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冷麵人的夢
-
2 # 快樂老漢兒就是我
五服指的是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五種喪服,與死者不同的遠近關係配不同的喪服,司儀透過喪服就能夠判斷關係,從而安排相關事項。
-
3 # 孫家三老爺
五服是指五代人。超過五代就叫出了五服。有人說出了五服就不是一家人了,其實是按親疏遠近來區分的。大家注意了沒有,一個家族的傳承,一般的只能記得太爺爺輩的,而且這還必須是在有爺爺奶奶在世的情況下經常提起才能讓兒孫輩知道些,否則他們根本沒有接觸過更老的一輩人,讓他們如何記得?而且華人講究的是子不言父諱,就是對長輩不能直呼其名,只以老太爺、老祖等稱呼,久而久之,後代們就連前輩的名諱都不記得了,何況從前以多子多福為傳宗接代的根本,開枝散葉就更多了,又怎麼可能記得哪些老祖宗?
因為如此,為了防止錯亂,防止血緣的不純,也就是防止近親結婚,家譜便應運而生了。一般來說,出了五服就可以相互聯姻了,也就是所謂的出了五服就不是一家人了的真正的註釋。不是一家人了,那就是說和世上任何的外姓一樣對待,可以相互聯姻了。
另外,出了五服就不是一家人的說法主要是相對於親近遠疏而言。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交往,有各自的世界觀,同一代人的親兄弟姐妹尚有親疏之分,何況隔了幾代的人?歷史上雖有什麼百年大宗族,但那也只是在歷史上,或小說中才有的,當今時代誰見過?而且現代社會的制度也容不得這樣的宗族出現,因為要維持這樣的宗族是要有巨大的財力支撐的。何況還有富不過三代之說!
-
4 # 高侃說
中國有句老話叫:“人過五代另起墳,房過三代必走人”,說的是如果出了“五服”,也就沒有親情味了,而隨著後人搬離到別的地方,從此不再是一家人。
在農村,大都是有血緣關係的親人,但是親人也有遠近之分,怎麼判斷親近的遠近呢?
很多老人就會說:“如果出了五服,就感覺沒有那麼親近了。”
一般在五服以內的話,無論怎樣,都會知道五服內的親人埋在什麼地方,而一旦過了五服以後,很可能成為一座無名墳墓,那究竟五服說的什麼意思呢?
五服代表關係的遠近
“五服”說最早見《尚書·禹貢》,書中寫到:
五百里甸服:百里賦納總,二百里納靡,三百里納秸,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
五百里侯服:百里採,二百里男邦,三百里諸侯。
五百里綏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奮武衛。
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
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蠻,二百里流。
這段話簡單可以概括為:
王四周各五百里的區域,叫做甸服;
甸服以外各五百里的區域叫侯服;
侯服以外各五百里的區域是綏服;
綏服以外各五百里是要服;
要服以外各五百里是荒服。
透過上面五服可以看出,離王城越遠,人際越荒蕪,但是還都在王城的管理範圍內,一旦出去五服,就是別國的領域。
而今,我們所說的五服已經不再像古代那麼寬廣,比如我老家是這樣定義五服的,從自己開始推算,依次是父親、祖父、曾祖父和高祖父,這五代人為“五服”之內的同族宗親。
不過也有的地方是從自己往上到爺爺輩,往下到孫子輩算五服的,每個地方或許都不一樣。
服數越少,代表越親近,比如一服的父子關係,而五服的話就相當於自己的爺爺和自己的孫子之間的關係,但真的能相見的話,我們也會感覺沒有自己的父親和兒子親,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出了五服就不是一家人了”是什麼意思?
一般在五服以內的話,大都會知道五服內的親人是誰,而一旦過了五服,就感覺像鄰居一樣的感覺,心裡感受不到親情存在。
換一句話來解釋的話,那就是五服內的人最起碼還知道老一輩的人埋在什麼地方,而一旦過了五服以後,老一輩的墳子就成為了一座無名墳墓,無人可知。
相信您或許也有這樣的經歷,在農村過春節的時候,很多感覺不是很近的人來給自己的長輩磕頭拜年,一問之下才知道,連五服都沒有出,就感受不到親情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這也就是接下來要說的下一句話,“人過五代另起墳”。
古代五服是指以自己為準,向前為父輩、祖父輩、曾祖輩、高祖輩,從高祖輩開始的這五代人為親人。
而五代人中,自己的父輩、祖父輩、曾祖輩、高祖輩逝去以後,很多地方是安葬在自家的農田裡,葬的多了,農田就被佔用的太多,有的人家一畝地裡有十幾個墳頭。
所以,當到了第五代以後,地裡已經不能再安葬了,所以就會另尋他處,也就是這個時候,開始影響自己的後人祭祀先人了。
久而久之,新起的墳因為後背都健在,所以日常還有人打理,而之前逝去的祖父輩、曾祖輩、高祖輩年輕一輩或許都不知道在上面地方,慢慢地也就不再過問,這也是農村老人常說的:“上墳不過三代”的意思。
而在改革火葬制度以前,大部分地方都是用泥土堆積的墳墓,平時有人打理的話,墳墓還清晰可見,但是如果無人搭理的話,經過幾十年的風吹日曬,雨水洗禮,墳頭就消失了。
所以,一般來說人,三代人的年齡加起來差不多100年左右,也就是說,大約100年以後,逝去的人就可能無人祭祀了,因為後人已經不認為自己是這個家庭的人了。
不久的以後,會出現很多荒墳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搬離了農村,也就預示著農村將有越來越多的墳子無人祭祀,而城市裡的墓園裡會有更多的人安葬,那麼,農村和城市無人祭祀的墳墓最終的命運是怎樣的呢?
其實農村和城市除了地理位置不同以外,無人祭祀的墳墓最終的結局很可能是一樣的。
1、農村的墳墓會慢慢消失
在古代,有錢人家對殯葬相當重視,一是要考慮風水,二是還要考慮防盜,所以,一般選的墓地都是一些深山或者地下很深的位置,不要說現在很難發現,就算是以前也很難找到。
就算是窮苦人家的人死去,也大都不願意讓死者暴屍野外,會選擇在深山裡找個山洞。
當然,還有一些超級窮的人,死後會隨便找個荒郊野外的地方,用石頭將屍體蓋住,對於這樣簡單的墳墓,很可能家屬前腳剛離開,一轉身猛獸就把石頭扒開,將屍體叼走了。
而近些年來,受傳統習俗等因素的影響,偷埋亂葬、侵佔耕地等現象依然嚴重,特別是近年來耕地、林地及鐵路、公路主幹線兩側等禁止建造墳墓的地區仍有大量違法墳墓存在。
公益性公墓、骨灰堂等殯葬配套設施建設滯後,偷埋亂葬、以罰款代替火化、骨灰裝棺重葬等現象比較嚴重,既加重了人民群眾負擔,又佔用了大量耕地。
因此,“移墳還田”在很多省份開展,“省下方寸土,留給子孫耕”,這是地方奉勸各家各戶把地裡的墳墓移走的宣傳語。
墳子在農田裡確實佔用了土地,可是對於生活在農村的人來說,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片藍天之下,死了以後不埋在土裡埋哪裡呢?
雖然話是這麼說,但是移墳還是推行了下去,幾千幾萬的墳墓就此消失在田野裡。
而這期間,如果是很久沒有被人祭祀的墳墓,就會被集中處理,從此這個墓主人徹底從人間消失。
退一步來說,就算沒有被移墳,由於長時間沒有祭祀,用土堆砌的墳頭在雨水和風霜中慢慢地變為平地,多年以後,人們為了建設高樓大廈,這些墓葬就會被破壞,“死人穴”上被人們蓋上了新房子。
2、城市裡的墳墓也會慢慢消失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城市裡的公墓並不是說花了錢就可以永久使用了,而是跟房子有產權一樣,公墓也是有產權的,而且產權期更短,只有20年,20年以後就過期了。
公墓使用期限達到20年以後,如果子孫不接著續期,墓園就會通知墓主的後代子孫,告訴他們使用期限到期了,需要繳費續期。
如果逝者的親屬到期限沒有續期,公墓管理方就會將墳墓認定為無主墓,相當於是逝者後代主動放棄了這座墓了。
隨後,墓園就會將無主墓來進行資訊公示,等到公示三個月以後,逝者後代還是沒有來繳費的話,那墓園就會自行處理了。
在公示期三個月過完以後,墓園就會安排人員將骨灰盒取出,然後修正以後,將公墓進行售賣。
而被挖出來的骨灰盒,工作人員會貼上標籤,並會在空地上放置一週左右,如果一週內沒有人認領的話,那麼工作人員就會就近集中深埋,或安放在骨灰塔中。
但是骨灰塔墓園任何的防護措施,在骨灰塔裡存放的骨灰盒用不了多久就會被腐蝕,但是墓園也算是“仁義”了。
據墓園工作人員介紹,無主墓是不可能一直任其存在的,雖然說處理的做法有些殘忍,但是公墓也是要賺錢的,而且平時公墓管理方也會派人管理墓園的環境衛生,這都是成本。
因此,管理方是不可能任由那些無主墓一直存在的。
其實這也是人之常情,畢竟公墓也是需要請人打理的,這些花費都是需要逝者的家屬承擔的。
寫到最後:
無論是在農村還是城市裡,如果是埋在農田或者公墓裡,後人很可能就會慢慢慢地忘記。
網上有這麼一種方法,可以讓後人祭祀自己久一些,我認為方法還是不錯的:由於墓地價Grand SantaFe來越高,有些人就花錢買房子存放親人的骨灰。
別看只是小小一座公墓,實際上費用是非常高的,網上的資料顯示,北京朝陽陵園的收費是158000元起 ,外僑公墓的收費是148000元起,最便宜的是永寧陵園,但收費也是7800元起。
要知道一座公墓的面積是非常小的,單人或者合葬的公墓佔地面積都不超過1平方米,很顯然公墓的均價比房價還要高了。
有些地方的房價只要幾千元,只要花上10幾萬就能買上十幾平方的房子,而且居住權是70年(聽說現在是永久的了),仔細一算,比公墓還划算,於是就有人有了新的想法。
早些時候在網路上出現了一個“網紅”小區,3000元一平米的房價一經開盤就即將售罄,並且吸引了大量的慕名而來的外地求購者。
據知情人透露,這個小區特別偏僻,遠離市區,而且交通特別不便利,房子賣得那麼好,就是因為很多人買房子不是用來給活人住的。
華人自古講究“人死為大”,有死亡那就勢必要為其操辦後事,而以前的“入土為安”的土葬已經被火葬代替,為了節約土地資源,保護環境,國家提倡遺體火葬。
火葬帶動墓地需求量大增,而墓地的價格也越來越高,於是很多人就想到花幾十萬買一套住宅房,住房產權70年,買來不住人,專門用來存放骨灰,還不用繳納墓地管理費,這也是很多人買“骨灰房”最主要的一個原因。
畢竟誰都不願意去世後,子女們因為心疼高額的墓地費用不給自己續費、拜祭,自己就真的是“死無葬身”之地了。
最後想說的是,隨著農村人口的流逝,種姓和家族或許會在不久的一天變得四分五裂,而在幾代人以後,面對自己的孩子,我們唯一能說的就是:“我們的老家,回不去了。”
或許只有這個時候,我們的思緒中,才能回憶起在老家的某個田地裡或者某個墓園裡,我們的祖輩之前埋在那裡,只是如今可能再也找不到了。
回覆列表
這是一個很悲慘的事情,他透露了農村人的人情世故。
不是五服或者出了五服就意味著不是一家人了,再往後你來了我們也不會把你當成親戚看待,就算當成親戚看待,也沒有那麼高的規格。
第1點,農村的五服是什麼意思?
我們總是聽到過一些農村老人說咱們出了五服之後就不是一家人了,那麼這個所謂的五服究竟是什麼意思,他有怎樣的一個邏輯遞進關係?
說得直白一些,如果把農村的五服當做一個框定範圍,除了這個框定範圍以外,那就意味著沒有任何關聯了,那如何來確定這個框定範圍呢?
我們假設正在讀這篇文章的你,作為五服當中的最後一個階層。
從你開始,你父母的那一代人就是倒數第2階層,你父母的父母也就是你的爺爺,奶奶那一代人是第3階層,而你的曾祖父那一代人是第2階層,你的曾曾祖父那一代人是第一階層。
也就是說從你的曾曾祖父開始,一直到你這中間的一個時間段,就是我們常說的五服。
那如果你的曾曾祖父去世了,那就意味著你曾曾祖父那一代人當中的五服之間的關聯或多或少沒有了。
隨著時間推移,等你曾曾祖父那一代人沒有了,然後你有了自己的孩子,也就是你的兒子到你的曾祖父之間或者你的孫子到你的爺爺之間,這中間的五代人被稱為五服。
要注意這裡所說的五服,可不單單是指你的父親,你的爺爺或者你的兒子,你的孫子。
而是指在同一人物稱呼之中的兄弟姐妹都囊括其中,就比如你作為獨生子生了4個兒子,那麼你4個兒子都歸屬到五福當中,你作為獨生子,你上面有一個父親,以及父親有三個哥哥,兩個弟弟,4個姐姐兩個妹妹,那麼這些人全都屬於五服的範圍之內。
而你父母的父母那一代人仍然也是如此,換句話來說五服並不是直系親屬。
第2點,農村的五服一般代指什麼?
在村子裡面一些老人對你說,咱們還沒出五服呢,咱們屬於五服以內的親戚,咱們還得經常走動走動。
那這個所謂的走動走動是什麼意思,那這個所謂的關係又是什麼意思呢?我們可以把它簡單理解,理解到什麼程度呢?舉幾個案例。
其一,逢年過節吃飯聚餐。
以我們村子為例,我們村子裡面整個劉姓家族,只要你姓劉,都可以參加一個類似於聚餐的專案。
這個聚餐的專案這兩年也沒有了,畢竟是特殊情況,往年的時候還是有的,因為大家都屬於同一姓氏,而這個同一姓氏的人排除在外五服以內的人也會單獨聚餐。
就比如以我為例,我父親他們那一代人,然後再依次往上類推,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子孫後代合集在一塊就有二三十個人了。
同理,再從我爺爺那一代人再往上推兩代人的話,這中間的人數非常可觀,基本上我們村子裡面同一姓氏的人還需要單獨再吃一頓飯。
所以透過上面的簡短分析,我們就不能發現,如果在農村裡面有人說你們是沒有出五服的人,那麼這個所謂的5服的人,有大機率就是一個村子的人。
如果說一個村子裡面同一姓氏當中有走出五服的人呢,那說明這個村子比較久遠了。
而對於一些比較小的村子或者村子裡面某一個特殊的姓氏,對於這個姓氏而言,五服以內就意味著村子裡面差不多都是同一姓氏的人。
所謂的關係有多遠,其實也沒多遠,關係有多近那也未必有多近,見了面之後可能都不認識,但是關係就擺在這很詭異。
第3點,農村的五服一般會幹什麼?
我們要注意村子裡面的關係是非常錯綜複雜的,它不同於城市裡面的。
我說句不太誇張的話,身處在大城市裡面,我在這個地方已經住了將近5年的時間了,5年時間裡面你問我鄰居叫什麼名字,我不知道,我只知道鄰居家裡面的人長得什麼樣子。
而且還只知道其中兩個人長得什麼樣子,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平時壓根不會見面,就算是見面也不會聊天,就算是聊天頂了天了也就問一句,你吃了嗎?除此之外沒有任何活動。
有的時候我都會在想,如果家裡面突然出現點什麼意外,鄰居會不會幫忙,大機率是否定的,為什麼呢?因為壓根沒有這麼大的交情。
但是在城市裡面這個樣子,農村裡面是截然相反的。
農村裡面一般以家族或者血緣關係組成的紐帶,而這個紐帶裡面不能說相互幫忙,但總歸是差不多的。
其一,婚喪嫁娶等相關聯內容的幫忙。
就比如我的舅媽,我的舅媽年紀輕輕的時候沒有做過什麼好事,閒著沒事要不然就踹別人家大門去,要不然就指著別人的鼻子破口大罵,反正缺德事都讓她做完了。
以至於我舅媽去世的時候,周邊人壓根沒有願意幫忙抬棺材的,也沒有願意幫忙弔唁的,眼瞅著我舅媽這個葬禮辦得特別不風光,我舅都快愁的哭了,這種情況之下怎麼辦?五服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
因為有了這一層關係,所以就算平日裡看舅媽再看得不順眼的,平日裡和舅媽老死不相往來的,平日裡見到舅媽之後扭頭就走了,甚至一輩子都不和舅媽說話的,因為有了這一層紐帶關係,不看僧面看佛面看的就是五服的關係。
哪怕在給舅媽弔唁的時候,一塊有說有笑,閒著沒事都在那開心的直蹦高,但是這個儀式該走的還得走完,哪怕在給舅媽守靈的時候閒著沒事在那打麻將鬥地主,但是這些基礎操作一個都不能少。
其二,農村老家的一些事要幫忙。
先舉一個比較好玩的案例,當初我的爺爺和我的奶奶一共有三個孩子,我的爺爺腿腳不方便,平日裡面走路都是費勁的事,就更不用說將來給孩子蓋房子了。
憑藉我奶奶一個人的力量竟然蓋起了4套房子,要注意不是4間瓦房而是4套房子,4整套房子我奶奶怎麼把這個房子蓋起來的?
你總不能指望著我奶奶一個人辛辛苦苦幾個月就能把房子蓋起來,並不是這個樣子的。
同樣的道理,依然是五服的人過來免費幫忙,他們過來之後,每天早上8點左右就來了,來了之後幫忙。
為什麼是早上8點呢?因為早上4:00~8:00,這一段時間天氣剛剛好是非常涼快的。
夏天的時候要做一些自己的農活,8點之後的時候再蓋房子,雖然蓋房子也很累很熱,但是人一多了也就不覺得什麼了。
就是依靠著村子裡五服的人一塊來幫忙,才蓋好了4套房子。
當然蓋房子也不能讓人家白蓋房子,必須得管這頓飯吃,中午的時候吃飯,晚上的時候吃飯加喝酒。
我奶奶那個時候因為日子過得的確比較苦,所以晚上吃飯這一頓飯基本就免了,但是中午這頓飯得吃,中午不吃的話,下午幹活就沒力氣了。
現在大家可能體會不到五服力量的可怕之處,但是在老一代人,尤其是我們爺爺奶奶那個輩分的人來看的話,那個時候家家戶戶的生產力都有限。
如果不是同村同族的人幫忙,早晚得露肚皮,只有擰成一股繩,才能夠有更好的機遇,所以那個時候五服是非常貼切的一句話。
第4點,說一點比較現實的事。
說一件比較現實的事吧,這種事情你不能說好,也不能說壞,不能說可悲也不能說奢侈。
為什麼呢?舉個簡單案例,比如老一代人他們要搬家,他們要蓋房子就需要五服的人一塊出面幫忙。
但是現在我隨便找一個搬家公司,花200塊錢就能夠全部搞定。
老一代人他們去世的時候需要周邊的人幫忙,需要周邊的人幫忙抬棺材或者摔盆,但是現在直接找一個殯葬服務一條龍就可以全部解決。
那我說得再直白一些,對於一些現代人來說他們可能連自己的親舅舅或者舅媽,再或者堂哥堂嫂表弟表妹這些人都不怎麼來往了。
見了面之後只是點點頭,也沒有什麼共同語言,都有自己的交際圈子,也不再侷限於之前所謂的親戚或者以血緣為關係組成的紐帶了。
對於這種事情我們沒有必要指指點點,放開看淡就好,畢竟現在出行越來越方便了,每一個人也不會受到之前交通的束縛或者人力的束縛,憑藉自己的本事也能闖出一片天地來。
而原有的老套的家族關係,或者家族理念不吃香也成為必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