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繩墨,本指木工用繩染墨在木材上彈印直線,古代一般用它比喻規矩、法度。古代還將法度稱為“三尺”,因為古時把法律條文寫在三尺長的竹簡上。
B. 本文中的《八陣圖》是一篇談及軍事的長文,與杜甫那首讚美諸葛亮的同名五絕不同。
C. 漢祖、闔閭與韓信、孫武在本文中分別代指明君與賢臣。
D. 鳴鏑(響箭)、堠(古代瞭望敵情的土堡)火在文中均指長城上的報警裝置。“推轂”乃引用周文王與姜子牙的典故。
12.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賈開宗身懷奇才,好談國家大事,喜歡喝酒,不受俗禮約束,經常得意地說自己做宰相時,在一年內平息了寇亂,三年全部撤掉邊塞駐軍。
B. 作者認為,如今以文臣的身份來擔任武事,雖然天天舉薦人才委任將領來支援他,只能說好名聲得到了,平息騷亂卻沒有做到。
C. 作者認為,天下如有韓信、孫武這樣的人才,就應當給他權力,讓他統轄廣大的地區,而不應再讓開府來管轄他,讓宦官作監軍來牽制他。
D. 本文是為其好友賈開宗的老而不見用鳴不平,而更大篇幅是論述天下致亂的重要原因“文臣望淺,武臣志驕”。
13. 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夫為相,不必讀書,身先險阻,策合群力,能不忌害人之功者,名相也。
(2)天下而無韓信、孫武,又何取於諸將而群委之以旌節,倚之若長城也哉?
答
8. A A項,“愈,更加”錯誤,“亦未始非勿藥而愈病也”意思是也未必不是不用藥就使病痊癒。“愈”,使……痊癒。
9. B A項“為”,前一個作.介詞,替;後一個作動詞,當作。
C項“且”,前一個作副詞,將要;後一個作連詞,尚且。
D項“之”,前一個作助詞,取獨;後一個作代詞,它。
B項兩個“也”都表判斷。
故選B。
10. C “不難……而難……”是選擇句的關係,所以應在“而難”之前停頓,排除AB兩項;“其所拜者韓信”意思是他應作“難”的賓語,意思是難的是他拜的是韓信,“其所拜者韓信”是一個判斷句,意思完整,中間不能斷開。句子的意思是漢高祖的高明,不是難在拜於將壇之下,難的是他拜的是韓信;吳玉闔閭的信望,不是難在斬殺自己的寵姬,而是難在識別賢才孫武並任用他。
11. D D項,“鳴鏑(響箭)、堠(古代瞭望敵情的土堡)火在文中均指長城上的報警裝置。‘推轂’乃引用周文王與姜子牙的典故”錯誤,由原文“而鳴鏑在郊,堠火且連未央”可知,鳴鏑在古代戰鬥中常常起指示前進方向的作用,而未必是報警。本文中的鳴鏑、堠火都不在長城。“推轂”是出自《史記·馮唐傳》的典故。
12. A A項,“經常得意地說自己做宰相時,在一年內平息了寇亂,三年全部撤掉邊塞駐軍”錯誤,由原文“餘友賈生開宗,年逾五十,老矣。負奇,好大言,嗜酒,不拘繩墨。常自許得為宰相,當一年平寇,三年可盡撤諸塞上兵”可知,賈開宗自稱如果能夠做宰相,將在一年內平息寇亂,三年全部撤掉邊塞駐軍。
八陣圖序
[明]候方域
餘友賈生開宗,年逾五十,老矣。負奇,好大言,嗜酒,不拘繩墨。常自許得為宰相,當一年平寇,三年可盡撤諸塞上兵。里人大笑,以為病狂。乃感憤,著《八陣圖》數千言。餘則獨有取焉,而為之序曰:
嗚呼!今天下之隱憂,蓋在於文臣之望淺,而武擔之志驕,不知其所終矣。
陸賈有云:“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將。”夫為相,不必讀書,身先險阻,策合群力,能不忌害人之功者,名相也;為將,不必善騎射,粗知古今,遇大變而不挫者,名將也。今天下急,急論將哉。
漢袓之明不難於拜壇下而難其所拜者韓信闔廬之信不難於斬寵姬而難於識孫武而任之。天下而有韓信、孫武,宜使之專制千里,豈當更有開府①位其上,中貴②觀軍容,掣其射也?天下而無韓信、孫武,又何取於諸將而群委之以旌節,倚之若長城也哉?今天下宣薊握重兵,豫楚多元帥,而鳴鏑在郊,堠火且連未央。然則收其所為旌節,撤其所為長城,即外患不靖,內憂不滅,而國家省金錢之費,人民免首功之慘,亦未始非勿藥而愈病也。
餘所以終願今天子之右文而左武也。雖然,今之以文臣任武事者,朝則樞府,藩則撫軍。吾皆得而見之矣,大約多歷年所而得之。又或以盤錯之地,狡利者善避,更授鈍者,此其胸中豈異伍卒?而則使諸大將肩蟒圍玉,相與拜跪之。固宜為其所輕,而日有憤噪之變也。雖日推轂③鑄印,於以稱曰:文飾則得矣,勘亂則未也。
嗚呼!葉公好龍而龍至,燕王市馬而馬來,中國家地廣人眾,而倜儻非常之略寂焉先聞,將果無人言之耶?抑無人用之耶?豈天未悔禍而人未厭亂耶?又豈人之建功立業各有其時,而急者不可以緩,緩者不可以急耶?何賈生之且老而尚託於其言也?
【注】①開府:封建時代,公卿所設的能自任官史的機構。②中貴:指受皇帝寵信的宦官。③推轂:推車前進,比喻推薦人才。
8.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亦未始非勿藥而愈病也 愈:更加
B. 餘所以終願今天子之右文而左武也 右:重視
C. 雖日推轂鑄印 鑄印:委以官職
D. 燕王市馬而馬來 市:買
9.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 而為之序曰 秋以為期
B. 遇大變而不挫者,名將也 斯用兵之效也
C. 堠火且連未央 臣死且不避
D. 又豈人之建功立業各有其時 揹負青天而莫之天瘀者
10. 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最合理的一項是
A. 漢祖之明不難/於拜壇下而難/其所拜者韓信/闔閭之信不難/於斬寵姬而難/於識孫武而任之。
B. 漢祖之明不難/於拜壇下而難其所拜者/韓信/闔閭之信不難/於斬寵姬而難/於識孫武而任之。
C. 漢祖之明/不難於拜壇下/而難其所拜者韓信/闔閭之信/不難於斬寵姬/而難於識孫武而任之。
D. 漢祖之明/不難於拜壇下/而難其所拜者/韓信/闔閭之信/不難於斬寵姬/而難於識孫武而任之。
11. 下列對文中內容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 繩墨,本指木工用繩染墨在木材上彈印直線,古代一般用它比喻規矩、法度。古代還將法度稱為“三尺”,因為古時把法律條文寫在三尺長的竹簡上。
B. 本文中的《八陣圖》是一篇談及軍事的長文,與杜甫那首讚美諸葛亮的同名五絕不同。
C. 漢祖、闔閭與韓信、孫武在本文中分別代指明君與賢臣。
D. 鳴鏑(響箭)、堠(古代瞭望敵情的土堡)火在文中均指長城上的報警裝置。“推轂”乃引用周文王與姜子牙的典故。
12.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賈開宗身懷奇才,好談國家大事,喜歡喝酒,不受俗禮約束,經常得意地說自己做宰相時,在一年內平息了寇亂,三年全部撤掉邊塞駐軍。
B. 作者認為,如今以文臣的身份來擔任武事,雖然天天舉薦人才委任將領來支援他,只能說好名聲得到了,平息騷亂卻沒有做到。
C. 作者認為,天下如有韓信、孫武這樣的人才,就應當給他權力,讓他統轄廣大的地區,而不應再讓開府來管轄他,讓宦官作監軍來牽制他。
D. 本文是為其好友賈開宗的老而不見用鳴不平,而更大篇幅是論述天下致亂的重要原因“文臣望淺,武臣志驕”。
13. 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夫為相,不必讀書,身先險阻,策合群力,能不忌害人之功者,名相也。
(2)天下而無韓信、孫武,又何取於諸將而群委之以旌節,倚之若長城也哉?
答
8. A A項,“愈,更加”錯誤,“亦未始非勿藥而愈病也”意思是也未必不是不用藥就使病痊癒。“愈”,使……痊癒。
9. B A項“為”,前一個作.介詞,替;後一個作動詞,當作。
C項“且”,前一個作副詞,將要;後一個作連詞,尚且。
D項“之”,前一個作助詞,取獨;後一個作代詞,它。
B項兩個“也”都表判斷。
故選B。
10. C “不難……而難……”是選擇句的關係,所以應在“而難”之前停頓,排除AB兩項;“其所拜者韓信”意思是他應作“難”的賓語,意思是難的是他拜的是韓信,“其所拜者韓信”是一個判斷句,意思完整,中間不能斷開。句子的意思是漢高祖的高明,不是難在拜於將壇之下,難的是他拜的是韓信;吳玉闔閭的信望,不是難在斬殺自己的寵姬,而是難在識別賢才孫武並任用他。
11. D D項,“鳴鏑(響箭)、堠(古代瞭望敵情的土堡)火在文中均指長城上的報警裝置。‘推轂’乃引用周文王與姜子牙的典故”錯誤,由原文“而鳴鏑在郊,堠火且連未央”可知,鳴鏑在古代戰鬥中常常起指示前進方向的作用,而未必是報警。本文中的鳴鏑、堠火都不在長城。“推轂”是出自《史記·馮唐傳》的典故。
12. A A項,“經常得意地說自己做宰相時,在一年內平息了寇亂,三年全部撤掉邊塞駐軍”錯誤,由原文“餘友賈生開宗,年逾五十,老矣。負奇,好大言,嗜酒,不拘繩墨。常自許得為宰相,當一年平寇,三年可盡撤諸塞上兵”可知,賈開宗自稱如果能夠做宰相,將在一年內平息寇亂,三年全部撤掉邊塞駐軍。
13. (1)做宰相(丞相),不一定讀很多書,親自首先承擔困難艱險,有辦法調動眾人的力量,能不妒嫉別人的功勞,就是名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