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張騰天
-
2 # 職場火鍋
我們公司就有兩個副科級副總經理辭職了,一個混得風生水起,一個混得一地雞毛。央企的正科級單位的副科級職位,已經不這樣稱呼行政職務了,都改為了市場化的職位+職務了——基層管理副職。
我們分公司下面的子公司屬於正科級單位,兩位副總經理都屬於副科級吧,至少內部還是稱呼他們分別為林科、李科。林科是業務部副總經理,李科是綜合部副總經理。兩個人喝酒開車被查了,體系內的處分是非常嚴厲的,給予免職、察看24個月的處分。兩個人待不下去了,要跳槽到競爭對手的公司。
業務部副總的林科其實是一位業務高手,立即被競爭對手的公司挖走了,提職加薪,開始也混得如魚得水。綜合部的副總經理,其實就是辦公室副主任,也就是會吃吃喝喝、搞搞接待、寫寫公文,人家競爭對手根本不要他,最後他只能到處去打工了。林科呢,也沒有風光兩年,競爭對手業績下滑,首先就把他給裁員了,不知道他現在去哪裡打工了。
所以,央企正科級單位的副科級轉型做什麼比較有競爭力?應該說,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都沒有啥競爭力,微觀到具體個人,就要看此人的“市場變現”實力了,而不能錯把平臺當實力。主要有幾點分析:
第一點:央企副科級幹部千差萬別,不能一概而論。
央企實行去行政化改革,已經沒有局、處、科這樣的稱呼了,但是,在內部,還是稱呼為局、處、科的,內部人都懂的。同樣是副科級,有的人是實權在握,有的人就是勤雜工;有的人是業務專家,有的人就是端茶倒水,真的不能一概而論。
比如,在我們單位,一小部分副科級人員的專業技術能力很強,在全國都比較有名氣,有些私企都盯著他們,想把他們高薪挖走。但是,大多數副科級人員就是一個稍微大一點的“蘿蔔頭”,在體系內還算一個小小的管理人員,走出體系內,就是一個普通打工者,沒有什麼競爭力的。
第二點,央企的副科級能轉行到公務體系內嗎?
央企的副科級,雖然在企業內部是這麼稱呼的,但是,與公務體系裡的副科級,一般是不等同的,基本上不存在轉型的情況。央企的基層單位的副科級轉到當地的公務員體系裡,在二十年前有,現在是幾乎不可能的了。
央企與地方公務員的互相轉型,基本侷限在正局級以上的領導人員。央企的總部部門負責人和二級單位的班子正職,屬於正局級,相當於地方政府的地市級,基本等同於市長級別。比如,某石化央企的部門負責人去某省任工業廳廳長。某省政府的部門副主任到央企二級單位任班子副職。
在央企高管層面,與地方公務員交流就比較多了。比如,某建築董事長任山東省省長;某石油央企的副總經理調任深圳市的市長;某新區工委主任任某石化央企董事長;這位董事長剛調任中國科協負責人。
但是,在處級、科級兩個層級,互相交流得比較少。在地方國企與當地政府之間的層面,兩者之間是偶爾有交流的,總體上看,數量不大,基本侷限於國企的領導人員。
在央企總部與國家有關部門、單位之間,央企的處級(部門的中層)、科級(部門的業務主管層級)人員還是有機會交流的。經常透過借調、幫忙、參與專項任務等形式進行交流,也有一些人員就留在了有關單位和部門。總體來看,願意留下的並不多,因為大家都知道央企總部的薪酬待遇要明顯好於有關單位和部門。
還有一個特殊情況:央企的處級或科級人員到對口的扶貧縣進行交流掛職的情況比較多,每年都有很多“援藏、援疆、扶貧、掛職”的名額,基本的模式是正科級或業務主管去掛職副縣長,兩年掛職結束後回來,可以解決副處級的職級。
第三點,央企的副科級人員轉行進入私企,基本沒有什麼競爭力。
央企屬於體制內。體制內就像一座圍城,裡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進來。其實,兩種人都做不到。首先,想進來的人,基本是不可能透過社招等途徑進入央企的。其次,想出去的人,基本上也都是嘴皮上喊一喊,真正邁出辭職這一步的人也是極少的。
為什麼央企員工跳槽去私企的比較少呢?主要有四個原因:
一是央企的薪酬福利待遇普遍優於民企和私企。私企不給出三倍以上的薪酬水平,央企員工不值得跳槽到私企。關於央企與民企、私企之間的薪酬對比和圖表,可以參考這篇回答。
《央企的薪酬待遇》
二是央企負責的領域往往都是專業性比較強的領域,在市場上並沒有那麼多的就業空間。比如,航天、核、電、石油等領域,央企有很多專家型人才,但是,私企和民企的市場需求量並不大。簡單來說,你在央企搞專業,跳槽到市場上,沒有多大的空間。
三是央企的規模普遍巨大,體系化、系統化的程度比較高,每一位員工只是一個龐大機器上的螺絲釘,工作的侷限性很強。有的人一輩子只幹一件簡單的業務,所以,央企員工的技能面比較狹窄,跳槽到私企,就業面也比較狹窄。私企員工鍛鍊得比較全面,一個人能頂幾個人用,央企員工跳槽出去後,大多數人都很不適應。
四是央企員工在“溫室”里長大,,溫水煮青蛙之後,腿腳都軟了,怎麼敢真跳槽?很多人都錯把平臺當能力、錯把資源當水平、錯把權力當競爭力,高估了自己的市場變現能力,真的跳槽之後,才發現自己啥也不是。
舉一個例子:我們單位的那位綜合部的副總經理,其實就是一個基層單位的辦公室副主任。因為單位的平臺很大,掌握的資源很豐富,很多私企老闆都圍著總經理轉,都巴結這位辦公室副主任,讓他產生了一種錯覺:他的協調能力很強,很輕鬆地協調很多私企老闆,如果他跳槽去私企,老闆肯定給他一個年薪百萬的職位。其實,他辭職之後,失去了平臺的加持,啥也不是。
-
3 # shyrune
看什麼單位,我們集團屬於正廳級。正科的話相當於央企地方機構,二級部門的一把手。你讓他跟地方縣裡的各局長換位置,他才不願意。一年合法收入大幾十萬,又沒風險,你說他去地方各局圖啥?
-
4 # 公寓居士
恭喜!央企副科,說明能力還是可以的,但是不要以為外面的世界就好,離開央企平臺,可能只有更慘!這個年齡,很多外企人員也已經積累了很多經驗,做中層了,去了沒有競爭力,給民企老闆打工,除非你能放得下姿態!唯一的更好選擇是有自己的事業,資源自己開公司,但是也有風險!所以,沒有那些資源就老實呆在國企吧!能忍則忍,別犯錯誤,進入國企幹部編制,誰也不能把你怎麼滴,把生活和副業搞好,同樣是一片天空
回覆列表
兄弟,央企正科級這個級別,基本上是可以忽略不計的。雖然俗話說,別拿村長不當幹部,但是,還真別拿央企的正科級領導當領導。
為啥這麼說呢?因為在央企和地方國企,除非你當了地方國企(省屬國企)的主要領導,或者當了央企總部部門負責人和下屬二級企業的主要領導,你才有資格談級別,因為這個級別的領導,基本上才會被組織部門納入廳局級領導的級別來管理,也才有機會交流到地方黨政機關去任職。
至於央企和地方國企內部所謂的正科級和正處級,主要在於方便內部管理而已,也就是說,這樣的級別,純屬央企和地方國企內部的職級管理,並非真正意義上黨政機關單位的正科級領導和正處級領導,這兩者基本上八竿子打不著,差距很遠、差別很大。
舉個例子,地方政府的正科級領導,最常見的有鄉鎮黨委書記和縣裡面各局的局長,這些正科級的領導,屬於實打實的領導,有自己的地盤,有人事權和一定的財權,甚至還有重大專案和行政事務的審批權。
但是,央企裡面的正科級,其權力範圍一般僅限於內部設定的科室日常工作的內部管理而已。甚至我見過很多央企和地方國企所謂的處長,見了地方黨政機關的正科級領導,都得畢恭畢敬小心伺候,為何?
因為人家的正科級是真正的正科級,而央企的“正處級”,卻未必是真正的正處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