則為後魏孫方嗣八世孫、唐末新安伯金吾上將軍孫萬登由山東北遷安徽一支,其人口繁衍幾涵蓋全國,總人口超過孫氏各支子孫,而孫萬登也因其子孫鼎盛而名動古今,成為孫書後裔中的姣姣者。
孫書在軍事理論上頗有建樹,雖有著作卻沒有留傳,但年過八旬仍能掛帥出征。其孫長卿武子之所以成為一代兵聖,家學淵源也是重要因素。
2、孫乙
武仲乙是姬姓孫氏的得姓始祖,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滅商,封其同母弟姬封於康,侯爵,史稱康叔。周武王逝世後,周成王年幼,三監聯合殷王武庚叛亂,為周武王四弟周公旦所平定。
康叔因出兵平武庚之亂有功,封為懷侯。周成王以康叔為司寇,賜衛寶祭器,欲移康叔於衛國。康叔逝世後,周成王正式封康叔之孫考伯於衛,侯爵,古城在今河南北部淇縣東北朝歌城,故史稱康叔為衛康叔,乃追稱之名。
春秋初期,衛武公佐周伐西戎有功,被周平王賜為公爵。衛武公之子公子惠孫,惠孫之孫武仲乙,武仲家族以祖父之字為氏。這支姬姓孫氏至少有二千七百多年的歷史。這是先秦時期孫氏來源的最主要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