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弈語
-
2 # a趙佔華
答:【崇禎皇帝】他先處理兒女之事,然後被迫自己《自縊煤山》就是【故宮】後面的景山。具體情形是這樣:崇禎十七年(1644)三月十八日,大順軍架雲梯攻西直,平則,德勝諸門。而此時的明朝軍士,己經數月未發軍餉,都極度厭戰。【李自成】到彰義門外,用吊籃送進己經投降的太監入城勸降崇禎皇帝,崇禎帝怒叱來人。下午,掌管東廠的太監(曹化淳)開啟彰義門,迎農民軍進入外城。崇禎帝眼見末日己到,於是讓3個兒子化裝出宮,然後揮劍砍死袁妃,周皇后也於(坤寧宮)自盡。祟禎帝來到(壽寧宮),長平公主牽衣而哭,崇禎帝嘆道:汝為何生於我家?揮劍砍去,長平公主舉臂遮擋,被砍斷右臂,昏死過去。接著,又砍殺了小女兒昭仁公主和幾個嬪妃......!
-
3 # 江湖小曉生
明思宗朱由檢,年號崇禎,是明朝的亡國之君。他這輩子一共有7個兒子和7個女兒。其中有4個兒子早逝,分別是:懷隱王朱慈烜、悼靈王朱慈煥、悼懷王以及悼良王。
朱由檢的7個女兒中,有4個身份不可考,剩餘3箇中,長公主坤儀公主早逝,昭仁公主被朱由檢親手殺掉,最著名的長平公主,被朱由檢砍斷一隻手臂。
當時李自成攻破了北京城,朱由檢把自己唯一活下來的3個兒子,打扮成了平民的樣子,悄悄放出了城,這三個兒子分別是:獻愍太子朱慈烺、定哀王朱慈炯、永悼王朱慈炤。那麼這三個娃後來是什麼結果呢?
獻愍太子朱慈烺是三個娃裡最出名的一個。朱慈烺是朱由檢的嫡長子,老媽是周皇后。崇禎2年出生,崇禎3年就被封為了皇太子,可見深得崇禎皇帝喜愛。
崇禎17年,李自成打進了北京城。這個時候無恥的明朝文官們表示,皇帝要留守京城,但是百官們可以送太子朱慈烺去南京登基。
自成曰:汝家何以失天下?曰:以誤用賊臣周延儒等。自成笑曰:汝亦明白。太子問曰:何不速殺我?自成曰:汝無罪,我豈妄殺?太子問曰:如是當聽我一言。一不可驚我祖宗陵寢,二速以皇禮葬我父皇母后。三不可殺戮我百姓。又曰:文武百官最無義。---《明季北略》
這就等於是要逼死朱由檢,擁戴朱慈烺登基,南京朝廷這邊,以史可法為首的文官也是這個意思,希望朱慈烺能夠暫避禍亂,等到時機成熟的時候,就南下登基。
很顯然大家已經放棄了朱由檢這個皇帝,難怪他臨死前說群臣誤我。李自成的手腳比較快,不等朱慈烺逃跑,就打下了北京城,並且抓到了朱慈烺。
朱慈烺表示要為國殉難,可是李自成卻十分大度,認為朱慈烺沒什麼罪,不需要殉國。朱慈烺要求李自成朱由檢夫婦以皇帝禮節安葬,並且不能濫殺無辜。李自成給他二兩酒,他就敢上頭,居然揚言,投降的這幫明朝官員,都是不忠不義之人,應該全都殺掉。這下子得罪的人可就多了,就算李自成不殺朱慈烺,那些官員也不會放過他。朱慈烺被李自成封為宋王以後,吳三桂和多爾袞合作殺敗了李自成,李自成匆忙逃到西安,也沒去管朱慈烺。按照吳三桂的意思,要把朱慈烺給接回來,可惜朱慈烺半路就不見了。不出意外是被滿清的人給宰了。因為北京已經有了一個順治皇帝,接朱慈烺回來難道是要登基奪權嗎?
南明小朝廷建立起來以後,弘光帝朱由崧以叔叔的名義,追諡朱慈烺為獻愍太子。而魯監國朱以海政權,則追諡朱慈烺為悼皇帝。南明政權的分歧可見一斑。
朱三太子朱慈炯,是傳奇故事最多的一個娃。朱慈炯是朱由檢的第三個兒子,他老媽也是周皇后。周皇后給朱由檢生了3個兒子和2個女兒,田貴妃給朱由檢生了4個兒子。
朱慈炯壓根就不是什麼太子,他在崇禎16年的時候,被朱由檢封為了定王,基本上與繼承權是無緣了。
可是戰亂時代,朱由檢的任何一個兒子,都可以拿來做文章。尤其是明朝滅亡以後,南明朝廷要是有這麼一個朱由檢的親兒子在的話,也不至於分崩離析成那個德行。
但既受冊封,必具冕服,而《會典》開載,年十二或十五始行冠禮。十齡受封加冠,二禮可並行乎?”於是禮臣歷考經傳及本朝典故以奏。定於是歲冊封,越二年行冠禮。九月封為定王。十一月選新進士為檢討,國子助教等官為待詔,充王講讀官,以兩殿中書充侍書。十七年,京師陷,不知所終。---《明史》
朱慈炯排行老三,所以被大家戲稱為朱三太子。崇禎17年,李自成打進北京城以後,說巧不巧,朱慈炯也被李自成給抓了,真懷疑崇禎給這幾個娃打扮的時候,請了同一個化妝師,這麼好認。
老大朱慈烺都沒罪,這老三朱慈炯當然也是沒罪的,他被李自成封為了定安公。至於他的下場其實也是一個謎。
當時李自成和多爾袞大軍大戰一場後,戰敗逃竄,在逃竄的過程中,朱慈炯不知所蹤。此後朱慈炯到底有沒有真正露面過,其實在歷史上是有爭論的。
康熙朝出現的朱三太子,一直以反清復明作為自己的口號,他的原型就是朱慈炯本人。一度成為清朝最反感的政治人物。
朱慈炤應該是三個娃裡最幸運的一個,活了75歲。朱慈炤是朱由檢的第四個兒子,是田貴妃所生。1644年,明朝滅亡,當時朱慈炤才不過12歲。
崇禎15年,朱慈炤就被封為了永王,因為朱慈炤是朱由檢活著的兒子裡面,排行第三的皇子,所以後世也有人把他稱為朱三太子。
前序:辛亥冬,友人傅君,在新城得一手鈔本,紙色黯晦,題曰張先生傳,為清初李方進所著。李與明崇禎三子定王為友。王變姓名,自稱張姓。案發,李以株連謫戌於新城,乃有此著。張先生者,所以名定王也。獨怪是編沉埋於塞外二百餘年,至前清命運既盡,亦遂出世。---《雞林舊聞錄雲》
朱慈炤算是這三個娃裡面,最幸運的一個了。因為他沒有被李自成抓到,也沒有被多爾袞給宰了,而是逃到了河南地區。
據說在河南還種了一年地,守護他的毛將軍在清軍追殺時,不得不獨自離開,從此朱慈炤過上了一個人浪跡江湖的日子。在鳳陽地區遇到了一個姓王的明朝舊臣,得到他的收養後,被這位王姓舊臣改名為王士元,其實反過來就是原是王。王姓官員死了以後,朱慈炤又遇上了一個胡姓的前朝舊臣,後來朱慈炤更是成為了他的女婿。打這兒開始,朱慈炤就過上了安穩的生活,一輩子以王士元的身份教書為生。一直到康熙47年,當時的朱慈炤已經75歲了,家裡有6個兒子3個女兒和1個孫子,算是一個非常大的家庭。
可惜身份最終還是暴露了,因此朱慈炤全家被康熙皇帝所殺,一個不留。為了降低朱慈炤的影響力,康熙甚至將朱慈炤和五皇子慈煥的身份對調,以此混淆視聽。因為朱慈煥的確早逝,所以朱慈炤一定也是假的。
總結:長平公主鬱鬱而終,明朝唯一的希望其實是朱慈炤。朱由檢所有孩子當中,還有一個女兒是比較出名的。那就是後來傳言是獨臂神尼的長平公主朱媺娖。
李自成打進來之前,朱由檢未免女眷遭受凌辱,就讓周皇后、袁貴妃全部自殺了,隨後他又殺掉了其他女兒,包括長平公主。
不過朱由檢只是砍斷了長平公主的一隻手臂,以為她死了罷了。其實當時長平公主並沒有死,5天以後就醒來了。
順治皇帝入京以後,長平公主要求出家,可惜沒有批准,而且將她嫁給了周世顯。僅僅隔了一年時間,長平公主就因為憂鬱成疾去世了。
其實明朝最後的希望是朱慈炤。只要朱慈炤在弘光政權成立之前趕往南京,那麼南方所有明軍,就必須要聽從朱慈炤的調遣。
這就不會出現南明各路軍閥各自為政的狀態。這幫人都想要立一個皇帝,結果大家分崩離析,南明才會被清軍給一一瓦解。
參考資料:
《明史》
《清史稿》
《雞林舊聞錄雲》
《明季北略》
-
4 # WLG社會王
崇禎皇帝一共有7個兒子、7個女兒,不過存活下來的只有3兒2女,其餘的已經夭折。三個兒子分別是:太子朱慈烺、永王朱慈炯、定王朱慈煥。崇禎之所以沒有撤退,和他不服輸的性格有關。他一方面讓南京做好迎接的準備,另一方面他又命令駐守寧遠一帶的吳三桂火速增援北京。結果吳三桂的援兵沒來,李自成的農民軍反而包圍了北京城。此時的崇禎皇帝已經退無可退,說什麼也逃不掉了。為了保住皇家的血脈,他命令親信太監帶著自己的三個兒子分散突圍。哪怕有一個兒子逃到南方,將來也可以為父報仇。同時他還擔心自己的女兒們農民軍玷汙(這樣的事情,李闖賊的部隊沒少幹),為了保住皇家的尊嚴,他拔劍砍死了自己的女兒。
在這裡需要說一句,有一個女兒長平公主當時確實沒有死。不過並不是電視劇中的獨臂神尼,長平公主死於順治時期,不可能出現在康熙前期。崇禎皇帝自己在煤山自縊殉國,可是很不幸,他的太監們太不給力,三個兒子一個也沒能逃出去。他們全部落到了李自成的手裡,成為李自成要挾吳三桂和南方明朝勢力的王牌。可惜的是在那場至關重要的山海關大戰中,李自成一敗塗地,精銳部隊幾乎喪失殆盡。他自己帶著殘部狼狽逃回北京,崇禎的三個兒子不知去向。李自成隨後率領部隊向山西方向撤退,他準備修整以後再捲土重來。與此同時,吳三桂引導滿洲八旗已經進入了北京。順治小皇帝在北京祭天,似乎自己才是整個天下的主人。在他之後,南方明朝勢力擁立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稱帝。
二、三位皇子不同的歷史結局頗感意外
崇禎三個兒子的結局是完全不同的,先說一下太子朱慈烺。如果當時他能夠逃到南方去,作為天然的皇位合法繼承人,他絕對會成為下一任皇帝。可是當時出現了兩個朱慈烺,至今也不知誰真誰假。北方的朱慈烺被清廷抓獲,作為對自己統治威脅最大的人,多爾袞下令將其祕密處死。南方的朱慈烺下場更慘,他逃到南京時,福王朱由崧已經確立了自己的統治。這個時候他不會把皇位白白讓出去,所以寧可這個太子是真太子,也會被認為是冒充者。在皇位面前,什麼手足同胞都是廢話。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朱由崧最終殺掉了這個朱慈烺。就這樣,崇禎的太子成了政治犧牲品。由於缺乏皇家直系血脈,南方的那些明朝親王們都認為自己根正苗紅,他們的相互內鬥也是南明滅亡的原因之一。
接下來是朱慈炯,在電視劇《康熙王朝》等作品中,朱三太子朱慈炯非常的活躍。不過這僅僅是小說而已,歷史上真正的朱三太子從來沒有出現過。倒是有很多人為了方便起義,打著明朝皇子的旗號出來活動。朱慈炯就這樣從歷史中消失了,是死是活誰也不知道。最後是朱慈煥,朱慈煥還是很有能力的,他輾轉逃到了南方。在目睹大哥朱慈烺被殺之後,朱慈煥明白南方的這些叔叔伯伯們也靠不住。他開始在南方隱姓埋名,最後娶妻生子,過起了自己的小日子。時間過得很快,一轉眼朱慈煥已經75歲了,當時處於康熙統治的後期,康熙的那群兒子們正在瘋狂的死磕。就在此時,朱慈煥的身份暴露,為了一勞永逸的解決問題,康熙命令將朱慈煥全家凌遲處死。看似英明的皇帝,其實也是這副德行。
-
5 # 甲申十七年
崇禎皇帝有六個兒子六個女兒:
長子朱慈烺,1644年國變後被李自成抓獲,封宋王,山海關大戰後走散,我個人認為南明時的“北來太子”就是真的朱慈烺,後與弘光帝朱由崧一起在北京被斬首;
次子朱慈烜,出生後不久就夭折;
三子朱慈炯,1644年國變後被李自成抓獲,封定安公,山海關大戰紅走散,下落不明,懷疑死於亂軍之中;
四子朱慈炤,民間流傳最深的朱三太子,1644年國變後被人保護,輾轉逃出京城,康熙四十七年因莫名其妙的謀反罪被凌遲處死;
五子朱慈煥,四歲夭折;
六子早夭,名字失考,有流傳說叫朱慈燦。
長女坤儀公主,早夭;
次女長平公主,《碧血劍》和《鹿鼎記》九難的原型,1644年國變時崇禎皇帝砍下她的左臂,1646年病逝;
三女昭仁公主,1644年國變時被崇禎皇帝殺死;
另有三個女兒,皆早夭,姓名封號已無考。
-
6 # 棲鴻看紅樓
當時崇禎有三個活著的兒子,兩個活著的女兒。
三個兒子,換上平民的衣服,被崇禎送出去逃命了。崇禎只給他們幾句叮囑,連一個忠誠的僕人都沒配備——這也可以看出,崇禎混得有多慘,連一個忠臣都找不到了。
三個“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的少年,忽然跑到大街上,還是有戰亂之中,他們能怎麼樣?去投親靠友,又被拒之門外,甚至乾脆有被舉報的。他們先後被李自成、被多爾袞俘虜。
李自成沒殺他們,後來也許是被釋放了,也許是趁闖軍兵敗,混亂之中逃脫了。做了清朝的俘虜,多爾袞把他們殺掉了。
多爾袞殺他們的時候,宣稱他們是假冒的。於是在此之後,南明也好,清朝也好,出過好幾位“朱三太子”“朱五太子”,都是自稱當初的太子和皇子。究竟哪個是真,哪個是假,那由你去判斷了。
兩位公主呢,崇禎當場就要殺掉她們,以免“受辱”。小公主被一劍砍死,大公主傷重昏倒,後來逃得性命,再後來落到多爾袞手裡。多爾袞把她嫁給她原來定下的未婚夫。婚後不久,她就鬱鬱而終了。
人是死了,故事卻流傳下來。“獨臂神尼”曾出現在《鹿鼎記》《十三妹》等各種各類的文學作品中。
-
7 # 世界人文通史
崇禎帝的子女下場都非常悽慘,只有一位皇子通過“隱姓埋名”活到了75歲。
崇禎帝朱由檢是明朝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帝,史稱明思宗,年號“崇禎”。公元1644年,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攻破北京,崇禎皇帝不願意受辱,於是在北京城的煤山上吊自殺。
崇禎帝繼位的時候,明朝已經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爛攤子”。明朝的萬曆帝、天啟帝都是有名的昏君,在位期間以荒廢朝政而聞名,而泰昌帝在位時間太短,也未能扭轉危局。天啟帝暴斃後,信王朱由檢以宗室的身份繼承皇位,這就是崇禎帝。
《明實錄》記載崇禎帝有13個子女,最後只有三個皇子和兩個公主長大,其餘的子女全部在幼年因病夭折。這3個皇子分別是太子朱慈烺、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炤;這兩個公主分別是坤儀公主(姓名不詳)、長平公主朱媺娖。
永王朱慈炤的運氣稍微好點,在吳三桂失敗後隱姓埋名,改姓為“王”,躲過了清朝軍隊的搜捕。不過,朱慈炤在75歲時被人告發,當時已經是康熙後期。但清朝為了斬草除根,依然將朱慈炤凌遲處死。
清軍入關後,多爾袞考慮到長平公主只是一個女流之輩,所以並沒有殺害她。長平公主曾向清廷請求出家為尼,但沒有得到允許,她在明朝滅亡後的第二年,就因為悲傷過度而去世了。
公元1662年,南明的最後一個皇帝“永曆帝”朱由榔被吳三桂殺害於雲南昆明,南明徹底滅亡。遠在臺灣的鄭成功、鄭經父子為了反清,仍然奉“永曆”為正統年號。
-
8 # 夜不閉戶深耕半夜
明末清初因時局動盪,這一時期不少的事件或歷史人物,無論正史或是野史,其記載如同“百花齊放”般,是既多又雜真假莫辨。以至於,到了後世就成了一樁樁的謎案。
李自成攻陷北京後,崇禎先是下令皇后及嬪妃全部自盡,再親自提著刀去砍殺兩個女兒,年僅六歲的昭仁公主當場被殺。另一女兒長平公主手臂被砍斷,雖血濺當場卻保住了性命,可兩年後仍因病去世。據《明史》記載,死後賜葬廣寧門外。
崇禎自殺後,崇禎兒子的下落,一度成了清廷最為“關心”的,而重中之重便是尋找太子朱慈烺。崇禎皇帝共有七個皇子,長大成人的只有三個。即長子朱慈烺、三子朱慈燦及四子朱慈炤。
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十八日,眼見李自成軍將北京城圍得水洩不通,崇禎皇帝命三個兒子換上百姓的服裝,由太監護送找機會逃出去。從這時起,三個皇子的下落變得撲朔迷離。
據《國壽錄·崇楨太子》、《甲申傳信錄》記載,太子先是被民間一老太收留,可三個月後老太家實在貧困,太子又輾轉找到姥爺周奎。周奎不敢收留,且清廷搜捕太子的命令早已下達,便將其交予大清刑部,最終太子被處死。
這說法雖只提及太子,但至少有兩大“硬傷”。一是崇禎兒子化裝出逃有太監相陪,錢財自然備足,說老太因為貧困,又將太子打發走顯然不合邏輯;
二是周奎交出太子,後太子被處決。周奎作為明朝最後一任當朝國丈,也是太子姥爺,交出太子雖有這可能。可問題是清軍攻陷北京後,周奎一家也被捉去順天府。
不僅妻子、兒媳自溢身亡,長子也被活活打死,關押期間一直飽受刑罰折磨。三個月內太子又折返找他時間對不上,且尋找太子下落是橫跨了順治、康熙兩朝。 如果按記載上的說法,太子在北京陷落幾個月後便遭處決。
既然殺掉了,為何到了康熙年間還要祕密追查太子的下落?至少說明太子朱慈烺仍是下落不明。那麼,這兩個記載的可信度就幾乎為零。
另據明代李士淳《陰那山志》記載,崇禎年間曾任翰林編修的李士淳,在北京陷落時,被李自成手下劉宗敏關押,後劉宗敏在戰鬥中負傷,西撤時李士淳趁機逃脫。
李士淳計劃逃回老家廣東梅州,路上踫巧遇上崇禎太子,便與太子一道同回梅州。後來太子在當地陰那山的靈光寺出家,寺中的奯山和尚被認為是太子朱慈烺,而《陰那山志》裡還收錄了奯山和尚寫下的兩首詩。
據說,奯山和尚後來又到了東郊的祥雲庵,不久雲遊越南,回國後圓寂在廣州報資寺。由慧日和尚運回其骸骨,葬在祥雲庵。《陰那山志》創纂於明朝天啟年間,並經歷代多次增補,現存的是光緒年間的增訂本。
不過,雖有李士淳後人李大中在《二河先生事略》中承認其先祖曾救過崇禎太子,可沒有其他史料佐證的情形下,光憑兩首“氣度不凡”的詩作便認定其就是太子,至少是證據不足,可信度不高。
據《清實錄》記載,北京城陷落後,周奎帶著崇禎皇三子、四子見李自成。這次相見,太子並未出現。而清代谷應泰撰寫的《明史紀事本末》則認為,李自成後來封太子為宋王,在與吳三桂議和時,同意吳三桂提出用歸還太子與二王並離開北京城的條件。
《清實錄》記載: “太子最後出,不及至成國府,而匿民間。永王、定王並至嘉定府。十九日闖入,求上及皇太子。二十日起晨,嘉定侯周奎以永、定二王入朝。闖令行君臣禮,不從,遂長揖。”
據此,認為崇禎三子最終落入吳三桂手中。而後世又認為三人是被吳三桂殺害。不過,這說法同樣沒有多少可信度。一是《明史記事本末》僅是個人撰寫的紀事本末類史書,這類史料最大的不足,是事與事之間缺乏聯絡。
二是若吳三桂得到崇禎三子,降清後為表明心跡,必然會將三人交出。況且這可是“奇功”一件,就算是殺害也不會偷偷摸摸。這一點,可參考他攻入雲南後,領兵追至緬甸,將南明永曆皇帝生擒後押回昆明絞殺便可得知。
無論是《明史》、《清實錄》、《明季遺聞》、《明史記事本末》、《甲申傳信錄》等,對於北京城陷落直至李自成西撤的這段期間,崇禎三個皇子仍然生還並無異議。
也就說,李自成西撤後,三人的行蹤及下落才產生爭議。 崇禎的三個皇子究竟去了哪裡?個人認為,三子朱慈燦早早被殺,康熙年間抓獲並處死的“朱三太子”實際上是四子朱慈炤,而真正下落不明無影無蹤的僅有皇太子朱慈烺。
在《清實錄》、《東華錄》、《石匾書後集》、《國壽錄·崇禎太子》等都有記載周奎將太子交給清廷,後又作證這並非是太子,清政府也對外作出公佈,這人不是太子,但坊間卻一直傳言此人是真太子。
首先,周奎交出之人必定是三子之一。因周奎為求自保,自不敢隨隨便便找一個人來冒充;其次,周奎交出此人後,據《清實錄》記載,朝廷還特別賞賜財物嘉獎。“攝政和碩睿親王,賞故明周後父嘉定侯周奎、緞百疋、銀百兩。”
最後,朝廷對於皇太子一直心存忌憚,並暗中關注其下落及去向。康熙三十八年,康熙帝到南京謁明孝陵後,還專門下了道諭旨,下令訪察明代後裔,授以職銜。這道諭旨似乎是要說給太子及皇子朱慈炤二人聽。
清朝定都北京後,明朝皇室後裔和遺民相繼建立了弘光、隆武、魯監國、紹武、永曆等割據政權。康熙年間,利用“朱三太子”名義起兵反清的事件就多達十次。各地冒出眾多的“朱三太子”,僅捉獲被殺的就有三個。“朱三太子”,實際上成了反清的一面旗幟。
《清實錄》記載,李自成撤離北京後,皇四子朱慈炤被李自成部下一個姓毛的將軍帶著逃到河南。後清廷查詢的風聲漸緊,毛姓將軍扔下只有十三歲的朱慈炤獨自逃命了。
朱慈炤只好沿途乞討,一直到了安徽鳳陽。在這裡,他遇到了前明的王姓諫官收留,為避人耳目,改名“王士元”。王諫官去世後,朱慈炤逃到浙江餘姚,後被一鄉紳看中招為上門女婿,育有六子三女和一個孫女。
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已屆七十五歲的朱慈炤在山東被清廷捕獲,全家遭處斬。據《清實錄》記載,被抓之人最後確認為崇禎皇四子朱慈炤。
《清實錄》記載: “丁未。先是奉差查審大嵐山賊吏部侍郎穆丹押解賊犯朱三、即王士元等父子六人至京、下九卿詹事科道會審。至是九卿等覆奏:朱三供伊系崇禎第四子。”
因此,四皇子朱慈炤是在康熙年間被殺,而周奎交出後被殺害的該是皇三子朱慈燦,而皇太子朱慈烺則下落不明。他或許死於逃亡路上,或者在某處隱姓埋名直到老去。
-
9 # 尚宮女史
1644年的三月對崇禎是最為痛苦的一個月,大同已丟,李自成率軍奔北京城而來,而崇禎坐在皇宮中如坐鍼氈,一個個壞訊息接踵而至,到了十七日,起義軍已經圍攻京城,而到了十八日,李自成已經攻入北京。
眼看著城外烽火連天,崇禎在皇宮中不斷踱步,他沒有想到明王朝已經走過了277年,卻會敗在他的手中,這是他始料不及的,但似乎也是註定的。
實際上,大明的滅亡固然不是崇禎一人所為,但也的確是他加速了王朝的滅亡,這一點是他不能夠辯解的。即便他至死都在抱怨諸臣誤他,但他到底也不完全無辜。
就在崇禎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太監張殷站出來勸說崇禎投降,這激怒了崇禎,在他的認知中,國君死社稷,怎麼可以就這麼投降了,如何對得起列祖列宗?所以崇禎一劍結果了張殷,然後開始安排一切。
他早已做好了殉國的打算,因此對后妃和子女做了不同的安排。凡是女人,只有一個字,那就是死,不能讓她們被侮辱,凡是兒子,則需要保全,為的是為朱家留下血脈,將來有一天或許能收復土地。
崇禎後宮中的女人並不多,位分最高的只有三人:周皇后、袁貴妃和田貴妃,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是明熹宗朱由校的懿安張皇后。
這四個人中,田貴妃已經病逝,因此只有周皇后、袁貴妃和懿安張皇后,國破家亡之際,她們只能和崇禎一起殉國,崇禎將周皇后叫到自己身邊,有這樣一段對話:
帝泣語後曰:“大事去矣。”後頓首曰:“妾事陛下十有八年,卒不聽一語,至有今日。”
這算是最後的告別了,之後崇禎命人去她們的住所,讓她們自裁。很快,周皇后、懿安張皇后的自縊身亡的訊息就傳來,不過袁貴妃卻並沒有死,說來也是她命大,《明史》記載:“帝又命袁貴妃自縊,系絕,久之蘇。帝拔劍斫其肩,又斫所御妃嬪數人,袁妃卒不殊。”
袁貴妃自縊卻並沒有死,等他甦醒之後,崇禎親自拔劍砍了她的肩膀,但這樣同樣沒有要了袁貴妃的命,只是昏死了過去,倒是崇禎的其他不知名的妃子都被砍死了。
解決完了妃嬪,崇禎又去了壽寧宮,壽寧宮中住著長平公主,長平公主當時已經15歲,本來許配給了周顯,但兩人的婚期卻因為混亂的局勢而一再擱淺。
等到崇禎到了壽寧宮,長平公主牽著崇禎的衣袖哭泣,崇禎扶著女兒,悠悠地說:“汝何故生我家!”然後揮劍砍向長平公主的肩膀,斷了她的左臂,長平公主昏了過去。
眼看著長平公主倒地,崇禎又去了昭仁殿,昭仁殿中住著的是年僅六歲的昭仁公主,崇禎看著這個年幼的女兒,縱然心裡不忍,還是拿劍砍向了昭仁公主。崇禎一共只有六個女兒,其中四個夭折,唯有長平公主和昭仁公主活了下來,沒想到崇禎卻要親自結果了她們,可想而知崇禎心中是何等的心痛。
但再心痛也要安排好一起,在皇家,公主和皇子雖然都是皇帝的孩子,但公主長大後只不過是政治聯姻的棋子,而皇子所起的作用確實相當大的,要麼繼承皇位,要麼護衛江山。
也因此,崇禎雖然砍死了自己的女兒,而自己也要殉國,卻必須要護住自己的兒子,他們是明朝的希望和未來,身上的擔子很重,即便不能復明,也能保朱家血脈流傳下去。
崇禎有七個兒子,其中有四個兒子夭折,分別是皇次子朱慈烜、皇五子朱慈煥、皇六子和皇七子。而長大成人的只有太子朱慈烺、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炤。
崇禎對三人做了安排,朱慈烺和朱慈炯為周皇后所生,崇禎派人護送兩人到了他們的外祖周奎的家中,而朱慈炤是田貴妃的兒子,崇禎派人將他送到了其外祖田弘遇的家中,希望這些勳戚能護著他們,然後又讓成國公朱純臣統領諸軍和輔佐太子。
等崇禎做完這一切後,也到了他殉國的時候了,他帶著十幾個太監衝了出去,準備做最後的抗爭,但這抗爭顯然太過自不量力,且皇宮都沒能出去。崇禎一整晚沒閤眼,等天剛矇矇亮,崇禎鳴鐘召集百官准備開最後一次會議,只不過此時的北京城已然變了模樣,沒有一個大臣前來。
崇禎看和空落落的前殿,不得不承認大明是真的亡了。他帶著王承恩來到了萬歲山(也叫煤山,即現在的景山),尋了一棵歪脖子樹,然後三尺白綾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死前,他在衣襟上留下了自己最後的話語:
“朕涼德藐躬,上幹天咎,然皆諸臣誤朕。朕死無面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無傷百姓一人。”
王承恩看著殉國的崇禎,也不願意苟活下去,於是在歪脖子樹旁邊尋了一棵樹,也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崇禎死後的第四天,長平公主竟被救了過來,順治二年,也就是1645年,長平公主上書順治帝,要求出家,但遭到了順治帝的拒絕。順治帝讓長平公主和周顯完婚,並賜下了不少的田產財物等,兩人婚後倒也算是恩愛有加,但長平公主一朝國破家亡,又思念故去的雙親,以至於抑鬱成疾,1646年就病逝了。
而被崇禎保下來的三個兒子則在順治入關之後失去了蹤跡。太子朱慈烺曾在城破之際被獻給了李自成,獲封宋王,但等到李自成敗退後,朱慈烺則失去了蹤跡。至少《明史》中並沒有記載他的下落,因著他的失蹤,“假太子案”倒是時不時出現一次,彷彿是提醒世人不要忘了他這個太子。
不過,有一種說法似乎有根有據,即朱慈烺後來到了欒川的老君山,暗裡被追隨而至的遺民奉為皇帝,明裡則是修行的道士。這種說法並非沒有證據,老君山下的太子墓以及碑文等似乎能證明朱慈烺的確在這裡生活過,直到病逝。但畢竟缺乏最直接的證據,因此只能當做是一種猜想。
如果說朱慈烺在清初時期至少還激起了一點水花,那麼,他一母同胞的弟弟定王朱慈炯則完完全全處於失蹤狀態,既沒有他的傳說也沒有他出沒的記載。
倒是後來鬧得沸沸揚揚的朱三太子案著實讓清朝的皇帝頭疼,尤其是康熙年間所抓獲的那個朱三太子,他自稱是崇禎第四子,至於誰是崇禎第四子則有爭議。
一般來說,很多夭折的孩子是不算進去的,也就是說如果按照總的排名來說,崇禎的第四個兒子應該是田貴妃所生的永王朱慈炤,第五子則是朱慈煥;但如果不將周皇后所生但不到一年就夭折的朱慈烜算進去的話,則崇禎第四子是朱慈煥。
這在外人看來似乎沒有什麼區別,都是崇禎的兒子,都可以算作是明朝皇室後裔,但對於清朝皇帝來說則是不同的。因為朱慈煥實際上在1640年的時候已經死了,死的時候只有五歲,也就是說,他並沒有活到明朝滅亡,活到明朝滅亡的只有太子、定王和永王。
基於這一點,康熙將朱三太子口中的第四子認定為朱慈煥,朱慈煥早在明朝時期就已經去世,則朱三太子就成了假冒的,“朱三供伊系崇禎第四子。查崇禎第四子,已於崇禎十四年身故。” 這樣一來就容易給朱三太子定罪了,其結果就是實際為朱慈炤的朱三太子被康熙下令處死,他的那些兒子也都被處死。
當然也有一種說法,認為《崇禎實錄》和《清史》中記載的朱慈煥五歲去世可能是一種錯誤,實際上朱三太子就是真正的朱慈煥。真真假假,後人已經很難去分辨,不過,經常冒出來折騰的朱三太子倒的確讓清朝皇帝們很是頭疼。
-
10 # 小崔讀書說事
都知道明末帝崇禎皇帝朱由檢在李自成攻克京城後自縊殉國,那麼問題來了,朱由檢死的時候34歲,應該也有不少子女,那他的子女們下落如何?其實朱由檢的一個兒子後來還給清朝的康熙皇帝造成了不少麻煩。
走投無路之下朱由檢狠心殺女
先說說朱由檢的兩個女兒長平公主和昭仁公主,朱由檢一生本來有六個女兒,但是夭折了四位,因此當時李自成起義軍攻入京城時,朱由檢身邊還有次女長平公主和昭仁公主。當時長平公主15歲,昭仁公主6歲。
公元1644年三月十八日早晨,李自成起義軍對北京城發起總攻,朱由檢就已經開始絕望了,各地勤王軍隊還沒到,京城守備空虛,根本抵擋不住李自成的起義軍。
因此朱由檢已經做好最壞的打算,他為了延續皇室血脈香火,在這天清晨立刻派人分別帶著三個兒子送到宮外安置起來。
把兒子們安置好之後,朱由檢又先讓妻子周皇后和袁貴妃自縊,隨即又讓嫂子懿安張皇后(明熹宗天啟帝朱由校之妻)自縊,以免她們落入起義軍手裡受辱。這個過程中周皇后和張皇后全都自縊而亡,只有袁貴妃由於體重超重,上吊時壓斷繩子了摔了下來,由此撿了一條命,一直活到清朝順治時期才去世。
朱由檢安排好妻子和嫂子自縊後,又持劍去兩個女兒的住處,兒子可以送走逃跑延續朱家血脈,但是女兒不能落入起義軍手裡受辱,因此朱由檢決定親手送兩個女兒上路。
當時京城大亂,長平公主已經有不好的預感,所以她把妹妹昭仁公主帶到自己身邊。朱由檢來到她們的居所時,年僅6歲的昭仁公主還不明白怎麼回事,她看到父親朱由檢走了進來,於是就歡快地跑過去想讓父親抱她。
當時在場的人都不會想到朱由檢看著幼女跑了過來,他狠了狠心一咬牙,一劍就刺進了昭仁公主的胸口,幼小稚嫩的昭仁公主還沒來得及喊他就已經被刺死了。
年紀較大的長平公主看到這一幕的發生已經懵在了當場,她萬不會想到平時那麼嬌寵她們的父皇會直接把妹妹刺死。
很快朱由檢又持劍向長平公主走來,長平公主立刻就明白自己的下場將要和妹妹昭仁公主一樣了,出於求生慾望,長平公主跪下哭求父親不要殺掉自己。
朱由檢面對女兒的哭泣加上剛才已經殺了小女兒,他也不禁悲從中來,他悲痛地說:“汝何故生我家!”
說完朱由檢就揮劍向長平公主劈了過去,長平公主本能地舉起左臂阻擋,就這樣朱由檢的利劍劈斷了長平公主的一條手臂,長平公主慘叫一聲昏了過去。
心慌意亂朱由檢也顧不上再去檢查長平公主是否已死,眼看長平公主昏死過去之後,朱由檢就匆匆離開。他最後想讓心腹太監王承恩組織軍隊護衛他逃出京城,結果當然是失敗了,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朱由檢帶著王承恩一同在景山上吊自縊而死。
那一邊被朱由檢劈斷一臂的長平公主昏迷了很久,被一些心地善良的宮女救活,後來李自成的起義軍攻入紫禁城後就開始搜捕明朝皇室成員,這些好心的宮女就把長平公主和之前上吊壓斷繩子的袁貴妃一同保護起來,對外只稱她們是無辜的宮女被朱由檢臨死前瘋狂砍傷。
所以李自成一直不知道朱由檢的女兒還在皇宮中,後來李自成佔據京城不久就被明朝總兵吳三桂獻出山海關聯合清軍所打敗。
順治入關之後,清朝為了安撫人心,對外宣佈將保護明朝皇室成員,這時候袁貴妃和長平公主才被清朝搜尋出來,清朝向來是隻殺明朝男性皇室成員,對於女性皇室成員還是要履行諾言保護起來,因此袁貴妃和長平公主都得到了清朝的善待。
清朝為此還特意公告天下將奉養明朝皇室成員袁貴妃和長平公主終老,所以到了清朝之後,袁貴妃和長平公主還繼續居住在紫禁城中。
朱由檢生前曾給長平公主訂婚,朱由檢給她選擇夫家正是周皇后的本家親戚也算是她的表兄周世顯。當時由於局勢混亂,長平公主與周世顯只是訂婚沒來得及完婚,明朝還滅亡了。
在明朝滅亡之後,長平公主被清朝收養,由於她損失了一臂,已經成了殘疾人,因此她不想連累周世顯繼續與他成婚。於是長平公主就給順治皇帝上書,懇請批准自己出家為尼,從此長伴青燈古佛。
當時的清朝政權由順治的叔叔攝政王多爾袞把控,多爾袞為了向天下人展示清朝善待明朝皇室成員,因此拒絕了長平公主想出家的請求,並派人尋找到了周世顯,隨後以順治名義下旨要完成朱由檢遺願,賜二人立即完婚。
就這樣長平公主最終與未婚夫周世顯完婚,不過她的命並不好,長平公主在懷孕五個月的時候,由於斷臂之後身體十分虛弱,最終在孕期感染重風寒不治去世,年僅17歲。
因此朱由檢的兩個女兒,小女兒昭仁公主在危急關頭被他刺死,次女長平公主被他劈斷一臂,雖然僥倖活了下來,但是斷臂也使得長平公主身體受損,最終導致了她在孕期染病去世。
朱由檢送走的三個兒子也沒能興復大明
朱由檢一生本來有七個兒子,不過基本都夭折了,李自成攻入北京時,他只有三個兒子還在世也就是長子朱慈烺、三子朱慈炯、四子朱慈炤。
朱慈烺和朱慈炯是親兄弟,都是朱由檢嫡妻周皇后所生,朱慈炤是朱由檢寵妃田貴妃所生。朱由檢在最後關頭希望儲存兒子以圖保住血脈,重新興復大明,因此他派人把三個兒子分別送走。
太子朱慈烺被朱由檢委託給了大明靖難功臣朱能的後人純國公朱純臣,朱由檢想讓朱純臣率領京城殘餘的軍隊拼死護送朱慈烺跑到南京再造大明。
不過朱由檢萬萬不會想到,世代深受大明厚恩的靖難功臣朱能的後人朱純臣居然毫無骨氣,把他的兒子朱慈烺當成了見面禮獻給了李自成。
幸好的是李自成沒有為難和加害朱慈烺,反而對朱慈烺以禮相待,還問他有什麼要求沒有,朱慈烺提的要求就是希望李自成能以帝后之禮安葬朱由檢和周皇后。李自成答應了朱慈烺的請求,因此朱由檢在死後才能被歸葬於明十三陵中。
不僅朱慈烺被交到了李自成這裡,朱慈炯和朱慈炤也被交了過來,可以說朱由檢的兒子們都被李自成一網打盡了。
所以朱由檢自盡之後不久,他的三個兒子就都落到了李自成手中。後來李自成冊封三兄弟為王爵,朱慈烺很有骨氣拒不接受李自成冊封,並帶著兩個弟弟一起絕食,想效仿朱由檢以身殉國。
李自成當然不能讓三兄弟就這麼死了,這三兄弟是李子成將來征服明朝南京政權的資本,因此李自成把三兄弟分別嚴格監管起來。
後來李自成親自率軍去山海關與吳三桂交戰,他特意把三兄弟都帶上,想以他們要挾吳三桂投降。結果李自成卻被吳三桂與清朝聯軍在山海關外一片石打得慘敗而逃。
在起義軍潰敗時,朱慈烺三兄弟趁著混亂就跑了出去,不過三兄弟卻在混亂中失散了。最先是朱慈烺在逃跑過程中被吳三桂的軍隊抓獲,吳三桂認出了朱慈烺,想把他交給清朝的多爾袞。朱慈烺卻十分機智,他看出吳三桂用心不良,於是假意迎合吳三桂,後來又在夜裡趁亂逃離了吳三桂的軍營。
朱慈烺逃跑之後不知所蹤,後來南明方面還出現了多起假冒朱慈烺的人,為此南明對外稱朱慈烺被清軍和吳三桂害死了,還替他發喪,南明政權先後追諡朱慈烺為獻慜太子、悼皇帝。
不過據現代史學界在河南省洛陽市欒川縣老君山考證,朱慈烺逃跑之後很可能跑到了老君山隱居起來,並在他的曾祖父萬曆皇帝朱翊鈞下旨修建的老君山金頂太清觀出家當了道士。此後朱慈烺一直隱居到康熙十八年(1679年)才去世,終年51歲。現今老君山附近還流傳著朱慈烺隱居的傳說,山下還有太子墓和太子碑。
朱慈炯逃跑之後也是不知所蹤,不過他可對後來清朝的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父子兩代造成了極大的困擾。
從康熙初期開始,民間但凡爆發起義,絕大多數起義軍都會打出朱慈炯的名號反清復明。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在三藩之亂時,趁機想圍攻紫禁城的朱三太子反清復明的事件。
雖然這場企圖突襲紫禁城的起義被消滅在了萌芽狀態,但是清朝一直沒抓到朱慈炯,直到六年後朱慈炯在西安,後來康熙請前明舊臣和太監都出來辨認,才知道這個朱慈炯並非是真的朱慈炯,而是京城無業遊民楊起隆。
楊起隆與明朝的不少老太監相熟,從這些老太監口中他得知了宮廷生活習慣以及皇帝和眾皇子的生活習慣,於是他刻意模仿失蹤的朱慈炯,企圖藉助朱慈炯的名號,號召反清復明。這件案子也稱楊起隆起義事件,後來楊起隆被康熙下旨凌遲處死。
楊起隆被殺之後,康熙時期還有很多地方民間起義,從北方到南方甚至連康熙晚年臺灣府,但凡有農民起義必定打出朱慈炯的金字招牌,似乎朱慈炯三個字就成了反清復明的最好招牌。
不過根據歷史學家孟森先生考證,康熙很可能最終還是捕殺了真正的朱三太子朱慈炯,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時,康熙南巡又被人以朱三太子的名義行刺,於是康熙大怒命令各地方官員暗中在全國各地嚴厲篩查朱三太子的蹤跡。
結果在山東汶上縣一名教書先生王士元被當地官府盯上了,原來這個王士元作為一個教書先生卻很詭異,他給自己的兒子們起的名字都是生僻字,而且他的兒子們名字與當初朱元璋給朱棣一脈定下的家譜字輩吻合,他的兒子們都是“和”字輩外加末一字均為“土”字部首,因此官府認定王士元即便不是朱三太子也是明朝嫡系皇室成員,所以就把他抓了起來。
王士元被抓時已經75歲,在審問之下,王士元稱自己就是清朝苦苦尋找的朱三太子朱慈炯,原來當初朱慈炯在逃亡時被前明的一位王姓官員所救,後來王姓官員為了掩護他收他為養子,並給他改名王士元,其名字含義就是取自原是王的諧音。
此後朱慈炯先是跑到浙江餘姚,後來清朝對南方地區排查前明皇室成員力度比較大,所以朱慈炯又跑到了山東汶上縣。最終在汶上縣成家生子,由於朱慈炯始終不想背棄祖宗定下的家譜,他以為改了姓就沒人能找到他,於是給自己子孫都按朱元璋當年欽定的朱棣一脈字輩起名。
這件事上報康熙這之後,康熙為了杜絕後患,不肯承認王士元就是朱慈炯的身份,他認為王士元是冒充朱慈炯,以冒充前明皇室成員的罪名,將75歲的王士元及其子孫滿門全部誅殺。後來經清末民初時期的歷史學家孟森先生考證,這個王士元極有可能就是真正的朱慈炯,康熙是故意不承認他的身份將他及他的子孫斬草除根了。
現代歷史學者們還在貴州考證出了朱由檢第四子朱慈炤的下落,當初朱慈炤從李自成起義軍中逃跑之後,逃亡途中被明朝吏部侍郎鄒元標之子鄒之麟所救。
鄒之麟先是帶朱慈炤回到了自己的江西老家隱居,二人以父子相稱,鄒之麟為朱慈炤改名為鄒啟貴。後來清軍南下,對南方地區查得很嚴,鄒之麟擔心朱慈炤的身份暴露,於是又帶著他遠赴大西南,跑到了貴州遵義一帶隱居生活。
後來朱慈炤就在貴州遵義三岔河一帶落地生根,朱慈炤雖然一輩子隱姓埋名沒有被發現,但他臨終時把自己被父親朱由檢冊封的永王玉印傳給了子孫後代,並在臨終時定下祖訓,鄒家後人不永生永世不得與朱姓通婚。
至今為止朱慈炤在貴州遵義的鄒姓後人已經傳至第十三代人,朱慈炤的鄒姓子孫後人至今有300多人,而朱慈炤的永王玉印至今還在長門子孫這支中世代流傳,同時朱慈炤的鄒姓後人至今還嚴守祖訓不與朱姓通婚。
所以朱由檢雖然送走了他的三個兒子,而且他的三個兒子也由於各種原因都僥倖活了下來,但是他們誰也沒能再復興大明,也只有老三朱慈炯是靠著朱三太子名號給康熙添了不少麻煩。
寫在最後
因此朱由檢當時在世的三子兩女,最小的女兒昭仁公主直接被他殺了,次女長平公主僥倖存活卻成了殘疾人,導致孕期染病而亡,三個兒子多是隱姓埋名,除了三子朱慈炯沒隱住被康熙滿門誅殺之外,太子朱慈烺和四子朱慈炤都得以善終。
-
11 # 泉寰東坡先生
崇禎避免死後受凌辱,逼皇后貴妃自盡,揮劍弒女,女兒哀怨,一時手軟短其臂,後被師太所救,為金庸《碧血劍》裡的阿九公主。三個兒子分別遣送外遁。其中一個兒子70多歲暴露身份,被清朝誅殺。
回覆列表
崇禎帝先後共有七子六女,其中第二子、第五子、第六子、第七子和四個女兒都幼年早夭,到甲申之變的時候還活著的有太子朱慈烺、三皇子定王朱慈炯、四皇子永王朱慈炤,以及長平公主和昭仁公主兩個女兒。
然後三位皇子就在李自成軍營裡碰了頭,李自成對崇禎帝的這幾個兒子還算寬厚,進入北京沒幾天,封太子為宋王,定王、永王二兄弟也改封為公爵。雖然李自成此舉有安撫民心和招降故明官員的考慮。
太子朱慈烺在逃脫之後,也不知道他咋想的,居然前去北京投靠外祖父周奎,周奎看到朱慈烺之後也是大吃一驚,一開始周奎希望太子趕緊逃跑,不要連累他們,朱慈烺畢竟是太子,多少有點脾氣,然後就賴著不走,雙方大吵了一架,搞得周邊人家和巡捕都知道了,事已至此,周奎就把太子舉報了。
多爾袞此時明白出現一個前明太子對於滿清政權具有多大的衝擊力,於是他安排了一出認證真偽的鬧劇,指鹿為馬般強行將朱慈烺定為假太子處死,一些敢於發聲認為太子是真的人也被清廷處死,長平公主為此事受了很大刺激,之後的身體每況愈下,隨後就在哀怨中死去。
朱慈炯被帶回北京之後,就被康熙帝以假冒為由處死,理由很草率,比起當年處理太子疑案更加漫不經心。
彼時朱慈炯年甚小,必不能逸出,今安得尚存?大約是假
四皇子永王朱慈炤,一開始是一個人流浪,在鳳陽遇到一個故明給事中,便說明了自己的身份,這位官吏出於對明廷的感恩就收養了他,這段時間朱慈炤過得很穩定,還獲得良好的教育,等到這位給事中去世之後,朱慈炤便南下江南,在浙江又遇到了一位胡姓的故明官員,然後這位官民又一次收留了他,從此他便冒籍隱居在浙江餘姚,還結婚生子,以教書為生,成了清朝的順民。
就這樣安穩的生活了幾十年,這時期,朱慈炤已經有了一個很龐大的家庭,為了養家餬口,朱慈炤常常去當教書先生,還結識了不少清朝官吏,朱慈炤還嚴格按照明代宗室家譜的排輩順序給自己兒子們起來標準的佳名,都用“和”字排輩,最後一字都是帶有“土”部的怪字。
至此,崇禎帝的全體兒孫們都被殺了個精光,再也不能讓人奉為造反的旗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