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奉孝用武
-
2 # 喜歡爬山ZFSXS
是愛的重心轉移了,誰不是,每個人都是這麼一代一代過來的,對父母的情感淡,是因為每天上班下班忙忙碌碌,管了大人管孩子,生活索事,把自己折騰的沒了耐性了,回家的次數也越來越少了,感情當然也淡多了。
-
3 # 細心埃弗裡8P
當了父母,我知道了,父母對孩子的愛那是真的遠遠遠遠大於孩子對父母的愛,作為大眾來說(再此忽略特殊情況),孩子對父母的愛過多是依賴,是索取,父母對孩子是無私的愛,我真的不曾想過一絲一毫回報,我就想我把他帶到世界上我就有了無窮無盡的責任和擔當啊,我要盡最大的努力讓他健康快樂長大;
等到孩子們長大一些,比如到了高中或者大學以後她們有了獨立能力,他們不再依賴父母了,如果父母管的多了,不適時放手,孩子就會厭煩父母,那時的孩子更注重友情和愛情;如果參加工作遇到挫折,心智漸漸成熟,對父母的情感又昇華了,開始理解父母。
等到成家立業,就要忙自己的小家了,尤其有了孩子更沒精力和時間去陪伴父母了,聯絡都少了,所以越來越淡了,但是心裡是覺得這個世界上最愛自己的永遠是父母,凡事我最愛的永遠是自己的孩子,然後才是父母。
-
4 # 閱樸賞真
對父母的感情越來越淡,和自己的孩子關係不大,是人的認知覺醒,與精力、年齡和悟性有關。
人在小時候對父母都很依賴,就像狗依賴主人。不管父母對他是慈愛、溫暖還是暴躁冷酷,不管生活富有還是貧窮,孩子對父母都是無限順從的,因為人類的幼崽沒有天生的自理能力,也沒有天生的覺醒意識。
隨著年齡的增大,人類進入青春期後,如果父母管理方式不對,有的孩子會出現嚴重的青春逆反情緒。
成年以後,孩子有了自理能力,結婚生子,利益重心從原生家庭移到新的家庭,對於事物的理解重新更新了角度,會發現父母的所謂愛,是有瑕疵、缺點甚至缺陷的,對父母產生不滿或者怨恨也在所難免。
-
5 # 水稻水稻
把精力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去了。孩子越長越可愛 父母越老越依賴子女,子女壓力增大,自然抱怨。有孝心的子女還是會把父母放在首位,知道父母的陪伴是有限的。
-
6 # 原來是某女郎啊
其實很多人都是這樣的,年輕時候對父母、原生家庭、乃至整個家族感到失望、不滿,試圖對外尋找、締結新的親密的情感關係。
可是兩個陌生人重新建立情感關係就是很危險的,你要付出時間、情緒、金錢……還要承受這一切最終都顆粒無收的風險。所以人到後來對這件事就沒那麼大興趣了。
但人總歸是需要親密關係的。
於是只能往回看。家裡雖然是一片老舊的廢墟,但收拾收拾還能重新住進去。最重要是,雖然逼仄但放心,雖然不愉快但至少安全。
這就是很多人一生的情感探索史。
ps,女性在對外拓展情感關係的時候,容易比男性顯得更“義無反顧”一點,有人說這是戀愛腦有人說是愛情小說潛移默化的影響……我覺得,謎底很簡單,張愛玲在小說傾城之戀裡寫了,白流蘇因為受不了老公離婚回家住,住了幾年哥嫂就不想養她了,連親孃都沒給她好臉色。她默默地想,“這個家是呆不下去了”。
於是白流蘇奮起搶了妹妹的相親物件,跑去香港跟範柳原過招去了。
-
7 # 勇敢的餃子zz
很多人都說,養兒方知父母恩,可是孩子也養大了,父母恩還是跟原來一樣的。
可能是忙的,累的。人到中年,工作,孩子,家庭,交際一堆爛事圍繞著自己,太多了顧不過來了。
可能是失望了。養孩子才發現,父母當初對自己,跟養一隻家禽一樣,只有供你吃穿,再沒有別的感情了,所以自己並沒有太多的恩情體驗。
-
8 # 神經蛙8325
其實,不是因為有了孩子, 才和父母感情越來越淡, 我們長大的過程就是一個遠離父母的過程, 只不過,沒成家沒孩子之前 , 你的心還只能是在家裡 , 但這也不是說你和父母關係就不淡, 後來我們有了自己的家和孩子, 物理上了遠離讓你覺得好像是因為孩子。 不用糾結,愛就是從上向下傳遞的, 父母對孩子最大的愛就是放手 這不是殘忍,這是大自然的規律
-
9 # 追隨你的身影
第一,精力問題吧,夫妻感情有了孩子以後也變淡了。比如放假幾天假,陪孩子和陪父母之前,肯定選陪孩子,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作為父母肯定就去陪孩子。所以父母就放到其次的地位。
第二,經濟問題,如果給孩子報一個興趣班,可以給父母買一個按摩椅中間選,拿錢給孩子報興趣班了。孩子成長重要。所以就把父母忽略了。
第三,父母的對子女偏愛,越長大越知道父母的偏愛,可惜偏愛那個孩子不是我,所以父母感情就淡。
-
10 # 曉君自媒體
我見過一個有鮮明對比的人。
有一個朋友經常找我給他母親看病,老太太已經70多歲了,有很多的“病”,每次看病,這個朋友都是站在老太太身邊,什麼也不問醫生 ,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樣子,每次拿藥,都是說,忘了帶錢了,這掏掏那掏掏,沒有一次能掏出來錢的,然後老太太拿錢買藥,最後,還不忘了給我說一聲,“老太太看病就知道叫我,兩個弟弟一個也不叫,下次都得來,其實我媽什麼病也沒有,就是胡思亂想”,我真沒有多想,我還以為是他覺得麻煩我了,說的客套話呢!
重新整理我對他的認識是他帶他女兒來看病,那天很冷,他把他的衣服給女兒佩上,衣服把小姑娘都包起來了,一見我就說,“給我女兒找最好的醫生,我有的是錢,”說著,拿出來一大把錢,足足有兩萬多,我當時就想,真是個好爸爸。
見到醫生,問個不停,還主動要求住院治療,要單間,剛安排好,就讓我幫他請醫生吃飯,我說不用的,他又想送紅包,急切的心情和表情表現的淋漓盡致,女兒有病,當爸爸的狠不得替她。
同一個人,老媽有病一個樣子,女兒有病一個樣子,說到底還是感情的淡和濃,孩子至上,大多數人都是這樣。
回覆列表
不是有了孩子對父母的情感淡,而是你的生活的重心轉移了。你的角色成了家長,而不是誰家的孩子。抱怨的不是父母,而是生活。
除了父母,誰還聽你的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