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人人貸財富

    近期,2019年的諾貝爾獎項陸續出爐了。要說今年最受矚目的獎項,一定是化學獎。

    今年的獎項由三位推動鋰電池發展的科學家共同摘得,他們分別是美籍科學家約翰·古迪納夫、英籍科學家斯坦利·威廷漢和日籍科學家吉野彰。

    其中,古迪納夫教授以97歲高齡成為迄今為止最年長的諾獎得主。

    在鋰電池幫人們實現了智慧手機、膝上型電腦的便攜性後,他還想通過進一步的研究,來徹底改變世界對化石燃料的依賴。

    不斷前進,不斷探索,一直以來都是他的信條。哪怕年過九旬,他也從未放棄過改變世界的夢想。

    人生沒有什麼不可能,直到生命的盡頭,他都會為“留下一個更清潔、更美好的世界”而努力。

    30歲入行,97歲拿諾獎

    雖然古迪納夫教授獲得了諾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可是他的科研之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

    1922年,他出生在美國的一個富裕家庭,父親還是大學老師。可是,看起來很美滿的家庭,卻在高中畢業前夕被打破了。

    他的父親愛上了自己的助手,父母離婚了。揹負著巨大的壓力,18歲的他,努力考進了耶魯,並且拒絕了家庭的經濟援助。

    為了支付耶魯每年900美元的學費,他給孩子們當家教。通過一邊打工,一邊讀書,過上了靠自己的生活。

    1944年,他順利從耶魯大學畢業,並獲得了數學學士的學位。可是生不逢時,原本可以在畢業後好好幹一番事業的他,卻碰上了二戰。

    加入了美國空軍後,他被派到了太平洋上的一個海島,負責收集氣象資料。

    這一干,就是兩年。退伍後的他,終於可以繼續完成自己的科研夢想了。

    他懷揣著理想,進入到了芝加哥大學進修物理,可那時的他,已經是個大齡青年了。很多教授都覺得,他起步太晚,很難幹出一番成就了。

    可年輕氣盛的古迪納夫並沒有理會那些言論,他相信人生沒有不可能,晚一點、慢一點,也未必就不能到達理想的彼岸。

    1952年,30歲的他,博士畢業後來到了麻省理工的林肯實驗室,正式開啟了研究工作,

    1976年,憑藉著在林肯實驗室的突出貢獻,他得到了在牛津大學化學系工作的機會。在這裡,他正式開始研究電池,也為日後的諾獎做好了鋪墊。

    1997年,他憑藉刻苦的研究,製成了一項震驚世界的鋰電池材料。這一材料的問世,大大降低了電子產品的生產成本,這也讓他成為了鋰電池之父。

    雖然已經在鋰電池領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可他依舊沒有停下研究的腳步。

    年過90的他,又用全固態電池解決了枝晶問題,讓電子產品的安全性又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正是這種不信命、不服輸、愛折騰的勁頭,支撐著他在97歲獲得了諾貝爾的至高獎項。

    即使入行晚,他也沒有就此放棄,始終穩紮穩打,不緊不慢,將一項項成果收入囊中。

    也許跟很多人相比,他的前進速度不算快,甚至可以說是龜速,但就像他自己說的那樣:“我們有些人就像是烏龜,走得慢,一路掙扎,到了而立之年還找不到出路。但烏龜知道,他必須走下去。”

    人生充滿了無限可能,只要堅持走下去,即使是烏龜,也能到達終點。

    初中輟學,41歲身價70億

    雖然古迪納夫入行晚,但還有很多人從出生開始,就在起跑線上落後了。

    楊利娟,1978年生於四川簡陽一個看不到未來的家庭。家裡人做生意失敗,欠下了一屁股債,一家人只能通過打工來還錢。

    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年僅15歲的她,就不得不輟學,成為了在餐館做服務員的打工小妹。

    如果按照這樣的起點來設想未來,她也許會不停地洗碗、上菜,把賺錢還債作為人生的目標。如果運氣好,到了適婚年齡,就找一個合適的男人,相夫教子地過完一生。

    儘管如此,她也沒有放棄自己,哪怕是做服務員,她也兢兢業業,把分內的工作做到極致。她的努力,她的不信命,連上天都不忍了。

    當時,在四川有一家剛剛起步的火鍋店。店老闆閒暇之餘,經常去周邊的餐館吃飯,順便考察一下市場。

    在得知楊利娟的工資遠遠高出當地服務員的平均工資後,他更加肯定了她是個人才,於是便動了挖人的心思。

    正巧楊利娟原來的老闆,不久之後要去廣州發展,她為了照顧奶奶,沒辦法跟著去。於是,她便跳槽,拿著高薪來到了火鍋店上班。

    那一年,她還只有17歲,換了新工作的她,更加賣力了。因為她知道這份薪水很高,自己必須付出120分的努力,才配得上。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卑微的工作,每一份工作,都需要被認真對待。

    在人漫長的一生中,哪怕只是一個小小的服務員,也能迎來屬於自己的高光時刻。

    由於突出的表現,楊利娟很快就在火鍋店的各個崗位上都輪過了一遍。從領班到大堂經理,幾乎每半年,她就會升一級。

    終於在19歲時,她成為了店長。而這家店,就是四川簡陽海底撈的第一家分店。

    出生在沒有未來的家庭,手中握著一把爛牌,也不意味著人生只能就此墮落。只要有一顆想改變的心,人生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在很多人大學還沒畢業的年紀,楊利娟就走出了四川,獨立管理西安的分店。

    現在的她,身價70億,已經成為了海底撈的COO,成為了當之無愧的打工女皇。

    儘管起點非常低,儘管最初只是一個小小的服務員,但沒人能隨便決定你的人生,也沒有什麼能夠阻擋你成為自己心中的樣子。

    一輩子不長也不短,但再卑微的塵埃裡也能長出向陽花,再渺小的人物也會金光閃閃。面對每一個努力的人,連老天都會讓路。

    人生沒有不可能

    起步晚不可怕,起點低也不可怕,可怕的是向命運妥協。

    人生沒有不可能,一切的不可能,都是為自己找的藉口。

    人生是場馬拉松,笑到最後的人,才笑得最好。

    願你我,都能在終點相會。

  • 2 # 小黑只會看圖

    阿爾費裡德·伯恩納德·諾貝爾,1833年10月21日生於

    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

    。諾貝爾發明了炸藥,取得了成千上萬的

    科研成果

    ,成功地開辦了許多工廠,積聚了巨大的財富。在即將辭世之際,諾貝爾立下了遺囑:“請將我的財產變做基金,每年用這個基金的利息作為獎金,獎勵那些在前一年為人類做出卓越貢獻的人。”根據他的這個遺囑,從1901年開始,具有國際性的諾貝爾創立了。諾貝爾在遺囑中還寫道:“把獎金分為5份:一、獎給在物理學方面有最重要發現或發明的人;二、獎給在化學方面有最重要發現或新改進的人;三、獎給在生理學和

    醫學方面

    有最重要發現的人;四、獎給在文學方面表現出了理想主義的傾向並有最優秀作品的人;五、獎給為國與國之間的友好、廢除使用武力與貢獻的人。”諾貝爾獎是根據A-B-諾貝爾遺囑所設基金提供的獎項(1969年起由5個獎項增加到6個),每年由4個機構 (瑞典3個,挪威1個)頒發。1901年12月10日即諾貝爾逝世5週年時首次頒發。諾貝爾在其遺矚中規定,該獎應每年授予在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與和平領域內“在前一年中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瑞典銀行在1968年增設一項經濟科學獎,1969年第一次頒獎。諾貝爾在其遺囑中所提及的頒獎機構是:位於斯德哥爾摩的瑞典皇家科學院(物理學獎和化學獎)、皇家卡羅林外科

    醫學研究院

    (生理學或醫學獎)和瑞典文學院(文學獎),以及位於奧斯陸的、由挪威議會任命的諾貝爾獎評定委員會(和平獎),瑞典科學院還監督經濟學的頒獎事宜。為實行遺囑的條款而設立的諾貝爾基金會,是基金的合法所有人和實際的管理者,併為頒獎機構的聯合管理機構,但不參與獎的審議或決定,其審議完全由上述4個機構負責。每項獎包括一枚金質獎章、一張獎狀和一筆獎金;獎金數字視基金會的收入而定。經濟學獎的授予方式和貨幣價值與此相同。評選獲獎人的工作是在頒獎的上一年的初秋開始的,先由發獎單位給那些有能力按照諾貝爾獎章程提出候選人的機構發出請柬。評選的基礎是專業能力和國際名望;自己提名者無入選資格。候選人的提名必須在決定獎項那一年的2月1日前以書面通知有關的委員會。從每年2月1日起,6個諾貝爾獎評定委員會--每個委員會負責一個獎項--根據提名開始評選工作。必要時委員會可邀請任何國家的有關專家參與評選,在9-10月初這段時間內,委員會將推薦書提交有關頒獎機構;只是在少有的情況下,才把問題擱置起來,頒獎單位必須在11月15日以前作出最後決定。委員會的推薦,通常是要遵循的。但不是一成不變的。各個階段的評議和表決都是祕密進行的。獎只發給個人,但和平獎例外,也可以授予機構。候選人只能在生前被提名,但正式評出的獎,卻可在死後授予,如D-哈馬舍爾德的1961年和平獎和E-A- 卡爾弗爾特的1931年文學獎。獎一經評定,即不能因有反對意見而予以推翻。對於某一候選人的官方支援,無論是外交上的或政治上的,均與評獎無關,因為該頒獎機構是與國家無關的。一筆獎金,或者完全發給一個人,或者最多在兩種成果之間平分,或者由兩個或更多人(實際上從未多於三人)聯合分享,有時一筆獎金要保留到下一年度頒發;如果下一年仍不頒發獎金,則退回基金會,當出現獎金既不頒發,也不保留的情況時,也要退回基金會。這樣,在同一學術領域內,一年中能有兩筆獎金,即上年留下來的獎金和本年的獎金。如果在規定日期以前獲獎者拒受或未能領取獎金時,則獎金退回基金會。曾有過拒受獎金及政府禁止本中國人領取諾貝爾獎的情況,然而獲獎人仍被列入諾貝爾獎獲得者名單中,註明“拒受獎金”字樣,不接受獎的動機可能互不相同,但真正的理由大都是外界的壓力;例如,希特勒於1937年頒佈的法令,禁止德中國人領取諾貝爾獎,因為他認為1935年頒發給C-奧西埃茨基的和平獎是一種侮辱。不論何種原因過期不領,己拒受者在說明其情況並提出申請時,可領取諾貝爾金質獎章和獎狀,但不能領取獎金,該獎金己退回基金會。如果沒有人能符合諾貝爾遺囑中所要求的那些條件或世界局勢有礙於收集評選資料時(如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和

    第二次世界大

    戰期間),則將獎保留或停止頒獎。該獎對所有的人開放,不論其國籍、種族、宗教信仰或意識形態如何。同一獲獎者可以多次獲獎而不受限制。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以及經濟學的頒獎儀式在斯德哥爾摩舉行,而和平獎的頒獎儀式則在奧斯陸舉行,時間為12月10日,即諾貝爾逝世週年紀念日。獲獎者通常親自去受獎。支配獎項的總則已載於諾貝爾的遺囑中。l900年,由遺囑執行人、頒獎單位的代表及諾貝爾家族共同就解釋和執行遺囑的補充規定達成協議,並由瑞典國王在樞密會議上予以批准。這些規章大體上保持不變,僅在實際應用上有些修改;評議經濟學獎的基礎是科學的,即數學的或統計學的,而不是政治的或社會的。最早兩名經濟學獎獲得者經濟學家弗裡希和丁伯根,因他們在計量經濟學方面的工作,即利用數學式進行的經濟活動分析而被授予該獎。科學獎和醫學獎已證明很少引起爭論;而文學獎與和平獎,則因其本身性質特殊,最易導致意見分歧。和平獎常常保留。

  • 3 # 恨死然鵝活著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對諾貝爾獎的崇拜同絕大多數中中國人一樣,那是非常高的!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提升,我對這個獎項雖然沒有到嗤之以鼻的地步,但很不以為然。

    西方人的觀念中,他們是世界的中心,或者說他們的“自由世界”是世界的中心,在物理、化學、醫學等領域,西方領先是客觀實際,東歐、亞、非、拉地區的確是落後的,但也不至於像獲獎數目所體現出來的那樣的差距。還有文學獎,英語、法語等文字寫成的文章就是正統,其它的語言就是打入另冊,除非這文字能迎合西方人的口味,否則,文學獎也不會輕易授給“外人”。諾貝爾和平獎更離譜了,簡直快要成為笑話了,笑料之一則是特朗普居然成了今年的和平獎候選人……

  • 4 # 陽光四射17

    中中國人要有中中國人的骨氣,中國所有的科學家只要你奮力拼搏努力了,不管你功勞的大小都是報效祖國,為國爭光。你為了中華民族的興旺發達,為了國家的強大而奮鬥,國家會承認的,中國人會牢記的,那些所謂的諾貝爾獎是西方人承認的廢紙一張,是無所謂的。為中國的所有科學家而點贊!你們是中國的驕傲你們是最棒的!

  • 5 # 人老心態好

    諾貝爾獎只不是人類發展到一定時期來一次大歺而已,是評委們在這一時期口味的彙總,對未來沒有指導性。未來發展還是按它自身規律前進。

  • 6 # 老戴ddf

    一。騙你拿出論文,出賣專利,

    二。用符合西方意識形態的文章,用隱性的方法起到顏色革命的作用。

    三。真正的,國之大器是不可能拿出來去獲那個獎的。

    四。該評選班子最近也是因性醜聞鬧的滿世界發酵。該獎已經是一個笑話!

  • 7 # 使用者7590797488034

    只要有真才實學,敢創敢拼出成果,其獎項也無所謂!其對得起國家,家人,自已就行!你說是嗎?其它沒必要看的太重!

  • 8 # 流浪是一一一種修行

    其實覺得中國人的諾貝爾視角有些偏差,把這個獎項當成考試了,好像達到一定標準就可以拿獎。其實諾貝爾獎更多的是一種突破獎,簡單的說就是一些胡思亂想甚至亂打亂撞突破了一些東西然後被肯定的一個東西。這需要一個環境,一個允許不同存在的環境。而中國自古以來的大一統思想很難給這個環境,所以別盼了,不是得不到,而是文化不同,這個獎對中國的實際意義不大,對於自由,從來不是中國人生活中重要的部分,無自由不突破,

  • 9 # 英格瑞傑

    先滲透到評委委員會。或用黃金美元買通評委,中中國人得獎的機會就大大的提高。最主要的是諾貝爾獎評委會沒有黨組織,不講政治,評委都是萬惡的西方人擔當。所以中國各行各業各領域都是世界領先,世界第一。都輪不到中中國人去獲得科學領域的獎。

  • 10 # 量子味

    問題是想“怎麼做”,就能夠“怎麼做”嗎?道理大家都懂,滿世界都是勵志書和方法論,但事實上有幾人能做到。最根本的問題應該是,自己根據自身的特長和問題,找到了自己的有效方法,並全身心投入和堅持,並在努力過程中不斷得到激勵和滿足,使得自己所做的事情成為無法割捨的事情,才能於諳熟之中發現別人無法發現的東西,為人類作出獨特的貢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美國不顧自己的經濟下滑,還要不斷地增加軍費開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