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官那些話

    先說結論:因為這三人都是被逼無奈,走投無路下才投降的。

    一、姜維的投降

    建興六年(228年)諸葛亮兵出祁山,當時姜維和功曹梁緒、主簿尹賞、主記梁虔等跟隨天水太守馬遵在各地巡查。

    蜀軍到來之後,各縣陸續響應蜀軍,雍州刺史郭淮告訴馬遵說:“大事不妙!”於是連夜去往上邽。

    馬遵覺得冀縣位置靠西,容易被蜀國攻打。此時各縣官吏軍民已經開始作亂,響應蜀軍的到來。所以馬遵就準備逃往上邽去找郭淮。

    在馬遵逃往上邽之前,姜維還建議馬遵說:“您應該回到冀縣(守衛)。”馬遵卻回覆姜維說:“你們都回去吧,看你們都像是奸細!”然後便逃往了上邽。

    等到姜維等人發現馬遵已經走了之後,又趕忙去追,一直追到了上邽,發現大門緊閉,叫開大門又不讓他們進去。

    姜維一行人也不知如何是好,因為家鄉都在冀縣,所以便去往家鄉。結果冀縣也不讓姜維等人進入,只好投降了諸葛亮。

    被領導懷疑為奸細,城門不讓進,蜀軍一到,不降肯定是死。

    二、夏侯霸的投降

    夏侯霸是時任徵西大將軍夏侯玄的侄子,而夏侯玄又是曹爽的表弟。高平陵之變後,司馬懿誅殺曹爽三族,又免去了夏侯玄徵西大將軍的職務,改為大鴻臚。

    夏侯霸在得知曹爽被誅殺三族,以及夏侯玄被免職的訊息後,認為自己會被牽連;而新任徵西大將軍的人選又是雍州刺史郭淮。

    郭淮與夏侯霸之前又曾不和,所以夏侯霸很擔心會因此而喪命。所以投奔了蜀國。

    三、黃權的投降

    早在劉備準備東征孫吳的時候,黃權就曾勸諫劉備說:“吳軍悍戰,而且我水軍順流而下,進攻雖然容易,但想撤退卻很難,臣願意為陛下先驅攻打吳國,陛下坐鎮後方即可。”

    然而劉備沒有聽從黃權的建議,以黃權為鎮北將軍,防止魏軍進攻。

    劉備夷陵之戰大敗,黃權的退路被截斷,無法迴歸蜀國。又因吳蜀交戰,不願投降吳國,所以投降了魏國。

    蜀國司法部門知道黃權投降魏國後,上報劉備,準備抓捕黃權的家人。劉備告訴他們說:“是我辜負了黃權,而非黃權辜負了我。”因此,黃權的家人不僅得以倖免,反而像以往一樣,善待黃權的家屬。

    黃權降魏以後,有其他降魏的人傳出訊息,說黃權的家人已經被蜀漢殺掉了。但黃權卻沒有相信。曹丕得知訊息後,還想替黃權發喪,但黃權卻告訴曹丕說:“我和劉備、諸葛亮向來相互信任,他們不會這樣做的!”

    後來發現訊息果然為假!

    黃權的投降同樣是不得已而為之,夷陵之戰的慘敗,如果黃權能夠投降吳國的話,想必會很受優待,但黃權並沒有這麼做。而且,相對於劉備對黃權的理解,黃權也回饋了劉備以信任。二人之間,也算得上一代君臣典範!

  • 2 # 真正鱷魚不哭

    並不是這樣,除了黃權還湊合,夏侯霸姜維的名聲都不是很好。

    道理很簡單,儘管身為高門士族的司馬氏未必看得上“贅閹遺醜”曹氏,但晉受魏禪,為了自身的合法性,晉朝必須肯定曹魏,這是司馬氏的ZZ正確。於是乎曹魏才是“三國”正統,因此投降曹魏的必須被肯定,哪怕他未必真心投降——

    《三國志·黃權傳》:魏文帝謂權曰:“君舍逆效順,欲追蹤陳、韓邪?”權對曰:“臣過受劉主殊遇,降吳不可,還蜀無路,是以歸命。且敗軍之將,免死為幸,何古人之可慕也!”文帝善之,拜為鎮南將軍,封育陽侯,加侍中,使之陪乘。蜀降人或雲誅權妻子,權知其虛言,未便發喪,後得審問,果如所言。及先主薨問至,魏群臣鹹賀而權獨否。文帝察權有局量,欲試驚之,遣左右詔權,未至之間,累催相屬,馬使賓士,交錯於道,官屬侍從莫不碎魄,而權舉止顏色自若。後領益州刺史,徙佔河南。大將軍司馬宣王深器之,問權曰:“蜀中有卿輩幾人?”權笑而答曰:“不圖明公見顧之重也!”宣王與諸葛亮書曰:“黃公衡,快士也,每坐起嘆述足下,不去口實。”景初三年,蜀延熙二年,權遷車騎將軍、儀同三司。明年卒。

    由其本傳可知,黃權降魏後幾乎是作為統戰物件供起來,幾乎沒有發揮任何作用——這可能也是黃權夙願,畢竟他留在蜀中的兒子黃崇成為魏蜀漢殉葬的烈士

    《黃權傳》:權留蜀子崇,為尚書郎,隨衛將軍諸葛瞻拒鄧艾。到涪縣,瞻盤桓未進,崇屢勸瞻宜速行據險,無令敵得入平地。瞻猶與未納,崇至於流涕。會艾長驅而前,瞻卻戰至綿竹,崇帥厲軍士,期於必死,臨陳見殺。

    陳壽畢竟出身蜀漢,念點香火情也是正常的。

    而他對姜維的評價可就很講ZZ了

    《姜維傳》:姜維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眾黷旅,明斷不周,終致隕斃。

    如果你覺得這是陳壽敷衍之文,再看該傳注引

    孫盛雜記曰:初,姜維詣亮,與母相失,復得母書,令求當歸。維曰:“良田百頃,不在一畝,但有遠志,不在當歸也。”

    須知魏晉六朝重孝道,記下這一段幾乎是指著姜維鼻子罵禽獸了。

    至於夏侯霸,你恐怕是把演義當史實了

    《諸夏侯曹傳》【注引】魏略曰:及司馬宣王誅曹爽,遂召玄,玄來東。霸聞曹爽被誅而玄又徵,以為禍必轉相及,心既內恐;又霸先與雍州刺史郭淮不和,而淮代玄為徵西,霸尤不安,故遂奔蜀。南趨陰平而失道,入窮谷中,糧盡,殺馬步行,足破,臥岩石下,使人求道,未知何之。蜀聞之,乃使人迎霸。

    夏侯霸壓根沒敢起兵反抗司馬,而是直接潤了……之後蜀漢給他諡號一半是為了統戰,一半是看在皇后面子上(張飛妻夏侯淵侄女,生劉禪大小張皇后)。

    《關張馬黃趙傳》:夏侯霸遠來歸國,故復得諡。

    談不上多好名聲。

    真要說好名聲的降將,張文遠張儁義徐公明不合適嗎?

  • 3 # 歷史課代表老胡

    因為他們都投誠過來的,投的主公是劉備。三國演義抑曹尊劉的。

    況且三國前的亂世,軍閥混戰,城頭變換大王旗,各路諸侯,包括曹操手下也是一路招降納叛,手下成名的英雄都是以前敵對勢力收過來的,比如五子良將。這並不丟人,也沒人看出身,反而顯得主公有氣度,能愛才。

    賈詡就是利用這一點,和張繡一起,儘管和曹操有殺子之仇,還是投過來了,而且過得不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鄉村小喬的影片你們是看到哪一個喜歡上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