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啊偉笑看人生

    一直延遲享受快樂,即幸福的權力,總是寄希望於下一個目標的實現。

    仔細思考,其實就會發現這本身就是一個陷阱。

    或許不少人說:

    不,我可沒有延遲“吃喝玩樂”的快樂,而且巴不得快點享受呢!

    不過我所說的,不是指延遲「玩遊戲、逛街購物、刷段子這些相對來說的消費型事項」,而是指延遲創造型事項過程中你本該享受的幸福權力。

    舉幾個例子。

    只要你上過高中,就一定曾聽過無數次“高考後就放鬆了”,這句話似乎透露著另外一條資訊:你現在是不快樂的,是備受煎熬的,唯有高考是解除這一狀態的良藥。

    考生學習就很容易變主動為被動,變“我想要做”為“我不得不做”。

    不少減肥人員都在想“讓我瘦二十斤,夏天就是我的主場”;

    精進者就認為“等我看完這一百本書,我的思維就提升了不止一個層次”;

    “等我有錢了,我就…”、“等我追到了女神,我就…

    類似於「等xxx實現的時候,我就怎麼怎麼樣」的句式在生活中太常見了,

    如此這麼多的想法,其實反映出大家腦中的一種潛意識:

    來日方長,快樂要在未來享受。

    當然,秉承“苦盡甘來”的心態固然很好,砥礪前行。但一定不能喪失在「精進過程」中尋求小幸福感的能力。

    所以給大家提一個非常實用的小建議:

    ——設定了一個目標後,試著把目光從目標中移開,將注意力重心放在過程上來。

    對,這也是由“結果導向”變為“過程導向”的思想。

    “我今天慢跑四十分鐘,又做半小時瑜伽,雖然身材幾乎沒有變化,但我很享受汗流浹背,掌控自己的感覺。”

    “我今天在安靜的房間閱讀了兩個小時,雖然思維上沒有得到躍遷,但它成為我思考的養料,增添了幾分感悟。”

    “我今天做了……,雖然還沒有實現xxx,但我離目標又進了一步,這讓我身心愉悅。”

    一旦在過程中找到自我掌控感,並享受其中的快樂,所謂“堅持”就不是必須咬牙切齒才能做到的。

    如此,精進過程中“及時行樂”,其實並不是一個貶義詞。

    長期目標光顧追求“高大上”,短期目標下卻還總找藉口。

    我高三第一個月考後,班主任特意列印了一份名單,每位同學要在自己名字後面寫上心儀的大學,什麼廈大、山大、上交大都被Pia到了上面。

    用我某一朋友的話來說就是:目標不遠大,還叫目標麼。(年輕人不氣盛,還叫年輕人麼)

    這就是在設定長久目標時的一個弊端——傾向於抽象化思考。

    剛畢業就想賺大錢讓別人刮目相看,剛入職場就想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長期目標視角下總習慣性重在考慮完成這些目標的價值和意義。

    或許目標本身沒有什麼問題,但落實到現實,往往缺少可行性。

    而要人們立足當下,即設定短期目標時,這就需要我們制定具體的任務,如一個月不碰碳酸飲料、每天背一小時單詞、持續三週6點起床......

    如此會彌補長期目標下缺乏的可行性,但不可避免,另一個現象發生了:

    當我們真正落實到計劃的每一步時,會發現初階段的付出所帶來的身體疲憊和精神勞累要遠遠大於回報。

    我已經連續三天去跑步了,可身體卻沒一點變化......

    我快背了一週的英語單詞,做試題仍然錯誤連篇......

    我們已經做了一些改變,卻得不到一點效果,內心冒出質疑的想法時,大腦也就會習慣性找理由,從而啟動“及時止損”的機制。

    在長期、短期目標雙重衝突下,不就成了我們口中經常說的“空想主義者”了嘛,如此一來,仙人都給幹廢了。

    我們該怎麼辦?

    ——可以試著減少對長期目標的期許和強調(埋在心裡就好了),多思考實現這一目標的具體路徑有哪些,然後把主要精力放在短期目標的實現上。

    那麼當我們專注短期目標時,首先請相信“堅持這麼做”給我們帶來的最終結果,可不要小看這份“蜜汁自信”哦~

    這種執念能有效維持源動力,杜絕三分鐘熱度的發生。

    另外,可以嘗試用給予自身正反饋的方法維持過程中的熱情——每天寫覆盤、建立獎勵機制。

    其實無論你選擇哪種生活方式,其實都在追求於贏得別人認可,或者說維護自身的形象,以此讓內心得到滿足,哪怕做的事情本身是錯誤的。

    所以,這個世界上從不缺防止自己“變廢”的方法,只有明知道自己變廢還不做出改變的人。

    不是有句老話說嘛,裝睡的人你是叫不醒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知難而易的生活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