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一米七六
-
2 # 笑看三國風雲
司馬懿答應過魏明帝曹睿要好好地輔佐曹芳呢,可是他做到了嗎?連基本的臣子本分也不願意做到,他會記得曾經答應過蔣濟不殺曹爽這點事?所謂的承諾對於司馬懿而言只是權宜之計罷,奪權上位才是最終的目的,至於罵名更不是他考慮的事情。
一、高平陵政變到底是怎麼回事?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睿病逝,在臨終之際將曹芳託付給兩個輔政大臣,一個是大將軍曹爽,另外一個是太尉司馬懿。
大將軍曹爽利用職權排斥同是輔政大臣的司馬懿,大肆重用浮誇之士如何晏、鄧颺、李勝、畢軌、丁謐等人,還把身為太尉的司馬懿升為太傅,順利的架空了司馬懿,以至司馬懿不得不於公元247年稱病在家,退到幕後操作,等待時機反擊。
公元249年正月,也就是魏明帝曹睿去世整整十年之際,曹爽兄弟三人帶著皇帝以及相關的親信一起到高平陵去祭奠曹睿。
在這個關鍵時刻,司馬懿鼓動郭太后下令關閉了京城各個城門,同時還佔據了洛水浮橋,阻止曹爽回兵的可能。
在控制了京城之後,司馬懿向皇帝曹芳上奏疏,訴說曹爽專權之害,要求免去曹爽三兄弟的官職,回到府中等候處置,其他人不得擅自行動否則軍法從事。
在司馬懿的欺瞞哄騙之下,曹爽放棄了抵抗回到了京城,最終曹爽兄弟三人皆被滅族,包括麾下的許多親信,自此曹魏大權落入了司馬懿的囊中,政權更迭也只是遲早的事情。
這就是三國時期有名的高平陵政變,這次事件改變了歷史的走向。
二、高平陵政變後,曹爽的下場怎麼樣?
曹爽相信了司馬懿的承諾,並沒有反抗,按照司馬懿的安排進入了京城。
曹爽由此也進入了司馬懿的掌控之中,在那一刻,司馬懿終於鬆了一口氣,苦心經營了多年,開始開花結果了。
而曹爽也開始一步步地落入司馬懿佈下的圈套。
首先,囚禁曹爽。
曹爽兄弟回到府邸之後就被限制自由,再也不準出門口。
司馬懿派京城士卒團團圍住曹爽兄弟的府邸,日夜輪守,短短數天之內在府邸四周修建了四個塔樓。修建四個塔樓的目的就是為了監視曹爽兄弟的一舉一動,只要三兄弟幹了什麼,或者跑到哪個角落或者去了哪個房間,塔樓上面的人就會高聲的喊出來,讓曹爽無所遁形。
在這個情況下,曹爽兄弟還能幹什麼呢?連簡單的交流說話也無法做到,只能活在司馬懿的眼皮底下。
其日常用度,比如吃喝之類的東西都是司馬懿派人按時送來的,可謂周到至極。
對於曹爽而言,他所期望的富家翁生活也不過如此吧?不就是吃喝不愁麼?此刻的他確實做到了。
其次,尋找有力的證據。
當曹爽三兄弟在府邸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的時候,外面的世界早已不是原先的那個世界了。司馬懿找到第一個突破口就是黃門張當,這人和曹爽聯絡比較多,知道的事情以及幹過的事情也比較多。
司馬懿比較感興趣的第一件事就是張當曾經將魏明帝曹睿的才人送給了曹爽,以此為口實將張當抓捕,接著透過審訊得知另外一個駭人聽聞的訊息,就是曹爽居然夥同尚書何晏、鄧颺、丁謐、司隸校尉畢軌、荊州刺史李勝等人密謀在三月份發動政變。
如果說收留先帝才人還不至於滅族,那麼如果發生謀反的事情,想不滅族也難,而這個正是司馬懿所想的事情。至於曹爽三兄弟是不是真的想謀反已經不重要的了,因為那個指控曹爽謀反的黃門張當在事後也被滅族了,世間再無曹爽是否謀反的真實證據。
最後,曹爽等人被滅族。
公元249年正月初六,司馬懿發動政變,曹爽被罷免入府等候審判,公元249年正月初十,曹爽、曹羲、曹訓三兄弟以及他的親信如何晏、鄧颺、丁謐、畢軌、李勝以及桓範等等皆被滅三族,除了他們之外,還有一個指控他們謀反的張當,本想做汙點證人,依然不免被滅三族。
不過,在司馬懿等人的掌控下,對於張當而言,死恐怕是最好的解脫吧。
數年之後,司馬懿為了收買人心,以曹真的功績為由,封曹真的一個族孫曹熙為新昌亭侯,封邑三百戶,以繼承曹真的香火,確保其祭祀不絕。
在高平陵政變之後,掌握曹魏實權的曹爽一族被滅之後,拱衛曹魏皇權的曹氏一族徹底退出了權力核心,司馬一族得以順利上位,掌握了曹魏的權力,曹魏皇帝變得名存實亡。
三、司馬懿對蔣濟許過什麼諾言?
世語曰:初,濟隨司馬宣王屯洛水浮橋,濟書與曹爽,言宣王旨"惟免官而已",爽遂誅滅。濟病其言之失信,發病卒。
在司馬懿升任為太傅之後,蔣濟則擔任太尉之職,位高權重,而作為大將軍的曹爽能夠接受蔣濟任這一要職,也從側面說明了曹爽對蔣濟也是認可的。其原因是蔣濟輔佐過曹操、曹丕、曹睿三代,屬於三代老臣,應該忠於曹魏。
然而,曹爽錯誤地估計了蔣濟,在關鍵是時刻卻掉了鏈子。
在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之際,身為太尉的蔣濟隨從太傅司馬懿來到洛水浮橋。蔣濟的行為則表明了蔣濟對於倒曹爽的行動是支援的,同時也參與到了先期的準備工作之中,而這一切,曹爽卻一無所知。
可是,蔣濟知道司馬懿最終的用心了了嗎?當然不知道,司馬懿只是告訴蔣濟,他只想讓曹爽三兄弟認罪,然後免職回家,可以回去當一個富家翁。
蔣濟是一個老實人,在他看來,司馬懿和他一樣同時輔佐曹家三代,都是曹魏的忠實的忠臣,可是哪裡想到司馬懿內心暗藏的心思呢?
在司馬懿的蠱惑下,太尉蔣濟給曹爽寫了一份信,在信中,蔣濟再三肯定地說太傅司馬懿現在這麼做的目的只是為了奪取你的權力而已,只要你免官就沒有什麼事,完全可以當一個富家翁。
曹爽相信了司馬懿的諾言,確切地說他是相信了蔣濟給予的承諾。畢竟蔣濟是太尉,是他曾經相信的人,這樣的人都出面擔保他沒有事,他有什麼理由不相信呢?
因此,曹爽決絕了桓範要求抵抗的建議,就如同劉禪拒絕兒子劉湛繼續抵抗的要求一樣投降了。只是劉禪投降了得以善終,曹爽投降了卻被滅族了,曹魏的皇權也被司馬懿給剝奪,變成了司馬懿的魏國,不再是曹氏的魏國。
可見,司馬懿給予蔣濟的承諾算是打了水漂,而留給蔣濟的則是內疚。世人都知道蔣濟是拍過胸脯,指著洛水發過誓言答應過曹爽的,現在司馬懿食言,也就是蔣濟食言了。
可是蔣濟沒有司馬懿那麼厚的臉皮,因此當年就得病去世了,算是中了誓言的毒吧。
而司馬懿違背了誓言,這一後果被他的後代所承擔,被劉裕給滅了族,這也算是報應吧。
四、司馬懿為何要食言,他不怕罵名嗎?
在洛水橋邊,司馬懿確實是給過蔣濟予以曹爽活命的諾言,可是一轉眼,曹爽交出兵權,成了砧板上魚肉的時候,蔣濟又有什麼能夠阻止司馬懿進一步行動呢?靠人品?靠承諾?這些在現實的政治需求上,又有什麼作用呢?
三國時期的政治鬥爭向來是非常殘酷的,比如諸葛格被滅族,比如魏延被滅族,再向前推,比如董承被滅族,哪一個又是依靠承諾而活著的?如果承諾能夠讓他們活著?為何不讓他們活著呢?
可見,承諾這個東西,在很多時候是靠不住的,特別是在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情況,痛下殺手才是必然的選擇。
司馬昭為何不殺劉禪?司馬炎為何不殺孫皓?司馬懿又為何要殺曹爽呢?都是形勢不同導致的結果罷。司馬昭或者司馬炎不殺劉禪和孫皓,那是司馬昭和司馬炎掌握著絕對的實力,完全操控著他們的生死,只需一個眼神就可以做到。
然而對於司馬懿來說,他只能在這個特殊的時期,特殊的機會才能夠殺掉曹爽一夥,如果錯過了,就再也沒有機會了,事後很可能被人利用,讓他們再次翻身也未可知。
只有死人才不會報復,不會想著翻盤。對於司馬懿而言,做人就要做絕,就做到掌控自己的命運。把未知的命運交到他人手裡始終是不可靠的。
如果今日按照給蔣濟的承諾那樣放過曹爽一夥,難保他日翻盤了怎麼會放過自家呢?再說,司馬懿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誅殺曹爽一夥的三族,其根本目的就是為了奪取曹魏的江山社稷。
曹爽三兄弟作為拱衛曹魏的關鍵力量,只要扳倒了他們,司馬一族就可以挾天子掌控曹魏政權,成為名副其實的皇權代表,最終取而代之。
可見,即使背上所謂的罵名有算得了什麼呢?在司馬懿看來,今日的行事都是為了將來司馬一族的興盛,即使背上罵名也是值得的。
如果唯恐背上罵名而不去做,王莽當年也不會篡漢吧?可見在至高無上的皇權的誘惑之下,罵名真的算不了什麼。
如果能夠掌控天下,對於司馬懿而言也是非常划算的買賣。
五、總結。
魏略曰:帝執宣王手,目太子曰:"死乃復可忍,朕忍死待君,君其與爽輔此。"宣王曰:"陛下不見先帝屬臣以陛下乎?"
魏明帝曹睿憋著最後一口氣等待打完勝仗的司馬懿歸來,目的就是為了將新君曹芳託付給他。司馬懿在曹睿殷切的目光中允諾像輔佐曹睿一樣輔佐新君。
可是,司馬懿最終食言了,也許在那一刻,他還是真的想輔佐曹睿一樣輔佐曹芳,可是哪裡想到同是輔佐大臣的曹爽如此廢材呢?哪裡又想到逐步成年的曹芳卻被一個廢材掌控如玩偶呢?
歷史有許多也許,可是結果就只有一個,那就是司馬懿兩次食言了,一次是面對魏明帝曹睿食言了,另外一次是面對太尉蔣濟的時候也食言了。
一次食言騙取了曹睿的信任,獲得輔政大臣的地位,一次食言騙取了蔣濟的信任而罷黜了曹爽一夥,獲得了獨攬曹魏大權的機會。
至於罵名就留給世人去評判吧。
回覆列表
騎虎難下!老司馬已經到這個地步,與曹魏必你死我活,對於生死這個大事,背叛個把朋友,就管不了了。
其次,司馬懿有名心狠手辣,即然做了,就要做絕。
大人物都是如此,豈能婦人之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