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上弦月A

    唐僧吊在樑上,邊哭邊悲邊偷看蜘蛛精脫衣服,偷瞅那雪白的肚腹。這算正經和尚?

    唐僧被抓,慌得跪下直喊妖精"大王爺爺饒命!大王爺爺饒命!"這不算膿包?

    原著裡的唐僧能雷倒你,他要是聖僧,現在各位聖友就在聖閱聖編的聖文。

    徒弟呀,那廝能有多大口,卻將那匹大馬連鞍轡都吃了?

    ——第十五回

    唐僧就像小孩子,"徒弟呀,那妖精嘴有多大?能把大馬和鞍轡都吃了?"你倆一起,突然馬沒了,你問徒弟這種傻話?

    三藏道:可憐啊!這萬水千山,怎生走得!”說著話,淚如雨落。

    徒弟啊,你那裡去尋他?只怕他暗地裡攛出,卻不又連我都害了?怎生是好!

    三藏道:不知端的可是他吃了我馬?

    ——西遊記第十五回

    "徒弟呀,不知可是那妖精吃了我的馬?

    這也明示唐僧,菩薩一共派了39位神仙暗中輪值保護唐僧,但依然擋不住唐僧之慫。

    不料,前方有30多個強盜等著唐僧。

    唐僧戰兢兢,跌下馬來,蹲在路旁草科裡,只叫:大王饒命!大王饒命!

    ——第五十六回

    唐僧嚇得摔下馬,蹲在草叢直喊"大王饒命!大王饒命!"聖僧可否裝得淡定點?

    八戒遠遠看見師父在樹上樂得不行。唐僧說了一句話,仨徒弟石化了……

    "不然,把這匹馬送與他罷。"

    ——第五十六回

    唐僧慫歸慫,出手倒是挺大方的,竟然提議把白龍馬送給強盜作買路錢!被吊傻了麼?十萬天兵天將都被你大徒弟虐個遍,現在仨徒弟都在,怕30個山賊?

    3.跪喊妖精"大王爺爺饒命"

    青龍山一節,唐僧被犀牛精攝了去。

    推至座前,唬得唐僧戰兢兢的跪在下面,只叫:"大王饒命,饒命!"

    ——第九十一回

    唐僧從自幼在金山寺開始交代,一直說到眼下拜佛"衝撞大王雲路"。

    戰兢的跪道:"大王爺爺!我徒弟……進來救我……是我徒弟不知好歹,打傷兩個。——第九十二回

    唐僧又跪下了,把徒弟精通72變,如何進來,如何出去,各種套路和盤托出,句句實言。最後不忘替徒弟賠禮"是我徒弟不知好歹,打傷兩個小大王(小嘍囉)"。真有出息。

    可以怕,可以慫,但得有底線。先嚇跪,稱大王為"爺爺",稱小妖為"小大王",說前來營救自己的徒弟"不知好歹",還透露徒弟底細。不知猴哥讀到這一節作何感想?

    忽聞此言唬得三尸神散,七竅煙生,倒在塵埃,渾身是汗,眼不定睛,口不能言。

    ——第七十八回

    唐僧正欲用齋,一聽"禍事了"仨字,唬得魂飛魄散,七竅生煙,渾身冒汗,瞳孔擴散,口不能言,腿一蹬昏死過去。八戒把師父扶起又弄醒。好歹聽徒弟說完什麼事吧?

    三藏道:"你若救得我命,情願與你做徒子徒孫也。"

    八戒和沙僧面面相覷,忽然連升三級,從徒弟升為師爺爺了,太尷尬了。

    5.邊哭邊偷看蜘蛛精脫衣服

    被蜘蛛精吊在樑上,唐僧也沒閒著。

    噙著淚:我和尚這等命苦……徒弟啊!速來救我,但遲兩個時辰,我命休矣!

    ——第七十二回

    唐僧在幾個女人面前哭了,自嘆可憐命苦,徒弟來遲自己又要沒命。"我命休矣"是唐僧的口頭禪。

    若覺得唐僧真這麼慫,你就錯了。

    那長老雖然苦惱,卻還留心看著那些女子……便去脫剝衣服……女子們只解了上身羅衫,露出肚腹。

    暗自忖道:這一脫了衣服,是要打我的情了,或者夾生兒吃我的情也有哩。

    唐僧吊在樑上,邊哭邊悲邊偷看美女脫衣服,暗瞟蜘蛛精雪白的肚腹,還自作多情地尋思著"一脫衣服,怕是要撩我的情兒"。尤其那句賤賤的"或夾生兒吃我的情也有哩"。你瞧這心思,這語氣。

    敢情三藏俗名"三浪",眼看自己小命不保,竟這般騷情暗湧,雅興頓起……二師兄好色明著來,師父果然技高一籌。

    你到森羅殿下興詞,他姓孫,我姓陳。冤有頭,債有主,切莫告我取經僧人。

    唐僧禱告,我心向佛,先勸你在先,又為你挖坑盤墳(其實是八戒),以石做食,折竹為香,我誠心滿滿。你到了地府可得分清,打死你的人姓孫,我姓陳,切莫告我取經人。

    八戒一聽樂了,"師父你倒是推的乾淨啊,我和沙師弟可沒摻和這事。"

    於是唐僧補充道,"好漢告狀,只告行者,也不幹八戒、沙僧之事。"

    仨徒弟聽後樂的不行。八戒一貫喜歡耍嘴逗貧,唐僧這也能當真了。

    行者道:"這衣帽是東土帶來的?"

    三藏順口兒答應:"是我小時穿戴的。"

    ——第十四回

    撒謊、欺騙、挖坑,這種陰暗手段是為人師者乾的事嗎?聖僧?八戒:我呸呸呸!

    擺平玄英洞的犀牛精,金平縣百姓感恩,便大宴唐僧師徒,可稱了八戒的心。

    長老聽言罵道: 饢糟的夯貨!

    ——第九十二回

    這話很粗劣,很難聽。"饢糟",罵八戒是拱槽吃糠的豬;"夯貨",就是笨貨、蠢貨。

    這是唐朝聖僧罵徒弟的話。豬八戒和牛魔王大戰時罵過這種狠話,那是互揭老底、相互激怒。唐僧現在用在自己徒弟身上。

    唐僧又罵八戒:"夯貨!"

    八戒則回師父:"胡說我就是你兒子!"

    作為和尚,八戒悟出驚人,側面也說明師徒二人都已經習慣了這種爆粗。

    唐僧能口吐芬芳,八戒就口吐蓮花,二師兄也不是吃素的!

    第三十八回,唐僧對著烏雞國王的屍體愴然淚下。八戒笑道:"師父,他死了可幹你事?又不是你家父祖,你哭什麼勁!"

    西遊記續集第14集《緝盜菩提城》,八戒罵唐僧"你著急走,前面是有你爹,還是有你娘啊?"想必很多觀眾會笑噴。

    其實,這恰是原著裡八戒真實風格。唐僧常爆粗口,但八戒可不像猴哥那麼講究。

    我們印象裡的唐僧

    寫在最後

    我們印象裡的唐僧,斯文儒雅,溫良慈悲,不畏艱辛一心向佛,這是電視劇裡。

    原著裡的唐僧怯懦怕事,牢騷滿腹,時不時口吐蓮花,動不動埋怨徒弟,遇困難第一個打退堂鼓,遇妖精第一個變膿包,每一回不是摔下馬就是暈倒在八戒懷裡,一點不成熟。

    唐僧一路哭向西天,"我和尚可憐","我命休矣","這可如何是好","西天怎生去的","西天怎麼這等難行"……慫時就稱"徒弟呀"、"賢徒呀",不爽就稱"潑猴"、"夯貨"……

    西天取經乃唐王之命,唐僧不得不去,他並不知取經一去萬里遙,來回十幾年,更不知一路如此艱辛和危險。這就解釋了唐僧的上述反應,一出長安城就開始抱怨。

    最愛打退堂鼓的並不是八戒,是他師父唐僧;最慫的更是唐僧。八戒表面慫,但與猴哥並肩作戰從沒慫過。猴哥好忽悠八戒,八戒自然喜歡耍賴,但師兄弟除妖從來同進退。

    八戒在烏雞國說,本以為保和尚取經,誰知道是做僕人,半夜找尿壺也得喊徒弟。

    唐僧就像一個被慣壞了的任性孩子,猴哥頑劣但好脾氣;八戒粗放但貼心;沙僧我就不說他了,他自己天天都不吭聲。

  • 2 # 企業諮詢鄧一冰

    斷章取義小能手。判斷一個人如何,就找一句話就定了嗎。

    我完整看過原著,不要只挑選那幾句唐僧罵徒弟和求饒的話。整個看內容,唐僧的形象無疑是光明的。

  • 3 # 自在人生百味

    電視劇《西遊記》裡將唐僧拍得偉光正,小說裡寫的可是接地氣多了。

    1、哭哭啼啼的唐三藏

    無可否認唐僧的取經之心還是比較堅定的,但卻是什麼苦都不能吃的。

    見到野獸腿發軟,見到妖精就腿軟流淚,過不去河也要哭哭啼啼。

    遇到困難就手足無措,根本不會去想辦法,也不會出個主意,只會唸叨怎麼辦,然後指望別人去解決。

    你可以說唐僧是普通人,遇到妖怪也不是對手,所以窩囊,但是作為凡人腦子總有吧,可他除了一個取經的念頭外,碰到事連個主意都不會出。

    取經是早就安排好的,只要有個過場就行了,就是鍍個金。

    人們出去鍍金總歸還是要自己有點本事,位置給你了,你走過去就好,但唐僧是要別人把他抬過去。

    就這樣一個什麼都做不了的人,佛祖卻把最重要的差事交給他,因為他懂得下面的道理。

    2、寧拜錯佛,不能錯過

    唐僧出發前有個願望,就是遇佛上香,遇塔掃塔,這是他最聰明的地方。

    雖然他什麼都不會做,遇到困難連個主意都沒有,像個傻白甜,但是人家懂得做手下的道理。

    一路上不管是什麼佛他都要去拜,寧拜錯不放過。

    唐僧見到雷音寺幾個字,慌得滾下馬來,倒在地上,口裡罵道:“潑猢猻!害殺我也!現是雷音寺,還哄我哩!”

    行者陪笑道:“師父莫惱,你再看看。山門上乃四個字,你怎麼只念出三個來,倒還怪我?”

    長老戰兢兢地爬起來再看,真個是四個字,乃小雷音寺。三藏道:“就是小雷音寺,必定也有個佛祖在內...”

    “就是無佛,也必有個佛像...”

    這就是唐僧的聰明的地方,拜佛就是給佛看的,上面那麼多的佛,唐僧未必都認識,有可能會拜錯,但拜錯佛沒有關係,如果走過不拜,那就問題大了。

    唐僧對如何與上面打交道那是深得精髓,那就是聽話、尊敬,天大地大領導最大,那麼即使他再沒有本事,取經任務的頭頭也必定是他,有什麼事下面人去做就好了。

    3、外行指導內行的糊塗僧

    取經任務原來定的是隻需要三四年,但是唐僧足足走了十四年。

    唐僧因為搞定了上面,即使沒有任何能力,在取經隊伍中他也被安排做了頭頭。如果他只是安安靜靜地做個領導者,什麼都交給下面去做,也不會浪費那麼多時間,關鍵是他聽取不了下屬的意見,喜歡亂指揮。

    對於一個領導來說,自己不一定需要多強的業務能力,只要能用好下屬就行,具體的業務不需要去指揮。

    可唐僧卻不能聽取下屬的意見,剛愎自用,想怎麼樣就怎麼樣,經常把自己陷入危險之地。

    唐僧的人品也差,不願意承擔責任,對待徒弟動不動就是罵,完全沒有師徒之情,出了問題就是指責謾罵,從沒想過自己的問題。

    小說裡何止是唐僧三觀盡毀,整部小說除了主線的取經劇情和電視劇相符外,其他地方都會讓你看了三觀盡毀。

    有背景的妖怪和沒有背景的妖怪的下場完全不同,神仙坐騎童子妖怪等有背景的危害人間,事情結束後回去就行了,什麼懲罰沒有,而沒有背景的妖怪即使沒做什麼壞事,也被趕盡殺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53歲女,同一公司連續工作18年,今年勞動合同到期單位不準備續簽,員工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