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0
回覆列表
  • 1 # 歷史畫中人

    東漢開國皇帝漢光武帝劉秀,是西漢景帝的兒子——也就是漢武帝的兄弟,長沙王劉發的後代。

    劉邦生漢文帝,漢文帝生漢景帝,漢景帝生長沙王劉發,劉發生舂陵侯劉買,劉買生鬱林太守劉外,劉外生鉅鹿都尉劉回,劉回生南頓令劉欽,劉欽生光武帝劉秀。

    劉邦到劉秀的世系如下:漢高祖(劉邦)→漢文帝(劉恆)→漢景帝(劉啟)→長沙定王(劉發)→舂陵節候(劉買)→鬱林太守(劉外)→鉅鹿都尉(劉回)→南頓令(劉欽)→漢光武帝(劉秀)。

    拓展資料劉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即漢光武帝(公元25年—57年在位),字文叔,南陽郡蔡陽人(今湖北省襄陽市棗陽市),生於陳留郡濟陽縣濟陽宮。中國東漢王朝的建立者,廟號“世祖”,諡號“光武皇帝”。

    開國皇帝忌憚開國功臣,招致開國功臣被殺,成為王朝社會的打不破的怪圈。

    第一、劉秀在功臣心中有巨大威望,功臣們沒有僭越之心。

    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恨。開國皇帝之所以要殺開國功臣,起因大都是因為開國功臣對開國皇帝不服氣。憑什麼你能當皇帝,我就不能呢?憑什麼你一個人享有那麼多的權力,我就不能享有呢?於是在言行上就有僭越的舉動。有了僭越的舉動,開國皇帝睡不踏實了,因此就要想辦法除掉開國功臣。

    但是如果開國皇帝在功臣那裡有巨大的威望,開國功臣就不會有僭越的想法。而劉秀就恰恰具有巨大的威望。

    劉秀的威望從哪裡來呢?

    其一,劉秀是皇室後代。

    雖然劉秀這個皇室後代,已經是皇室很遠的旁支,甚至有可能是假冒的。但是,在那個時代,只要你有這個身份,就說明你出身高貴,就會獲得大家極大的尊重。後世劉備也曾用這樣一個身份,白手起家建立了蜀國。而劉邦、朱元璋這樣的皇帝,因為沒有這樣的血統,祖上似乎也沒有闊過,所以那些功臣們都不服他們。

    我們看劉秀的經歷,會發現非常有意思。新莽末年天下大亂的時候,各地都在起兵,試圖爭奪天下。劉秀先是一直在等機會,並沒有貿然行動。後來覺得有機會了,便打著“皇室後裔”的旗號起兵。但是他們的“舂陵軍”人員又少,武器又弱,一戰就被打得落花流水,劉秀趕緊逃回家鄉。不過這時候,卻出現了劉秀待過的小屋,有鳳凰飛來住過,以及滿室紅光照徹天宇的傳說。為什麼有這樣的傳說?是不是劉秀自己炮製的?不得而知。但是從此支援劉秀的人就變得非常多。劉秀的威望也空前提高。

    其三,劉秀自己是能戰善戰的大將。

    劉秀和劉邦不一樣。劉邦自己不會打仗,在戰場上經常打敗仗,多次逃跑。有時候為了逃跑,都要把子女蹬下車去。但是劉秀不同,他本身是能戰善戰的將軍。昆陽一戰,打潰新莽百萬大軍。接著隻身闖河北,開拓出一番新天地。早年他甚至坐在牛背上殺敵。所有這一切,都讓其他戰將們心服口服,不敢小看他。

    開國皇帝殺開國功臣,是君臣矛盾無法解決而激化的表現。劉秀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他提前防範,避免了矛盾激化。

    一、以金錢買權力。

    以金錢買權力,很多人認為最早是趙匡胤的做法。趙匡胤“杯酒釋兵權”,不殺功臣又解決了功臣問題,贏得千秋美名。但實際上,趙匡胤並不是肇始。最早做這件事,其實是劉秀。他在天下基本平定以後,採用提高功臣爵位,增加功臣食邑的方式,讓功臣們交出兵權。趙匡胤的做法,應該是跟著劉秀學的。

    劉秀建國平定天下以後,包括朗陵侯臧宮、揚虛侯馬武等人提出,為了擴大地盤,立“萬世刻石之功”,希望領兵追擊匈奴。但是劉秀卻認為,國家因為打仗,已經一窮二白。當務之急,是應該與民生息,讓老百姓富起來。劉秀這樣做,除了考慮民生以外,其實還有一個目的,就是不想再把兵權交給大將們,避免他們擁兵作亂。想想劉邦和唐玄宗的教訓,應該說劉秀是深謀遠慮的。

    三、廢皇后避專權。

    劉秀在娶陰麗華後,為了在河北開啟局面,又娶郭聖通,結了一門政治婚姻。但是他當皇帝后,卻廢了郭聖通及太子,改立陰麗華為皇后。他這樣做,除了感情外,更多的還是政治考量,這樣可以抑制郭聖通背後的隴右勢力做大。而這一點,也是劉秀防範於未然,避免矛盾激化也走上殺功臣道路的措施。

  • 2 # 小祁說歷史

    劉秀是劉邦的九世孫!也就是說劉邦是劉秀的爺爺的爺爺的爺爺的爺爺!

    根據《後漢書·卷一上·光武帝紀第一上》記載:世祖光武皇帝諱秀,字文叔,南陽蔡陽人,高祖九世之孫也,出自景帝生長沙定王發。發生舂陵節候買,買生鬱林太守外,外生鉅鹿都尉回,回生南頓令欽,欽生光武。

    然後再加上太祖高皇帝劉邦生漢文帝劉恆,劉恆生漢景帝劉啟。所以說劉邦是劉秀的爺爺的爺爺的爺爺的爺爺!(有點繞,這個各位讀者朋友可以好好算一算)

    按照《後漢書》的記載:性勤於稼穡。也就是說作為農民,劉秀還是很勤於農事的,而劉秀的兄長劉縯甚至還取笑他,將他比作劉邦的兄弟劉喜。但是誰也沒有想到,就是這個喜歡種田的少年此後在昆陽以3000兵力擊敗了王莽40萬大軍,31歲就在河北稱帝,42歲就橫掃天下、一統江山了。只能說開掛的人生不需要解釋啊!

    雖說劉秀華個人魅力和能力都是無與倫比的,但是他和劉邦的這層關係還是對他招兵買馬、號令群雄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的!

  • 3 # 最愛肉丸子先生

    對於劉秀是不是劉邦的後裔,其實根據很多方面來證明,這是毋容置疑的,比起劉備的皇族後裔來得真實多了。

    今天丸子就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探討以下這個問題。

    首先根據《後漢書·卷一上·光武帝紀第一上》記載“世祖光武皇帝諱秀,字文叔,南陽蔡陽人,高祖九世之孫也,出自景帝生長沙定王發。發生舂陵節侯買,買生鬱林太守外,外生鉅鹿都尉回,回生南頓令欽,欽生光武。”

    只不過此時劉秀家已經根據“推恩令”的原則,到自己父親劉欽時只不過是南頓縣令,其叔父劉良也只是蕭縣的縣令,不過這些漢室的宗親還是能領到朝廷分發的微薄祿米,生活也算得上無憂。等到王莽篡漢,這些個南陽宗室一下子從皇室米蟲變成了一介布衣平民,劉秀年輕的時候也比較善事隴畝,其兄長劉縯經常取笑他,將他比做劉邦的兄弟劉喜。

    不過後來跟隨兄長起兵反莽,打著的口號“復高祖之業,定萬世之秋”,光武帝劉秀絕對是一個厲害指揮的的人物。新朝末年,海內分崩,天下大亂,身為一介布衣的漢室宗親劉秀在南陽郡乘勢起兵。雖然宛城起兵遭受重創,但是指揮昆陽之戰,以三千人幹掉了王莽的42萬大軍,以至於很多人認為他是位面之子。

    不過此時劉秀的領導是自己的族兄更始帝劉玄,他們同出於劉發之後,劉玄此人並無大才,但是猜忌心重,還殺害了劉秀的兄長劉縯,而劉秀卻能忍常人之所不能忍,一直隱忍甘願做劉玄的部下。

    不過劉玄依舊對其不放心,將其派往河北去征伐勢力較強的自稱漢成帝之子的邯鄲王郎(自稱劉子輿),劉秀以個人的能力和魅力撫平河北,以河北之地為根基,與更始政權公開決裂,於鄗縣(今河北省邢臺市柏鄉縣固城店鎮)南千秋亭登基稱帝,為表劉氏重興之意,仍以“漢”為其國號,史稱東漢或後漢。後又經過長達十二年的統一戰爭,平滅了關東、隴右、西蜀等割據政權,結束了自新莽末年以來長達近二十年的軍閥混戰與割據局面,開創了195年的東漢王朝。

    說了這麼多主要是從《漢書》的記載來說劉秀是劉邦的後裔,下面從劉秀的教育來看。劉秀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為儒雅的皇帝,不僅自身的學問較高,曾經在新朝年間到長安的太學學習《尚書》,略通大義,可見不是自己的高貴身份是難以入太學的;而且劉秀善待功臣,不曾殺功臣。

    最後從光武帝的婚姻來看,看過電視劇《長歌行之秀麗江山》的肯定了解劉秀身邊那個一直陪伴的陰麗華,不過電視劇太過細說,陰麗華居然成了能文能武的將軍了。

    陰麗華出生在南陽新野的豪門大戶陰氏家族,劉秀以一介破落戶能娶到美貌賢德的陰麗華,陰家自然是比較看重他,也看重他的皇族身份,劉秀也比較努力最後讓陰麗華當上了皇后。

    從上述可見劉秀是劉邦後裔絕對是如假包換!

  • 4 # 老人新手新手

    劉邦是漢朝的開國皇帝,劉秀是東漢的開國皇帝,先為西漢,後有東漢。在漢大約二百年後,西漢維持不去,史稱劉秀走國,建立了東漢。也就是說,劉秀是劉邦二百年後的子孫!

  • 5 # 長沙市王律師

    光武帝是高皇帝九世孫,長沙定王劉發五世孫,高皇帝-惠帝-文帝-景帝-武帝,定王是武帝的兄弟,因為母親出身卑微才被封到當時的南蠻之地長沙,為什麼要說是定王之後,因為在武帝推行推恩令之前各諸侯王土地身份世襲,身份地位高,推恩之後就被分割了,到了光武帝這代已經是平民身份了。如同劉備一定要說是中山靖王之後一樣。

  • 6 # 冰哥聊史論古今

    劉邦是西漢的開國皇帝,他在秦朝末年起義和項羽等人一起推翻了秦朝,後來在諸侯爭霸中擊敗了項羽,最終得以建立西漢皇朝。而劉秀則是東漢的開國皇帝,在天下大亂之後,他也是通過群雄爭霸,最終得以建立東漢王朝,延續大漢王朝的血統。

  • 7 # 老家伊濱的

    劉邦是西漢開國皇帝,而劉秀是東漢開國皇帝,他們相隔了七代。劉邦是漢景帝的爺爺,漢景帝是劉買的爺爺,劉買是劉回的爺爺,劉回是劉秀的爺爺,這樣順下來,劉秀就是劉邦的九世孫,劉邦是劉秀的九世祖

  • 8 # 跪射俑

    官方史書記載劉秀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是劉邦的後人。

    劉秀參加反對新朝的起義奪得了天下,他的身份令今人存疑。但無論怎麼說,身逢亂世、一統天下,劉秀堪稱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

  • 9 # 嘻哈大搞笑

    劉邦生文帝劉恆,

    劉恆生景帝劉啟,

    劉啟生長沙定王劉發,

    劉發生舂陵節侯劉買,

    劉買生鬱林太守劉外,

    劉外生鉅鹿都尉劉回,

    劉回生南頓令劉欽,

    劉欽生劉秀。

    到劉秀是第九代。

  • 10 # 聞學天史

    劉秀和他的先祖劉邦一樣,也是取代了一個短命的王朝。劉邦是西漢的開創者,劉秀是東漢的開創者,按輩分算,劉秀是劉邦的九世孫,由於相隔時間不算長,中間又沒有經歷過大的變動,皇家的族譜儲存相對完整,劉秀是劉邦的後代這件事應該是真的,至少比劉備自稱劉皇叔要靠譜得多。

    劉秀是劉邦的九世孫

    我們都知道,劉邦和張良、蕭何、韓信三人,建立了大漢王朝。從起義開始到劉邦成就帝王霸業,他總共用了七年的時間。

    其中三年的時間是和項羽推翻大秦王朝,四年的時間是打敗自己唯一的勁敵項羽。項羽在自刎烏江之後,劉邦成就了帝王霸業。

    西漢王朝的皇帝劉邦死後,兒子劉恆幸運繼位,為漢文帝;劉恆死後,又傳位給自己的兒子劉啟,是為漢景帝,爺倆合力開創了著名的“文景之治”,為後來的漢武帝施展雄才偉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漢景帝一生有14個兒子,第九子中山靖王劉勝,他傳了十七代之後出了個子孫叫劉備,建立了蜀漢政權。第十子劉徹,就是後來的漢武帝。

    第六子劉發被封長沙王,死後諡號為定,所以又稱為長沙定王,這位就是劉秀的先祖。

    劉發母親原本是一個侍女,有一次漢景帝召幸程姬,但恰好程姬來了月事,沒有提前報備,怕落個欺君之罪,於是靈機一動,把侍女唐兒打扮了一番,代替她侍寢。

    當時黑燈瞎火,漢武帝誤以為是程姬,這樣一來,唐兒便有了身孕,之後便生下了劉發。

    因為母親出生低賤的關係,劉發也不討漢景帝喜歡,所以給他的封地很小。

    有一次,劉發為漢景帝祝壽跳舞,跳得十分別扭,漢景帝實在不解,便問他。

    劉發不緊不慢對漢景帝道:“臣國小地狹,不足回旋。”他說這話是有目的的,意思就是自己封地太小,實在無法伸展手腳。

    漢景帝聽後,心領神會,將三郡交於了劉發。

    劉發死後,長子劉庸繼承了王爵,劉買為舂陵侯。逐代降減,以此類推,到劉秀的父親劉欽這裡,只是個縣令,到劉秀這裡成為了一個普通百姓。

    從劉邦到劉秀這裡,一共十代,劉秀就是劉邦的九世孫。雖說劉邦和劉秀之間相隔二百多年,但他們身上卻有著很多相似的地方。

    都是以“平民”身份完成帝王霸業

    西漢的開國皇帝劉邦出身平民,曾為泗水亭長。東漢的開國皇帝劉秀雖然是西漢皇族的後裔,但其實,他也是一個布衣出身。

    劉邦早年是一個不起眼的平民,但他不喜歡下田耕作,不學無術,無所事事,就愛結交遊俠之徒。後來,劉邦的好友蕭何,幫他找了一個泗水亭長的差事,此後劉邦常在縣裡各處混吃混喝。

    “亭”相當於現在的村級單位,因為古代的十里一亭,就相當於現在的一個村子,所以“亭長”也就相當於是一個村長。劉邦先是做一個亭“吏”,也就是“官”僱傭的人,一段時間之後,升任亭長。

    劉秀更慘,雖說是皇家子弟,但跟“平民”沒什麼區別,都是沒有國家飯票,一天皇糧都沒有吃過。因為皇族除了嫡長子以外,其他皇家子弟都必須逐代降繼承等級。

    從劉秀祖輩的前三代都是皇帝,從劉發開始就是王,所以王不能跟劉徹爭皇位。第五代劉買為侯,就也能跟大哥劉庸爭王位。

    之後到了第六代劉外太守、第七代劉回都尉、第八代縣令,到了第九代劉秀這裡,別說爭皇位了,就連爵位都沒有,什麼都不是,成了一名普通老百姓,

    如果不是王莽的改朝換代,西漢滅亡了,劉秀或許也就安心當個“平民”,在家專注於種地,吃個飽飯。至於大哥劉縯,應該是在縣裡謀個縣太爺當了。

    而劉秀也不會跟著他大哥劉縯扯著“復高祖之業……”的旗號,起兵反莽了。

    “成長經歷”有點類似

    劉邦和劉秀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被當時的百姓稱為“江湖混混”!

    劉邦年輕時就成天遊手好閒,對遊俠心嚮往之,經常帶朋友到他嫂子家做客。後來,他嫂子一見他帶人來就敲飯盆說沒飯了。

    信陵君去世後,劉邦去魏國投靠信陵君的舊門客張耳,魏國滅亡後,劉邦便回了家鄉,繼續混跡江湖,年將近四十了,還沒討到媳婦,不過他與情婦曹氏卻生了個私生子劉肥。

    後來劉邦走關係做了沛縣的小吏亭長,恰巧山東單父縣的呂公避禍來到沛縣投靠好友沛縣縣令,在宴會上見到劉邦氣宇非凡,將女兒呂雉嫁給了劉邦,呂家雖是山東的門閥,但此時已是家道中落,當然比劉邦家有錢一些,劉邦總算接了門好親事。

    劉秀的“成長經歷”有點類似劉邦,不過多有點錢。劉秀的父親是縣令,但早死,劉秀兄弟由其叔父劉良撫養。

    大哥劉縯如同劉邦一樣不愛幹農活,整天也是遊手好閒,結交遊俠,不過好在劉縯比劉邦有錢,所以不需要去給別人當門客,而是自己養門客。

    《後漢書》上寫劉秀是勤快的莊稼人,勤於稼穡。其實,劉秀從長安太學回來後,不僅幫家打理家業,還幫他大哥劉縯養門客,四處遊蕩,結交遊俠。這點與劉邦相似,都是混江湖,他都28週歲了,還沒討到媳婦。而且更相似的是都是晚年登上的皇位。

    古代對於“成家”最為看重,十四、五歲就已經成家了,像他這年紀已經算是晚婚,後來,門客犯罪事件受到牽連,他只好跑到姐夫鄧晨家躲避。像他這種情況,哪家願意把姑娘嫁給他。

    不過,劉秀跟劉邦一樣,都走了“桃花運”。

    劉秀就是因為姐夫鄧晨躲避,讓他得到了一次美麗的邂逅。有一次他跟姐夫鄧晨去陰家串門,便對陰麗華一見鍾情,因此,這才有他說的“娶妻當得陰麗華”的誓言。

    不過,當時陰家是新野的豪門大族,而劉秀,只是落魄皇族一個,功不成,名不就。適逢王莽的新朝取代漢朝天下,因此這個皇族身份前面還得加個前朝,還不如劉備那劉皇叔的身份尊貴呢。因此陰家父母怎麼會同意把自己家千金嫁給一個窮小子呢。

    劉秀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立業”的重要性。幾年後,天下大亂,劉秀跟隨自己的兄長劉縯扯起了恢復漢室的旗號,推翻了王莽新朝。

    此時,劉秀已經名正言順的是大漢宗室了。所以,劉秀馬上派人回新野向陰家提親,身份提高了,陰家自然也同意了,於是,29歲的劉秀和19歲的陰麗華在宛城成婚。

    但造反成功後,王莽被殺,更始帝劉玄登基,不知為什麼卻殺了劉秀的大哥劉演。劉秀意識到自己險境,隱忍不發,韜光養晦。

    這樣看來,劉秀的人生要比劉邦精彩要多得多!

    都曾因子嗣問題留下遺憾

    劉邦生前,在呂雉、劉盈和戚夫人、劉如意之間,他更寵愛的是戚夫人,更喜歡的是劉如意。劉盈雖是嫡長子,也早已被立為太子,但是劉邦就是更喜歡“類己”的劉如意,甚至試圖用劉如意替換太子劉盈。

    最終迫於政治壓力,封劉如意為趙王,但仍然就在他身邊,而劉邦每次到關東,都要帶著戚姬。

    後來劉邦死後,呂雉就對劉邦的子嗣殘忍殺害,尤其是他生前最寵愛的戚夫人和劉如意。而劉秀生前,也因為子嗣問題,留下了遺憾。

    劉秀娶陰麗華不久,就出外征戰。後來為了擴大自己的實力,劉秀選擇與河北真定地區王劉揚聯姻,娶他的外甥女郭聖通。也正是得益於王劉楊的支援,他在河北的勢力發展得很快。

    雖說史書沒有明確說,郭聖通是以什麼身份嫁給劉秀的,但在劉秀登基之後,郭聖通被冊封為皇后,而陰麗華卻只是個貴人。

    也就說,劉秀娶郭聖通後,陰麗華被降為“妾”,因此郭聖通的兒子劉彊被冊立太子。

    後來,由於複雜的原因,劉秀廢去郭聖通皇后之位,改立陰麗華為皇后,廢了劉彊改立劉莊為太子,即後來的漢明帝。

    這件事之後,引起劉秀兒子們的紛紛不滿,在劉秀一死後,諸兒子捲入一場謀反案。

    值得一提的是,劉秀不光替自己換“妻”,還伸手到劉邦墓穴中把呂雉的棺材移出來,廢了呂后的皇太后之職,把薄姬的棺材抬進來,並追立薄太后為高皇后。

    其實,劉秀這麼做也是有目的的,畢竟他是薄太后,追立薄太后,就等於給自己皇位增加了合法性。

    天生領袖,政治高手

    劉秀和劉邦一樣,都有軍事才能,生來就是該當皇帝的命。

    劉邦雖說是一個不起眼的混混,但他個人很有魄力,別看流裡流氣、滿嘴爆粗口,但他身邊從不缺牛級人物和奇才,而且還甘願跟隨他當小弟。

    劉邦的身邊的牛級人物,文有有蕭何、張良、陳平和酈食其;武有韓信、樊噲、彭越、英布、周勃等人。劉邦自己也曾說過,武不過韓信,文不如蕭何,謀不如張良。可是,這些人偏偏就死心塌地跟隨在他身邊,所以說魄力這東西不是人人都有的。

    其中蕭何分管的是後勤,酈食其是管外交的,真正善謀的就是張良和陳平,張良確實厲害,智取嶢關,還軍霸上,都是他的計策。

    鴻門宴劉邦能夠成功逃脫也是張良的功勞,勸劉邦封韓信為齊王,建議劉邦撕毀合約偷襲項羽,也張良的主意。

    劉秀也有魄力,但相比起來,他更有政治謀略。他最著名的文臣武將當屬雲臺二十八將了。

    這二十八個人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鄧禹排名二十八將第一位,他為劉秀出謀劃策,網路人才,是運籌帷幄的戰略型人才,在識人用人,處理政事上,很有作為。

    馮異最早隨劉秀出徵河北,後攻打赤眉軍,奪取關中,征討隴右。劉秀的戰將還有大將吳漢和岑彭等多人,都是非常驍勇的人物。

    劉邦從起兵到取得霸業,只用了七年時間。劉秀就更厲害了,僅用三年,就直接從“平民”的身份直接跳躍到天子的身份。

    其實,劉秀能用神速時間成功,其中的訣竅有六個原因:

    一是最大化利用了自己漢室宗親的出身。扯起“復高祖之業” 的大旗,順理成章起兵。

    二是發動了廣大人民群眾。爭取了地主豪強的支援。當然這也埋下了雷,東漢的覆滅就是因為無法平衡地方豪門以及官宦的勢力。

    三是劉秀本人發跡於平民。受過高等教育,既接地氣,又通大義,能文能武,自身素質過硬,個人魄力強悍。

    四是長時間採取韜光養晦的策略。並瞞過更始帝劉玄,待時機成熟,準確地把握住了一切機會。

    五是有一顆比較善良、公道的心。成事後並沒有像其他開國皇帝一樣大殺功臣,而是分封三百六十多位功臣為列侯,只解兵權,不降地位。

    六是喜歡文化,重用文人賢士。王朝成立後大舉進行國家藏書,奠定了王朝的文化基礎。這也是快速穩定住局面的部分原因。

    因此,劉邦和劉秀的成功,還是有明顯差別的,劉邦的成功除了靠個人魄力外,還參夾著一點運氣。劉秀的成功靠努力同時,還具有政治謀略。

    寫到最後

    劉秀起兵時,自稱是劉邦的後代,因為間隔時間不算長,劉秀家族的族譜儲存完整,傳承有序,這一點在班固的《後漢書》裡有明確記載。因此,可以很確定的說,劉秀的確是劉邦的後代,他們都以平民的身份取得了成功。如果說,劉邦身上自帶著傳奇色彩,那劉秀就自帶著優秀的人格魅力。

  • 11 # 野史日記

    劉邦開創了西漢,劉秀開創了東漢,兩人同為開國皇帝,又都姓劉,他們是什麼關係?

    從血緣關係上來算,劉邦和劉秀確實有血脈關係,劉秀是劉邦的九世孫,屬於劉發後裔。

    由於漢景帝寵妾程姬忘記報備自己的月事,導致漢景帝決定寵幸她時,為了避免被漢景帝怪罪,她只能隨機應變,讓漂亮的侍女唐姬代替自己服侍漢景帝。陰差陽錯之下,唐姬意外獲得漢景帝寵幸,並懷孕生下了漢景帝的第六個兒子劉發。

    唐姬意外受寵幸,劉發意外地來到這個世界,這一切的機緣巧合湊在一起,才給了漢武帝劉秀後來出生的機會。後世很多人都稱劉秀是“位面之子”,其實並非毫無根據,劉秀無論是出生還是征戰,以及到最後登基稱帝,始終都充滿著傳奇。

    劉邦從泗水亭長的身份起兵,僅僅透過七年時間的努力,就完成了掃平項羽,登基稱帝的壯舉。這樣的傳奇人生,在劉秀面前卻有些黯然失色,因為劉秀同樣以平民身份起兵,卻只用了三年時間,就達成了登基稱帝的目標,堪稱神奇。

    劉邦和劉秀是平民,但不是普通平民

    劉邦和劉秀,他們雖然都是“平民”身份,但事實上,他們卻不是許多人印象中的普通老百姓。

    劉邦雖然被稱為布衣皇帝,他的身份也確實是自事農產的編戶平民,但他的祖上卻並不一般,只是到他父親這一輩落魄了而已。劉邦的祖父就是官員,曾任豐邑邑令,是實實在在的魏國豐公。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劉老太公雖然不再為官,但他家裡的財富仍很富足,遠比一般的平民要多上不少。劉老太公雖然落魄了,但還是納了妾的,在那個兵荒馬亂,食不果腹的年代,能納妾的家庭可不多。

    在《史記》中對劉邦的記載是,“不事家人生產作業。”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不務正業”,同時又“仁而愛人,喜施。”身為劉家的兒子,好逸惡勞,還喜歡花錢,雖然有仁愛之名,但這名聲多半也來自他樂於散財的緣故。

    這也從側面證明了,劉老太公家很富裕,足以支撐劉邦揮霍,他得以結交一眾豪傑和當地的官吏,都與他“喜施”有關係,畢竟交朋友是需要花錢的

    在劉邦起兵以後,在他的團隊之中,劉邦不是官職最大的,卻是祖上最有威望的人,也是最受擁戴的人。這也是蕭何、曹參等人願意追隨他,奉他為主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劉邦的身份並不一般,在古代只要沒有官職在身的人就算平民,與今天我們所普遍理解的“平民”也有很大的出入。那麼,“泗水亭長”不算官職嗎?不算,頂多算是一個“吏”。

    劉秀起兵的時候也是“平民”,一開始還不是老大,而是跟著自己的哥哥劉縯混。在史料中對劉秀的記載,他的身份比劉邦還低,連亭長都不是,只是一個“專心務農”的農民,在哥哥劉縯起義以後,這才開始從軍,並最終登基稱帝。

    性勤於稼穡,而兄伯升好俠養士,常非笑光武事田業,比之高祖兄仲。——《後漢書》

    農民起義,登基稱帝,而且時間僅僅用了3年,這種短時間內完成差距巨大的身份轉變,不得不讓人稱之為傳奇。但劉秀真的只是一個醉心於農業生產的“平民”嗎?其實也不是。

    縱觀《後漢書》中對劉秀的所有記載,就會發現一個問題,劉秀在起兵之前所做的許多事情,與此前記載的“專事農業生產”有很大的衝突,人的精力畢竟有限,怎麼可能同時做兩種無法相容的事情,一邊專心務農,又一邊結交豪傑,同時還能考上太學呢?

    從這個衝突點來看,劉秀“專心務農”的事情應該是史官在他登基以後,對他的描紅,因為不事生產、結交豪傑之人,才能在亂世異軍突起,具備帶領隊伍的能力。這個先例不是別人,正是劉邦。所以,早期的劉秀與劉邦的情況十分相似,彷彿是他的一個翻版,只不過劉秀多了一個同樣能幹的哥哥。

    劉邦和劉秀的婚姻

    劉秀雖然登基稱帝所用的時間只有3年,但他的稱帝之路也不是一帆風順,甚至一度還淪落到要逃亡過日子。不過,逃亡期間劉秀也有收穫,陰麗華就在他寄居在鄧晨府中時與他相識相愛,最終走到了一起。

    劉秀對陰麗華的評價非常高,曾說過“娶妻當得陰麗華”的話,與曹操說過的“生子當如孫仲謀”有異曲同工之妙。但這場愛情的結局並不完美,因為劉秀此後又娶了郭聖通。最重要的是,郭聖通在此後取代了陰麗華的地位,劉秀稱帝后,她一躍成為了皇后,兒子劉彊也被立為太子。

    “初,光武適新野,聞後美,心悅之。”

    郭聖通為何能後來者居上,讓劉秀為了她甚至不惜委屈陰麗華?

    劉秀對郭聖通的愛顯然是不如陰麗華的,但郭聖通有一個好舅舅叫劉楊,是一個手握重兵的軍閥。劉楊當時給郭聖通準備的嫁妝不是黃金白銀,而是十萬精兵。如此“嫁妝”對於當時的劉秀而言,無異於給他的爭霸之路注入一針強心劑,讓他無法拒絕。

    但劉秀對陰麗華的愛卻始終沒變,等郭聖通被廢以後,陰麗華順利成為皇后,他的兒子也隨之被封為新的太子。從這一點來看,他當年對陰麗華的讚譽並非虛詞,只是因為時局所迫,才導致出現了一番波折。

    劉邦和劉秀各自的婚姻,其實也有共同點,那就是兩人結婚的時間都很晚。劉邦娶呂雉時已經年近四旬,這樣的年紀在當時平均壽命不高的情況下,已經是絕對的晚婚了。為何劉邦家庭條件這麼好,卻這麼晚才娶媳婦兒?原因很簡單,劉邦不事生產,整日與朋友喝酒,這樣的混混即便在那個年代,也沒有人願意將女兒嫁給他。

    反觀劉秀,他娶陰麗華時也已經29歲,整整比陰麗華大了10歲。劉秀既是太學生,又是沒落的皇室宗親,為何同樣晚婚呢?與劉邦晚婚的原因其實差不多,其實不只是劉秀,就算他的大哥劉縯,其實也是晚婚。

    從劉縯死時39歲,他的兒子只有幾歲的情況來看,他結婚的時間只會比劉秀還晚。至於劉秀的二哥,壓根就沒有子嗣,可能連媳婦都沒能娶上。為什麼?因為這三兄弟全都是結交豪傑的人,他們養門客,錢和精力都花在這些人身上,誰願意將女兒嫁給他們呢?

    最有意思的是,劉邦和劉秀之間還有一次“間接聯絡”。由於劉秀是薄太后一脈的後裔,而薄太后在呂雉生前,一直受呂雉壓制,直到周勃、陳平誅滅諸呂后才得以翻身。為了幫薄太后翻身,也為了給自己的正統身份增加籌碼,他在駕崩的前一年,下了一道聖旨,追立薄太后為“高皇后”,而呂太后的靈位則被逐出了太廟。

    “呂太后不宜配食高廟”

    劉邦與劉秀有很多相似之處,但也有著本質的區別。比如,兩人雖然都不是普通平民,但劉邦屬於新興士族集團,他戰勝項羽,是新興士族集團與舊貴族集團競爭的勝利;而劉秀則屬於豪門士族,雖然到劉秀這一代,已經地位沒落,但他的身份仍有極高的影響力,這也是劉楊這樣的軍閥,為什麼願意拿出如此豐厚的“嫁妝”來“投資”劉秀的深層原因

    參考資料:《史記》《後漢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美國出現長時間經濟衰退,特朗普會選擇發動戰爭帶活經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