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祖母綠yu
-
2 # 美麗江南Z
解決老人問題,不能只靠子女!“回家看看”只能部分解決老人的“缺失”。
-
3 # 情感專家太慢
這問題是一個垃圾問題,老人親情缺失的度在哪裡?我們可以像聖人一樣說:應該將老人帶在身邊,像父母曾經帶孩子那樣帶自己的父母,可沒有人能夠做到。那我們把標準降到最低,經常打電話,逢年過節看一看也能解決老人親情缺失的問題。可是這樣子會有很多人罵你不孝。
有些人在家啃老打著陪伴老人的幌子,有些老人帶孩子就像老虎一樣,在孩子成年之後就將孩子趕走獨自生活,就算過年了都不要孩子回來,掙錢重要。所以,100個人有100種準則。
王明陽說‘致良知’,自己的父母你摸著良心就能找到孝順的標準。照此標準做,你就可以問心無愧了,照別人口中的標準做,做到了你就可以成為關羽那樣的人。
-
4 # 冬天裡的詩
不希望常回家看看,也不希望一次次離別一絲絲離別的悵然,只要在外生活工作都好,就是老人最大的心願。
兒女們在外,是一顆掛在老人們腦海中靜靜閃爍的星,是很多老人的期待,這是所有老人恆久不變的大愛,平安在外就是對老人最大的親情。
即使不常回家看看,親情都不缺失。
自己能掌握自己的起居生活前題下都不會,經常對兒女說一切都好,都是親情的體現。
事實上久久不見,更勝常常呆在身邊。
只要兒女們在外一切都好,都會成為老人們身心安全的保障。
敏感於看望與不看望,必定缺少親情的調和,不是調息和調心的方法,要想活得交久,他人與自己心情愉悅就好。
有相當一部分老人也挺在乎兒女們回來看自已,否則就心生不愉快,真正意義上說懂得心願的很少。
-
5 # 苗條彌勒1
這問題實質是個腦筋固執的表現。常回家看看都還不滿足,就把子女培養成廚師保姆(我不是岐視這個職業)。天天都圍在你身邊,你就給他們發薪水養他們的家。太自私,太沒大局。
-
6 # 請珊除使用者名稱乾坤
只能給老人減少些想法!增加點高興!
-
7 # 砂糖橘yd
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情感需求是在物質需求滿足的基礎上產生的。如果老人特別看中情感需求,證明他物質方面不匱乏,那你常回家看看肯定能讓他們高興。在現實中,有錢的老人需要愛和陪伴,沒錢的老人則更需要錢。
-
8 # 報曉34506441
在現實生活中,子女們有自己的事業,有自己的家庭,我們老一輩的就不要給他們壓力了,儘量給足他們的時間與空間,也就是給足了我們自己的時間與空間,也就是把自己的身體養好自然就好養老。
-
9 # 晨風絮語
我們小區有一位八十多歲老人抱怨孩子們每次回來坐在沙發上對老人愛答不理,你問一句他答一句,問得多了還不耐煩。
孫子輩的小時候圍在奶奶身邊,奶奶長奶奶短的,黏著奶奶什麼也幹不了,自從上了高中來看奶奶的次數越來越少,等上大學想見一次面只有過節的時候。
進了家門往臥室一躲,自己玩自己的,奶奶問什麼要麼敷衍,要麼說“跟您說您也不懂,您就別問了。”
看著屋裡一大家子人是挺熱鬧,可是想跟誰說話都插不上嘴,一個個不是低頭玩手機就是姐幾個湊在一起聊著。
老太太看看這個不好意思打擾,望望那個不想挨呲嘚,只好默默地坐在一邊聽他們聊,不敢插話。
老年人一個人住孤獨,盼著孩子們能常回家看看,可真把他們盼回來了,不是這個嫌棄就是那個不搭理,感覺自己又是個多餘的人。
兒女常回家看看老人是對的,可關鍵不在於“看”,而在於“陪”,陪著老人聊天、解悶,陪著老人出門遛遛彎看看風景。
老人不在乎吃什麼穿什麼,一句貼心的話,幫他解決一兩件實際問題比什麼都重要。
老人情感缺失,主要缺失的是沒人聽他囉嗦,沒人從精神上給予安慰。在接受伺候的同時還要忍受訓斥、嫌棄、白眼,還要看臉色,這才是讓老人最難受的。
幫助老人解決情感缺失不在於嘴上說得如何,而在於行動,在於坐下來傾聽老人的嘮叨。
-
10 # 正能量Sunnygq
現在的社會是一個塊奏的社會,孩子們在外打拼掙錢路途遙遠,那有時間常回家看看,每隔幾天只要打個電話,或者影片溫馨的問候也就足夠了,何必要坐飛機或者高鐵花費大量的路費常回家看看,多得不償識,完全沒有這樣的必要,老年人要解決自己情感缺失的問題,只有靠自己調解,保持樂觀的情緒,愉悅的生活。
回覆列表
絕對能。孩子不能拴在腰帶上,在外闖蕩常回家看看,已經做到孝敬的極致。老人也不能過分要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