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跪射俑

    在長達8年之久的安史之亂中,安祿山其實只存在了1年多一點,也就是13個月便死了,但安祿山死後,為何安史之亂又過了6年多後才徹底平定?難道是擔任平叛第一人的郭子儀水平不行?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一、狡猾而強大的安祿山

    先說安祿山。這人很可怕。既然安史之亂是安祿山挑起的,說明這人有足夠強的實力。的確,他不是一個普通的放火者,他確實有奪取唐朝江山的實力。安祿山幾乎具有一個梟雄所有的特徵。首先是這人聰明的很,史載他通曉6種語言,僅憑這一點就可以秒殺古今歷史上許多智囊人物;他還做過一種叫牙郎的職業,相當於經紀人的角色,這種職業特能鍛鍊人,因為他要為做買賣的雙方協議物價什麼的,一樁生意能不能做成,經紀人的作用非常大。他要促成一筆買賣,就必須要精確算計,衡量各方面的得失,所以安祿山是非常懂得交易的。事實上,在他看來,人生就是一場交易。不,這句話是葛朗臺說的,安祿山更牛,他認為天下就是一場交易。

    安祿山為了成就這筆巨大的交易,為了得到唐朝的江山,是經過長期的周翔的謀劃的。此人老奸巨猾,偽裝成一副忠厚的樣子,取得唐朝朝廷和唐玄宗的信任,然後翻臉不認人,背後捅刀。他究竟有多會偽裝,舉個例子。本來楊國忠是唐玄宗跟前的紅人,安祿山的偽裝能讓唐玄宗不信楊國忠,而信任他。楊國忠這人雖奸,但他也不是個白痴,他很早就看出安祿山有反心。所以他就多次提醒唐玄宗安祿山會造反。唐玄宗疑惑之下,想試探一下安祿山,就把他召進京城。但安祿山到華清宮拜見唐玄宗時卻來了個惡人先告狀,他竟哭著說:“我是外族人,不識漢字,皇上越級提拔我,以致楊國忠嫉妒我,想害我。”會六種語言的老安竟然說他不識漢字!這人可真是裝到家了。

    安祿山通過偽裝和奉承得到皇帝的信任,一身兼任平盧、范陽、河東三鎮節度使,大權在握。他期初在范陽郡城北曾築起一座雄武城,表面上看來是防禦侵略的,實際上是儲藏兵器、糧食的,打算以後起兵造反用的。做為一個梟雄,安祿山把聰明、機智、狡猾、狠毒、武力等各種手段都玩到了極致。所以說他絕對是安史之亂中第一厲害的人物,沒有他,就不存在安史之亂這個名詞。但問題是,安史之亂剛開始一年,他就被兒子殺死了,那麼為何這場戰亂又持續了6年多?是平叛的軍隊不行嗎?大名鼎鼎的郭子儀,難道他並不像傳說的那麼厲害,而是水平不夠高?接下來看看這個問題。

    二、一關失三將,唐朝的平叛失去先機

    一盤棋的輸贏往往決定於它的開局,如果開局開得好,就可能一帆風順;否則,就可能陷入被動。當時朝廷平叛安史之亂就陷入了開局的巨大失誤之中,就是一關失三將。什麼意思?這個關指的是潼關。潼關做為關中的門戶,其位置非常重要。當初漢朝的劉邦以長安為都城,是經過慎重考慮過的,最重要在於長安易守難攻,而潼關正是為長安的防守而存在。所以後來的朝代多以長安為都城,包括南北朝時期的一些小朝代都看中了這一點,隋唐也就理所當然把長安當做國都了。

    安祿山起兵之初,首先對準的是東都洛陽,不僅是因為洛陽離安祿山的地盤近,還因為它好進攻,沒有長安那麼多的屏障和防禦體系。所以他三下五除二就拿下了洛陽。然後劍指長安。而這時,唐朝朝廷需要做的僅僅是守住潼關就可以了。事實上,朝廷第一輪派出的平叛將領們都是這樣想的。比如高仙芝和封常清。他們由於倉促應戰,帶了臨時湊的一群烏合之眾來抵擋安祿山的精銳,結果被叛軍打得一敗塗地,被迫退守潼關。在當時的情況下,據守潼關這一招絕對是高招。但唐玄宗卻聽信宦官邊令誠的讒言斬殺了高仙芝和封常清,自毀長城。

    最滑稽的就在這裡。潼關本來是唐朝的一個穩固的屏障,就像一個守護神一樣的存在,唐朝不但沒有利用好這個守護神,反而因為潼關而斬掉了兩個戰功赫赫、非常有戰鬥經驗的名將。這還沒完。斬了兩個還不夠,還有第三個。第三個更有名,就是哥舒翰。哥舒翰曾經是戰神級別的人物,是那種善於打硬仗,在戰場上不要命的主。他曾經屢次在對吐蕃人的戰鬥中立下奇功,比如公元749年的石堡城一戰,他率軍硬是拿下了唐朝多年來一直沒有收復的石堡城,震懾吐蕃許多年。也讓大詩人李白極為歎服,稱他比古代的戰神白起和衛青還厲害。哥舒翰的勇猛是連安祿山都忌憚的。所以唐玄宗才派哥舒翰去抵禦安祿山。

    但當時哥舒翰因為長期縱情聲色落了一身病,臥床不起了,按理說不能出征。可唐玄宗著急,在楊國忠的鼓動下硬是讓他帶病出徵。這也行,主帥也不一定非要衝鋒陷陣,只要指揮得當就可以了。事實上哥舒翰的指揮謀劃還是不錯的,他跟高仙芝、封常清一樣選擇了堅守。安祿山照樣沒轍。可此時唐玄宗再次做出了一個弱智的選擇,他在楊國忠的慫恿下命哥舒翰主動進攻安祿山。這樣哥舒翰無奈之下,大哭了一場,放棄了潼關的優勢,到靈寶跟安祿山力拼,結果中埋伏而全軍覆沒。哥舒翰狼狽逃回潼關,被部下綁到安祿山跟前請降。結果被安祿山囚禁,隨後被叛軍殺掉。

    這樣唐朝因一個潼關而失去三大名將和數十萬大軍,在平定安史之亂開局就陷入巨大的被動之中。那麼當時其他地方如何應對安史之亂?當時的郭子儀在幹嗎?

    三:郭子儀在安史之亂初期的戰績

    毋庸置疑,郭子儀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名將,他也是正兒八經的科班出身的將軍。他早年參加武舉,以“異等”的成績被朝廷錄用,一直是很受朝廷信任和器重的將才和帥才。

    在安史之亂剛爆發,郭子儀就開始了平叛之路,755年十一月,郭子儀因喪母在家裡守孝,朝廷將之“奪情”啟用,也是強行派他出兵抵禦叛軍的。只不過他沒有參與洛陽以及長安附近的戰鬥,而是被充朔方節度副大使,率朔方軍跟叛軍作戰。就是說剛開始,郭子儀的戰事並不在唐朝核心區。因為當時安祿山造反已經蓄謀已久,他一發兵就是全方位的,並非一點爆破;除他外,還有史思明等,幾乎同時向唐朝開火,氣勢洶洶,史無前例。高仙芝、封常青、哥舒翰等是在關中、中原核心地區,郭子儀等則是在外圍,唐朝也是在全面反攻。

    郭子儀不愧一代名將,因為他遠離朝廷,相對有較強的自由度,指揮戰鬥也就比較從容,不像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一再受朝廷掣肘。他很快就收到奇效,先是收復靜邊軍(今山西右玉縣),斬殺叛將周萬頃;又在河曲擊敗叛將高秀巖,收復雲中(今山西大同)、馬邑(今山西朔縣),開通東陘關(在今山西代縣東南)等,似乎前程一片大好。

    幾乎與此同時,另一位名將李光弼也大發神威,他自太原東進攻打常山,並克之;郭子儀率軍出井陘關,與李光弼一同擊破史思明數萬軍隊,平定藁城;又南攻趙郡(今河北趙縣),再度勝利。總之在郭子儀的努力下,唐軍在中原的外圍救火,如果這樣下去,安史之亂也不會亂8年。

    四、郭子儀平定安史之亂的艱難歷程。

    郭子儀在山西、河北以銳不可當之勢,橫掃叛軍。他在河北的行唐、沙河等地又接連打敗史思明叛軍,大大震動安祿山,於是安祿山只得派兵支援史思明。但郭子儀在李光弼等將領的協助下繼續高奏凱歌,他們在嘉山大破敵軍,斬敵4萬人,逼迫史思明逃往博陵。河北各地在郭子儀大軍的激勵下,紛紛起來抵抗叛軍,黃河以北形勢一片大好。郭子儀遂決定一鼓作氣,北征范陽,直搗安祿山老巢。如果按這種打法,平定安史之亂似乎指日可待。然而此時,局勢發生了變化。

    就在郭子儀在黃河以北屢奏凱歌之時,中原戰事陷入泥坑。前線傳來訊息,哥舒翰兵敗潼關。長安危在旦夕。緊接著叛軍攻陷長安,唐玄宗棄城而逃,入蜀避難。太子李亨在寧夏靈武登基,朝廷政權重新洗牌。唐肅宗李亨下詔令軍隊班師。於是郭子儀與李光弼率軍隊五萬趕赴朔方,直搗黃龍的計劃化為泡影。

    不過唐肅宗李亨相比他爹李隆基還是清醒的,郭子儀和李光弼在他的支援下仍有不少出彩的發揮,比如平定河曲之戰,斬獲頗豐。

    這時,傳來了一個好訊息,757年正月,安祿山被兒子安慶緒弒殺,唐朝平叛前景一片光明。因為叛軍一旦群龍無首,會陷入混亂。事實上,之後的安史叛軍確實是一片大亂,他們也是各自為戰,互相打殺,如果朝廷抓好機會,也會迅速結束戰亂。

    就在安祿山被殺不久,爆發了有名的睢陽之戰,唐河南節度副使張巡等率軍民堅守睢陽(今河南商丘南),同叛軍頑強地戰鬥了10個月之久,成功地牽制了叛軍的10多萬兵力,使郭子儀得以從容地收復長安。之後,唐軍劍指洛陽。殺死安祿山在洛陽稱帝的安慶緒一看不妙,被迫放棄洛陽,逃往鄴城。郭子儀又乘機收復洛陽。至此叛軍吞併天下的企圖基本破滅。

    之後就是聲勢浩大的鄴城大戰,唐軍在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朝廷又發昏招,使此戰失敗,導致叛亂繼續發酵。本來鄴城大戰,如果讓郭子儀全權指揮的話,有可能一舉拿下叛軍,結束安史之亂。此戰唐朝動用了20萬大軍,號稱60萬,大有一舉殲滅叛軍之勢。可此戰朝廷簡直是太犯昏了。

    首先,出戰時間不夠及時,唐肅宗待安慶緒逃至鄴城一年後才下令出兵,原因是肅宗忙於迎太上皇李隆基回長安,把軍中大事耽誤了。這還不算,此戰唐軍派了郭子儀、李嗣業、李光弼等九大節度使共同出擊,可謂氣勢空前,但卻不設元帥,郭子儀是以天下兵馬副元帥的身份統戰。元帥前加一副字,基本沒事了,結果造成群龍無首的局面。這還不說,唐軍不設元帥也就罷了,讓副元帥頂上去也行,但朝廷卻派了一個不懂用兵打仗的宦官魚朝恩來當監軍,讓他來管副元帥和各個節度使。這簡直自毀長城。原因是朝廷對各節度使的猜忌心理,恐怕他們權力太大再度反唐。

    事實上,當時叛軍兩大首領安慶緒和史思明之間有很大矛盾,唐軍若能同仇敵愾完全可以擊敗他們。結果讓魚朝恩這個白痴把事情給搞砸了。

    先是唐朝各路大軍圍攻鄴城,安慶緒死守,並派人向史思明求援。史思明率13萬大軍來救,但他由於跟小安有矛盾,所以並不太想急於救援安慶緒,而是小戰一下,奪取魏州後採取觀望態度。這時是唐軍的大好時機。759年正月,李光弼建議分兵進逼魏州,對史思明軍來個各個擊破。如果這樣,先幹掉史思明,則安慶緒不戰自敗。但宦官魚朝恩卻拒不採用李光弼建議。結果唐軍圍鄴城四月不下,大敵當前,史思明為了大局,放下跟安慶緒之間的恩仇,開始出兵向唐軍逼進,並截斷唐軍糧運,贏得先機。

    759年三月初六,號稱60萬之眾的唐軍在李光弼等各節度使的統領下,在安陽河之北的相州,同史思明親領的5萬精兵大戰,雙方均傷亡甚重,不分勝負。關鍵時刻,郭子儀率軍而來,唐軍的勝利砝碼頓時加重。但此時,歷史跟唐軍開了個玩笑。郭子儀軍剛到達,未及列陣,便狂風驟起,天昏地暗,各路軍馬盡皆驚慌失措,紛紛退軍。結果唐軍一退便不可收拾,自相踐踏,死傷慘重。郭子儀只得退保洛陽,其餘各節度使也退兵本鎮。至此,最好的一次解決叛軍的機會被浪費掉了。此戰以唐軍的大潰而告終,並且此戰還有一個重大損失是,在收復長安和洛陽戰鬥中立下赫赫戰功的名將李嗣業的陣亡。

    相州之戰後,一直妒忌郭子儀的魚朝恩,趁機把失敗的責任推到郭子儀身上,結果唐肅宗將郭子儀召還京師,並剝奪了他的兵權。當然此後郭子儀又重新獲得了兵權,但此一時彼一時也,錯過了最好的機會,平叛將會繼續拖延下去。後來唐肅宗駕崩,年輕有為的唐代宗繼位,郭子儀又有了出彩的發揮。不過又有宦官程元振等出來搞事情,郭子儀曾再次被奪去兵權。

    ​最後還是叛軍大起內訌,曾經殺死老爹安祿山的安慶緒被史思明殺死,而史思明又被其子史朝義殺死,叛軍一盤散沙的情況下,郭子儀才抓住機會同僕固懷恩等名將把安史叛軍最終解決掉。

    所以就整個平定安史之亂的過程來看,儘管安祿山死了,叛軍的勢力還很強大;不過群龍無首,唐朝完全可以抓住機會速戰速決;但是由於朝廷的屢出昏招,尤其是鄴城大戰的慘敗,造成平叛過程的一再延長。所以並不是郭子儀水平不行,恰恰相反,是因為他太行了,引起朝廷的猜忌,沒有完全放權,而是讓不懂用兵的宦官瞎指揮,才導致唐軍在戰場上的失利,錯過平叛的大好時機,使安史之亂無限期延長。安史之亂最終儘管被平了,也使唐朝元氣大傷,從此嚴重地走向了下坡路。

  • 2 # 關河南望

    公元755年,安祿山從范陽起兵造反,一路勢如破竹,攻破洛陽後安祿山稱帝,國號大燕。後攻破潼關,逼迫唐玄宗逃往西蜀避難。

    隨後郭子儀率兵二十萬圍困相州,與此同時安祿山部將史思明自立為燕王,安慶緒以禪讓帝位的條件邀請史思明前來救援,史思明率兵擊敗郭子儀,解了相州之圍,同時一不做二不休的殺掉安慶緒,稱“大燕皇帝”。

    沒過兩年史思明為又被其子史朝義所殺,叛軍內部逐漸人心渙散,終被大唐平叛史朝義走投無路自縊而亡,持續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亂”終於結束了。

    稱帝后的安祿山,由於疾病的折磨,脾氣變得暴躁煩亂,動不動就鞭打臣子們,連他的肱骨之臣嚴莊也遭鞭棍抽打,嚴莊記恨安祿山,於是計劃在正月初五夜伺機幹掉安祿山。他夥同安祿山的次子安慶緒一起動手,原來安慶緒早就想奪取老爸的權利。所以二人一拍即合。

    嚴莊讓安慶緒站在門外,他握著刀,帶著閹人李豬兒一起走進安祿山的營帳,李豬兒揮起大刀砍安祿山的腹部。安祿山雙目失明,床頭經常掛著一把刀,等他發覺刺客時已經晚了,床頭上的刀又拿不到手,只是搖著帳幔大喊道:“快來人呢!這人是我的家賊呀!”原來安祿山雖然失明,但能感覺到李豬兒的氣味。安祿山聲嘶力竭,喊罷就斷氣了。

    三人於是在床下挖了一個5尺深的洞穴,用毛毯包著安祿山的屍體埋了。隨後也沒有舉行喪葬儀式,嚴莊立即向外宣告,說是安祿山傳位給晉王安慶緒,尊稱安祿山為太上皇。一代梟雄安祿山就這樣死去了。

    說實話,安祿山的失敗,完全是內亂造成的,殺死他的人,都是安祿山最親近的人,除了兒子,閹人李豬兒也是最信任的人,安祿山每次洗澡都是李豬兒全程陪伴。由此可見,往往擊敗自己的不是對手而是自己的親人。

  • 3 # 滋溜一下

    安祿山,胡人,按照現在的話說就是少數民族,是個大胖子,胖到什麼程度呢?肚子大的都已經蓋到膝蓋了,我們俗稱的啤酒肚,就是這麼個胖子因為受唐玄宗寵愛,成為北方三鎮的節度使,統帥唐軍精銳十幾萬,號稱有20萬人馬。

    宰相楊國忠把安祿山當成眼中釘肉中刺,欲先除之而後快,兩人關係很不好,唐玄宗也知道將相不和,但是並沒有從中周旋、勸和。本來安祿山就有逆反異心,正好借“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為由,起兵造反。

    可笑的是,唐玄宗剛開始並不相信安祿山會起兵謀反,他相信自己的馭人之術,結果是確是自欺欺人而已。等唐玄宗反應過來,急忙召集軍事會議,命高仙芝、封常清率兵反擊安軍,因為臨時召集起來的部隊,戰鬥力遠遠比不上安軍,造成陪都洛陽被攻佔,唐軍職能退受潼關,堅守不出。

    憑藉著潼關天險,只要做好防禦,不主動出城迎戰,安祿山是沒有辦法的。然而昏庸的唐玄宗輕信讒言,以“失律喪師”之罪處斬封常清、高仙芝,啟用年事已高,身體生病的哥舒翰鎮守潼關。

    哥舒翰也是守城不出擊,弄得安軍無可奈何,於是安祿山用幾千老弱病殘的士兵作為誘餌,想要引誘哥舒翰主動出擊。

    哥舒翰上書唐玄宗說明不出擊的理由,然而楊國忠認為哥舒翰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在唐玄宗面前讒言於哥舒翰,狀告哥舒翰按兵不動,錯失良機,結果這次唐玄宗又相信了,一道聖旨下去命令哥舒翰出城迎敵,哥舒翰自知皇命難違,率兵出擊,經過一番戰鬥,唐軍境20萬軍隊全軍覆沒,哥舒翰也被手下將領殺害。

    潼關失守後,長安城也就無險可依,很快安軍就打到長安城下,這就有了歷史上著名的馬嵬兵變,之後唐玄宗讓位給太子李享,即唐肅宗。這個時候唐軍才算真正意義上的反擊安軍,其中著名將領郭子儀和李光弼帶領唐軍反攻安史軍隊。先是收復洛陽,打的安慶緒棄城落荒而逃,之後經過一年多的時間終於平滅了安軍。

    安祿山本來因為肥胖身體就不咋樣,因為患有眼疾,不久就啥也看不到了,脾氣變得就特別暴躁,經常鞭打身邊的人。作為安祿山的長子安慶緒因為擔心被廢,連同安祿山身邊太監將安祿山殺死於床邊,然後被毯子裹著屍體就地掩埋了。

  • 4 # 李從嘉的戰爭茶室

    安祿山是被手下的謀士嚴莊和兒子安慶緒聯合殺死的,當時安祿山已經換上了嚴重的糖尿病等疾病,眼睛已經接近失明,嚴莊和安慶緒收買了安祿山身邊的太監殺死了安祿山。

    安祿山死後並不意味著安史叛軍被消滅,哪怕是史思明父子前後被殺也不意味著消滅了叛軍,消滅的只是叛軍中的原有領導層罷了。安史叛軍這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在中原進攻的前線部隊,一部分是在河北留守的軍團。安史叛軍是一支以河北番漢將士為核心的武裝掠奪、割據集團,從上到下都沒有完整的戰略規劃,在中原作戰是殺一路搶一路,根本就不注重根據地建設,他們把戰利品送回河北老家。在戰爭後期,安史叛軍中的軍頭們紛紛投降了唐軍,賣掉了史思明之子史朝義。安史叛軍中的軍頭及其武裝形成了後來的五大藩鎮,其中魏博的創始人田承嗣攻克洛陽的戰績,戰爭結束時,他手中依舊有近5萬大軍;李寶臣則帶著安史叛軍的精英騎兵組成了成德藩鎮;幽州藩鎮的創始人李懷仙擔任過叛軍的范陽節度使,搶了史朝義的人頭換取了唐朝的信任;平盧淄青藩鎮則是由不服安、史集團的平盧軍“義軍”組成的,創始人是侯希逸;建立淮西藩鎮李忠臣也出身平盧軍,他的侄子李希烈還兼任過淄青節度使。這五大藩鎮在唐朝中期一共擁有三十多萬軍隊,比原先的勢力強大了一倍。

  • 5 # 長史如歌

    安祿山的軍隊在安祿山活著的時候沒有被打敗,而是在他死後七年後被打敗覆滅的。安祿山死於自己兒子和大臣、親近宦官之手,是一樁古代家庭倫理慘案。

    1.安祿山的軍隊為什麼這麼能打?

    安祿山的軍隊當時是三鎮節度使的精銳。由於唐玄宗對安祿山的迷之盲信,讓這個腦滿腸肥胖乎乎看起來人畜無害的安祿山同時擔任平盧、范陽、河東三鎮節度使,這三鎮是防備北方突厥人的重地,駐軍長年作戰,裝備精良,經驗豐富,戰鬥力十分強悍。天寶十四載,一心想進行二次創業,實現穿龍袍做皇帝偉大夢想的安祿山掀桌子起兵反叛唐朝,率領三鎮以奚人、契丹人、室韋人為主力構成的十五萬大軍,本著對李唐朝廷我不但要打死你還要嚇死你的戰略思想,吹牛號稱二十萬,浩浩蕩蕩向洛陽方向進攻。

    募兵制削弱了唐中央禁軍的戰鬥力。唐朝初期在徵召士兵方面實行的是府兵制,府兵類似於民兵,平時為農,戰時為兵,兵器、盔甲甚至戰馬都由自己承擔,這就要求府兵都要有一定的土地財產才能自己供養戰馬和購買兵器。隨著土地兼併的加劇,很多農民失去了土地,也就無力承擔府兵的職能。李唐朝廷一看,這樣下去可就軍將不軍,國將不國,十分危險!必須搞一搞軍事體制改革,向創新要未來,於是募兵制閃亮登場。募兵制是職業軍人制度,徵召的士兵的武器裝備和戰馬由朝廷提供,士兵只需要搞好訓練和打仗就行。募兵制無疑是古代軍事體制改革的一大進步,但結合起節度使制度來,卻成了中央政府的一劑毒藥。唐朝廷封了一堆大小節度使,各地節度使將領地內經濟、財政、人事一把抓,地盤大勢力壯的節度使通過募兵增加了自己的軍事實力。此外,這種摸著石頭過河的軍事體制改革由於缺乏經驗和前瞻思考,導致了招募的士兵只忠於招募和訓練他們的軍官,進一步削弱了中央政府的控制力和軍事戰鬥力。

    2.安祿山是怎麼死的?

    安祿山被自己的兒子和謀臣、宦官聯手殺死。安祿山造反的時候52歲,也算不上很大年齡,問題在於不知道是因為遺傳原因還是胡吃海喝缺乏運動原因,安祿山身材肥胖,“益肥壯,腹垂過膝,重三百三十斤”,估計三高和脂肪肝是少不了。由於造反是件體力和腦力雙消耗的高強度工作,一身富貴病的安祿山在健康上雪上加霜,不但身上長瘡癤,還漸漸雙目失明,身體不好加上工作不順利,脾氣就暴躁起來,經常打罵和虐待大臣,連重要謀臣嚴莊也不放過。最後忍無可忍的嚴莊聯合受安祿山虐待懷恨在心的宦官李豬兒,還有因安祿山封小兒子為太子而心懷怨念急於上位的次子安慶緒,組成三人弒君弒父戰鬥小組,在一天晚上來到安祿山寢帳內,安慶緒在門口把風,嚴莊和李豬兒突擊入內,李豬兒用刀砍安祿山那個目標明顯的大肚子。人家武林高手身體擋刀用鐵布衫,安祿山老哥身體擋刀用脂肪肝,結果是脂肪肝究竟不如鐵布衫,安祿山“撼幄帳大呼曰:‘是我家賊!’腹腸已數鬥流在床上,言訖氣絕。”以子弒父,以臣弒君,是什麼讓親生兒子心生怨恨?又是什麼讓親近的戰友舉起了屠刀?是人性的泯滅還是道德的淪喪!?

    3.安祿山的軍隊是怎麼敗的?

    安祿山雖然身死,但他的造反大業自有後來人,弒父小賊安慶緒和安祿山親密戰友史思明分別繼承了安祿山的遺志,將造反事業進行到底,這一鬧,又是六七年。後來史思明殺死了安慶緒後,也步了安祿山的後塵,為長子史朝義所殺。叛軍間不斷的內訌和朝廷的不斷征討,終於將安史叛軍撲滅。

    書讀得少君評說:安史之亂燎播八年,若非叛軍中內訌頻頻,導致力量一再削弱,大唐帝國極有可能在肅宗時代就結束了。叛軍之所以戰鬥力強悍,除了節度使制度導致了地方諸侯的強大,朝廷沒有及時消除募兵制度的一些弊端外,還與唐玄宗初期的亂指揮,後期又猜忌太子李亨而施加制約也有很大關係。這充分說明了,安史之亂也是三個家庭的倫理慘劇,缺乏父愛的孩子容易走極端,良好的家教和和諧的家庭關係,尤其是父子關係,對於事業的發展的有著無比的重要性。

  • 6 # 悟空說史

    當時的安祿山擁兵數十萬,比唐朝軍隊不相上下,這樣的安祿山是很難被打敗的,最終的打敗方式還是“策反內亂”才取得了最終勝利!

    但安祿山本人又是安史之亂最重要的核心人物,即使是時常的鞭打周邊侍衛,可這也夠不上性命之憂,最重要的就是安祿山觸動了他兒子的“繼位”問題

    安祿山的長子在安祿山起兵了之後就被唐玄宗殺了,剩下的二兒子本以為安祿山百年之後會傳位與他,於是在各種戰事中也十分的賣力,但之後的安祿山又娶了一宮宮主,並且生下了一個兒子將寵愛都轉移到了這個孩子的身上。

    簡單來說安祿山之死就是一場既得利益者害怕自身利益受損的事變,就是二兒子安慶緒怕被廢,安祿山後宮中嚴莊怕宮中事變於己不利,宦官李豬兒怕捱揍,這三者之間一拍即合所造就的事情。

    而安祿山一死,安史之亂中的核心人物就沒有了,那些原安祿山的部下也漸漸的投降了唐朝,安史之亂就此結束,可以說安祿山之死就是唐朝歷史的一個分水嶺,是安史之亂從轟轟烈烈到黯然落幕之間的一個轉折!

  • 7 # 歷史有妖氣

    安祿山是安史之亂的元凶,他的死亡與他晚年的疾病所帶來的暴虐以及他的家庭內部矛盾密切相關。安祿山在舉兵之後,身體其實已經出了問題,史籍中記載了一系列症狀:身肥體重,有“三百餘斤”(唐制)。這種人得糖尿病的可能性比一般人更大。由於肥胖,安祿山晚年體農容易生癤長瘡,常年不愈,而且逐漸失明,就是因為疾病困擾,他常常無法臨朝聽政。

    尤其是佔領長安之後,軍事上再也沒有大的進展,唐政府軍實力又在逐漸恢復,令他十分焦躁。經常呵斥打罵手下,動不動就處死人,甚至就連嚴莊這樣重要的謀臣也時不時被打。

    就在此時,安祿山家庭內部的矛盾也到了一觸即發的地步。安祿山手下最能幹的兒子是安慶緒,也是太子的不二人選。但是安祿山喜歡自己的妾段氏,而段氏生有兒子安慶恩,所以安祿山就想立安慶恩為太子。這使安慶緒極度不安,因為一旦安慶恩即位,自己作為年長並且有軍功的皇子,被視為威脅然後被除掉的可能性甚大。嚴莊對此心知肚明,所以他找到安慶緒,兩人一拍即合,決定剷除安祿山。他們找到了安祿山貼身的閹人李豬兒,此人也厭煩了安祿山,後來他們三人聯手趁安祿山睡覺時把安祿山亂刀砍死。

    毫無疑問,安祿山的死對於朝廷來說是一個令人振奮的訊息。敵人內部已經出現了裂痕,而唐軍實力在逐步恢復,最終被唐軍打敗。

  • 8 # 才子八怪

    “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分水嶺!但始作俑者安祿山叛亂後,雖一路勢如破竹,佔領都城長安,卻並未嚐到什麼甜頭,就一命嗚呼了!

    唐朝建立後,統治者積極開疆拓土,連年對外用兵。每平定一地,就設府管轄。為了加強中央對邊疆的控制,唐玄宗李隆基在開元十年(722年),增設十個兵鎮,管理者為九個節度使和一個經略使(唐玄宗時代,節度使成為掌控地方軍、政、財、民於一體的“國王”)。

    前期的李隆基知人善任,勵精圖治,將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但到了晚年,李隆基卻日益驕奢淫逸,寵信外戚奸宦,朝野腐敗。李林甫(“口蜜腹劍”之奸相)、楊國忠(楊貴妃兄長,楊貴妃受寵後隨之雞犬升天)把持朝政,與頗受李隆基寵信的地方大員安祿山矛盾重重。募兵制的實施,又讓兵員和將領的關係密不可分。野心勃勃的安祿山為消除李隆基的疑慮,多次進宮表示忠心,還拜楊貴妃為母親,在楊貴妃枕邊風的影響下,李隆基更加信任安祿山了。

    回到地方後,擁兵自重、久懷異志的安祿山終於以討伐楊國忠為藉口在轄地范陽起兵了。安祿山手下15萬將士久經沙場,驍勇善戰,兵鋒直指長安,勢不可擋!危急存亡之機,李隆基派安西節度使封常清兼任范陽、平盧節度使,防守洛陽。又派六皇子李琬為帥,高仙芝為副帥東征平叛。但由於新募兵員缺乏訓練,被叛軍殺得大敗,洛陽被攻陷。安祿山在洛陽稱帝,國號大燕。而被李隆基委以重任的封常清和高仙芝商議對策,認為潼關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就採取防守措施,固守潼關以“疲敵”,結果李隆基聽信讒言,認為二將消極怠戰,下旨將二人殺掉,以哥舒翰代之。哥舒翰據險而守,曾大敗安祿山之子安慶緒。無奈李隆基再次聽信讒言,嚴令哥舒翰主動率軍出擊,結果唐軍大敗,哥舒翰被俘。

    安祿山一介武夫,為了上位不擇手段,在李隆基的縱容下做了三鎮節度使已經位極人臣了,但賊心不死,妄想反叛取代李唐,罪不容誅。結果死在自己兒子手中,也算自食其果。

  • 9 # 代牧益州閻文平

    安祿山起兵時是平盧、范陽、河東三鎮節度使,但其實只有范陽是死黨,平盧、河東都沒有積極響應。而且還出了義士顏杲卿,結果:“於是河北諸郡響應,凡十七郡皆歸朝廷,兵合二十餘萬;其附祿山者,惟范陽、盧龍、密雲、漁陽、汲、鄴六郡而已。”

    “杲卿又密使人入漁陽招賈循,郟城人馬燧說循曰:"祿山負恩悖逆,雖得洛陽,終歸夷滅。公若誅諸將之不從命者,以范陽歸國,傾其根柢,此不世之功也。"循然之,猶豫不時發。別將牛潤容知之,以告祿山,祿山使其黨韓朝陽召循。朝陽至漁陽,引循屏語,使壯士縊殺之,滅其族;以別將牛廷玠知范陽軍事。史思明、李立節將蕃、漢步騎萬人擊博陵、常山。馬燧亡入西山;隱者徐遇匿之,得免。”

    顏杲卿連留守范陽的安祿山馬仔賈循都策反了,可惜賈循很快被幹掉了。

    安祿山剛起兵時,打不破潼關,後路又被斷,“於是河北十餘郡皆殺賊守將而降。漁陽路再絕,賊往來者皆輕騎竊過,多為官軍所獲,將士家在漁陽者無不搖心。”導致“祿山大懼,召高尚、嚴莊詬之曰:"汝數年教我反,以為萬全。今守潼關,數月不能進,北路已絕,諸軍四合,吾所有者止汴、鄭數州而已,萬全何在?汝自今勿來見我!"尚、莊懼,數日不敢見。”安祿山自己都後悔起兵了,責怪智囊了。

    結果唐玄宗君臣怒送哥舒翰一波,導致安祿山殺進兩京。

    後來安祿山其實也沒被怎麼打敗,殺死他的是他親兒子安慶緒。晚年他患眼疾,看不見東西,脾氣暴躁,經常打人,手下的嚴莊經常被打,懷恨在心。安祿山起兵時,在長安的原配康氏和長子安慶宗被玄宗所殺,安慶緒是安祿山的次子,是康氏的兒子。安祿山稱帝后立平妻段氏為皇后,安慶緒為晉王,卻喜愛段氏的兒子安慶恩,想立安慶恩為太子。757年正月初五,安慶緒因懷疑自己不是安祿山的繼承人,就唆使嚴莊挑撥宦官契丹人李豬兒,一日,嚴莊持刀和李豬兒進入帳中,安慶緒在帳外,李豬兒用大刀砍中躺在床上的安祿山的肚子,安祿山摸索床頭的刀而不得,撼幄帳大呼曰:“是我家賊!”腹腸已數鬥流在床上,言訖氣絕。

  • 10 # 手機使用者59227240749

    首先安祿山沒被打敗,只是和唐軍處於僵持狀態。安祿山佔有長安、洛陽二都後,沒有繼續進取的目標,但是要時刻提放退往老巢幽州的通道不被切斷。唐軍在丟失兩京後士氣低落,也沒有尋求正面決戰的計劃。各個節度使保守本境,互相觀望。正當兩方處於戰略僵持下,安祿山子安慶緒殺父奪位,打破了這種均勢,也為史思明出范陽與安慶緒互擊,與唐爭天下埋下伏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和領導吃飯該怎麼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