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藥物其實不復雜

    看了一些這個時代的歷史,我來回答下這個問題,如果不對地方,見諒。

    沒有吧。除了韓信,其它人都是莽夫。

    樊噲、曹參、周勃,都是劉邦當年的同鄉好友,也就是一些過命的酒肉朋友。在劉邦起事的時候,他們也就算是一個能帶兵廝殺的將領而已。所以劉邦才找到蕭何幫忙。但蕭何才能相比張良,有稍遜一籌,所以,最後張良當了軍師。

    在選擇大將軍時,劉邦不用樊噲、曹參、周勃,而起用沒有任何戰功的韓信,也是因為樊噲、曹參、周勃不會什麼兵法。但韓信是蕭何推薦的,有經天緯地的才能。

    韓信可不是草根出生哦,只是生於民間,但還是有王室身份的。所以才有讀書的可能。韓信熟讀兵法,在當時屬於兵法迷。心中有大報復,所以才甘願受胯下之辱。在項羽軍事集團,不受項梁重視,因此投奔了漢軍。在劉邦軍事集團,被蕭何發現其才能,才有了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

    劉邦最後的發家致富,完全是靠韓信,否則,劉邦出不了漢中,耗不死項羽。可惜的是,劉邦功成,寶劍只能進冢了。

  • 2 # 鄭說豫見

    實踐出真知,特別是打仗的事情,畢竟不是紙上談兵,歷練多了,就會掌握帶兵打仗的學問。

    樊噲是殺狗賣肉的屠夫,韓信是項羽帳下的執戟郎中,曹參是沛縣的典獄,周勃是個吹鼓手,都出身草根。話說過來,劉邦也不過是個亭長,相當於村主任。

    社會是最好的大學,而打仗最能鍛鍊人,每次戰鬥都會有很多人戰死,能留下的都有兩把刷子,都是精英。樊噲、曹參這些人能夠在戰場中活下來,都是人精。

    打過幾次仗,就會有人領悟其中的道理。如果做的好,馬上就會有收穫,做的不好,馬上在戰場上就會有損失,這比任何課堂都實用。

    通過戰爭,逐步學會如何帶兵、如何行軍,如何紮營、如何防守、如何衝鋒,如何排兵佈陣,如何故布迷陣,如何虛張聲勢,如何賞罰,這些都是要在戰鬥實踐中才能摸索出來的。

    樊噲是以勇猛忠心聞名,並不是精通兵法,只不過見得多了,也能帶一支軍隊打仗而已。

    曹參軍功第一,攻城略地最多,但後來又做丞相,為文臣第一,他更熟悉的不是兵法,而是人心。更向往黃老之說,無為而治,蕭規曹隨,看似簡單,實則高明。

    周勃也是勇將,但沒有太大野心,風頭也被韓信、曹參壓住,屬於資歷稍淺些的開國大臣,反而更安全,後期周勃發威,參與誅呂,平定七國之亂,兩度拜相,是很厲害的人物,當然也懂兵法,屬於被低估的人物。

    韓信是喜歡研究兵法,能夠帶領大兵團作戰,所謂韓信點兵多多益善,所以韓信取得的成就最大,是真正的懂兵法的將領!韓信懂兵法,但政治上過於幼稚,被呂后和蕭何聯手害死。成也蕭何 敗也蕭何!

  • 3 # 向著太陽出發888

    為什麼一幫看起來處於社會底層的泥腿子、草根不但敢於起兵,而且還深通兵法,真的很神奇,不是嗎?

    可是,如果對當時的社會情況略加分析你就會發現這一切其實太正常了:

    春秋戰國時代各大小國家之間你徵我伐打了上百年,而古代的兵役制是上至六十下至十五全民皆兵,所以對老百姓來說戰鬥的基因和意識是深入骨髓的,尚武鬥狠更是成為民風!秦統一全國,但二世而亡,安定的時間並不長,許多六國貴族、中下級文武吏員和遺老遺少懾於嚴刑峻法的高壓而蟄伏街巷士庶間表面上遵紀守法安分守己,私下裡卻都磨刀霍霍伺機而動,所以戰鬥的意識和素養並不缺乏!至於兵法什麼的,沒有讀過書的一部分人是憑著勇氣和狠勁在實際戰鬥中學來的,而讀過書的一部分都是有來歷的(基本是六國貴族或舊日吏員、遺老之後),就如韓信也是有老師的!而且在古代讀書人所學的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已經很全面的保證了基本的軍事素養!再加上個人的天賦和演習能有較高的軍事涵養也就可以理解了!而所有條件中最重要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劉邦給了他們學習和成長的機會!劉邦雖被稱為無賴、渣男,但他最大的本事一個是與生俱來的領袖氣質(凝聚力),另一個是堅韌不屈的意志!再一個就是激勵和用人的本事!他把這些人聚到一起,然後具體事務放手讓別人去幹,而實踐是最能讓人快速成長的——特別是失敗!至於文化什麼的並不是非得在學校裡才能學到的!這些可以參照建國初的許多將軍的成長史和阿里的十八羅漢!

    這些也充分證明一點:跟對人是多麼重要!

  • 4 # 宋謙001

    1、他們不是精通兵法,他們是會打仗。

    2、他們出生草根,但他們不是草莽,他們都有姓氏,說明他們是貴族後裔或者庶出,至少是有產平民。最慘的韓信還有把寶劍呢,加上他讀過兵書,那個時候,讀書可是貴族事業。

    3、秦末距離戰國不過十幾年時間,那是一個全民皆兵的時代,成年男子對於戰爭並不陌生,基本的戰鬥素養都有的。

    4、這幾個人是要分開看的,樊噲出身屠夫,日日見血,勇氣是不缺的,再加上必要的戰鬥素養,必然是悍將。曹參是小吏,在那個年代,文武不分家,能管束眾人,必然對於文武之道都有兩把刷子。韓信是南韓王族後代,庶子,文武雙全,戰神般的人物。周勃低階武官出身,是個小軍官,行軍打仗是吃飯的手藝。

    5、他們跟對了人————劉邦,得以在戰爭中學習戰爭。不得不說,有些人是天生的,大家都說劉邦是流氓,但劉邦首先是能鎮的住一方的泗水亭長。這個人少有英氣、壯有豪氣、老有志氣,帶領著這群布衣,慧眼識珠,聚攏人才、用其所長、兼併天下。

  • 5 # 宇71393823

    精通的兵法只有韓信。要不然劉邦為什麼要讓韓信當大將軍,不用其他人。樊噲、曹參、周勃只能說是勇猛,敢打。加上打了很多仗,累積了豐富的戰爭經驗。所以,能打勝仗

  • 6 # 予小草說悟空

    樊噲是劉邦的妹夫,娶的是呂雉的親妹妹,樊噲是殺狗出生,膽子非常大,體魄好,象黑旋風李魁,兩把夾鋼板斧見人殺人,見鬼剁鬼。跟著劉邦一起打天下,立功顯赫。劉邦在晚年因為聽信讒言,想殺他。劉邦先病死了,公元前189年,樊噲也因病去世。

    劉邦帶著一幫老鄉樊噲、曹參、周勃等人一起去打仗,這些人原本就是不怕死的一群人,再加上一場場仗打下來,比殊死搏鬥、拼命立功,砍砍殺殺,慢慢掌握了打仗的要領,但是兵法真的不是很懂。再加上劉備擅長知人用人,也願意給機會和提拔,一路打下來就成了一代名將。

  • 7 # 順其自然159220662

    如何看問題,站在什麼樣的角度。

    說古人,就需要站在古人的角度。用現代人的思維,現代人的角度,看待這些問題,呵呵!

    在古代,老實巴交的農耕民族,沒有多少想法。想的只有老婆孩子熱炕頭。被逼無奈,智從膽邊生。有了膽,什麼都會有的。仗打多了,總結經驗,就是兵法。從個人單打獨鬥,到眾人群毆,再到大家齊心協力,抵禦外敵。不斷的總結經驗總結教訓。這就是兵法!

    用現代人的角度看問題,動不動就來強大的陸海空三軍,張嘴就來兵法戰略,上手就是武器裝備。

    在古代,一直到民國時期的村村寨寨,都是這樣的模式。勞動工具,就是傢伙食兒。大家齊心,就是兵書戰略。智慧是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不是武俠小說中的兵法祕籍,突然從天上掉下來的。

  • 8 # freedomCXM

    你誤會了,除了韓信,其他人都不精通兵法。

    樊噲,曹參,周勃,都是劉邦原始創業團隊成員,而且都屬於比較勇猛一類的,兵法真不行。他們是實事造英雄。大家都是畢了業進了一家喂人雞湯的皮包公司,你進的公司合情合理的倒閉了,他就那麼巧公司發展壯大,成了阿里巴巴。

    韓信才是唯一那個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的牛逼人物。

    另外打仗其實相當依賴天賦,名將是戰爭鍛煉出來的,但都是天生的。跟你是不是草根沒有任何關係。

  • 9 # 紅9九

    這幾人中,精通兵法的只有韓信,那幾位只能說敢打,在戰爭中磨鍊出來。韓信是南韓公子出身,屬貴族或王族出身,在七國爭雄時代,七國的王族為國家生存,都以兵法為第一學問。韓信在祖輩的薰陶下,有了很強的軍事指揮能力,連劉邦也不放在眼裡,說劉邦只能支揮小部隊打打,我韓信帶兵多多亦善,多少部隊都能指揮得了。

    想說的是,軍事指揮雖然不學也能去指揮打仗,但軍事指揮涉及的專業知識太多,指揮員需要正規培養。指揮員是人尖子挑出來培養。革命軍隊從紅軍時期就建立紅軍大學培養指揮幹部,對越自衛反擊戰後,要求提幹必須先進軍校學習,各國各軍都注重軍事教育。各國的皇族都要進軍校學習,政要也是軍校學員出身。軍事指揮能力是最高的能力,不要認為當兵的就是老行伍,大老粗,土大兵……當兵的是最有文化與素質的群體。

  • 10 # 鴻哥iouyh福小鋪

    一將功成萬骨枯。

    唉,名將的經驗值都是用生命刷出來的。

    當然啦,其中還是有差異的,遇上有文化,聰明型的,人死得少些,遇上屠狗的樊噲之類的,可能要死人多些。

    熟能生巧,失敗是成功之母。

    總之,只要不死,舞臺站久了便是角。

    這些屠夫,小吏,寒士若在春秋戰國時期,或在太平年代是無法出人頭地,有機會登場歷史舞臺。

    但在亂世就不同,此起彼伏的亂令掌權統治者應接不暇,難以平復。

    耳聞目睹,久久浸泡在軍事鬥爭當中,正如那句話: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呤。

    樊噲,就連蕭何也一樣,猛將名相,呵呵,劉總打的敗仗多了,但好在劉總機靈,儲存實力,不至團滅,大夥一塊刷經驗,趕鴨上架地刷。

    愣是刷開國皇帝,名將賢相。

    還是那句話,所謂精通都是靠刷,只要不死便能上位。

  • 11 # 歷史庶吉士

    事實上劉邦身邊的眾人裡只有韓信張良二人是有所準備的。

    張良就不必多說了,其一生都在為滅秦復韓奔走。韓信也是自幼熟讀兵書,其目標就是帶兵打仗,沙場征戰。但是其餘的人是真的大勢所趨,按照現在的說法他們就是一群站在風口的豬,包括劉邦在內。如果秦朝的統治再長几十年,他們這輩子也就那樣了。

    樊噲賣狗肉的,周勃吹喪的,灌嬰賣布的,夏侯嬰是司機,劉邦村主任,也就曹參是個典獄地位和履歷稍微要比他們強上一點。你要說他們人人精通兵法,那是在開玩笑。

    這個時候劉邦的阻力其實也不大,秦軍主力在鉅鹿和諸侯聯軍對峙,西征路上幾乎就沒有什麼強敵,不過即便如此,劉邦打啟封打不下來,打洛陽打不下來,稍微遇上點秦軍正規部隊劉邦的烏合之眾都夠嗆。劉邦帶人繞了三個大迂迴,一直到了南陽,聽取張良的建議圍而不攻,秦軍守將投降後劉邦居然還給人家封侯。從此,一路走秦軍一路降,沒有遇到像樣的抵抗就打到了咸陽城下。

    劉邦這一路是連坑蒙帶拐騙,要不項羽不服氣呢。劉邦手下的幾個豐沛同鄉在這一路上也是迅速從一個村夫野漢成長為能領兵的將軍。即便是這樣,在楚漢戰爭期間也才堪堪有了抵抗項羽的能力。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沒有人天生就是能帶兵打仗的將軍,都是一步一步成長的,包括劉邦,經歷過滅秦戰爭、楚漢戰爭的他在稱帝后面對英布時也毫不露怯。而且劉邦的那個時代,七國紛爭剛剛結束不久,武風正盛,上陣殺敵並不是什麼稀罕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現在群眾對教師越來越失望。孩子教育越來越依賴補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