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夜狼文史工作室
-
2 # peizong82
李文忠確實非常厲害,朱文正也很牛逼。其實朱元璋是個創業奇才。他手下大將基本都是一手培養出來的,他的那麼多兒子乾兒子都是牛人。只是兒子年紀相差太大所以在歷史上沒有有名的戰功。後來幾個守邊封王都把蒙古人打的哭爹喊娘,朱棣,朱權就經常沒事欺負欺負蒙古人
-
3 # 彩霞之魅
謝邀!李文忠本人認為也是同時代一等一的統帥,經歷了張士誠,陳友諒還有元末的一些將領,通通都是被打敗。為朱董事長建立大明集團公司立下了不朽功勳。具體戰役,經過,成果上述幾位答得已經很清楚了。本人也很佩服這樣的軍事統帥。
李文忠,字思本,小名保兒,祖籍為江蘇盱眙(今安徽明光) ,父親李貞早年搬家到濠州(今鳳陽縣),娶了朱元璋的姐姐朱氏為妻子,於元朝至元五年(1339年)生下李文忠。
朱元璋家庭條件極差,李貞家還過得去,因為經常接濟朱元璋家,和朱元璋走得也較近。之後,發生了大旱災,李貞帶著李文忠跑路到淮東避難。
至正十二年(1352年),李貞帶著李文忠前往投靠了在滁州郭子興手下為將的朱元璋,在朱元璋提議下,李文忠改姓為朱,從此被叫做朱文忠。
朱文忠在朱元璋軍隊中很快成長起來,地位得以提升。
至正十七年(1357年),朱文忠跟隨朱元璋參加了支援池州的作戰。第二年,他又跟隨鄧愈、胡大海在浙江作戰,因戰功被升為親軍都指揮。同年,在與張士誠軍隊的作戰中,朱文忠屢立戰功,被晉升為“同僉行樞密院事”。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朱文忠平定了處州苗亂,還在守衛諸全過程中擊退了張士誠的軍隊。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朱文忠又連續以弱勢兵力將張士誠大軍給擊退。尤其是在新城(今浙江諸暨南)戰役中,斬首張士誠軍隊數萬,得到朱元璋的嘉獎。
洪武二年(1369年),李文忠跟隨常遇春出征北元,逼走了元順帝。當年,常遇春去世,軍隊由李文忠統領,後在與北元軍隊交戰中,李文忠再次獲勝,擒獲敵將脫列伯,俘斬上萬人。
洪武三年(1370 年),李文忠被任命為徵虜左副將軍,隨大將軍徐達再次北征。這一次,李文忠又是“大豐收”。他的軍隊趕走了元昭宗,並且俘獲元昭宗嫡長子以及相官屬幾百人,後又擒獲北元國公江文清等,降服三萬七千人以及楊思祖的部眾一萬六千餘人。
李文忠因此被封為授為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大都督府左都督,封為曹國公。
洪武五年(1372年),李文忠再次出征北元,這次他的身份是左副將軍。然而,出征過程中,有喜有憂,雖然對北元造成不小損傷,自己軍隊也是傷亡不少,因而回歸後,李文忠並沒有得到封賞。
洪武十二年(1379年),李文忠還聯合西平侯沐英,平定了洮州十八番族的叛亂。朱元璋任命他主持大都督府(最高軍事機構),兼主管國子監(全國最高學府)。
洪武十六年(1383年),李文忠病重,朱元璋親自前往探視,然而,未能好轉。
洪武十七年(1384年),李文忠因病去世,被追封為岐陽王,諡號武靖,配享太廟,肖像掛在功臣廟裡,位次第三。
明初的開國將領中,李文忠算是有能耐的一位,功績也是不小,尤其是在對付北元上,很有一套。李文忠的戰術水平,完全是在實戰中磨練出來的。先前他還是給其他將領打打副手,後來就獨當一面,成為了不可或缺的靈魂人物。
李文忠的軍事才能是毋庸置疑的,既能帶兵服眾,又能與其他將領配合密切,還有著精明的頭腦,難怪使得北元各將領在他手中大吃苦頭了。在功臣廟中,位列第三的排名也是不低,足以證明了李文忠在明朝開國時期所起到的舉足輕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