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談古論金

    魏國君主曹奐在鹹熙二年(265)司馬炎篡奪魏國政權後被降封為陳留王,食邑萬戶,並將其宮室安排在鄴城,按照漢獻帝降封山陽公時候的故事,允許曹奐用天子旌旗,行魏國正朔,郊祀天地與其他禮樂制度都繼續使用魏國制度,還有上書不稱臣,受詔不拜的待遇。晉惠帝司馬衷太安元年(302),曹奐去世,享年58歲,仍舊按照天子禮儀辦理喪事,諡號為元皇帝。

    蜀漢君主劉禪在景元四年(263)因蜀漢滅亡而投降曹魏,受封為安樂公,被安排在洛陽居住,晉武帝司馬炎泰始七年(271),劉禪去世,享年64歲,諡號為思公。

    東吳君主孫皓在天紀四年(280)因東吳滅亡而投降西晉,受封為歸命侯,也被安排在洛陽居住,晉武帝司馬炎太康五年(284),孫皓去世,時年42歲。

    我們發現,魏國君主退位後的爵位是王爵,比蜀漢君主的公爵、東吳君主的侯爵要高,相關的地位、待遇、結局也最好,其實,這說明他們處於兩個級別與檔次,曹魏退位君主的陳留王與漢獻帝后裔沿襲下來的山陽公、周朝後裔的衛公(衛侯)、商朝後裔的宋公(宋侯)是前代王室後裔受封爵位得到禮遇的『二王三恪』(又稱二賓三恪、二代三恪、三恪二王后),而劉禪與孫皓是割據政權的首腦,雖然也受到一定的禮遇,其性質與地位高下是不一樣的——劉禪與孫皓的爵位高低,反映出先投降的地位高一點。

    陳留王傳了9代,一直到南齊高帝蕭道成建元元年(479),陳留國才被廢除,而劉禪的安樂封國(相當於一個縣)則在永嘉之亂時滅絕,孫皓則似乎只是沒有封國的侯爵,按照目前記載也沒有傳代。

  • 2 # 農民工歪說古今

    晉武帝司馬炎統一三國後,魏蜀吳三位君主的結局如何?這老三位在史籍中都是有著明確記載的,他們的結局沒有疑問。

    蜀漢政權滅亡最早,彼時晉文帝司馬昭之心雖然是路人皆知,但晉尚未正式代魏。因此,理論上蜀漢後主劉禪降的是魏而不是晉。因為有曹魏宗室、舊臣以及孫吳政權的存在,司馬昭急需要給他們樹立一個標杆。同時,蜀漢政權作為前朝宗室,一直打著劉、漢正統的旗號,司馬昭不得不從政治影響上進行考量。加之蜀地初平、不穩定因素太多,司馬昭還需要用劉禪這尊泥菩薩來穩定局勢、安撫蜀地世家大族。所以,司馬昭給劉禪的待遇還是相當不錯的,將其封為了安樂縣公,地位僅次於曹魏政權給漢獻帝劉協的山陽公(郡公)。恰巧劉禪也是個精明人,知道寄人籬下不易,為了讓司馬昭能夠放心,劉禪精心上演了那出著名的“樂不思蜀”。最終讓司馬昭覺得,劉禪對自己根本構不成什麼實質性威脅,從而放過了劉禪。就這樣,劉禪一直活到了司馬炎稱帝七年之後,壽終正寢,諡“思”,而安樂縣公的爵位也一直傳到了西晉滅國。

    緊接著便是曹魏政權的末代皇帝曹奐了。曹奐原本只是曹魏宗室的小宗之後,是魏武帝曹操庶出之子燕王曹宇的兒子。曹魏的皇位和他原本是沒有關係的,但司馬師在高平陵政變之後擁立的傀儡皇帝曹髦不甘心做永遠的傀儡,玩了個魚死網破,被司馬昭的手下成濟給咔嚓了!之後,司馬昭為了撇清與曹芳、曹髦兩任廢帝的關係,索性另起爐灶找來了與魏明帝曹叡平輩的叔伯兄弟曹奐繼承了皇位。但是,彼時司馬氏已經完全控制了曹魏政權,曹奐從即位伊始便是一個徹徹底底的傀儡!司馬炎篡魏採取了魏文帝曹丕同樣的策略,那就是“禪讓”。正是因為曹奐的“禪讓”,司馬炎的皇位才變得名正言順。換言之,司馬炎的正統地位來自曹奐,加之彼時有善待前朝皇帝、宗室的先例,司馬炎的步伐邁得比曹丕還要大,曹丕給了劉協一個郡公,司馬炎則將曹奐封為了陳留王!反正曹奐也翻不起什麼大浪,索性大方一些……曹奐成功熬死了司馬炎,直到太安元年方才去世。死後,晉王朝依照曹魏政權對漢獻帝劉協的樣板,以皇帝身份傳送了曹奐,諡“元皇帝”,後世稱之為魏元帝。而曹氏家族的陳留王爵位則一直延續到了南北朝時期,劉寄奴篡晉時,上表勸進者之中就有一位曹姓陳留王,應該就是曹奐的後代。

    三人之中待遇最差、下場最慘的恐怕就是孫吳政權的末代皇帝孫皓了。司馬炎滅吳時,晉已經代魏、蜀漢政權則更早就灰飛煙滅了!彼時的司馬炎已經不需要用高官厚祿來籠絡孫吳人心了,加之實力懸殊,滅吳只是時間問題。孫皓降晉之後,已經失去了往昔劉禪的標杆作用,加之孫吳政權曾經激烈抵抗過南下的晉軍,司馬炎只象徵性地給了孫皓一個歸命侯爵位。從爵號也能看得出,歸命是帶有深深諷刺意味的,和後來宋太祖趙匡胤給南唐後主李煜的違命侯有異曲同工之妙。相比而言,劉禪的安樂公、曹奐的陳留王要顯得中性很多。孫皓降晉僅僅四年之後,便死在了洛陽。雖然沒有直接證據指向是司馬炎下了黑手,但是起碼孫皓長期受到歧視、甚至壓制恐怕司馬炎是洗脫不掉嫌疑的,從爵號便可看出一二。孫皓即便是正常死亡,恐怕也是鬱鬱而終、死得很不開心!不是嗎?史籍只記載了孫皓的長子孫瑾被司馬炎封為中郎,卻沒有關於孫瑾承襲歸命侯的記載,很可能歸命侯僅僅一代便被削去了!孫皓與劉禪、曹奐的命運真可謂是天壤之別……

  • 3 # 唯戀無名

    晉朝開國皇帝司馬炎取代魏國,一掃蜀、吳,對三國的亡國之君都進行了封賞。先是代魏後,封曹魏的亡國之君曹奐為陳留王;蜀國投降後,封蜀漢的投降後主劉禪為安樂公;滅掉吳國後,封東吳的末代皇帝孫皓為歸命侯。

    而這個三位皇帝雖然都是成為亡國之君,但是也算是亂世善終,最後也都是壽終正寢,落得了一個不錯的結局,也算是榮華富貴的過完了一生。

    公元265年,司馬炎篡奪魏國政權後,封曹奐為陳留王,食邑萬戶,比漢獻帝劉協的爵位都還要更高。

    不僅僅如此,司馬炎還允許他繼續保持天子的威儀,出行可以和自己一樣乘坐天子車架旌旗,還備有五時副車。還給他保留了魏國的正統名分,可以用帝號,甚至曹奐自己的封地內還是依舊延續魏國的法度,享受上書不稱臣,受詔不拜的待遇,和司馬炎在地位上平起平坐。

    曹奐這位亡國之君的地位、待遇、結局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好的。

    公元302年,曹奐在陳留封國壽終正寢,享年五十八歲,諡號元皇帝,既然“魏元帝”。入葬之時,都是以天子的規模下葬。

    蜀漢滅亡後,劉禪舉家東遷至洛陽,被司馬炎封為安樂縣公,和陳留王曹奐一樣,食邑萬戶,賜絹萬匹,奴婢百人。只是因為不是晉的前朝,所以不可能像曹奐一樣保留天子威儀,更不可能上書不稱臣,受詔不拜。

    但是因為劉禪這個人很識時務,讓司馬炎對他十分放心,也得以讓自己一直都是生活的十分快樂,就像他的封號一樣“安樂”,連同他的子孫也一樣是榮華富貴享受之不盡,足足有五十幾各人都被封侯了。

    劉禪還是三個亡國皇帝之中活的最久的,公元271年才在洛陽去世,足足活了64歲,在古代這個歲數可是極為少見的,被稱為“天壽”。

    劉禪死後,晉朝給他的諡號的思公,可能是因為那句“此間樂,不思蜀也”,所以司馬炎給了他思這個頗具嘲諷意味的封號。不過在後世西晉末年,劉淵起事再次建立漢室政權之後,重新追諡劉禪為孝懷皇帝。

    孫皓可能是三人中唯一一個沒有壽終正寢的。公元280年,晉朝大軍南下,渡過長江滅了吳國,逼得孫皓不得不投降晉朝。被晉軍帶到洛陽見到司馬炎後,被司馬炎封為歸命侯,意思大概是讓他認命。

    公元284年,孫皓在洛陽去世,年僅四十二歲,是魏蜀吳三國國君活的最短的一位,至於到底是天災還是人禍就不得而知了,死後被葬在洛陽的北邙山。他的後代好像也沒什麼多好的待遇。

    一,名分

    古代改朝換代都極為講究一個名分,認為皇帝是真龍天子,必須是天命所歸的天選正統才能繼承大位,無名分則不立。而魏、蜀、吳三國的名分卻並不相同,有的有的是繼承前朝的延續,而有的則完全是沒有名分的諸侯自立為王。

    魏國是當時是天下認可的正統,尤其是對於晉朝而言,司馬炎就是篡取了曹魏的天下,所以曹魏就是他們的前朝,對於他們來說,必須得承認曹魏正統的名分,如果不承認,就等於變相的不承認自己正統的名分。

    吳國,相較於前兩者,魏國是大漢正統禪位繼承未來的天下正統,有完整正統的名分。蜀國是大漢漢室血脈的延續,有部分正統的名分。而吳國,祖上以及前身就完全沒有帝王的事例,和人家相比只是一個野路子自立為帝的國家,自己建都稱帝,沒有任何繼承和延續之說。只能算是一個諸侯國,並不能算是一個皇室政權,完全沒有正統的名分。

    魏國

    司馬炎篡取曹魏的皇帝之位時,北方百姓認的還是曹魏這個皇室,而不是司馬氏這個皇室。同時曹魏在各地還有不少的忠臣兵馬,為了收曹魏百姓以及各地兵馬臣子之心,司馬炎必須得給足曹魏亡國皇帝面子,才能安撫這些人的心。而且當時天下還沒安定,尚且有蜀國和吳國兩個政權沒滅,封曹奐為王,也是為了個蜀國、吳國的君主立個榜樣。

    蜀國

    蜀國投降的時候,在成都之外的地圖地方還有不少兵力未滅,不說其他的,單單是一個姜維都還沒有死,而且漢中等地都還沒拿下。為了讓蜀國的其他將領安心投降,並且儘快的收復蜀國的江山土地,司馬炎就得對劉禪足夠的好,給足他封賞。而且當時的吳國還在負隅頑抗,給劉禪一個好的結局也是給東吳孫皓立下一個好的榜樣。

    吳國既亡,天下大定,前面的魏國和蜀國都已經搞定了,吳國一滅,就再也沒有那個勢力可吳國既亡,天下大定,前面的魏國和蜀國都已經搞定了,吳國一滅,就再也沒有那個勢力可以反抗晉朝了,而且吳主孫皓人品不良,殘暴無度,自然也沒有幾個忠臣義士一直忠誠於他,更加用不著安撫誰。所以司馬炎可以完全不給孫皓面子,只給他封一個侯爵,意思意思得了。

  • 4 # 歷來現實

    滅蜀漢的還輪不到司馬炎,263年,劉禪已經等不及司馬炎來統一,先行投降,因此這統一蜀漢的功勞是記在司馬炎的老爸司馬昭身上。

    司馬昭不僅滅掉了蜀漢,還提前把有理想有抱負的魏帝曹髦給處理了,換上來更聽話的魏元帝曹奐,幫兒子司馬炎掃清了一大障礙。

    魏蜀吳三國的君主,結局都還不錯,獲得了善終。

    司馬昭有一次宴請安樂公劉禪的時候,故意在宴會上演奏蜀國的音樂,劉禪身邊的舊臣聽了之後長吁短嘆,懷念家鄉。唯獨劉禪強抑住內心的激動,假裝開開心心、像平常一樣,司馬昭問他,安樂公,思念不思念蜀國呢?劉禪很吃驚,為什麼這樣問?這地兒挺好啊,快樂逍遙,思念蜀國是幾個意思?

    他戲精級的表演成功的騙過了司馬昭。

    宴會過後,劉禪的舊臣郤正就勸他,你演的稍有些浮誇造作,應該表現的略微悲傷一點,下一次司馬昭還這樣問你,你得改進一下。

    劉禪虛心接受了郤正的建議,果然在下一次的宴會場合下,司馬昭又問出了同樣的傻問題,這回劉禪仰頭看了看天花板,用力閉上了眼睛,之後鄭重回答,是啊,我有點想家呢。

    司馬昭一聽,這是郤正教你說的話吧,我怎麼看他一直瞅你。

    劉禪借坡下驢,裝痴賣傻,對啊,您怎麼知道的?

    這套表演獲得了空前成功,之後司馬昭再也沒問過這傻問題。

    魏元帝曹奐:

    鑑於前任曹髦和前前任曹芳的下場有很大區別,曹奐自上任之後,就下定決心要學習曹芳,拒絕走上曹髦被殺死的老路,要紮紮實實的做好傀儡工作。

    265年,司馬昭一死,曹奐就趕緊催司馬炎,還等什麼,我都來不及要過退休生活了!

    司馬炎:要不,再等等?

    曹奐:就到年底,多一天也不行,不能再等了,這是上天交給你的任務,你不可以迴避,必須鐵肩擔道義,快點把我解脫了吧。

    司馬炎:好吧,可是按照老規矩,禪讓要搞三回,顯得你比較有誠意。

    曹奐:隨便你,三十回我也配合,放心吧!

    就這麼著,三讓三推之後,司馬炎篡魏,改元號晉,封曹奐為陳留王,曹奐終於過上了自己一直想要的生活,曹奐在鄴城食邑萬戶,可用天子旌旗,上書不稱臣,受詔不拜。這待遇在歷代下臺帝王中力拔頭籌,與他本人的謙卑存有很大關係。

    東吳末代皇帝孫皓:

    孫皓掌權末期,性喜酒色,酷愛殺戮,估計他也知道了東吳最後的下場,提前開始放縱。

    280年,東吳滅亡,三國歸晉,孫皓也被請到洛陽,被封為歸命侯,又多活了四年。

    孫皓在洛陽時,也曾像劉禪一樣遭受消遣,司馬炎老是找他來談心,但孫皓沒學劉禪那樣裝糊塗,反而拿出了自己難得的帝王底氣,與之周旋。

    剛來洛陽的時候,司馬炎找他來聊天,順便拿他開涮。

    司馬炎說:孫皓,這個位子我已經給你設定很久了,一直等你來就座。

    孫皓立馬回懟:陛下啊,其實我在東吳也曾給您設定過一把一模一樣的交椅,可惜.......

    有一次司馬炎與大臣王濟下棋,王濟的坐姿不太優雅,司馬炎問旁邊的孫皓:聽人說你在東吳好像很殘暴的樣子,還剝人面、刖人足,有這麼一說嗎?

    孫皓看著坐姿不正的王濟回答:作為人臣而沒個人臣的樣子,在君王面前失禮,不懲罰這種人,還懲罰誰?

    同一時期的末代帝王中,最受好評的還是漢獻帝改頭換面而成的山陽公,他用他前半生研究的醫學,免費給當地百姓救治,深受民間愛戴,民眾敬他與曹節如同父母。

  • 5 # 君山話史

    作為開國皇帝,晉武帝司馬炎是比較寬厚仁慈的。與祖父司馬懿、伯父司馬師、父親司馬昭相比,武帝司馬炎絕少血腥殺戮,這點值得表揚與肯定。《晉書》稱他“宇量弘厚”,這是事實。我們知道,中國歷史上改朝換代,前朝帝王家被屠者不計其數,但是司馬炎統一後,對前朝君主,都沒有斬盡殺絕。

    首先說蜀國的劉禪。

    蜀國是三國第一個滅亡的國家,鄧艾大軍殺到成都後,蜀漢皇帝劉禪帶上太子、諸王以及大臣六十多人,親自出城投降。為了表示臣服,君臣都自縛雙手、左右扛著棺木來到魏軍的轅門之前。果然,鄧艾親自為劉禪鬆綁,並燒了棺材,接受其投降。後來,劉禪受封安樂公,在公元271年去世,得以善終。

    其次是魏國君主曹奐。

    司馬炎從曹奐手中篡權後,封曹奐為陳留王,食邑萬戶,居住在鄴城,鄴城是當時一座重要城邑,是當年曹操的大本營。不僅如此,司馬炎還允許曹奐保留天子旌旗,用魏國的正朔,上書不稱臣,受詔不拜。可以說,曹奐雖說亡國之君,但他享受的尊崇待遇,是歷史上任何一位亡國之君都不能比的。曹奐活了五十八歲,得以善終。

    最後是吳國的孫皓。

    孫皓是三國乃至中國歷史上最殘酷的暴君之一,殺人如麻。公元280年,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當艦隊挺進建業,末代皇帝孫皓依古例,光著膀子,反綁雙手,走到投降隊伍前頭,身後是一輛馬車,車上裝有一具棺材。王濬同樣依古例,給孫皓鬆綁,燒了棺木,接受其投降。這個暴君居然也得以善終,他被封為歸命後,四年後在洛陽去世,算是便宜他了。

  • 6 # 歷史知事

    司馬炎統一三國後,魏蜀吳三國君主的命運,大都比較安定和諧,相對而言魏國更慘一些。

    劉禪從成都到了洛陽,從蜀國皇帝變成安樂縣公,對司馬家的殘暴早已心知肚明,所以只能老老實實享樂,不敢亂說亂動。有一次,司馬昭問劉禪:“安樂公是否思念蜀?”劉禪答道:“此間樂,不思蜀也。”這就是樂不思蜀的來歷。

    公元304年,在山西的匈奴人劉淵起事之後,追諡劉禪為孝懷皇帝。在《續三國演義》中,講述了晉國“八王”、成漢李特、漢趙劉淵、後趙石勒、東晉王敦、蘇峻等逐鹿中原、殺伐征戰的興衰史。在這本書中,劉淵為北地王劉諶之子,就是劉禪的孫子;石勒則是趙雲後人,本名趙勒,後因緣巧合被石崇收留,改姓石。

    《續三國演義》中,蜀漢的後人們續寫了祖先的傳奇,展開了一部十六國演義的精彩篇章。

    公元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做了十年皇帝的曹芳,一下子成了傀儡,5年後,他被廢帝號,可是他居然還活了20年,到274年才死,那時候,司馬炎都已經當了9年皇帝了。

    254年,僅9歲的曹毛,被立為皇帝,期間司馬師死了,司馬昭繼續執政,逐漸長大的曹毛說出了“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的名句,不後被司馬昭殺死,年僅19歲。曹毛

    曹魏最後一個皇帝曹奐,從名字上就能看出司馬家的野心,換皇帝唄。西晉建立,曹奐一直活到了302年,距離西晉被滅亡只有4年!

    3,吳國孫皓。

    吳國從222年到280年,是魏蜀吳三國壽命最長的政權,總共享國58年,開國皇帝孫權獨佔30年.中間的12年,是動亂的12年,孫浩執政的時間是264年—280年,這16年是殘暴的16年。

    孫浩的軍隊被西晉打敗後,開始了對劉禪的模仿秀,備亡國之禮,素車白馬,肉袒面縛(兩手反綁),銜璧牽羊,大夫衰服,士輿櫬(把棺材裝在車上),這樣的誠意,足夠保住一條命了。

    孫浩準確預言了西晉的滅亡和東晉的建立,晉武帝司馬炎對孫說:“朕設了這個座位以等待你已經有很久了。”孫皓說:“我在南方,也設了這個座位以等待陛下。”36年後,西晉滅亡,司馬睿在當初的東吳故地建立了東晉。

  • 7 # 南方鵬

    司馬家經過三代努力,隱忍不發當不死龜,司馬懿潛移魏祚,263年曹魏的鐘會鄧艾與諸葛緒三路軍並出攻打蜀漢,鍾會藉口諸葛緒放過姜維蜀兵,奪他兵權為二路軍入蜀,在劍閣遇到頑強抵抗,鄧艾兵行險招攻破綿竹兵圍成都,劉禪出降蜀漢滅亡。司馬懿之孫司馬炎繼司馬昭為魏國相國、晉王,265年接受魏帝曹奐禪讓建立晉朝。280年西晉派出司馬伷、王渾、王戎、胡奮、杜預、王濬六路軍水陸並進,吳帝孫皓自縛出降,至此,亂戰幾十年的三國歸於一統。

  • 8 # 以史為鑑

    一,蜀主劉禪

    公元263年,鄧艾奇襲成都,劉禪投降。隨後劉禪及一些蜀漢大臣被遷往洛陽居住,受封為安樂公。這時候曹對當權的正是司馬昭,司馬昭宴請劉禪,就誕生了著名的成語:樂不思蜀。

    司馬昭大宴群臣,讓劉禪作陪。司馬昭故意讓表演團隊演奏蜀地歌舞樂曲。當蜀地歌舞想起後,這些亡國之臣想起亡國之痛,大家紛紛痛哭流涕。只有劉禪看到蜀地歌舞不但不悲傷,而且看的很開心。

    司馬昭於是故意問劉禪道:“安樂公,是否思蜀啊?”

    劉禪笑眯眯的回答道:“此間樂,不思蜀也。”

    劉禪也是從善如流,馬上表示記住了。等到酒至半酣,司馬昭果然又問劉禪道:這蜀地的歌舞你還滿意嗎?

    劉禪趕緊閉上眼睛裝作悲傷的樣子說:我祖先墳墓都在蜀地,我天天都在思念啊。

    司馬昭聽了覺的這一前一後回答咋不一樣?於是故意問:“咦,這話怎麼像是郤正說的?”

    劉禪大感驚奇道:“你怎麼知道呀!”司馬昭及左右大臣哈哈大笑。這就是樂不思蜀的故事了。

    西晉泰始七年(271年)劉禪在洛陽去世,享年64歲,諡號思公。

    司馬昭做出了弒帝一事,本來可以順利禪讓的,結果很尷尬,於是與眾臣商議,另立曹奐為帝,奉魏明帝曹叡之祀。曹奐雖名為皇帝,但實為司馬氏的傀儡。

    鹹熙二年(265年),司馬昭死後,其子司馬炎嗣位晉王,篡奪魏國政權,魏國滅亡,曹奐被降封為陳留王。一切都跟曹丕篡漢讓漢獻帝降封為山陽公一模一樣。

    太安元年(302年),曹奐逝世,享年五十八歲,諡號為元皇帝。

    司馬炎想學自己老爹司馬昭玩弄一下孫皓,於是當著大家的面對孫皓說:孫皓啊,我在這兒設了這個位子等你很久了。

    沒想到孫皓不是劉禪,直接懟司馬炎說:陛下,我在建鄴也設了這樣一個位子等陛下很久了。

    司馬炎的鐵桿親信賈充大怒,馬上說:歸命候,聽說你在建鄴特別喜歡挖人眼睛,剝人臉皮,你這麼殘暴,你爺爺孫權知道嗎?

    孫皓說:對啊,我對待臣子不忠於皇帝反而打算謀殺皇帝的,就應該採用這種刑罰。

    替司馬氏出謀劃策殺皇帝、廢皇帝的賈充一下子尷尬的不行了。

    但是就算是孫皓這麼不給司馬炎面子,孫皓都好好的活了四年,公元284年(太康五年),孫皓在洛陽去世,時年四十二歲。

  • 9 # 文科故示

    三國曆史是大家都喜歡瞭解的一段歷史,特別是它的小說尤為火爆,影響了很多人,三國後期,魏國的皇帝成了傀儡,漢國的皇帝悠然過日子,吳國這邊朝政混亂。三國沒有一國是比較好的發展的。

    先說一下漢國的,我們一般叫做蜀漢,為什麼先說它呢?因為它最早離開歷史舞臺的,公元263年被魏國所滅,但實際上我們知道魏國早已名存實亡了,已經是司馬家的了。蜀漢被滅之後,劉禪就被押送到洛陽,被封為安樂縣公,獲得優待,此時的亡國之君是比較好的待遇,七年後去世,得以善終。

    第二個就是魏國,魏國自從高平陵之變後,魏國君主就成了傀儡,沒有實權了,司馬氏成了掌權人,改朝換代也只是時間問題了,後來司馬昭發兵滅掉蜀漢,天下三分得其二,統一就更進一步了,公元265年司馬炎稱帝,魏國滅亡,司馬炎封曹奐為陳留王,比起劉禪的安樂公還要高的多,劉禪只是縣公,連國公都算不上,等級比較低,也獲得司馬炎的厚待,一直活到公元302年,此時西晉大亂,爆發了八王之亂,至少他看到西晉離滅亡也不遠了,此時距魏國滅亡已經過去了37年的時間了,也是善終的下場。

    最後一個是吳國的,此時在位的是孫皓,這個是有名的殘暴君主,滿朝大臣人心惶惶,可見為人並不怎麼樣。荒廢朝政,使得西晉滅吳比較順利,因為吳國內部已經上下離心了。公元280年,西晉滅攻破建業,孫皓投降,後被押解到洛陽,被司馬炎封為歸命侯,比劉禪還要低一級,誰讓他是最後一個呢,本來劉禪的安樂公就是給孫皓看的,讓他投降,可以獲得優待,現在吳國被滅,江山統一,隨便給孫皓一個封號就可以。四年後去世,看樣子不知道是不是水土不服還是另有隱情就不得而知了,反正司馬炎給他優待了。

    司馬炎做的還算不錯,給三個亡國之君給予相應的優待,雖然具有政治目的,但是,他們也確實獲得比較好的待遇了,尤其是曹奐,比起他祖宗給劉協的待遇還要好的多的多了。

  • 10 # 只顧亂翻書

    首先說一下蜀國,蜀漢滅亡後,劉禪遷往洛陽居住,受封為安樂公,西晉泰始七年在洛陽去世,享年64歲,諡號為思公。其次是吳末帝孫皓,早期的孫皓雖施行過明政,但不久即沉溺酒色,專於殺戮,變得昏庸暴虐。天紀四年,吳國被西晉所滅,孫皓投降西晉,被封為歸命侯,四年後在洛陽去世。最後是魏元帝曹奐,司馬炎篡奪魏國政權後,曹奐被降封為陳留王,太安元年,曹奐逝世,享年五十八歲,諡號為元皇。應該說三個亡國之主都算善終,因為早期的司馬炎算是明君,以禮儀經義治國,施政有方,待人以寬厚,頒佈了第一部儒家法典《泰始律》,只可惜沒處理好身後之事,而且分封天下,直接導致了八王之亂,老百姓剛剛喘了口氣又陷入了亂世之中。

  • 11 # 歷史課課代表

    中國歷史上的三國時期是一段歷時不長但聲名大噪的時期,所謂的三國時期最早可以追溯到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後軍閥割據混戰時期,而三國的終點則是晉朝滅吳。赤壁之戰中,曹操的軍隊被孫權劉備聯軍擊敗使得曹操統一中國的夢想流產,從而奠定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基礎。三國的建立實際上也並非同時進行,曹操去世後,公元220年,魏王曹丕廢黜漢獻帝,自立為大魏皇帝,第二年,劉備在成都宣佈繼承大漢皇統,蜀漢建立,而江東的吳氏政權則在劉備稱帝后的第七年才在建業公開稱帝,吳王國正式建立。至此,正式的三國鼎立局面開始。

    魏蜀吳三國的先後滅亡:

    魏蜀吳三國建國並非同時進行,其滅亡也並不是在同一時期。包括很多歷史愛好者在內的人們都有個誤區,那就是認為魏蜀吳三國都是被司馬家族建立的晉朝所滅亡,實際上這是個誤會,三國之中,最先滅亡的是蜀國,公元263年,還是曹魏大臣的司馬昭發動滅蜀之戰,同年,建國達四十二年、歷兩帝的蜀漢政權被魏國滅亡。雖然此時的魏國皇帝已經淪為司馬家族的傀儡,但是魏國曹氏皇帝猶如當年被自己祖先控制的漢獻帝一樣,仍是法理上的皇帝。蜀國滅亡之後不久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繼任為晉王,兩年之後,晉王司馬炎廢黜魏國末代皇帝魏元帝曹奐,自立為皇帝,並將國號改為大晉。此時的晉朝所轄領土為三國之中原魏國和蜀漢兩國領土,三分天下有其二,晉朝代魏後並沒有迅速發動滅吳戰爭,而是經歷了十數年的休養生息,整頓武備,十五年後,公元280年,晉朝發動滅吳之戰,朝政混亂、人心盡失的東吳政權在晉朝大軍的多路進攻下土崩瓦解,吳國末代皇帝孫休被俘,吳大帝孫權所建的立國五十二年的東吳至此滅亡,晉朝統一中國,結束了東漢末年開始的長達近百年的分裂割據局面,晉朝也成為繼兩漢後又一個大一統王朝。

    魏蜀吳三國末帝的最終結局:

    魏蜀吳三國依次滅亡,三個國家的末代君主的結局也不盡相同,首先說一下最下滅亡的蜀漢末代皇帝劉禪。劉禪在蜀國滅亡後與蜀漢皇族及大臣等一干人被遷到洛陽居住,魏國皇帝在晉王司馬炎的授意下降封劉禪為安樂公,樂不思蜀的劉禪表現出的狀態讓司馬家族非常放心,所以憨態可掬的劉禪因此得以在洛陽安度餘生,八年後,劉禪病逝,享年六十四歲,當時晉已代魏,晉朝皇帝司馬炎將其追諡為安樂思公。劉禪也是三國末代皇帝中最長壽的一位。

    晉王司馬昭去世後,其子司馬炎繼任相國、晉王之位。 司馬炎繼任不久就篡奪了魏國政權,建立了晉國,自曹丕建國起歷五帝的魏國自此滅亡。曹魏滅亡後,末代皇帝曹奐被遷居到金墉城。晉武帝封曹奐為陳留王,允許其食邑萬戶,宮室安排在鄴城,同時晉武帝司馬炎還給予曹奐使用天子旌旗,備五時副車,行魏國正朔,郊祀天地禮樂制度都仿效魏國初期的制度 的優待 ,同時還允許曹奐上書晉帝時可以不稱臣,受詔不拜的待遇。其地位、待遇、結局不僅是三國末代君主中最好的同時幾乎也可以說是歷代亡國之君中最好的。晉武帝司馬炎對待曹魏末代皇帝的曹奐的態度,幾乎是效仿了當年曹丕稱帝后對漢獻帝的安置,這樣既能說明曹魏政權地位高於蜀漢和東吳,是正統政權,也能說明晉朝皇帝得位之正。

    相對於蜀漢末代皇帝劉禪和曹魏末代皇帝曹奐的待遇,東吳的末代皇帝孫皓在投降後的地位明顯時最低的,吳國滅亡後,孫皓被封為歸命侯,爵位低於曹奐的陳留王和劉禪的安樂公,爵位是三國之中最低的。吳國滅亡之後,孫皓及吳國皇室宗親以及親信大臣等一干人馬被遷至洛陽,晉武帝司馬炎親自接見了他,將其封為歸命侯之後,賜其在洛陽居住,孫皓在洛陽生活了四年後去世,享年四十二歲,與他一同遷往洛陽的他曾經的皇后滕氏親自為他寫下了悼文,滕皇后是出名的才女,據說這篇悼文寫得非常悲痛悽楚。

    古有韓、趙、魏三家分晉,僅有魏、蜀、吳三家歸晉,天道輪迴、王朝興替,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 12 # 大國布衣

    曹奐封王,劉禪封公,孫皓封侯,三位亡國之君的結局都很不錯,都是正常病故。作為亡國之君,能得善終實屬難得,司馬炎寬厚仁慈在歷史上也是出了名的。

    (禪位後的漢獻帝被封為山陽公,得以安享晚年壽終正寢)

    但凡亡國之君,大都是砧板上的魚任憑宰割,能不能活命,這要取決於新朝皇帝是否夠仁慈。曹丕篡漢,降封漢獻帝劉協為山陽公,還允許他保留天子儀仗。為了寬慰獻帝,曹丕還娶了獻帝的兩個女兒為妃,雖然失去了人身自由,但作為亡國之君,漢獻帝的晚年生活仍然還算不錯,山陽郡儼然就是曹魏的國中之國。

    魏青龍二年(234年)三月,漢獻帝劉協壽終正寢,享年五十四歲。魏明帝曹睿率群臣親自哭祭,以漢天子儀仗葬於禪陵,諡號為孝獻皇帝。下葬之時,明帝“制錫衰弁絰,哭之慟”,場面令所有人為之動容。為了延續劉氏宗脈,魏明帝下旨由獻帝嫡孫桂氏鄉侯劉康襲爵山陽公。

    有曹魏表率在前,司馬炎代魏稱帝建國,自然也不敢揹負殺前朝皇帝的惡名。更何況歷史上的司馬炎雖然才智中庸,但性極寬厚,後世評價他是“仁以厚下”,“宇量宏厚”,晉朝作為終結了三國混戰歷史的統一王朝,花費二十餘年時間滅魏蜀吳三國,實現“三國歸晉”,對推動歷史發展具有深遠意義,而晉武帝能優待三國的宗室也被後世所讚許。

    魏元帝曹奐:降封陳留王,壽正終寢

    (魏元帝曹奐,歷史上待遇最好的亡國之君)

    魏元帝曹奐,曹魏末代君主,魏武帝曹操之孫,燕王曹宇之子。

    曹奐繼位時,曹魏大權落入司馬氏之手已經很久,他雖名為皇帝,實則是司馬氏的傀儡。魏鹹熙二年(265年)八月,大將軍、晉王司馬昭病逝,其長子司馬炎嗣位為晉王,開始著手篡奪曹魏政權。

    同年十一月,曹奐將帝位禪讓於司馬炎,曹魏滅亡,晉朝建立。當上皇帝后的司馬炎繼承了其父司馬昭優待蜀國君臣百姓的政策。封曹奐為陳留王,食邑萬戶,可繼續使用天子旌旗,備五時副車,行魏國正朔,上書不稱臣,受詔不跪拜。

    曹奐在陳留封國平安生活了三十七年,一直到晉惠帝太安元年(302年)才去世,活了五十八歲。而陳留王這個王爵,則一直由曹氏後人代代繼承,延續到南朝蕭齊時期才被除國,存國時間長達214年。

    可以說魏元帝曹奐無論地位、待遇、結局,都堪稱是歷代亡國之君中最好的。

    蜀漢後主劉禪:封安樂公,遷居洛陽

    (劉禪降魏,得到優待)

    蜀漢景耀六年(263年),魏國三路大軍,共計十八萬人大舉伐蜀。魏徵西將軍鄧艾率三萬多魏軍偷渡陰平小道,連破江油、綿竹,諸葛亮之子諸葛瞻父子戰死,魏軍兵臨成都。

    此時成都城內蜀漢君臣早已亂做一團,光祿大夫譙周力排眾議,極力主張投降。劉禪之子北地王劉諶請求背城一戰,遭到劉禪拒絕,悲憤欲絕的劉諶殺妻子後自刎於昭烈廟殉國。最後劉禪還是聽從譙周建立,開城向鄧艾投降,命堅守劍閣的姜維向鍾會投降,蜀漢就此滅亡。

    蜀亡後,劉禪及劉氏皇族、文武大臣全部被移居魏國都城洛陽。劉禪被封為安樂縣公,蜀漢大小文武俱有封賞任用。

    為了籠絡蜀地人心,司馬昭對劉禪和蜀漢降臣極為優待。據《三國志·卷三十三·蜀書三·後主傳第三》記載:“(劉禪)食邑萬戶,賜絹萬匹,奴婢百人,他物稱是。”“子孫為三都尉封侯者五十餘人。”甚至連尚書令樊建、侍中張紹、光祿大夫譙周、秘書令郤正、殿中督張通等蜀漢重臣,也全部“並封列侯”。司馬昭還經常在洛陽宴請蜀漢君臣,佳釀美姬,鶯歌燕舞,真是好不快活,難怪劉禪會發出“此間樂,不思蜀”這樣的感慨。

    司馬昭死後,晉武帝繼承其父優待蜀漢君臣的政策,對劉禪封賞有加。泰始七年(271年),劉禪在洛陽去世,享年六十五歲,諡號為思。西晉末年,匈奴貴族劉淵稱帝建立趙漢政權,為劉禪上諡號孝懷皇帝。

    東吳末代皇帝孫皓:受封歸命侯,因病去世

    (一代暴君孫皓)

    曹奐封王,劉禪封公,孫皓封侯,同為亡國之君,為什麼待遇一個不如一個。

    這實在是孫皓咎由自取,作為東吳末代皇帝,孫皓的殘暴程度在三國所有皇帝中可謂是空前絕後。孫皓在位期間,沉溺酒色,殺戮無度,其昏庸暴怒程度,名震華夏,連晉武帝司馬炎都感到感到惶怖。

    孫皓在位之時,吳國經過幾次內亂已經元氣大傷。263年曹魏滅亡蜀漢,已經國力虛弱的東吳要直面強大的曹魏和後面的西晉。東吳原本應該據長江天險保境安民以絕西晉吞併之心,但孫皓卻反其道而行之,屢次北伐晉朝,如此窮兵黷武,東吳怎能不亡。

    西晉花了十多年時間打造出一支訓練有素的水軍,就是為了一戰而滅吳,實現“三國歸晉”。東吳苟延殘喘十幾年,終於在天紀四年(280年)初亡於西晉。

    吳亡後,按照之前安置魏蜀皇帝的慣例,孫皓及孫氏皇族全部被送到洛陽,司馬炎在洛陽皇宮接見他,封他為歸命侯,即“順天應命,歸順投降”之意。

    由於孫皓在吳國名聲實在太臭,其惡名傳遍天下,晉武帝對這位暴君並不怎麼待見。晉代魏而立,因此曹奐被封為陳留王沒有爭議,劉禪識時務投降,避免魏蜀一再流血戰爭,因此司馬昭能夠厚待劉禪,封其為安樂公,食邑達萬戶。唯有這孫皓,德不配位,暴虐成性,連晉武帝都看不下去,給他封了個諷刺意義強烈的“歸命侯”。

    孫皓性格剛直,不懂得變通,吳亡後,入洛陽初次見晉武帝。實現統一天下抱負的晉武帝很高興,略帶輕蔑的口氣對孫皓說:“朕設此座以待卿久矣。”誰料孫皓毫不怯弱,硬槓武帝回曰:“臣子南方,亦設此座以待陛下。”(此據《資治通鑑》)可見,孫皓性格太直,不懂得變通,換是別人早就發飆了,孫皓要萬幸碰到晉武帝這樣的仁慈之君。

    由於晉朝皇帝的不待見,孫皓在洛陽過的悶悶不樂。四年後,即太康五年(284年),吳末帝孫皓在洛陽抑鬱而終,享年四十二歲,葬於洛陽的北邙山。不管怎麼說,這位三國史上最著名的暴君,國亡後依然得到了優待,得以壽終正寢。

    結語

    (仁慈之主晉武帝司馬炎)

    在魏晉和魏晉以前,極少有殺前朝皇帝之事。但自魏晉之後,殺帝之事便屢見不鮮,西晉末年,晉懷帝和晉愍帝相繼被漢趙皇帝劉聰所害,至此殺帝風氣形成。

    南北朝南朝第一個王朝南宋建立,宋武帝劉裕殺害廢帝晉恭帝,幾乎將司馬家族屠殺殆盡,這一件事對後世影響很大,算是開了一個壞頭。北魏分裂為東、西兩魏,又被北齊、北周取代,東魏孝靜帝和西魏恭帝都慘遭毒殺。此後自隋到唐再到五代十國,殺前朝皇帝幾乎成了慣例。

    晉武帝司馬炎是難得的仁慈之君,對待魏蜀吳三國亡國之君可謂是極盡籠絡,優待有加。魏元帝曹奐,無論地位、待遇、結局,都堪稱是歷代亡國之君中最好的。但是這樣的好事並非所有的亡國之君都能遇到。悲慘如劉宋最後一位皇帝宋順帝劉準,被齊王蕭道成篡國後,自知不能倖免,臨死前發出哀嘆“願生生世世,再不生帝王家!”一語道出了身為末代皇帝的悲哀。相比之下,魏蜀吳三位末代皇帝不知道要幸運多少啊。

  • 13 # 子冬gg

    這三個人當皇帝的水平都很一般,但運氣很好,國家滅亡,自己竟然沒有被殺,能夠活到自然死亡。

    蜀漢滅亡的時候,曹魏雖然還是曹氏當皇帝,但大權被司馬昭掌握。按照司馬昭的授意,蜀漢後主劉禪,被封為安樂縣公,吃穿不愁,“樂不思蜀”地渡過了後半生。

    後主劉禪 劇照

    266年司馬炎逼迫魏帝曹奐退位,自己當了皇帝,國號為晉。司馬炎也沒有為難曹奐,將他降封為陳留王,除了沒有權力之外,其他待遇也不錯,曹奐得以善終。

    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晉朝大軍攻破了建康,東吳最後一個皇帝孫皓出降。孫皓被晉武帝封為歸命侯,雖然他過了兩年就死了,但司馬炎對他的待遇還是很不錯的,他的死,完全是因為自己身體不好。

    更早之前,曹丕篡漢的時候,他沒有殺漢獻帝。雖然漢獻帝當時已經當了很多年的傀儡,手裡沒有權力,但他能保住性命也不容易。曹操當年將自己的女兒曹節嫁給漢獻帝當皇后,後者在漢獻帝退位後一直陪伴他,直到漢獻帝去世。

    司馬昭 劇照

    這樣平和的政權移交方式,使得東漢以及魏蜀吳三國的末代皇帝能夠得以善終。曹丕這樣做,算是為後世立了功德,等於也給自己的兒孫留下了一條生路。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南朝宋武帝劉裕逼迫晉恭帝司馬德文退位,不久又將後者殺死,這破壞了政權和平交接的規則,使得末代皇帝的命運開始變得非常悲慘:劉裕的子孫,末代皇帝宋順帝退位後,不久被南齊開國皇帝蕭道成殺死;蕭道成的末代子孫被梁武帝蕭衍殺死,梁武帝的末代子孫,梁敬帝蕭方智被陳武帝陳霸先殺死,陳霸先的子孫運氣不錯,南朝陳的末代皇帝陳叔寶,碰到隋文帝楊堅,後者不愛殺人,對他禮遇甚厚,總算沒有橫死。

    可見,南朝宋武帝劉裕開創了殺皇帝的先河,自此之後,末代皇帝大多難得善終。而劉裕也自食惡果,自己的後人下場也相當悽慘。學劉裕殺人的開國皇帝,大多也免不了自己子孫被殺的輪迴,只能說,“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 14 # 平陽狐狸奇談社

    平陽狐狸,回答問題。

    建立晉朝的司馬家族歷來評價不高,但在對待前朝的亡國之君時,司馬家族卻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大度和寬容!

    三國中第一個倒黴的是蜀國。公元 263 年,魏將鄧艾、鍾會、諸葛緒三路伐蜀。鄧艾出狄道進攻在沓中屯田的姜維,諸葛緒出祁山斷姜維退路,鍾會率大軍出斜谷、洛谷、子午谷直撲漢中。

    姜維不愧是諸葛亮的門徒,率蜀軍佯動,巧妙引開諸葛緒,甩掉鄧艾,搶在鍾會之前回軍劍閣,將 10 餘萬魏國大軍阻在劍門關之外,絲毫不得前進一步,頗有毛主席“四渡赤水”的味道。

    不料鄧艾率數千精兵偷渡陰平,越過七百里無人區,攻綿陽直撲成都。在蜀漢最後的保衛戰綿竹之戰中,蜀軍戰敗。劉禪在投降派譙周的勸說下,向魏國投降,蜀漢滅亡,立國 42 年。

    在綿竹之戰中,諸葛亮之子諸葛瞻、孫諸葛尚、張飛之孫張遵先後戰死,前期趙雲之子趙廣戰死於沓中,劉備之孫北地王劉成自殺殉國,加之四十多年前關羽關平父子死於荊州,蜀漢功臣及其後代的最後表演,沒有辜負羅貫中老先生及後人對其的偏愛。

    蜀漢滅亡後,劉禪隨蜀漢眾臣徙居洛陽,被封“安樂公”,公元 271 年去世,時年 64 歲。劉禪在洛陽留下了“樂不思蜀”的黑歷史,無論真假,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劉禪在洛陽有吃有喝還能看歌舞,小日子整體是不錯的。

    除了“樂不思蜀”,“扶不起的阿斗”是劉禪的另一標籤,事實卻非如此。公元 223 年劉禪繼位時,劉備、關羽、張飛、黃忠、馬超、龐統、法正等悉數去世,

    我們所熟悉的也僅有諸葛亮、趙雲、魏延在世,這些人也將在未來 11 年中去世,劉禪還得獨自前行 29 年。

    劉禪其實還保持了一項三國紀錄,從 223 年即位至 263 年蜀漢滅亡,在位 40 年,是三國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這成績放在中國 2000 年帝制時代,也是排得上號的!

    (曹操)

    三國第二個倒黴的是魏國,時間僅比蜀國晚了兩年,這一點恐怕曹操做夢都想不到,事實卻比這情況還要更糟!

    曹魏歷五位君主,即曹丕、曹睿、曹芳、曹髦、曹奐,除了曹丕曹睿事實上掌握曹魏政權,後來三位都是司馬家的傀儡,一個被廢,一個被殺,最後一個禪位。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曹操向來喜歡女同志,一生

    曹衝有一個同胞兄弟名曹宇,後封燕王。曹宇在歷史上名氣不大,也非天子,卻集天子之弟(魏文帝曹丕之弟)、天子之叔(魏明帝曹睿之叔)、天子之父(魏元帝曹奐之父)於一身,也算是一個奇人了。是的,曹魏末代皇帝曹奐便是曹宇之子。

    曹衝是曹奐的叔叔,曹宇是曹奐的父親,曹睿是曹丕的兒子,和曹奐本是堂兄弟,由於要承繼曹睿的香火,於是認自己的堂兄曹睿為父,叔叔曹丕為祖父,所以他的父親曹宇被認為從祖父。這有點離奇,但這卻是禮儀所致。

    公元 265 年,曹奐禪位給司馬炎,是為晉武帝。曹奐退位後,被封為陳留王,繼續擺天子儀仗,奉曹魏正朔,建陳柳封國,入朝不拜,待遇絕對是史上所有亡國君主中最好的一位了。

    曹奐於公元 302 年去世,時年, 58 歲,這時司馬炎已死去多年。曹奐死後,司馬家族為其上黃皇帝諡號“元”,即魏元帝。為前朝皇帝上諡號,而且還不是一個惡諡,東晉開國皇帝叫晉元帝。這可是聞所未聞。

    三國中最後一個倒黴的是吳國。公元 280 年,吳末帝孫皓投降,吳國滅亡,立國 51 年。

    孫皓是吳大帝孫權之孫,廢太子孫和之子,在位 16 年。即位初期到幹了幾件正經事,不久便展現出其暴虐殺戮,貪酒好色的本性,吳國政治烏煙瘴氣,最終滅國敗家。

    和劉禪一樣,孫皓也被徙居洛陽,封為“歸命侯”。公元 284 年孫皓去世,時年 42 歲。

    孫皓當皇帝雖然不稱職,幹了不少荒唐事,但骨頭硬嘴巴更硬,頗有些江東子弟的膽氣和豪氣。

    一次晉武帝司馬炎設酒宴,孫皓在場,晉武帝指著一個座位說“我為你準備這個座位已經很久了”。孫皓面不改色的回答“我在南邊也為陛下準備了一個座位”。

    三十多年後,西晉滅亡。東晉偏安江南,只是不知道東晉皇帝坐的是不是孫皓幾十年前為他們準備好的座位!

    孫皓在東吳動輒給犯人施以剝臉皮摳眼珠的酷刑。一次晉朝大臣賈充對孫皓說“不知道什麼樣的人可以遭受這樣的酷刑?”孫皓淡淡的說“那些犯上作亂的弒君之人就該遭此刑罰!”賈充默然無語。

    原來賈充是西晉代魏的重要推動者,堪稱司馬家族的第一打手,曹魏倒數第二位皇帝曹耄便是賈充命令部下成濟所殺。聽到孫皓的這句話,他必然碰了一鼻子灰。話說回來,司馬炎不也是犯上作亂嗎??

    魏蜀吳滅亡之後,曹奐封陳留王,劉禪封安樂公,孫皓封歸命侯。一個王爵,一個公爵,一個侯爵,司馬家做事還是有所分別的。

    曹奐不但被封王爵,擺天子儀仗,奉曹魏正朔,建陳留封國,最後還給予了一個很高的皇帝 諡號,這都是後兩位所沒有的待遇。畢竟司馬家是從曹魏手裡搶走了天下,這算是一種補償吧。

    魏滅蜀,晉又滅魏吳,曹操劉備孫堅等人辛苦幾十年,最終卻花落司馬家。司馬家族善待三家後人,估計也是看在這些公德之上,畢竟自己是撿現成的。司馬家的這一做法,也讓天生具有陰謀詭計,陰險狡詐體質的司馬家族身上多了一些人情味和亮色。

  • 15 # GaGh敢GkGx

    孫權平安過,阿斗劍下亡,司馬輪迴報。

    孫權無為仁義存,諸葛聰明反被誤,司馬之惡惡人報

    善惡終有報,天道好輪迴

    智者用人,自負用力

    物以類聚,物以群分

    具往亦,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老子道說天道在人道適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吾師,行善大善教化世人

    佛祖慈悲化身億萬千,留住心頭,勸人善忍避

    百姓講,勤儉節約,勤勞有飯吃,多想一想,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酸,高個頂著不用慌。

  • 16 # 歷史這點兒小細節

    司馬炎結束了東漢以來的亂世不假,但若說是由他完成魏蜀吳三國一統的話就有點有失偏頗了,公元266年,司馬炎在一切準備妥當之後終於露出獠牙逼迫曹魏的最後一位皇帝魏元帝曹奐禪讓皇位於他,而後建立晉國,至此魏國成為歷史。

    然而在曹魏滅亡之前,三國之一的蜀國其實早已被曹魏所滅,這一切還要從公元263年說起,這一年魏國伐蜀漢,蜀漢抵擋不了,作為蜀漢國君的劉禪沒有想著為國捐軀而是想著怎麼苟活,在光祿大夫譙周的建議下,劉禪選擇投降。劉禪投降之後,曹魏並沒有為難他,而是在將他遷移到洛陽,封其為安樂縣公。命保住了,又有不錯的福利待遇可以享受,劉禪完全沒有復國之念,如此一個對王朝沒有威脅之人,司馬炎在取代曹魏之後也沒有過多的去為難劉禪,甚至在他去世後,特意為劉禪上諡號思公(待遇:食邑萬戶,賜絹萬匹,奴婢百人,他物稱是。子孫為三都尉封侯者五十餘人。)。

    若說司馬炎對蜀漢末代國君劉禪沒有什麼感覺的話,對於被他取代的魏元帝曹奐,司馬炎或多或少的還是抱有一定的愧疚之心的,畢竟自己是取而代之的。司馬炎建立晉朝之後,對於魏元帝曹奐,他是這樣安排的,首先封曹奐為陳留王,食邑萬戶,宮室安排在鄴城,其次給予他使用天子旌旗,備五時副車,行魏國正朔,郊祀天地禮樂制度都仿效魏國初期的制度,最後允許他上書不稱臣,受詔不拜。如此待遇可以說是歷代亡國之君中待遇最好的了,之後司馬炎以及歷代的晉朝帝王也沒去找曹奐的麻煩,在曹奐終老後為他上諡號元皇帝。

    真正讓司馬炎動用武力的是三國之一的東吳,公元280年,東吳在晉軍的武力壓迫下選擇投降,只不過此時的東吳早已和當時蜀漢投降所享受的待遇不可同日而語,當時蜀漢投降曹魏時,曹魏正處於內憂外患之時,為了安撫朝堂內外和蜀漢的遺民,曹魏給予了劉禪不錯的待遇,到了孫皓投降時,晉朝正處於蒸蒸日上的態勢,東吳已經影響不了大局,所以司馬炎對於孫皓的歸順很淡然,在洛陽接見之後,只賜予了孫皓侯的待遇。雖然待遇一般,但司馬炎還是給予了孫皓該有的體面,沒有在其投降後趕盡殺絕,最後孫皓在洛陽病逝(待遇:進給衣服車乘,田三十頃,歲給谷五千斛,錢五十萬,絹五百匹,綿五百斤。”皓太子瑾拜中郎,諸子為王者,拜郎中。)。

    三國君主雖然都善終,但由於投降或者禪讓的時機不對,所享受的待遇也千差萬別,雖如此相比於後世的末代君主動輒被鳩殺、砍殺亦或者悶殺來說,這三位末代君主也是真真的極幸運了。

  • 17 # 韶華傾夢

    司馬炎,是司馬昭的嫡長子,但是他的名望並不如弟弟司馬攸。在早期時,因為伯父司馬師無子,司馬攸曾過繼給司馬師,襲封舞陽侯。因其“性孝友,多材藝,清和平允”,司馬昭也有意讓他來繼承王位。

    為此,司馬炎暗中拉攏了裴秀、羊琇、山濤,以及賈充等人,才最終登上了世子位。等到了公元265年,魏元帝曹奐加司馬昭殊禮,進王妃為後,世子為太子,司馬炎才正式成為晉國的太子。

    《資治通鑑 卷七十七 魏紀十一》有載,五月,魏帝加文王殊禮,進王妃曰後,世子曰太子。

    從這不難發現,到了這個時候,魏元帝曹奐早就做好了禪讓的準備了。或許是時機還未成熟,亦或者是司馬昭突然中風猝死,才讓禪讓被擱置到了一年。在公元266年2月,魏元帝曹奐禪讓,司馬炎即位為帝。

    西晉建立之後,司馬炎並未立即討伐東吳。相對的,他革新政治、整頓吏治、振興經濟、推行法治,以及頒佈行戶調式等,使得西晉進入了“太康之治”後,司馬炎才開始調兵遣將,展開滅吳之戰。

    公元279年,晉武帝司馬炎發兵水陸並進,分六路攻打東吳,直取建業。因為吳主孫浩昏庸,再加上東吳防務鬆弛,將士離心,在公元280年,孫浩便投降了。也因此,東吳被西晉所滅。

    《晉書·帝紀第三》有載,三月壬申,王浚以舟師至於建鄴之石頭,孫皓大懼,面縛輿櫬,降於軍門。

    那麼,西晉一統三國之後,魏蜀吳等三國的君主結局如何?

    在三國中,最先被滅亡的是益州的蜀漢。公元263年,鍾會治兵關中,收到這一訊息的姜維,認為鍾會所圖甚大,便上書給劉禪,讓其調兵遣將做好準備。但可惜的是,劉禪根本不把這當一回事。

    所以,當鍾會、鄧艾,以及諸葛緒等三路大軍伐蜀時,劉禪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立即派遣張翼和廖化等人拒敵,而姜維也在劍閣出兵抵抗。但就在姜維和鍾會對峙的時候,鄧艾偷渡陰平,直取成都。

    在綿竹之戰中,諸葛瞻不聽從黃崇的勸告佔據險要,最後導致兵敗陣亡。也因此,劉禪召叢集臣來商議對策。最後,劉禪聽從了光祿大大夫譙周的建議,直接投降了。

    蜀漢滅亡後,劉禪和一批蜀漢重臣都被遷到了洛陽。在洛陽,劉禪樂不思蜀,打消了司馬昭對他的殺心,最後被封為安樂縣公,在洛陽安樂的度過了晚年。在公元271年,劉禪便逝世了。也就是說,西晉還未滅吳的時候,劉禪早已經去世了。

    三國中第二個被滅的是曹魏。在公元260年,高貴鄉公曹髦被成濟所弒殺後,司馬昭為了找一個傀儡皇帝,從而相中了曹奐。

    曹奐作為名義上的皇帝,根本沒有實權,在大臣和軍隊中也毫無勢力。在這樣的情況下,就算曹奐想光復曹魏的榮光也絕無可能。所以,在公元265年的時候,曹奐便加司馬昭殊禮,進王妃為後,世子為太子。

    到了公元266年,司馬炎便迫不及待地逼迫曹奐禪讓,即位為帝了。曹魏滅吳後,曹奐被遷到金墉城,被封為陳留王。而陳留王,也是漢獻帝劉協早期的封號。但是,曹奐的結局也算得上是歷代亡國之君中最好的。

    因為司馬炎給予他使用天子旌旗,備五時副車,行魏國正朔,郊祀天地禮樂制度都效仿曹魏初期,而且司馬炎還允許曹奐上書不稱臣,受詔不拜的禮遇。

    到了公元302年,曹奐在陳留封國去世,享年五十八歲。當時,西晉還為他上諡號為元皇帝。

    最後被滅亡的就是東吳了。作為吳大帝孫權的孫子,吳文帝孫和的兒子,孫皓在他小時候就深得孫權的喜愛,被孫權起名為“彭祖”。

    在公元264年,吳文帝孫和病逝,當時恰逢蜀漢被滅,東吳的重臣和朱太后都想立一個年長的君主,也正因為如此,孫皓才繼承帝位。

    即位為帝后,孫皓在位初期也曾勵精圖治,施行明政。但過了一段時間後,孫皓看到治國有成時,便逐漸開始志得意滿,開始沉溺於酒色,專於殺戮,變得昏庸暴虐起來了。

    在公元279年,西晉展開滅吳之戰,僅一年的時間,孫皓便兵敗投降了。東吳被滅後,孫皓和東吳的重臣也被遷到了洛陽,被封為歸命侯。公元284年,四十二歲的孫皓便病逝於洛陽。

    總而言之,魏蜀吳三國被滅亡後,三個君主的結局都是不錯的,並沒有被殺。而在其中,又屬陳留王曹奐的待遇最好。

  • 18 # 樓哥看歷史

    鹹熙二年(公元265年)八月,權傾魏國朝野的相國、晉王司馬昭去世。還沒等皇帝曹奐高興幾天,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就啟動了篡位程式。當年十一月,傀儡皇帝曹奐被迫禪位。司馬炎登基稱帝,改國號為晉,改年號為泰始。晉咸寧六年(公元280年)四月,晉軍滅掉吳國,至於蜀漢,則早在17年前便已滅亡。至此三分歸晉,司馬炎下詔改年號為太康。那麼問題來了,三國各自的末代皇帝:劉禪、曹奐和孫皓,他們的結局都是怎麼樣的呢?

    晉武帝司馬炎劇照

    安樂思公劉禪

    劉禪,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生於荊州,昭烈帝劉備之子,生母甘夫人,小名阿斗。劉禪其實並非劉備的長子,但是劉備頗有乃祖劉邦的遺風,早年逃跑的時候拋妻棄子,因此直到47歲的時候才又有了阿斗這麼一個寶貝兒子。

    後面的事情由於《三國演義》的渲染,廣大吃瓜群眾都已經耳熟能詳,比如“長坂坡七進七出”,“趙子龍截江奪阿斗”,其實都是為了突出阿斗對於劉備的重要性。

    先主以雲嚴重,必能整齊,特任掌內事。權聞備西征,大遣舟船迎妹,而夫人內欲將後主還吳,雲與張飛勒兵截江,乃得後主還。—《雲別傳》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劉備為群下所推為漢中王,劉禪則被立為王太子。延康元年(公元220年)十月,大漢皇帝劉協禪為給魏王曹丕,漢朝滅亡。劉備聞訊後即於次年登基稱帝,國號仍為漢,改年號為章武。為了和正統漢朝做區別,劉備政權被稱為蜀漢。

    長坂坡七進七出劇照

    至於漢中王太子劉禪,則被冊封為皇太子。作為儲君,劉禪接受了系統地培訓,丞相諸葛亮教授他《韓非子》、《六韜》等書,昭文將軍伊籍教授其《左傳》(伊籍是蜀漢王朝法典《蜀科》的制定人之一)。另外據《寰宇記》記載,劉禪還曾學習射箭。

    章武三年(223年)四月,劉備在永安宮去世,五月,劉禪在成都繼位稱帝,時年十七歲。劉備去世之時曾遺詔令丞相諸葛亮輔政,因此劉禪在其執政之初說過這樣一句話:“政由葛氏,祭則寡人”。意思就是丞相負責一切,自己只需做好象徵皇帝的本職工作即可。

    建興十二年(234年)八月,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劉禪隨即廢去丞相一職,將朝政大權收歸己有。景耀六年(公元263年)夏天,魏軍大舉伐蜀。其中鍾會率領的大軍被大將軍姜維擋在劍閣。但鄧艾率領的偏師由陰平直奔成都,在綿竹擊敗了諸葛亮之子諸葛瞻,蜀漢政權最後一支拱衛成都的機動兵力損失殆盡。

    最終劉禪聽從譙周的建議,向鄧艾軍投降,其子北地王劉諶憤而自殺。由於姜維的反間計,魏軍發生內訌,鍾會、鄧艾、姜維等人都死在亂軍之中,成都因而大亂。好在劉禪本人並未受到波及,他和宮眷子女及部分大臣一起遷居洛陽。對於這位亡國之君,魏國朝廷封其為安樂公,給予了相當的禮遇,當然這也是做給吳國皇帝看的面子工程。

    此間樂不思蜀名場面

    根據《漢晉春秋》的記載,司馬昭曾經試探過一次劉禪,被他以“此間樂不思蜀”給糊弄了過去。當時為劉禪撰寫投降詔書的郤正勸他下次司馬昭再問,就說想回四川。這真是用心歹毒,可惜劉禪大智若愚,當司馬昭果然問他相同問題之時,他再次裝傻,這才平安過關。

    司馬文王與禪宴,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為之感愴,而禪喜笑自若。王謂賈充曰:“人之無情,乃可至於是乎!雖使諸葛亮在,不能輔之久全,而況姜維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並之。”他日,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郤正聞之,求見禪曰:“若王后問,宜泣而答曰‘先人墳墓遠在隴、蜀,乃心西悲,無日不思’,因閉其目。”會王復問,對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語邪!”禪驚視曰:“誠如尊命。”左右皆笑。—《漢晉春秋》

    泰始七年(公元271年),劉禪在洛陽去世,享年65歲,賜諡曰思。劉禪共七子,第五子北地王劉諶自盡,長子皇太子劉璿在鍾會之亂中遇害,次子安定王劉瑤、第四子新平王劉瓚、第六子新興王劉恂(後襲封安樂公)、第七子上黨王劉虔均死於永嘉之亂。第三子西河王劉琮不詳,據說其後代在永嘉之亂時逃往廣東,後遷居鎮江,後代分佈於山東、四川等處。

    魏元帝曹奐

    曹奐,正始五年(公元244年)生於燕王宮,燕王曹宇之子,魏武帝曹操之孫,本名曹璜。甘露三年(公元258年)封常道鄉公。甘露五年(260年)五月,魏帝曹髦被弒殺。司馬昭讓兒子司馬炎去鄴城迎立曹璜為帝。

    六月初一日,皇太后郭氏下詔將曹璜改名曹奐。次日,曹奐在太極前殿即皇帝位,大赦天下,改年號為景元。此時其父曹宇仍然在世,但和後世為生父爭名分的皇帝不同,曹奐只是個傀儡,無心也無力為曹宇提高待遇。

    十一月,燕王上表賀冬至,稱臣。—《三國志·卷四·魏書四·三少帝紀第四》

    回到本文之初,司馬炎篡位之後將曹奐降封為陳留王,遷居至金墉城。金墉城是洛陽城東北西北角上的一座小城,城小而固,為鞏固戍守要地。可能是考慮到留前魏皇帝在洛陽有安全隱患,司馬炎在鄴城為陳留王建造宮室,讓他從那兒來回哪兒去。曹奐在鄴城宮中可以使用天子旌旗,備五時副車,行魏國正朔,郊祀天地禮樂制度都仿效魏國初期的制度,上書不稱臣,受詔不拜的待遇。

    魏元帝曹奐劇照

    太安元年(公元302年),陳留王曹奐去世,享年58歲,晉朝為其上諡號為元皇帝,稱魏元帝。由於永嘉之亂的原因,曹奐是否有直系後人,史書未載。晉室東渡之後,晉成帝司馬衍封曹操玄孫曹勱為陳留王。曹勱死後傳於其子曹恢,曹恢死後傳於其子曹靈誕,曹靈誕死後傳於其子曹虔嗣。東晉元熙二年(公元420年),晉恭帝禪位於宋王劉裕,改國號為宋。南朝宋國依然承認陳留王爵位,並在曹虔嗣死後傳於其弟曹虔秀,曹虔秀死後傳於其子曹銑,曹銑死後傳於其子曹粲。升明三年(公元479年),宋順帝禪位於齊王蕭道成,改國號為齊國。由於曹魏對於南齊已經超出二王三恪的時效性,蕭道成在建元元年(公元479年)八月廢除了陳留國。陳留國傳國214年,見證了兩代亂臣賊子晉朝和宋朝的覆滅,稱得上是一代傳奇。

    歸命侯孫皓

    孫皓,生於赤烏五年(公元242年),皇太子孫和之子,吳大帝孫權之孫。赤烏十三年(公元250年),孫和在和弟弟魯王孫霸兩宮之爭中被廢去太子之位。太元二年(公元252年),孫權封孫和為南陽王,讓他遷居長沙。

    孫權駕崩後,幼子孫亮繼位,太傅諸葛恪輔政。諸葛恪是孫和正妃張氏的舅舅,當時朝野上下都有他要迎立孫和為帝的傳言。建興二年(公元253年)十月,同為託孤大臣的孫峻和皇帝孫亮聯手將諸葛恪除去。為了斬草除根,孫和被勒令自盡,張氏也自殺以隨。至於孫皓,則由何姬撫養長大。

    及恪被誅,孫峻因此奪和璽綬,徙新都,又遣使者賜死。和與妃張辭別,張曰:“吉凶當相隨,終不獨生活也。”亦自殺,舉邦傷焉。—《三國志吳書·吳主五子傳》

    太傅諸葛恪劇照

    太平三年(公元258年),丞相孫綝發動政變,廢黜了皇帝孫亮,改立孫權第六子琅琊王孫休為帝,改年號為永安。孫休即位之後,孫皓被封為烏程侯。永安七年(公元264年),孫休駕崩。當時蜀漢剛剛滅亡,吳國境內又發生了交趾的叛亂。孫休雖有兒子,但群臣認為“國賴長君”,最終請23歲的烏程侯孫皓即位為帝。

    天紀三年(公元279年)冬天十一月,晉軍兵分六路大舉伐吳。天紀四年(公元280年)三月龍驤將軍王濬所部率先殺到建業(今南京)城外,走投無路的孫皓仿效劉禪一樣肉袒出降。孫皓抵達洛陽之後,被司馬炎封為歸命侯。據說當年弒殺魏帝曹髦的賈充曾經諷刺孫皓在江南濫殺無辜,孫皓卻反嗆自己只會殺以下犯上的賊臣。

    賈充謂皓曰:“聞君在南方鑿人目,剝人面皮,此何等刑也?”皓曰:“人臣有弒其君及奸回不忠者,則加此刑耳。”充默然甚愧,而皓顏色無怍。—《資治通鑑·卷第八十一》

    太康五年(公元285年)孫皓去世,享年42歲,葬於洛陽北邙山。對於傳說中孫皓的各種罪惡,其身邊的侍中李仁在亡國之後面對晉朝高官的詢問,都一一予以了駁斥。至於真假,只能是見仁見智了。

    結語:三國之中蜀漢第一個滅亡,故而其主劉禪得到了公爵的封號。而遜位的魏帝曹奐則依舊被視為正統,可以在封國內享受天子待遇。這是晉朝對於前朝國君,所給予的“二王三恪”禮遇。至於最後一個投降的孫皓只能封為侯爵,那也很好理解,三分歸晉了,有個爵位給你就不錯了。

  • 19 # 流年Leoyoe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一個新王朝的誕生,意味著一個甚至多箇舊王朝和國家的覆滅。作為新王朝建立者的開國皇帝自然風光無限,而舊王朝最後的君主卻被冠以“亡國之君”的稱呼。一般情況下,新王朝對於前朝的“亡國之君”都是除之而後快,也即不希望為新王朝留下後患。公元266年,司馬炎建立西晉。公元280年,西晉消滅東吳,徹底結束了三國時代。那麼,問題來了,司馬炎建立西晉後,如何處置三國的亡國之君呢?

    首先,在魏蜀吳三國中,蜀漢在失去荊州和關羽,加上劉備的夷陵之敗,成為三國中實力最弱小的一方,也是最早被滅亡的。公元263年,司馬炎的父親司馬昭派遣大軍消滅蜀漢。蜀漢滅亡後,劉禪及一些蜀漢大臣被遷往洛陽居住,受封為安樂公。西晉泰始七年(271年),也即司馬炎建立西晉後,劉禪在西晉的都城洛陽去世,享年64歲。對於劉禪來說,是在洛陽安樂地度過餘生。換而言之,對於司馬昭以及司馬炎,都沒有加害劉禪,而是善待了這位亡國之君。

    其次,在魏蜀吳三國中,曹魏是第二個滅亡的。”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延康元年(220年),曹操之子曹丕逼迫漢獻帝禪讓,正式取代漢王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陽。對於魏國來說,佔據北方中原地區,成為三國中實力最強大的一方。但是,因為曹丕、曹叡等皇帝的英年早逝,促使曹魏的大權逐漸落到了司馬氏的受眾。公元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透過除掉曹爽,從而徹底掌握了曹魏的大權。此外,曹芳和曹髦二帝曾先後計劃剷除司馬氏,但均以失敗告終。

    公元260年,司馬昭使親信賈充派遣武士成濟殺害曹髦,事後成濟被處死,而司馬氏家則沒受牽連,並另立常道鄉公曹奐為帝。其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於鹹熙二年(266年)逼曹奐禪讓,改國號為晉,曹魏遂亡。針對曹奐這位亡國之君,司馬炎同樣是善待。曹奐禪讓後,被司馬炎封為陳留王,享有使用天子旌旗,行曹魏正朔,上書不稱臣,受詔不拜等權力。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司馬炎優待曹奐,正如同當年曹丕對待漢獻帝劉協一樣,不僅沒有除掉,反而是特別優待。

    最後,在魏蜀吳三國中,握有長江天險的東吳,成為最後被滅亡的。公元280年,王濬所率的舟師首先抵達石頭城下,東吳皇帝孫皓自知大勢已去,反綁雙手,抬著棺材到西晉軍門前去投降。面對主動投降的孫皓,司馬炎封孫皓為“歸命侯”。之後,孫皓便在洛陽居住。太康五年(284年),孫皓在洛陽去世,時年四十二歲,葬在洛陽的北邙山。由此,非常明顯是,對於魏蜀吳三國的亡國之君,司馬炎都沒有趕盡殺絕,反而是厚待,分別賜予了王爵、公爵、侯爵的待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講誠信的人越來越多(比如借錢不還),原因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