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種。F1賽車、F3000賽車、三級方程式賽車、雷諾方程式挑戰賽。
F1賽車
比賽賽車為四輪外露的單座位純跑道用方程式賽車,由發動機、變速系統、底盤、空氣動力裝置和輪胎等構成。
賽車發動機程式依不同時期的比賽規則而變化,自1995年開始,規定使用氣缸容量為3.0升、V型10缸不加增壓器的自然吸氣汽油發動機,最高轉速可達19 000轉/分以上,最大輸出功率超過622千瓦(900馬力)。
最高速度可達320千米/時以上,平均速度是200~230千米/時,由靜止加速到100千米/時僅需2.3秒,由0加速到200千米/時再減速到0,所需的時間只要7秒。變速器設有六至七個檔位,並採用半自動變速系統,車手利用方向盤上的控制桿來操作換檔。
F3000賽車
F3000賽車(Formula 3000)是國際汽車聯盟(FIA)於1985年制定的一套四輪賽車比賽規格,用以取代二級方程式,其難度比一級方程式稍低,但比三級方程式高,因此F3000是給予有志參加F1的車手一個晉級階梯,好多知名F1車手都是由F3000晉升而來。
名稱“F3000”的由來是因為初期使用的科斯沃斯DFV賽車引擎,其容積為三升(3000cc)。首屆F3000於1985年舉辦,至2005年起停辦,改由GP2系列賽取代。
三級方程式賽車
三級方程式賽車(簡稱F3)是高成本花費和高技術等級的單座位四輪賽車比賽,賽事等級僅次於一級方程式賽車和GP2。三級方程式賽車的賽事由國際汽車聯盟(FIA)所舉辦,三級方程式可以指三級方程式(F3)和三級方程式等級的賽事。
許多一級方程式車手在進入一級方程式賽車前都曾參加三級方程式賽車,所以三級方程式賽車一向被視為培育一級方程式車手的搖籃,當中最著名的車手有埃爾頓·塞納、邁克爾·舒馬赫和米卡·哈基寧等。
雷諾方程式挑戰賽
雷諾方程式挑戰賽是目前歐洲最受歡迎的一項方程式賽事,且越來越受到重視。自從芬蘭車手Kimi Raikkonen(現為麥凱倫當家車手)和Felipe Massa(現為法拉利主要車手)贏了這項賽事的冠軍,跳過F3與F3000、直接進入 F1,雷諾方程式挑戰賽也彷佛成為了一個神話。
擴充套件資料
起源
賽車運動起源於1894年,當時的比賽對參賽車輛沒有任何限制,直到1904年國際汽車運動聯合會成立後,出於公平性與安全性,開始嘗試對參賽車輛進行分類和限制。
早期的分類從各種角度進行過嘗試,先後包括最大車重、耗油率、氣缸半徑等,但效果都不理想,直到引入了氣缸容量的概念才有了滿意的效果。這就是“方程式”的意思:一個對所有參賽車輛的限制標準。
第一場一級方程式(F1)比賽誕生於1950年,經過50多年的發展,國際汽聯對賽車的規定早已超出了簡單的對汽車排氣量的要求。
賽車必須依照FIA制定頒發的車輛技術規則規定的程式設計和製造,其中包括車身尺寸、重量,發動機排氣量、最大功率,是否使用增壓器以及輪胎花紋、尺寸等賽車的所有技術引數。簡單來說,就是以一條方程式(並非數學上的方程式)去生產,所以稱為方程式賽車。
四種。F1賽車、F3000賽車、三級方程式賽車、雷諾方程式挑戰賽。
F1賽車
比賽賽車為四輪外露的單座位純跑道用方程式賽車,由發動機、變速系統、底盤、空氣動力裝置和輪胎等構成。
賽車發動機程式依不同時期的比賽規則而變化,自1995年開始,規定使用氣缸容量為3.0升、V型10缸不加增壓器的自然吸氣汽油發動機,最高轉速可達19 000轉/分以上,最大輸出功率超過622千瓦(900馬力)。
最高速度可達320千米/時以上,平均速度是200~230千米/時,由靜止加速到100千米/時僅需2.3秒,由0加速到200千米/時再減速到0,所需的時間只要7秒。變速器設有六至七個檔位,並採用半自動變速系統,車手利用方向盤上的控制桿來操作換檔。
F3000賽車
F3000賽車(Formula 3000)是國際汽車聯盟(FIA)於1985年制定的一套四輪賽車比賽規格,用以取代二級方程式,其難度比一級方程式稍低,但比三級方程式高,因此F3000是給予有志參加F1的車手一個晉級階梯,好多知名F1車手都是由F3000晉升而來。
名稱“F3000”的由來是因為初期使用的科斯沃斯DFV賽車引擎,其容積為三升(3000cc)。首屆F3000於1985年舉辦,至2005年起停辦,改由GP2系列賽取代。
三級方程式賽車
三級方程式賽車(簡稱F3)是高成本花費和高技術等級的單座位四輪賽車比賽,賽事等級僅次於一級方程式賽車和GP2。三級方程式賽車的賽事由國際汽車聯盟(FIA)所舉辦,三級方程式可以指三級方程式(F3)和三級方程式等級的賽事。
許多一級方程式車手在進入一級方程式賽車前都曾參加三級方程式賽車,所以三級方程式賽車一向被視為培育一級方程式車手的搖籃,當中最著名的車手有埃爾頓·塞納、邁克爾·舒馬赫和米卡·哈基寧等。
雷諾方程式挑戰賽
雷諾方程式挑戰賽是目前歐洲最受歡迎的一項方程式賽事,且越來越受到重視。自從芬蘭車手Kimi Raikkonen(現為麥凱倫當家車手)和Felipe Massa(現為法拉利主要車手)贏了這項賽事的冠軍,跳過F3與F3000、直接進入 F1,雷諾方程式挑戰賽也彷佛成為了一個神話。
擴充套件資料
起源
賽車運動起源於1894年,當時的比賽對參賽車輛沒有任何限制,直到1904年國際汽車運動聯合會成立後,出於公平性與安全性,開始嘗試對參賽車輛進行分類和限制。
早期的分類從各種角度進行過嘗試,先後包括最大車重、耗油率、氣缸半徑等,但效果都不理想,直到引入了氣缸容量的概念才有了滿意的效果。這就是“方程式”的意思:一個對所有參賽車輛的限制標準。
第一場一級方程式(F1)比賽誕生於1950年,經過50多年的發展,國際汽聯對賽車的規定早已超出了簡單的對汽車排氣量的要求。
賽車必須依照FIA制定頒發的車輛技術規則規定的程式設計和製造,其中包括車身尺寸、重量,發動機排氣量、最大功率,是否使用增壓器以及輪胎花紋、尺寸等賽車的所有技術引數。簡單來說,就是以一條方程式(並非數學上的方程式)去生產,所以稱為方程式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