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知事
-
2 # 紫色的玉
戰國七雄GDP的排名應該是秦齊魏楚趙燕韓,人均GDP的排名是齊秦楚魏趙韓燕。
秦國本來是西部弱小國家,經常被魏國欺負,甚至割地求和,但通過商鞅變法以後迅速強大起來,人口增至500萬,國家經濟(GDP)也在戰國七雄中獨樹一幟,因此也就有了吞併六國的基礎。
魏國是秦國的宿敵,他們有著世仇,秦國滅韓,就是要夾擊魏國,儘管魏國當時也有300萬人口,但經濟發展因長年戰爭受到阻礙,且魏王得過且過,不思進取,公元前225年,秦國滅魏,使秦韓魏的領土連成一片,成為一隻真正的西部猛虎。
趙魏韓本來是一家,三家分晉以後趙國遠比魏韓強,與秦國不接壤,魏韓可作為緩衝地帶,魏韓被滅以後,趙國實際上向秦國打開了西邊的大門,儘管趙國有精兵強將,人口也有300萬,但還是抵制不了秦軍的攻勢,公元前222年只得舉手投降。
齊國在齊桓公時代變法,家底比較雄厚,加上鹽業、治鐵業都比較發達,且人口也有400萬,國家整體比秦國富有,假如當時秦齊單挑,秦國未必是齊國的對手,但秦始皇採用的是先喝湯再啃骨頭最後吃肥肉的辦法,就是先把弱國先消滅,然後集中力量消滅強國,公元前221年,強大的齊國終於阻擋不了秦軍的攻擊,齊國滅亡。
-
3 # 西風悍馬
一個人類,都是雙手雙腳,在農業社會,工具技術沒有代差的情況下,人均GDP都是差不多的。外國也有過研究,得出答案是,直到工業革命前,和平時期各國的人均GDP都在600美元上下。所以古代國家誰的 GDP高,完全取決於人口。而人口取決與地域廣度,耕地面積和開發程度。那麼從地形就可以看出:中國主要的耕地集中在從華北平原到太湖平原這一塊。就是俗稱的中原到江南。而且當時主要是中原,江南尚未開發完全。那麼在戰國是齊國和楚國佔有了大部分的平原耕地。其中又以楚國為最。所以雖然楚國在西邊節節敗退,但其實國力是最強的。秦朝也正是被楚國殘留(項羽,劉邦)所消滅,就是個印證。至於為什麼秦國能統一六國,從地形圖就可以看出秦國的可耕地面積是不多的,但疆域很大。於是秦國不得不發展出斯巴達式的制度,最有組織效率,最具軍事化,成功的機率自然大。虎狼總能勝於羊群。但虎狼其實並不想當虎狼,因為沒羊吃就得捱餓。羊的食物卻是遍地都是。於是秦朝成立後,虎狼之師變了,誰還願意提著腦袋覓食。但制度未改,依然嚴酷。於是就逼人造反,還打不過了。所以結論就是,經濟很重要,但也並不是充要條件。戰爭勝敗是很多因素導致的,如同天氣一樣,只有概率,無法鐵口直斷。
-
4 # 浮生若夢sk
經歷了春秋時期一系列的大篩選,各個諸侯諸侯的相互廝殺 ,所以在弱肉強食的混戰中,使得數量眾多的諸侯國減少到了個位數。到了戰國時期,只剩下了7個諸侯國,他們並稱為戰國七雄,分別是齊國,楚國,趙國,南韓,魏國,燕國和秦國。下面就來盤點在當時戰國七雄經濟實力排行榜。
TOP1:齊國
齊國有一個特產就是鹽,所以齊國比較富裕,同時也是一個文化中心,人才濟濟。但是相比經濟實力,齊國的軍事實力就差很多,士兵總體不夠剽悍。
TOP2:楚國
楚國本身自然條件優越,土地肥沃,糧食充足,不用為溫飽擔心。所以楚國的子民都是比較爭勇好鬥,士兵總體來說比較凶悍,在和其他國家的交戰中一般可以取得勝利。
TOP3:趙國
趙國是華夏族,是在北方建立的諸侯國。
TOP4:魏國
魏國為了增強國力,採用李悝和吳起兩位重臣的變法,在魏國進行一系列的改革,農業上進行興修水利工程,而且唯才是用,對於在農業上和戰績上有所貢獻的人進行獎勵。
TOP5:南韓
南韓是七國裡面的弱國,只有在韓昭侯在位執政時期,國家兵力比起以前,有所增強,當時一段時間也沒有侵略者。
TOP6:燕國
燕昭王即位後招賢納士、勵精圖治,燕國國力大增,佔領了中山國北境一帶。燕將秦開東向擊胡,拓地千餘里,直到黑龍江以南、南韓以北。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以樂毅為上將軍,與秦國、趙國、南韓、魏國合縱攻破齊國,幾乎佔有齊國全境(除了莒、即墨兩城),燕國達到全盛。
TOP7:秦國
秦國是七國裡面實力排序最後的一個國家,是因為當時嬴政的祖先只是因為養馬養得好,所以得到了封賞,可是他的地位僅僅是一個大夫。後來因為祖先保護周平王獲得了很大的功勞和獎賞,所以才被封為了諸侯。當時初期的秦國地理壞境比較偏僻,實力不高,相對來說比較落後。但是秦國後期的發展卻十分驚人,實力大大上升。
-
5 # 龍眠山上
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戰國七雄崛起。
綜合分析,戰國七雄GDP排名,早期由大到小依次應該是魏齊楚趙韓秦燕,中期是齊秦楚趙魏韓燕,而末期則是秦齊楚趙魏燕韓。人均GDP反差很大,以戰國中期為例,戰國七雄人均GDP由大到小應該是韓燕趙齊秦魏楚。
戰國中期,戰國七雄競爭最為激烈,鹿死誰手猶未可知,GDP及人均GDP排名相對於各諸侯國來說,應該是最為公平的。戰國中期齊秦實力最強,但是兩中國人口分別是400萬、500萬,人均GDP只能靠後。而楚國更是人口大國,達700萬,人均GDP只能墊底。
齊國
齊國北接燕趙,西臨魏韓,南近楚越,地理交通方便,很多商賈雲集臨淄,互通有無,臨淄成為當時繁榮的大都市。齊國地處大海之濱,有利潤可觀的製鹽業,為齊國帶來豐厚的收入,齊國也有很多能工巧匠,為齊國創收。
齊國在成為姜太公封國後,就制定了以工商農為主的經濟發展策略,齊國基本上遵循了這一策略。可以說,是戰國七雄中最富的諸侯國,是戰國七雄中GDP排名第一的國家。戰國中期,齊中國人口達到400萬以上。
秦國
秦國原本是周朝西部邊陲一個貧弱、偏僻的國家,在商鞅變法後,秦國制定了獎勵耕戰的法令,秦國開始迅速崛起。這時候的秦國,正處於秦昭襄王時期,憑藉著戰神白起,四處鯨吞蠶食其他諸侯國,實力不容小覷。
此時的秦國,已經擁有巴蜀之地,關中平原也是一片沃野,對於農業經濟佔主導的春秋戰國,秦國GDP排名第二。戰國中期秦中國人口達500萬,是僅次於楚國的第二大人口國。
楚國
楚國在春秋時期就是國土面積最大的諸侯國,進入戰國時期,楚國又吞併吳越地區,國土更加廣闊,成為當時中國、乃至世界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
楚國擁有長江中下游平原和淮河平原等,適合農耕的廣大平原,憑藉著龐大的體量,楚國經濟體量也相當龐大,GDP排名應位列第三。
楚國地大物博,沃野千里,這真的毫無疑問。在戰國時期,楚國長時間佔有將近七雄土地總面積的一半的土地,這也是楚國可以成為大國強國的原因。也是因為楚國佔有的面積太過龐大,雖然楚國所佔地區大多地廣人稀,但是楚國依舊有著700萬的人口,位居當時七國之冠。
趙國
趙國在戰國初期並沒有嶄露頭角,直到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後,趙國實力大增,迅速擴張,拓地千里,成為西據秦國、東制齊國的戰國中後期強大的國家。
趙國迅速崛起,軍事力量僅次於秦國,然而胡服騎射側重於軍事改革,經濟改革相對涉及較少,所以GDP排名位列第四。
趙國經濟上的薄弱,直接影響了趙國的綜合國力,軍事上並不比秦國弱的趙國騎兵,卻因經濟不行受到拖累,以至於在長平之戰中被迫臨時換將企圖速戰速決,結果冒險的軍事策略造成長平大敗,趙國軍隊損失45萬,趙國元氣大傷。趙國只是在滅掉中山國之後,人口才達到了300萬。
魏國
魏國是由“三家分晉”分出來的諸侯國,在魏國君主魏文侯的帶領下,選賢任能,重用李悝率先變法,重用吳起等名將,打造橫掃天下的魏武卒,魏國在夾縫中迅速崛起,一躍成為戰國初期的霸主。
但是,魏文侯後,尤其是魏惠王時期,魏國國君的無能,魏國開始走下坡路,先是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的兩次大敗,再就是秦國的崛起讓魏國一敗再敗,丟失河西地區,魏國從霸主地位跌落。
到秦昭襄王時期,魏國已經淪落為中等諸侯國,但地處中原的魏國,成為交通要衝,商業發達,而且中原地區人口稠密,已經萎縮的魏國,GDP排名僅次於一流強國之後,位列第五。戰國中期,魏中國人口一直維持在300萬左右。
南韓
戰國七雄中,南韓因地處夾縫中,先是遭到霸主魏國的壓制,魏國衰落後又遭到崛起的秦國鯨吞蠶食,南韓幾乎沒有大的發展,在戰國七雄中排名始終靠後。
經濟上,南韓面積狹小,相對於其他大國,南韓GDP排名靠後,位列倒數第二,正數第六。不僅面積小,而且人口也少,在戰國中期也僅100萬左右。因為人口少,所以它的人均GDP顯得高。
燕國
燕國雖然是從春秋時期就堅持下來的國家,但是燕國地理位置靠北,北面和東面是林胡和匈奴等部落,向外發展艱難。
對內,西面先是強大的晉國,晉國分裂後又是崛起的趙國,南面更是強大的齊國,四面皆是強鄰,燕國始終沒有大的發展,如果不是後來的樂毅伐齊,燕國幾乎沒有什麼存在感。
地處北寒之地,人口稀少,農業發展緩慢,經濟實力在戰國七雄中排名墊底。所以,燕國的GDP排名位列第七。人口基本上維持在200萬左右。
-
6 # 柔情似水—政委
戰國時期是中國第一個大動亂時期,在這個弱肉強食的時候,國家軍事實力就是生存的資本,就是一切。而國家的軍事實力又和國家的人口是密切相關的。今天就給大家盤點一下戰國時期各個諸侯國的人口,看看到底哪個國家的人口是最多的,哪個是最少的。
No、7南韓
毫無疑問,南韓是戰國七雄裡面最為弱小的一個。作為領土和人口都是最小的國家,南韓在一開始便因為處在四戰之地而無從發展。而後期更是因為秦國的打擊而面積逐步縮小。在全盛時期,南韓的面積其實也不過200萬,為戰國七雄最弱下的一個。
No、6燕國
燕國也是一個極其倒黴的國家,原本作為一個處在邊疆的國家,是可以向外發展的。但是燕國偏偏處在苦寒之地,北方那就是遊牧民族都不多的地方,而南方則有著強大的齊國,所以在整個戰國時期,除了六國合縱伐齊,燕國基本都是被齊國壓著打的。燕國的人口也長期維持在200萬左右。
No、5魏國
作為戰國時期第一個稱霸的國家,魏國軍事實力不言而喻。魏國在戰國初期聯合韓魏一起共進退,儼然成為了戰國七雄的最強者。但是在魏惠王時期,魏國因為戰略失誤,東敗於齊,西敗於楚,導致國家實力驟降,直至最後,魏國也再也沒有崛起。魏中國人口一直維持在300萬左右。
No、4趙國
趙國作為戰國末期唯一一個可以和秦國抗衡的國家,他的軍事實力在長平之戰據展現出來了,雖然長平之戰趙國輸的體無完膚,但是畢竟可以調動40萬大軍,趙國的軍事實力也是相當強悍的。趙國在前期一直默默無聞,軍事實力也比較弱,但是在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後,軍事實力大增。在滅掉中山國以後,也有了300多萬人口。
No、3齊國
齊國舂秋時期就作為第一霸主,其實力從來都很強悍。而且由於齊國地處海濱,有漁鹽之利,而且土地肥沃,所以齊國的人口一直很多。齊國在戰國時期人口一直都是維持在400萬以上的,這也是導致在戰國時期齊國一直很強的原因,而且齊國最後也是秦國最後攻滅的國家。
No、2秦國
作為最後一統華夏的國家,秦國的面積在戰國七雄中算是比較大的了,而且由於秦國有巴蜀和關中兩個天府之國,所以秦國的人口也是相當的多,這也是支撐秦國最後統一華夏的基礎性的力量。在秦國攻滅巴蜀的時期,即秦惠文王時期,秦國的人口達到了500萬,僅次於當時的第一大國楚國。
No、1楚國
楚國地大物博,沃野千里,這真的毫無疑問。在戰國時期,楚國長時間佔有將近七雄土地總面積的一半的土地,這也是楚國可以成為大國強國的原因。也是因為楚國佔有的面積太過龐大,雖然楚國所佔地區大多地廣人稀,但是楚國依舊有著700萬的人口,位居當時七國之冠。
-
7 # 莫循靳言
戰國時期,七雄爭霸,七個國家分別是:齊,楚,秦,燕,趙,魏,韓。1.齊國地理位置得天獨厚,齊國位於山東臨海,物產豐富,三面靠海,西側有山地的緣故,齊國土地異常肥沃,盛產桑麻等作物,同時又有魚、鹽等海中資源。不僅如此,齊國礦產資源非常發達,銅鐵礦等開發居諸候國之首。齊國任用賢才,辦稷下學宮,使齊國成為各中國人才的的文化交流中心,管仲藉由“通貨積財”使齊國強盛,以齊國農業來增加國家貨物來源,再通過貨物買賣而積累財富。不僅如此,他更制定政策,將漁業、鹽業、林業、礦業統一收歸國家掌管。齊國絕對是七國GDP排名第一。2.楚國是位於長江流域的諸候國,疆土幅員廣闊。是各國中地盤最大的國家,楚國掌握了 植稻的生產技術,楚國水利也非常發達,既引水作池,又鑿井灌田,就地取水, 楚國糧食充足,有儲藏糧食的“廩”、“高府”,動輒賞糧五萬石,這在春秋時代各國中很少見。楚國手工業發達,主要體現在青銅器鑄造業、冶鐵業、絲織業和木漆器業等。春秋時期楚國商業和城市也開始繁榮起來。楚地自然條件優越,物產豐富,是促使楚國商業發展的基本條件。3.秦國地處西北,商鞅變法後,秦國國有土地數量大,質量優,由中央統攝。國有土地的收益成為國庫收入的主要財源之一。秦國國有土地分為三種:一是農業耕地;二是苑囿、牧場、草地;三是山林川澤等。秦地處險要,如東之函谷關、南之武關、西之大小散關、北之蕭關,算得上標準的"四塞之地",易守難攻。秦養殖業,手工業,冶鐵業發達4.燕國南有富饒的土地,北邊有紅棗和板栗的收貨。燕國釀酒業,皮革業,製陶業發達。5.趙國地大物薄,物產豐饒,茶葉,藥材,瓷器,絲綢,趙國的交通要道上,還有漳水、沁水的水上要道。處北疆,毗鄰草原,雄霸河套、雁北,牛羊馬匹屬第一。6.魏國是七國中出人才最多的國家,魏國在黃河流域平原地區,因為交通便利、人口眾多,所以在商業和手工製作業上領先於其他國家,簡而言之,繁榮的商業為魏國經濟實力提供了保障,而冶金和手工製造業則為魏國的軍事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礎。7.南韓地處於上黨,上黨是群山包圍的一座高地,地勢險要,境內還有長治,晉城兩座盆地,不僅易守難攻,還比較富饒,在南韓境內擔當了屏障加糧倉的重大責任。
但是南韓的地理位置卻有一些尷尬,但是正好是這尷尬之地,使南韓更有了一些些資本。
南韓屬於四戰之地,北西臨魏國,東瀕秦國,南接楚國,而這三大國,均是虎狼強國,戰國最愛戰爭的三國都於南韓接壤。一旦發生爭霸中原的重要戰爭,必定波及南韓之地。南韓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鐵礦——宜陽礦山,豐富的鐵礦石衍生了南韓發達的冶煉技術,鐵質兵器得以裝備到南韓新軍手中。要知道在這一時期裡,其他國家都還在用青銅兵器。當“柔弱”的青銅兵器碰上了“剛硬”的鐵質兵器時,列國不禁發出了“天下之寶劍韓為眾”的感慨。
-
8 # 津城沐雨
GDP第一的諸侯國:齊國。
齊國在成為姜太公封國後,就制定了以工商農為主的經濟發展策略,齊國基本上遵循了這一策略。
齊國地處大海之濱,有利潤可觀的製鹽業,為齊國帶來豐厚的收入,齊國也有很多能工巧匠,為齊國創收。
齊國北接燕趙,西臨魏韓,南近楚越,地理交通方便,很多商賈雲集臨淄,互通有無,臨淄成為當時繁榮的大都市。
樂毅伐齊前的齊國(不包括齊國滅宋),可以說,是戰國七雄中最富的諸侯國,是戰國七雄中GDP排名第一的國家。
GDP排名第二的諸侯國:秦國。秦國原本是周朝西部邊陲一個貧弱、偏僻的國家,在商鞅變法後,秦國制定了獎勵耕戰的法令,秦國開始迅速崛起。
這時候的秦國,正處於秦昭襄王時期,憑藉著戰神白起,四處鯨吞蠶食其他諸侯國,實力不容小覷。
此時的秦國,已經擁有巴蜀之地,關中平原也是一片沃野,對於農業經濟佔主導的春秋戰國,秦國GDP排名第二。
GDP排名第三的諸侯國:楚國。楚國在春秋時期就是國土面積最大的諸侯國,進入戰國時期,楚國又吞併吳越地區,國土更加廣闊,成為當時中國、乃至世界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
楚國擁有長江中下游平原和淮河平原等,適合農耕的廣大平原,憑藉著龐大的體量,楚國經濟體量也相當龐大,GDP排名應位列第三。
GDP排名第四的諸侯國:趙國。趙國在戰國初期並沒有嶄露頭角,直到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後,趙國實力大增,迅速擴張,拓地千里,成為西據秦國、東制齊國的戰國中後期強大的國家。
趙國迅速崛起,軍事力量僅次於秦國,然而胡服騎射側重於軍事改革,經濟改革相對涉及較少,所以GDP排名位列第四。
趙國經濟上的薄弱,直接影響了趙國的綜合國力,軍事上並不比秦國若的趙國騎兵,卻因經濟不行受到拖累,以至於在長平之戰中被迫臨時換將企圖速戰速決,結果冒險的軍事策略造成長平大敗,趙國軍隊損失45萬,趙國元氣大傷。
GDP排名第五的諸侯國:魏國。魏國是由三家分晉分出來的諸侯國,在魏國君主魏文侯的帶領下,選賢任能,重用李悝率先變法,重用吳起等名將,打造橫掃天下的魏武卒,魏國在夾縫中迅速崛起,一躍成為戰國初期的霸主。
但是,魏文侯後,尤其是魏惠王時期,魏國國君的無能,魏國開始走下坡路,先是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的兩次大敗,再就是秦國的崛起讓魏國一敗再敗,丟失河西地區,魏國從霸主地位跌落。
到秦昭襄王時期,魏國已經淪落為中等諸侯國,但地處中原的魏國,成為交通要衝,商業發達,而且中原地區人口稠密,已經萎縮的魏國,GDP排名僅次於一流強國之後,位列第五。
GDP排名第六的諸侯國:南韓。戰國七雄中,南韓因地處夾縫中,先是遭到霸主魏國的壓制,魏國衰落後又遭到崛起的秦國鯨吞蠶食,南韓幾乎沒有大的發展,在戰國七雄中排名始終靠後。
經濟上,南韓面積狹小,相對於其他大國,南韓GDP排名靠後,位列倒數第二,正數第六。
GDP排名第七的諸侯國:燕國。燕國雖然是從春秋時期就堅持下來的國家,但是燕國地理位置靠北,北面和東面是林胡和匈奴等部落,向外發展艱難。
對內,西面先是強大的晉國,晉國分裂後又是崛起的趙國,南面更是強大的齊國,四面皆是強鄰,燕國始終沒有大的發展,如果不是後來的樂毅伐齊,燕國幾乎沒有什麼存在感。
地處北寒之地,人口稀少,農業發展緩慢,經濟實力在戰國七雄中排名墊底。
所以,燕國的GDP排名位列第七。
結語戰國中期,是各國競爭最為激烈的時候,鹿死誰手猶未可知,GDP排名相對於各諸侯國來說,也算最為公平的時候,經濟實力排名大概是齊秦楚趙魏韓燕。
戰國早期排名的話,應該是魏齊楚趙韓秦燕,戰國末期排名是秦齊楚趙魏燕韓。
大家認為呢?
-
9 # 良辰美璟-sherry
初期:
韓趙魏三家分晉,分得晉國雄厚家底,再加上地處中原、三晉之地,經濟實力比起其他幾家較為強大;
齊國擁有戰略物質-鹽和春秋時期的霸業底蘊經濟實力也不差;
楚國雖地處南方荒蠻之地,但土地肥沃、氣候適宜、物產豐饒,加之楚國百姓勤懇,經濟實力也不會差;
秦國地處陝甘之地,老秦人的拼搏之力和奮發圖強之心也讓其國力蒸蒸日上;
燕國地處北寒之地,加上國弱之久,整體國力在大部分時間都是末位。
-
10 # 甲乙丙丁戊
齊國最富庶,處東海之濱,坐擁產鹽鐵之利,經濟發達,商賈雲集,百業興茂,魏國處天下之中,農業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開發,擁有最肥沃的土地和最大的商業中心大梁,而且魏國是第一開始變法的諸侯國,生產力得到極大的解放,經濟,軍事最為強大,因此GDP應該排在第二。第三就是楚國,楚國土地最為廣袤,土地資源豐富,並且擁有最發達的漆器技術,礦場,後來吞併了吳越之地,獲得先進的兵器之地,因此也是比較富有的諸侯國。第四就是南韓,南韓雖然領土最小,但也是佔據中原之地,農業最為發達,併吞並了春秋小霸鄭國,還擁有宜陽鐵礦,生活應該不錯。第五就是秦國,秦國擁有關中平原後來還吞併了巴蜀之地,農業得到了極大的開發,秦國通過商鞅變法,推行耕戰政策,重農抑商,將社會財富分配給有戰功的將士,平民致富之路只有戰功一條路,但因地處偏僻,商業並不發達,老百姓也不是特別富足。趙國實行胡服騎射,軍事實力得到了增強,但因地處北疆偏僻之地,僅只有邯鄲周圍可以得到開發,老百姓日子過得緊巴巴的。最後就是燕國,那就更不用提了也沒改革,土地又貧瘠,老百姓也就那樣,好不到哪去。
回覆列表
戰國七雄的GDP排名和人均GDP排名怎麼樣?放在今天相當於那些國家?
這個問題有點意思。
1944年佈雷頓森林會議期間,世界主流發達國家開始把GDP當做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總量的主要工具。而GDP說的是國內生產總值,是一個國家一年內商品勞務的貨幣表現。
如果把GDP和人均GDP標準放在戰國時期,大約會是怎樣的情況呢?
其實,總量和人均兩個水平上,應該是基本一致的。
戰國前期,GDP排名大約是,魏齊楚趙韓秦燕。此時的魏國在魏文侯魏武侯兩代明君的支援下,成為七國中最強悍的國家。不僅僅是魏武卒吊打中原各國,更是在經濟文化各方面遠超過其餘六國。而秦國,雖然處在鄙視鏈的底端,當時稱為“六國卑秦”,但面對最偏遠的燕國,還是有一點信心的。
戰國中期,魏國衰落,秦國崛起,齊國和楚國的經濟實力和體量逐漸受到重視,尤其是楚國,滅掉越國和魯國,一度以黃河為界與其餘六國分庭抗禮。此時的GDP排名應該是楚秦齊魏趙韓燕。
秦國的GDP總量並不高,但是隨著商鞅變法的推進,越來越多的權利集中在君主手裡,而不是向其他國家一樣分封給了其他貴族。這意味著,秦國可以利用廣大平民,實現扁平化管理,更高效調動整個國家的戰爭潛力。
所以,戰國中期的商鞅變法後,秦國雖然GDP沒有登頂,但是因為種種因素實際上已經擁有同時對六國中三個國家開戰的能力。
戰國後期,形勢繼續朝著有利於秦國的方向發展。秦國的佔領了漢中和蜀中,糧食產量大大提高,此時的GDP絕對有可能已經超過楚國。
變數是趙國崛起,燕國崛起,齊國在五國攻擊下幾乎滅國,楚國在李元之亂中大傷元氣。
此時的GDP排名變成了秦楚齊趙燕魏韓。
楚國,長期採用分封制,郡縣制貫徹並不徹底,吳起變法基本被廢除,這意味著,楚國資源豐富、權力分散的局勢下能活下來,但是已經無力圖謀其他國家。
齊國依然維持著東方商業巨頭的桂冠,只是樂毅伐齊讓齊國幾乎滅國,再也不敢對秦國有任何反抗意志。
趙國遠離韓魏兩國,擁有向匈奴要土地要錢財的能力,這一點與秦國戰勝義渠國非常相似。不過,趙國處於苦寒之地,戰鬥力高,但是經濟基礎還是比較差。
燕國雖然有了短暫崛起,但隨後的內亂再一次讓國家崩潰,但也總比天天割地賠款的魏國和南韓強不少。
所以,在戰國後期,秦國在經濟和軍事上已經徹底碾壓其他國家,唯獨楚國最難對付。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其實不是三戶人家就能滅了秦國,而是楚國死而不僵,只要有三個部族就能滅秦。
楚國屬於經濟發達資源豐富但是社會制度不發達的狀態,這種情況類似於蟑螂,拍死蟑螂但是蟑螂的卵還有千萬萬,只要時機合適每一個卵都能變成一個大種群。
如果類比當今世界各國,大約相當於什麼情況呢?
秦國自不必說,徹底的改革,社會制度不同於其他國家,被其他國家害怕和排擠。這種情況,大約相當於中國。
楚國,資源豐富、內部不統一,人均佔有資源特別多,這種情況,在資源量上相當於澳洲和加拿大這些國家,但是體量上絕對相當於非洲,生命力很強,但是戰鬥力很差。
齊國,相當於美國,土地廣闊,經濟發達,文化上對世界各國也有相當的影響力。但是,美國不同與齊國的地方在於,他敢於直接挑戰秦國。
趙國燕國相當於俄羅斯,經濟不發達但是戰鬥力強悍,如果稍加引到,樂毅伐齊的故事,可以再來一次。
韓魏等國相當於歐洲各國,英國法國德國,這都是工業強國、戰鬥力強悍,但是內耗嚴重,擴張能力有限,但是值得爭取。
戰國七雄的故事,放在今天的國際局勢中很有參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