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御風歸來2020

    前半程很搞笑,中間挺熱血,後半程過於煽情。不是說沈騰演的不好,演員們演的都很好,就是落差太大。大家都是奔著喜劇去的,結果最後來了這麼個結局(和吳京角色在流浪地球的行為並無二致),我編劇就不讓你們看大圓滿,好似覺得非得硬煽才能拔高影片的B格一樣。

    個人主觀評分7分不能再多了,主要是給沈騰和剛子及前半程開心麻花劇場。

  • 2 # 躍幕

    《獨行月球》的確拉回了許久沒進影院的觀眾,但觀眾“返場”真的有長久價值嗎?

    “觀眾並沒有離開”。

    在整個暑期檔因為缺乏大片“接力”的時候,未定檔的《獨行月球》就透過密集的宣發物料在為市場做“人工呼吸”。

    在上映前兩天,《獨行月球》的點映成績再度讓市場看到了希望。週三,《獨行月球》憑藉著2.7%的排片貢獻了單日票房35.3%的佔比;週四,24.7%的排片貢獻了77.5%的單日票房佔比。

    因此,許久未見此等大片的市場突然又“活”了,不少人甚至紛紛開始感嘆:觀眾並沒有離開。只是但凡冷靜一點,都能意識到這是個悖論。

    首先,觀眾早就流失這是基本事實,疫情之後影院的關關停停以及電影供應的斷檔,都讓存量觀眾產生了流失。從大的市場來看,如何重新拉回存量觀眾是目前最大的產業難題。其次,一部影片是證明不了觀眾沒有離開的。

    疫情前,業內表示如果一個觀眾一年只進一次影院看一部影片,那是市場的失敗。而疫情後,吊足觀眾口味又基本投其所好的“爆款”首日票房佔比達到了93.4%,這居然能證明觀眾沒有離開?

    可以肯定的是《獨行月球》的確會將離開許久的部分觀眾重新拉回影院,但反過來想如果《獨行月球》都不能把部分曾經的觀眾拉回影院,那整個市場可能真的很難有希望。業內之所以認為“觀眾沒有離開”,一方面是讚歎《獨行月球》的“吸金”能力,一方面是給自己強行打氣。畢竟一旦“觀眾離開”,電影“迴歸之路”就會更加漫長。

    1

    這可能已經是拉觀眾入場的“天花板”了

    不能拿上限來當底線。

    “含騰量”100%、沈騰+馬麗時隔7年後再度合體、沈騰月球大戰“剛子”、黃子韜飾演黃子稻上演“一號線藝人”,關於《獨行月球》的“喜劇”成分,可以說已經將成功率調到了最大值。

    市場的確也沒有辜負在喜劇成分上“一鍋端”的《獨行月球》,首日重新整理了中中國產片的排片佔比紀錄與此同時單日票房佔比達到了恐怖的93.4%,雖然尚未清楚最終的票房落點,但《獨行月球》還是有希望去衝擊華語影史第五部破50億的單片票房成績。

    首先,對於市場來說,喜劇本身就是拉觀眾入場最好的型別,而今年市場恰恰缺乏高質量喜劇。

    在《獨行月球》上映前後,恰好是電影市場年票房突破200億的檔口。在今年200億票房產出裡,只有《這個殺手不太冷靜》是喜劇片,票房佔比13.1%。而主旋律《長津湖之水門橋》、獻禮片《奇蹟·笨小孩》、抗疫題材主旋律《穿過寒冬擁抱你》(包含7月重映)以及抗美援朝戰爭片《狙擊手》,四部影片票房相加佔到了200億票房的三分之一。

    其次,沈騰、徐崢、黃渤、吳京被戲稱“中國電影的四大救命稻草”。沈騰無論是過往作品還是綜藝節目,都因為“爆笑梗”佔據著流量頂峰。而此次“含騰量100%”保證自然能讓觀眾迅速入場,這是毫無疑問的。

    最後《獨行月球》也並沒有在含騰量上“躺平”,沈騰和“剛子”的爆笑出圈以及一些喜劇梗還是給電影帶來了不少喜劇加分。

    從觀眾的角度來說,喜劇型別、頂流保證、CP合體、爆梗出圈,基本上“無死角”的《獨行月球》可以說是當下中中國產喜劇拉觀眾入場的“上限”了。一旦影片口碑得到基本保證,觀眾自然會入場。

    但除此之外,喜劇如今已經不復當年,頭部喜劇的數量出現銳減。尤其是從市場環境來看,喜劇的生存土壤被壓縮。疫情前四大檔期裡有兩個檔期都是“喜劇為王”。春節檔“閤家歡”的基調不變,儘管《紅海行動》、《流浪地球》透過口碑逆襲奪冠,但整個檔期的喜劇供應是充足的。國慶檔也因為“麻花喜劇”那幾年鼎盛,吸引了一批喜劇入場。

    但是疫情之後,這兩個喜劇傾向比較重的檔期出現了根本性的變化。如今,國慶檔更多考慮的是主旋律型別片,春節檔則成為了全年被押注最終的“黃金檔”,去年《你好,李煥英》有笑有淚逆襲奪冠,今年則是《長津湖之水門橋》一騎絕塵。

    缺乏黃金檔期的助力,頭部喜劇的創作本身也遭遇瓶頸,單靠演員自身喜劇能力拉動觀眾入場的動力自然會下降。所以整體上,中中國產喜劇處於一個降溫的階段,《獨行月球》已經算是目前的“喜劇頂配”了。

    2

    觀眾變得更加“苛刻”喜劇片

    電影的“內涵”並沒有充分被挖掘。

    目前,關於《獨行月球》的評價主要分為兩派,一派拒絕煽情,直呼電影“前喜後悲”的結構讓自己“受騙”,希望看到的是一部純粹的喜劇片,在電影還未正式上映前在部分社交平臺上就有不少負面評價出現。另一派則認為電影的笑料大部分還是“老梗新出”,只娛樂不深刻,尤其是科幻喜劇,很多觀眾又將注意力放在科幻是“硬”還是“軟”上。

    電影觀眾對於喜劇片尤其是中中國產喜劇往往是非常“苛刻”的,這也是喜劇本身的市場難點。單純的“爆笑”在如今的市場想要撬動更多的觀眾是非常吃力的,尤其是在綜藝節目持續“造梗”的大背景下,電影想要透過“爆笑”突圍是不現實的。

    但是有些意外的點在於觀眾對於“煽情”的過分敏感,而這種“敏感”所演變成的就是所謂的“避坑指南”。雖然《獨行月球》目前票房走勢很好,但如果觀眾對於喜劇“煽情”如此牴觸,那麼中中國產喜劇的未來同樣是值得擔憂的。這並不是說中中國產喜劇會次次煽情,而是在票價持續上漲的當下,觀眾購票入場的型別過分明確,一旦“笑果不足”就會讓購票動力出現下降。

    任何一部影片都無法滿足所有觀眾的需求,整體上看,《獨行月球》已經算是近幾年少有的高質量中中國產喜劇,但看上去觀眾對於這部影片也並不是特別包容。

    實事求是的說,《獨行月球》的確是一部優點和缺點同樣突出的影片。缺點在於電影的人物故事線以及一些情節設定是經不起推敲的。獨孤月和馬藍星之間的人物情感建立是很難讓人信服的,電影雖然在科幻場景的設定上非常出色,但是在一些細節方面還是有很多誇張化的喜劇化處理,尤其是地球“亮燈”給予獨孤月希望的橋段有著太強烈且沒有必要的“魔幻超現實”。此外,電影裡無論是“八級鉗工”還是“一號線藝人”,除了貢獻各自的笑料外,後半段完全成為了觀看全球直播的情緒工具人。

    但在《獨行月球》身上,實際上也看到了麻花喜劇的“犀利”。雖然電影在整體上表達的非常”主旋律”,但是戲裡戲外的“統一”實際上也是可以和大眾產生共情的。

    電影在整體的主線上簡單概括就是“錯當成英雄的小人物最終成為真英雄拯救地球”,這一點沒有太多稀奇的地方。但是在這個主線上,能夠看到麻花喜劇在話劇以及小品中曾經呈現出來的犀利。

    獨孤月是被大部隊“遺留”在月球上的,但是在地球遭到撞擊,全人類面對共同災難的關頭,被“遺留”的獨孤月被塑造成主動留下的“英雄”獨孤月。然後被配音、被解說,經過體制的“二次處理”塑造成一個新的人設進行全球直播,目的是為了讓地球上的倖存者更好地活下去。最終,又為了保護地球,獨孤月成為了被“犧牲”掉的個體,陰差陽錯地成為了“真英雄”。

    這種現實諷刺,伴隨著電影裡數次“口型不一致”產生了很多想象的空間。在目前這個電影環境下,《獨行月球》的這種表達是應該值得珍惜的。

    3

    觀眾“返場”,電影“獨行”

    電影市場如何回暖,依舊沒有答案。

    《獨行月球》成為爆款,幾乎集齊了全部有利因素。整個市場環境如今非常空蕩,上一次有影片點映就能夠佔到當日大盤30%以上排片是什麼時候,已經想不起來了。首週末,《獨行月球》的排片比最低也達到了58.5%,票房佔比更是達到了九成。

    上映前,業內將暑期檔票房破百億的目標強行安排給了《獨行月球》。上映後,《獨行月球》並不意外的“一家獨大”帶領市場負重前行。可以看到,目前整個電影市場的“尷尬局面”在於找不到任何的突破口,只能等待高口碑頭部影片空降救市。

    這兩年,電影市場都無法在一個正常的軌道執行。主旋律影片成為了各個檔期的“種子選手”,但是主流表達卻在開始變得“失效”。

    2019年,《我和我的祖國》確立了主旋律影片的新商業模型,連續三年國慶檔坐莊國慶檔。但是到了《我和我的父輩》,這種模式的主旋律影片已經讓很多觀眾產生了疲勞情緒。票房體量明顯縮水。而今年暑期檔上映的《你是我的春天》,作為體量下降一個級別的拼盤主旋律影片,票房僅有3000萬出頭。

    那麼,今年的國慶檔什麼樣的影片可以“救市”,產業還能拿出什麼樣的“種子選手”其實已經是一個值得擔憂的問題。

    連續三年的疫情衝擊,讓整個電影市場面臨著非常大的發展難題。頭部商業型別片本身就非常稀有。如果每次,市場都到了需要空降救市的尷尬局面,那麼沒有正常節奏的情況下也無形中會增加不少影片的市場風險。

    《獨行月球》所幸是口碑扛住了壓力,但誰又會是下一部《獨行月球》呢?所以,一部影片的成功,真的驗證了觀眾從未離開嗎?

  • 3 # 玉簡耘悠

    可能是我就屬於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普通人吧,我看完之後感覺是很好看,前半場讓我笑的岔氣,後半場也被感動到想哭。非要我打分的話我會打8.5分,扣的那1.5分是扣在最後那個袋鼠雕像那,為什麼只有袋鼠剛子的雕像,沒有獨孤月的雕像?

    整體劇情還是很喜歡的,據說是從漫畫改編的,不過漫畫我沒看過。這個劇情已經足夠讓我在熒幕前哈哈大笑了,去看沈騰和馬麗的目的就是去哈哈大笑的。至於後半段感人那些,我覺得很正常,現在春晚的小品不也是喜劇開頭悲劇收尾嗎,想象以前的小品,再想想現在的,只能說要求的主流就是這樣。

    不管這部電影在網上被罵的有多慘,我還是會去推薦身邊的朋友去看,不說別的,就衝著扮演袋鼠的郝瀚演習的時候需要全程要彎著腰,衝著這部劇的“含騰量”,衝著他能讓我笑的岔氣。

  • 4 # 流淚的小殭屍

    關於影評

    暑期檔電影《獨行月球》目前的風評差強人意,畢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作為一名影評小白,我希望大家能夠以積極的心態看待影片的每一個細節,何必惡語中傷,別忘了你在觀看前的初衷,我們都需要向快樂出發。無論悲喜,劇情每一瞬間對觀眾心靈的觸動就是影片的成功之處,觀人生百態,看世事無常,把當下活好,做最好的自己!

    影片簡介

    隨著科技的進步,月球的登入已常態化,月球亦成為了人類生存的前沿陣地,隨著天外隕石(命名為π)的飛來橫禍,人類在月球部署並啟動了月盾計劃,天外隕石的提前來襲,月盾計劃全員300人緊急撤離月球,維修工獨孤月(沈騰飾),在自我陶醉的情況下,錯過了緊急撤離通知,發現時,相較已晚,未能隨全員撤離,獨自一人存留月球。與此同時,地球被隕石擊中,倖存者全部轉入地下生活,人類生產、生活舉步維艱。留在月球的獨孤月開始了長達3年之久的流浪生活……

    關於影片

    我認為是科幻版的《魯濱遜漂流記》,情節雖然迥異,但還是有其獨特創作元素的滲透和表達,科幻與喜劇的結合是一大亮點,主題是科幻與喜劇,科幻元素裡面要表達什麼?有高精尖的科技,有科技大片視覺感的震撼,有天馬行空的想象,也有災難來臨人心人性的揣度,科幻是主題,喜劇是滲透,人心是深度。

    關於愛情

    月球是地球的行星,月球繞著地球轉,孤獨月是月亮的縮影,明亮、孤獨,不能自我發光,卻也能把人們照亮。正如電影臺詞:“在生活中,總有這樣一種人,普普通通是他們的人設,碌碌無為是他們日常,但在關鍵時刻總能挺身而出,逆光而行”。馬藍星(馬麗飾)是地球的縮影,眾所周知海洋麵積約佔地球總面積的70%,從太空視角來看就是顆水球,也是藍色的星球。孤獨月繞著馬藍星轉,有執著、有守候,沒有過多的刻畫愛情,卻也完美地詮釋了愛情。愛情的本質就是“你願意”。嘲笑“舔狗”?你在你的愛情中,真心的付出時,哪個人不舔,至少我們都在自己的愛情中感動過自己。有多少俗人明白愛情的真諦?就像影片中詮釋地守候,越純粹,越像極了最初的我們。

    關於親情

    金剛鼠“剛子”,就是親情的體現,人類是群居動物,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但是,持久孤獨的盡頭是死亡。沒有“剛子”的陪伴,孤獨月遲早會崩潰,你體會過什麼是孤獨嗎?

    剛子和孤獨月的生活片段可以說是承攬了全劇大部分的笑點,“剛子”和孤獨月從不打不相識,到相依為命,到生離死別,都是我們現在生活的真實寫照。擁有親情的時候你永遠會笑得肆無忌憚,即使偶爾打罵爭吵;當親人生老病死,人生卻只剩下了歸途的蕭索。人生在世,我們就像劇中的人,笑中有淚,淚中帶笑,這才是喜劇。希望大家珍惜親情,笑對人生,即使偶爾悲涼,也能笑著釋懷。

    關於其他

    劇中的人心揣度和愛國主義以及個人英雄主義的元素都有些許的滲透,從不同的角度去看這一部劇,是對自身的一個提高和修復。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喜怒哀樂,當災難降臨,眾生平等,明星又能如何?八級鉗工又能如何?末世時刻,每個人的內心都是孤獨的,我們都需要依靠,我們都希冀光明,心若向陽,無謂憂傷。

    眾口難調,國內影視在發展,我們需要認同,不足之處,我們需要包涵,理性看片,不要雞蛋裡挑骨頭,正能量才是我們對抗生活的“月盾計劃”。

    所以,各位看官我們一定要在每天清晨起來的那一刻對生活中掙扎的自己說一聲:“又是元氣滿滿的一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比起窮人,你覺得有錢人都有哪些“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