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2914863520049
-
2 # 寬心77
理論上,大家都能夠提出很多很好的入學考試的方法。講起來,都是很合乎理性的。但是在中國這種人情社會中,具體實施過程中的扭曲和“變通”,我想是無法避免的。
我想目前的考試製度,還是符合中國國情的”最不壞”的考試製度。人們可以說出它的種種弊病,但是在目前的國情下,卻只能做一些枝節的修正和改革。
我想,中國教育體制改革,目前最重要,是要真正的落實貧窮孩子的免費教育和邊遠貧困地區師資的培訓問題。
總之,中國教育體制的改革,首要的問題,是管理者必須”辦實事”。不要再做那種把自己評為一流大學的貽笑大方的事情。
-
3 # 傅建榮
教育問題的根源是選拔,就是不管你怎麼弄,國家只需要10%(假定)的人才,剩下的就是普通人。
如果不選拔,就是世襲,這樣你是否滿意?
你需要做得是不盲目焦慮,不盲目攀比,大部分人總歸平凡。
-
4 # 北京瑋哥
學生們爭的是教育資源,中國的好大學還是太少了,如果每個省都有幾所清華北大那樣的學校,再有幾十所好點的大學,哪至於現在這麼你死我活的。
-
5 # 飛鳥留痕2O16
即使知道現階段教育的某些問題,也並不一定就能完全有效地解決,這實在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就如同我們知道中國還有一些窮人,但仍不能一下子完全讓所有窮人變富人一樣。
其實,這本質還是一個“知“與"行“
“破"與“立“的關係。
要知道,僅僅“知",是一件較容易的事,特別是一些崇尚空談的,整天誇誇其談,貌似學富五車,才高八斗的。
而"破"也是一件不難的事,比如高考,多少人詬病,一張卷定終生,可見過什麼人拿出了過什麼比高考更公平的選拔人才的方法嗎?
又比如對所謂應試教育的批評,有人總是抬出所謂素質教育與之抗衡,似乎考高分不是某種素質的體現,要知道,人的很多方面的素質在一個短暫的時間內如何斷定高低?
談"知“者,論“破"者,比比而是,甚囂塵上,可一涉及如何“行“,如何“立“,就鮮見有人拿出經過反覆調研,得出翔實的資料,具有科學性,合理性,可行性的具體方案來。
這就告訴人們,一個時代就其獨特的時代特徵,超越這個時代本質的理想虛擬及設想,都是蒼白的,不具可行性的,也就是沒有現實意義的。
-
6 # 燕子228278126
提筆以是淚眼朦朧,喘息半晌。五十五歲了,還是過不去心上的這個坎,每打出一個字都要流出一串眼淚,我還在喘息;我能記起很小時的事情,還是從上學時說起吧。剛上學時,我的個很高,為此媽媽就將我的年齡多報了一歲,可老師還是不相信,由於學習成績突出成為班級第一位班幹部--學習委員,老師對我特別好,那時我就想:老師要是我媽媽那該多好哇,她做飯時我問她問題,她能給我正確答案,我的記憶力又好,我知道的事是不就要比別人多得很多?當然老師對我也是格外關心,體育課向老師推薦我,體育老師沒同意,就把我拽到一邊說:讓你爸爸找一找體育老師,讓你進乒乓球班。我跟爸爸說了,結果如泥牛入海,爸爸根本沒去找。父母都願意給我去開家長會,都讓彼此去為姐姐去開家長會,我的心裡當然也有小小的驕傲。先說道這,太囉嗦了,可要進入正題不鋪墊又不行,到這裡,休息一下,因為下一篇那是悲慘的世界。
-
7 # 阿卡189714005
沒問題的都改了,改壞了也無需擔責;碰到真有有問題的那就真的沒法改,因為專家們只會幹兩件事:市場化,剝離、重組。
-
8 # 李興文又稱蓮生
中國傳統文化有三條根,即:儒釋道。中國有毛澤東思想。這都是教育的大方向。中中國人要學習中國本土文化,他是老祖宗的偉大智慧。
回覆列表
是因為知道的人沒有決定權。有權威的人又不願意挺身而出!都在等待最高指示。可恨的是把關的人都在趁亂得利!現今社會不光是教育問題,都在得過且過。形成了社會的症狀!多說就是牢騷埋怨。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