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自說文史

    其實這個問題,描述不太準確,士兵們不是都願意衝在最前面,而是服從安排,按照一定的順序進攻。在前面計程車兵,終究都是少數。

    當然,有些影視劇中有這樣的鏡頭,就是一旦一方發起衝鋒了,那麼大家都一擁而上,似乎人人都想衝在最前面。又或者是,敵人敗退了,那麼一方開始放棄衝鋒,大家蜂擁而上,個個爭先,唯恐落後了。

    不過,影視劇未必就符合歷史,事實上,真正的打仗並不是這樣。因為這樣的衝鋒,隊伍很亂,軍官指揮也不方便,估計前面的人士兵都不知道將令了,這種情況下,很容易出問題。萬一敵人是詐敗,此時忽然殺個回馬槍,豈不是很危險?

    尤其是機槍出現之後,但凡這種密集的衝鋒陣型,肯定出問題,幾挺機槍可能就能造成重大傷亡。

    不信我們看《曹劌論戰》,也能知道。

    齊國攻打魯國,雙方在長勺發生大戰,史稱長勺之戰。此一戰,魯莊公一看齊國軍隊敗了後,馬上就要去追擊。但是,曹劌阻止了他,他下了戰車,看了看車輪子,確定了齊國軍隊是敗退後,才讓魯莊公下令,追擊齊軍。

    為什麼曹劌要看齊軍戰車的車輪子呢?就是擔心出事。

    如果齊國不是真正敗了,而是詐敗,那麼他們的戰車車轍,一定不是散亂的,而是有一定的順序,誘敵深入,再伺機反殺;如果齊國是真的敗了,那麼大家各顧各的逃跑,戰車的車轍必然沒有順序。

    所以,並不是衝鋒,大家就無腦衝在最前面,那樣並不好。真正的衝鋒,一定是按照順序的,因為大軍最怕秩序亂,一旦亂了秩序,就無法指揮,遇到名將,就可能會反敗為勝,回過頭來再殺敗你。

    到了近代時,戰爭更加殘酷,衝鋒就更加要小心了。

    如果大軍發起衝鋒,大家肯定要保持一定的順序,一般來說縱隊最合適,因為這樣接觸面較小,而且隊伍要分散。三三制戰術就是這樣,即使衝鋒,也不會亂了秩序。

    那種一聽到衝鋒軍令,然後許多人瘋狂衝在前面的場景,大概只能出現在影視劇中。影視劇為了視覺效果,如此拍攝也沒啥問題,但不能當真。

    因為這種散亂的、集中的衝鋒方式,不但會被敵人火力壓制,傷亡慘重,還容易被自家人命中。

    試想一下,幾百人、幾千人,甚至幾萬人一起往前衝,誰能保證後面的人不會打到前面的人?因此,只有小隊前面的人會開槍,後面的人不僅不開槍,還得把槍頭往下壓,防止誤傷前面的戰友。

    當然,這個問題還以轉化為這樣:打仗的時候,前排計程車兵是不是更容易被打死?如果是,他們為何還願意在前面?難道真的不怕死嗎?

    其實,誰不怕死,誰不想好好活著呢?士兵雖然熱血奮勇,看起來不怕犧牲,但他們也是人,也怕死。總體上來看,前排計程車兵和後面計程車兵其實都一樣,一旦打起仗來都處在危險之中。

    就古代戰爭而言,前面計程車兵在衝到敵人前,有被弓箭射中的危險,但是後面計程車兵也一樣,因為箭不是平著射過來,而是呈拋物線狀射過來,且每次發射都有很多,如同彈幕一樣,前面計程車兵固然危險,後面計程車兵同樣危險。

    而一旦靠近敵人後,大家短兵相接,那時候大家都要和敵人交戰,處境也差不多了。

    近現代戰爭一樣,前面的人可能要冒著敵人的槍彈,但後面的人也要面對天上的轟炸。前面的人不倒下,後面的人要側面開戰;前面的人一旦倒下,後面的人就成了前面的人。所以,每個人都危險。

    衝在前面的人,也有更大的利益,尤其是攻城戰中。如果能率先登上敵人的城頭,那麼就會獲得“先登之功”,這個功勞很大,魏國五子良將之一的樂進,是個小個子,但經常先登,因此升職也快。

    其實,一旦上了戰場,大家都一樣。

    打仗的時候,前面的部隊在作戰,後面也有人在督戰,就是監督作戰。哪個士兵沒有往前衝,某支部隊作戰方式部隊,又或者速度慢了、方向偏了,都要受到懲罰。負責督戰的將士,甚至可以直接殺掉後退計程車兵。

    大唐名將李靖,寫過一本《衛公兵法》,他在書中說了一支小隊的作戰情況。

    以五十人隊為一個單位,隊頭站在最前面,他後是掌旗的副隊頭,副隊頭的身後,左右站立著兩個傔旗(護旗兵)。護旗兵身後,四十五名士兵成三角形均勻展開,第一行站七人,第二行站八人,第三行站九人,第四行站十人,第五行站十一人。還有一個隊副(押官),手執大陌刀,站在隊伍後面督戰。

    押官負責監視這一支小隊的作戰情況,一旦衝鋒時,人人都要衝,如果看見誰膽子小,不敢衝,又或者故意磨嘰,他根本不說話,上去一刀砍死。這樣,他立功了,後退被殺計程車兵還得被訓斥,陣亡撫卹金都沒。

    所以說,打仗就得往前衝,因為後退必死,也沒有任何榮譽,反而讓家人丟臉。往前衝,說不定能活下來,還有錢,有功勞。在這種情況下,哪個士兵不往前衝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京東1公斤省內快遞怎麼收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