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環形社
-
2 # 夏目歷史君
成吉思汗的老婆一共給他生了4個兒子,長子朮赤,次子察合臺,三子窩闊臺,四子託雷。成吉思汗晚年的時候面臨選擇繼承人的這個問題。
由於他的長子是他老婆被敵人擄掠做人質期間所生,所以成吉思汗一直懷疑他的長子並不是他的親生兒子,因此傳位之時自然將他排除在外。
當時長子和二子又整天搞鬥爭,他害怕若是將位置傳給二兒子的話,導致內部相殘。所以成吉思汗在傳位子的時候,只能選擇窩闊臺,還有託雷。
託雷掌握著蒙古80%的軍隊精銳,而窩闊臺則是管理國家政治知識,二者各有優點,所以成吉思汗在選擇繼承人的時候,也一度出現了矛盾。
按照蒙古族傳統的做法,可汗是各部落首領經過公投決定的,類似至於現在投票選舉,每一個首領都有機會被選為可汗。
如果要是讓公開選舉的話,託雷肯定會脫穎而出,但是成吉思汗並不想讓託雷去繼承自己的位置。
因為託雷整天領兵在外,對於國家管理可以說是一竅不通,他自然甚至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的這個道理,而與之相對比窩闊臺雖然沒有外出天天打仗,但管理著國家政治,自然也就擁有一套坐江山的才能。
所以成吉思汗也就想讓窩闊臺繼承自己的位置,所以成吉思汗便強行廢除的選舉制度,從而讓很多蒙古元老感覺成吉思汗的做法“有違天意”。
按照傳統制度是所有的不得註定都有選舉權,成吉思汗如此的做法,相當於將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
雖說當時託雷掌握著絕對的政軍事權利,最起碼其他的一些部落手錶有參與權,自然面子還有光,可是成吉思汗直接將他們參與的權利給剝奪了。
在成吉思汗沒死之前,大家迫於成吉思汗的威嚴,並沒有表現出任何的不滿,但是在成吉思汗去世之後,蒙古內部便發生了混亂,首先就是各部落首領內心非常不服,根本不服從窩闊臺的指揮,甚至向其發起的挑戰。
除了諸多首領不服窩闊臺之外,包括託雷也極度不服,因為他知道若是通過選舉的話,自己當可汗的可能非常大。
父親的決定完全是否定了天意,所以內心自然有點抱怨。於是窩闊臺和託雷之間也開始出現了爭奪,幾經爭奪之後,窩闊臺成功坐上可汗之位。
雖然窩闊臺當上可汗,但是他並沒有將託雷手中的兵權給收上來,託雷仍然掌握著蒙古的主力部隊,如果要想坐穩可汗之位,必須將軍權搞到手。於是後來在窩闊臺和託雷與其外出共同打仗的時候下了手。
相傳在行軍途中窩闊臺有一天“突然得了重病”,史書記載稱窩闊臺當時聽不見摸不著,巫師的一片操作之後,告訴眾人“因為戰爭惹怒了當地的山神水神”,所以才給他如此的懲罰,若是想要治好病,必須找一個至今去替他擋這個災禍。
其實當時並非託雷不想放手一搏,而是根本沒辦法放手一搏,因為當時身邊根本沒有任何的親信,放手一搏只會以失敗而告終,最後強被別人強迫著去“抵擋災禍”。
而且當時的妻兒還不在身邊,他如果表現的乖巧一點,還可以給妻兒爭取活路,若是堅持牟利的話,可能一家老小都要被殺了,所以當時託雷就乖乖的喝下了湯藥“替窩闊臺擋下災禍”。
-
3 # 世界漁樂資訊
歷史上很多人物,其實都是有自己的眼光和格局。
例如秦始皇,死前下令:長城以及南越的部隊,秦帝國滅亡也不能回來救援。
古代王朝都是家天下,這條命令很讓人費解。
但這就是格局:秦帝國可以滅亡,但是漢民族的江山依舊在。
漢民族開疆拓土,生存的空間還在!
託雷手握重兵,反叛當然很有可能成功,
但是同時託雷知道,自己一旦反叛,蒙古將會內耗很大,
其他王朝將會得到喘息之機。
這就是胸襟以及格局,明白了嗎?
-
4 # 我是越關
在當時的情景下,即便拖雷有一萬個不願意,也得主動赴死,因為他已經沒有了任何選擇。
下面咱們簡單說說其中的原因背景,還原一下當時的場景。
拖雷赴死的背景成吉思汗共有四個嫡子;長子朮赤、次子察合臺、三子窩闊臺、幼子拖雷。四個兒子之中,長子朮赤和次子察合臺早年就有很深的矛盾,因此,成吉思汗為了防止手足相殘,在選擇繼承人的時候便把他們二人排除了。
接下來就只剩下窩闊臺和拖雷了。
在成吉思汗早年安排下,窩闊臺負責蒙古帝國的政事,而拖雷由於軍事能力出眾,所以掌管軍隊。拖雷這個人掌管軍隊,經常在外帶兵作戰,因此脾氣暴虐,殺伐嚴重,動不動就搞屠城。相比之下,為了帝國的長治久安,成吉思汗更決定把汗位傳給窩闊臺。
但想要讓窩闊臺繼位,擺在成吉思汗面前有兩大難題。
第一、按照蒙古人的習俗,蒙古大汗需要在庫裡臺大會上由眾部族首領共同推選。這種制度類似於今天的選舉制,只要是蒙古族內有威望的人,都有可能過一把蒙古大汗的癮。【成吉思汗這個封號就是在庫裡勒臺大會上確定的】
成吉思汗晚年,由於拖雷常年在外出徵,為帝國立下了汗馬功勞,而且,最為關鍵的是蒙古帝國80%以上的精銳部隊都是拖雷的部屬。所以,拖雷在蒙古的威望可想而知。
第二,蒙古不同於漢族,他們是沒有嫡長子繼承製的,他們奉行的是“幼子守灶”,即幼子繼承製度。這種制度更增加了拖雷繼位權威性。
面對這種局面,成吉思汗為了能夠讓窩闊臺繼位,他選擇公開立遺囑,用自己的威信扶窩闊臺上位。
1227年,成吉思汗臨終前把諸子叫到了身邊,反覆叮囑他們,自己昇天之後,一定聽從窩闊臺的指揮,之後把自己的一萬怯薛軍交給了窩闊臺。
不過,等到成吉思汗去世之後,事情的發展並不像他交代的那樣,窩闊臺和拖雷最終還是不可避免的陷入了汗位爭奪戰。當然,這裡面既有拖雷和窩闊臺的鬥爭,也有蒙古各部首領和成吉思汗的鬥爭。
原因出在庫裡臺大會。
本來,蒙古大汗是需要庫裡臺大會選舉產生的,各部首領都有機會。但是,自從成吉思汗掌權後,他便對這種可以左右國君的制度深惡痛疾,所以在開創蒙古帝國後便迅速改變了制度,所有首領只能推選自己的後人。
礙於成吉思汗的權威,蒙古各部族首領最終選擇了同意。
如今,成吉思汗又越過庫裡臺大會,直接欽定繼承人,而且還改變了蒙古人一向遵守的“幼子守灶”制。這讓蒙古各部首領非常反感,所以,各部首領暗中支援拖雷繼位,避免自己手中的權力流失。
就這樣,事情僵持了兩年,拖雷和窩闊臺誰也沒有當上蒙古大汗。
兩年後,庫裡臺大會再次召開,窩闊臺說服了察合臺,因此,窩闊臺得到了察合臺的傾力支援。就這樣,在庫裡臺大會上經過了四十多天的明爭暗鬥後,窩闊臺成功繼承汗位。
看到這兒,很多人疑問,拖雷掌握帝國八成以上的精兵,為何不發動政變,把窩闊臺殺了。實際上,不僅僅是拖雷不敢發動政變,窩闊臺也是如此。
當時,蒙古帝國還沒有完全擊敗金國,一旦內部發生政變,必將提前陷入內亂,搞不好還有可能會陷入分裂,被金國反攻。所以,在外部的壓力下,他們只能選擇和平談判。
拖雷主動赴死既然汗位已經確定由窩闊臺繼承,那接下來就開始南下征討金國吧。
在窩闊臺的安排下,蒙古帝國兵分三路南下;第一路由窩闊臺指揮,從碗子城南下渡河,由洛陽進兵,第二路由蒙將斡陳那顏從濟南進兵。第三路由拖雷自鳳翔渡渭水,過寶雞,沿漢水而下。三路大軍分進合擊,約定第二年春天會師於汴京。
這三路中,拖雷表現最為亮眼,在三峰山一戰,僅僅用了4萬蒙古軍隊,便擊敗了金國15萬主力部隊,而且拖雷還斬殺了完顏合達、移剌蒲阿和完顏陳和尚等金國重要將領。
戰爭結束之後,蒙軍班師回朝,但在回去的路上,窩闊臺突然病了,而且是一種非常奇怪的病。
史載窩闊臺“忽得疾,昏聵失音”,
頭昏眼花,不能說話,於是眾人為窩闊臺找來了薩滿巫師。巫師經過了一番跳大神式的表演後,說了以下這樣一段匪夷所思的話;
巫師;“大汗生病是因為征伐金國,導致了金國的山川河神發怒了,因此降病患於大汗。大汗如果想要治癒此病,需要找一位親人服下符水,代替大汗。”
此時,窩闊臺慢吞吞的睜開眼,有氣無力的說到;“現在,我的身邊有誰呀?”
此話一出,拖雷猶如五雷轟頂。因為這次出征,黃金家族中只有拖雷和窩闊臺來了,而且拖雷已經把部隊安置在了剛剛征服的金國。
正在猶豫的時候,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拖雷。面對這種局面,與其被眾人強迫喝了符水,還不如主動一點,避免自己妻兒的不幸。於是,拖雷也只能硬著頭皮慷慨赴死了。
拖雷喝下符水後,根據《蒙古祕史》的記載,馬上就去世了,而窩闊臺的病則迅速好了。也正是這個原因,很多人認為拖雷的死和窩闊臺脫不了干係,這也導致了拖雷系後人(蒙哥、忽必烈等人)對窩闊臺系後人產生了深仇大恨。
拖雷放手一搏,能否改變歷史分情況!
首先,對拖雷最有利的時候是成吉思汗剛剛去世的兩年。那兩年,由於蒙古各部的支援,拖雷負責監國,此時的拖雷掌握著帝國80%的精銳部隊,而且還擁有著一定的政權,如果發動政變,成功擊殺窩闊臺的概率很大。
但之後的發展不可預料,窩闊臺的子孫會不會復仇?忠於成吉思汗遺命的將領們會不會反抗拖雷?蒙古帝國究竟會不會發生內亂?各部見到如此心狠手辣的拖雷會不會產生反叛心理?南邊的金國會不會得到喘息之機?重整旗鼓?
一切都成了未知。
越關認為,之所以拖雷沒有發動政變,很有可能是拖雷政治手腕不高,根本無法整合蒙古各部勢力,所以在這一段時期才不敢貿然擊殺窩闊臺。當然,這也是我個人的猜測。
第二種情況在伐金之後。
這種情況基本上不用說了,拖雷的處境絕對是十死無生。此時的拖雷已經成了窩闊臺案板上的肉,只能任人宰割。即便他不喝符水,也會有人幫他喝。與其撕破臉被人毒殺,還不如主動一點,為自己的子孫贏得一些機會。
事實也證明,拖雷沒有動手是對的,他死後,窩闊臺也沒有對其子嗣趕盡殺絕。最終,他的妻子和兒子們忍辱負重,逐漸拉攏各方勢力,四個兒子也都當上了汗國的君主。
-
5 # 豬豬豬438
元朝關拖雷雞毛事情,元朝是忽必烈在內蒙新興貴族和中原地主家階級支援下打敗阿不理哥建立的。元朝建立的時候,或者說汗位傳到拖雷系的時候,蒙古帝國已經分崩離析。
-
6 # 一半秋色
拖雷,郭靖的好兄弟,成吉思汗的第四個兒子,也是最小的兒子,本來他可以成為元朝第二代帝王的,可是卻出現了意外。
漢族的傳統是嫡長子繼承製,只要是大老婆生的兒子,不管智商有多低,長相有多醜,人品有多差,仍會成為未來的帝王。
但這種制度缺點同樣突出,因為太子是嫡長子,而古代帝王生育又早,所以太子年齡一般僅比皇帝小了十四五歲。
這就帶來一個問題,那就是太子有可能活不過老爹,老爹只要一天不死,太子就一天不能繼位,所以太子一天到晚巴望著老爹快一點死。
如此以來,有些太子難保不會走極端,給老爹獻個仙丹吃吃,獻個美女玩玩,讓老爹抓緊昇天。
而元朝與漢族不同,蒙古傳統是幼子繼承製,即正妻所生的最小的兒子為繼承人,但這項制度同樣缺點明顯,那就是哥哥們想方設法地弄死弟弟們,這對於皇帝血脈延續來說,相當不利的。
成吉思汗有四個兒子,長子朮赤、次子察合臺、三子窩闊臺、四子託雷。
按照幼子繼承製,拖雷理應成為下一任帝王,成吉思汗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把拖雷當做繼承人來培養,給拖雷最好的封地,給拖雷十萬主力大軍,其他三個兒子卻只有區區千人。
然而匪夷所思的是,成吉思汗臨終之前,卻一反常態地立了三兒子窩闊臺為繼承人,還要其他三個兒子服從窩闊臺的領導。
成吉思汗為何做出如此之舉呢?這成了歷史疑案,歷史學家也不能給出合理的解釋,有人說成吉思汗受到了脅迫,還有人說窩闊臺篡改了遺詔。
後來窩闊臺心生一計,嘴角露出一絲詭異的笑。
1232年夏,天氣異常炎熱,大熱天作戰極易中暑,拖雷只得班師回朝,他剛剛到了京城,就聽說大汗生病了。
拖雷顧不得回家,急急忙忙奔赴皇宮,到了宮裡,見到了躺在龍椅上“奄奄一息”的窩闊臺,身邊站著一個神情肅穆的巫師,名叫珊密,拖雷見過她。
拖雷行了個大禮,關切道:“弟不知大汗身體有恙,來遲了,請大汗原諒。”
窩闊臺咳了兩聲,似乎得了不治之症,“氣若游絲”地說道:“弟,我快不行了,巫師說了,只有你能救我,你一定要幫幫我!”
窩闊臺朝巫師遞了一個眼色,巫師會意,端起一杯“茶水”,鄭重地說道:
“大汗得了一種怪病,我已用法術將病因滌除到了這杯茶水中,必須由大汗親兄弟喝了這杯茶水,方可根除大汗身上的病,你願意喝下這杯水嗎?”
拖雷雖然有些疑慮,但心想不就是一杯水嗎,能咋地了,於是端起來一飲而盡。
兩天之後,拖雷病死!
假如拖雷放手一搏,擊敗窩闊臺不出問題,那麼元朝歷史要重新改寫了。
-
7 # 穿越再現彼岸
1227年,成吉思汗臨終之時,再次召集諸子,要求他們精誠團結,輔佐窩闊臺。成吉思汗確定窩闊臺主要是因為征討下來的大片疆土需要進行治理,俗話說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窩闊臺長期主管朝政是不二人選,幼子拖雷戰功卓著,但殺伐太重,動輒屠城,不是守江山的最佳人選,長子朮赤和察合臺有明顯的缺點,早就已經被成吉思汗排除。
金國的主力大軍既然已經被消滅,沒必要在中原放置這麼多軍隊,窩闊臺和拖雷先行返回草原,在路上窩闊臺用了一個計策,裝病,而且不能說話。隨軍的巫師向長生天許諾活人的性命和寶物占卜,病情不但沒好,反而更加加重了。巫師再次允諾窩闊臺親人的性命敬獻,窩闊臺才甦醒過來,當時拖雷就在窩闊臺身邊照看,拖累說:
我聖明的汗父,委兄以大任而將國家江山交給了您。汗父命我隨汗兄身邊,提起所忘,喚醒所睡。如今,我若失去汗兄,將提起誰之所忘,喚醒誰之所睡呢?若汗兄真有不測,蒙古之眾將成遺孤。
事後,拖雷的妻子唆兒忽黑塔尼給予皇后的待遇,並封賞了軍隊和部眾,佔據現在察哈爾的一部分。
拖雷如果動用軍隊能改變元朝歷史嗎?成吉思汗最核心的軍隊共有12.9萬人,其中10.1萬由拖雷繼承,當時接任汗位的窩闊臺手中只有4000精銳。如果拖雷在監國期間(1227-1229年)動手,消滅窩闊臺應該不成問題,但是會直接導致蒙古各部落的分裂,此時金國正在恢復,蒙古的內亂不可能一時半會結束,等於給了金國喘息的時間,等恢復到一定程度再進攻金國,估計難度很大,華北地區的金和江南的南宋都有了喘息的時間,時機不對,拖雷是一個戰略家,不可能不考慮到這一點。
1231-1232年,蒙古三路大軍進攻金國時,拖雷手下的將士只有3-4萬人,經過了消滅金國最後精銳30萬的大戰,自身損失不少,需要恢復軍隊的元氣。窩闊臺正是看中了這一點,不能讓拖雷獲得超高人氣又恢復軍隊元氣,為拖雷設了一個局,如果拖雷不願意赴死與窩闊臺部隊決戰,估計勝率很低,他的部眾還有一部分被留在中原繼續圍困金國國都汴京,拖雷不得不喝下了“毒水”,保障了自己後代的生存發展。
拖雷的有四個兒子做了帝王:蒙哥(元憲宗)、忽必烈(元世祖)、阿里不哥(被擁立大汗,與忽必烈爭奪汗位)、旭烈兀(伊利汗國大汗)。 -
8 # 垂柳莊主
成吉思汗逝世後汗位空懸,雖然依據蒙古族的傳統拖雷監國,但真正能夠得到貴族承認的是忽裡臺大會確定下的大汗。窩闊臺繼承汗位後拖雷自然就成為威脅汗位的最大競爭者,汗位之爭就是權力之爭,我們漢人的王朝也是一樣的,兩虎相爭必有一傷,兩汗相爭必有一死。
蒙古族在成吉思汗的那個時代文化底蘊那是相當弱啊!在成吉思汗之前蒙古族甚至沒有自己的文字,成吉思汗時期建立了回鶻蒙文,蒙古在文化上才有了依託,忽必烈時期任用八斯巴法王改革蒙古文字,逐漸漢化文化上才算是有了進步和發展。
-
9 # 譜牒古縣誌研究
不能,蒙古民族的文化底蘊淺薄,雖然驍勇善戰,打江山容易,但是能守住江山是很難的,歷史註定元朝的統治歷史不會太久遠。
-
10 # 抱影無眠夜歸人
1226年,年逾六十的鐵木真在忽裡勒臺召開大會商議汗位的傳承,定下了由三子窩闊臺儲位。
1227年鐵木真去世時,讓託雷和察合臺寫下保證擁戴窩闊臺為汗。按蒙古制度,大汗即位前需要召開部族大會,這是法定程式。1227年秋天,黃金家族在忽裡勒臺再次召開會議,有部族否認了鐵木真的遺詔,堅持“幼子繼位的祖制”,建議託雷繼位。經過協商後各方妥協由託雷監國兩年,兩年後將汗位讓與窩闊臺。1229年再次召開大會,經過49天馬拉松式的爭吵後終於確定下窩闊臺汗繼位。,此時託雷也已經羽翼豐滿。
1231年在窩闊臺親征金國時,突然得了怪病,各種醫治無效的情況下,選擇了讓薩滿教長老通過跳大神來治病驅魔。薩滿長老經過一番行法後,對眾人說:“大汗的病是因為蒙古軍殺戮女真人太多,鬼魂全部依附到大汗身上。破解之法需要大汗的兄弟替他死可解,否則蒙古會有大災難。”
此時,託雷站了出來信誓旦旦地說:“我死後希望大汗讓我的子孫在帝國中發揮更大作用。”
然後果斷地喝下了符水,窩闊臺汗也神奇地痊癒了。託雷救了大汗和全蒙古的訊息,迅速地在國內傳開,窩闊臺汗在不得已的情況下下詔:“百年之後,一定把汗位傳給拖雷長子蒙哥。”
蒙哥繼位託雷的未亡人索魯忽帖尼繼續延續了託雷的政策,繼續交好朮赤一系,並悉心培養四個兒子。
託雷以自己的性命為自己的子孫留下了汗位可能。
1241年窩闊臺死後,其妻乃馬真監國5年後亡故,1246年窩闊臺長子貴由繼位。
貴由妻監國兩年。
1251年,蒙哥在朮赤次子拔都的支援下,終於在忽裡勒臺大會奪得汗位。失利的窩闊臺系和察合臺系假意賀蒙哥奪汗位想伏擊託雷一系,可惜陰謀被識破。此時蒙哥有了除掉窩闊臺系的理由,新仇舊恨一起結算。處決了窩闊臺系77人之多。
蒙哥為了報答拔都把哈薩克等地送給了拔都統治。
拖雷之死是有條件的,最終汗位還是回到了拖累一系
回覆列表
其實在古代的帝王中,經常會出現太子當了多年,最終帝王駕崩卻發現王位繼承另有其人,這也是古代帝王為了保護真正的太子而慣用的伎倆。對於成吉思汗,也是一樣的。
成吉思汗一共有四位嫡子,分別是朮赤、察合臺、窩闊臺和拖雷。這四個兒子中,作為長子的朮赤和次子察合臺從小就有很深的矛盾,兄弟之間不合。但是儘管兩人關係不好,成吉思汗作為他們的父親,也不希望逝世後,他們兄弟二人手足相殘,於是在最初考慮王位繼承人的時候,就壓根沒有考慮他們兩個。窩闊臺善於政事,於是自幼成吉思汗也有意識地培養窩闊臺地政事技能,經常讓他負責朝中之事。而另一個兒子託雷,軍事才能突出,於是經常帶兵打仗,征戰沙場,掌管軍事要務。
但是拖雷雖然軍事能力強,但是生性暴虐,帶兵打仗總喜歡屠城,雖然成吉思汗銅兵鐵騎所向披靡,也正是因為軍事力量強悍而同一元朝,可是並不希望日後有一位暴君統治國家事務,託雷需要成長與沉澱,於是成吉思汗再三考慮還是選擇了窩闊臺作為王位繼承人。
按照傳統,帝王應該有誰繼位應該由各部落投票決定,但是當時地託雷更得人心、名氣更大,如果經過選舉,想必窩闊臺並不能如願登上帝王之位,於是成吉思汗便強行取消了選舉制度。雖然當時地蒙古元老認為這樣“有違天意”,就從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但也無可奈何。
成吉思汗還在位地時候,大家還是敬仰他地威嚴,可是成吉思汗一去世,便爆發了內亂,畢竟各部落地首領並不服窩闊臺地管理,甚至還有人帶頭向窩闊臺發起了挑釁。託雷也不服最後地安排,他認為自己是最有可能通過選舉當上帝王的。
為此窩闊臺和託雷之間就展開了帝位之爭,但是最後託雷以失敗告終,窩闊臺繼位。雖然託雷並沒有如願當上可汗,可是他手了還握著兵權,窩闊臺怎能放心,於是就設了一計,與託雷一同出去打仗,而在行軍途中,窩闊臺突然病重,巫師一片操作後,說是因為此次戰爭惹怒了當地的山神水深,這是神靈給的懲罰,如果想讓可汗痊癒,必須有個“替死鬼”來為可汗阻擋災禍。
當時託雷身邊一個親信都沒有,而窩闊臺的人則紛紛看向了這位可汗弟弟,如果託雷分手一搏勝算不大,還可能會連累自己的妻兒,無奈之中,託雷只能喝下湯藥,為窩闊臺“阻擋災難”。
綜上所述,託雷當時別無選擇,為了後代的平安,也只好以“阻擋災難”之名一死了之,交出兵權,窩闊臺才能罷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