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相生橋上的光輝

    ​宋朝仁宗時期雖然文壇大家輩出,詞賦豐盛,但是相比之下,仁宗也並不是平平無奇,甚至還是蠻厲害的,在位四十多年,政治、經濟、文化蓬勃發展,據說當時宋朝的GDP可能佔了全世界的80%,而這一切,肯定與仁宗皇帝的仁慈、寬厚密切相關。宋仁宗駕崩,百姓無不哭泣。“京師罷市,巷哭數日不絕,乞丐與小兒皆焚燒紙錢哭於大內之前。由此可見,他在百姓心中的地位,雖然一生都沒能為自己做主,但是也成就了一個輝煌的時代,不愧對於千古第一‘仁’君。

  • 2 # 使用者8026275761286

    宋仁宗的貢獻是開展慶曆變法,開創了仁宗盛世

    趙禎(原名趙受益,1010年5月30日-1063年4月30日),即宋仁宗,出生於東京開封府,宋真宗趙恆第六子,母為李宸妃,宋朝第四位皇帝(公元1022年-1063年在位),為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天禧二年(1018年),被立為皇太子,賜名趙禎。乾興元年(1022年)即位。慶曆三年(1043年)開展“慶曆新政”。在位期間,經濟繁榮,科學技術和文化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史稱“仁宗盛治”。嘉祐八年(1063年)崩逝,享年五十四歲。

  • 3 # 歲月是一條河流

    呂夷簡是北宋仁宗朝的名相,為相十三年,深為仁宗趙禎倚重。呂夷簡在晚年患風眩病,仁宗甚至剪下自己的鬍鬚為呂夷簡療疾,祝呂夷簡早日康復。呂夷簡在慶曆三年(1043年)病逝後,仁宗讚歎其“憂國忘身”,對呂夷簡評價甚高。

    但仁宗在1033年親政後,曾一度將這位“憂國忘身”的呂宰相外放,這又是為何呢?

    仁宗的父親真宗在1022年駕崩時,仁宗趙禎即位。由於仁宗當時年僅13歲,由劉娥太后垂簾聽政。呂夷簡就是在此時就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一職的。

    但是劉太后比較戀棧,在仁宗年長後,還遲遲不想還政於仁宗。直到1033年劉太后病逝後,年過20歲的仁宗始得親政。

    被劉太后壓制多年的仁宗親政後,自然得親政新氣象,敲打一下劉太后的舊臣,除舊佈新,該調離的調離,該上調的上調。這個任務就交給了當時的宰相呂夷簡,仁宗命他起草一份新的官員任免名單。

    於是,劉太后主政時期重用的一些心腹大臣被調整了崗位,調離了朝廷,外放到地方任職。

    劉娥太后當年入宮成為真宗的妃子後,她的前夫銀匠龔美搖身一變,成為劉娥的哥哥,喚作劉美。

    朝臣錢惟演為了巴結劉娥,就把妹妹嫁給了劉美,因而成為劉娥的姻親,歷任工部尚書、兵部尚書、樞密使、同平章事出判許州等職。

    仁宗親政後,錢惟演被外放到洛陽,擔任西京留守。

    而當年真宗即位前為襄王時,因父親太宗趙光義反對他與劉娥往來,他便把劉娥藏在指揮使張耆家中。

    劉娥垂簾後,張耆就任樞密使、侍中等職,並封鄧國公。

    劉娥病逝後,張耆便被出判許州。

    而劉太后主政時期的參知政事陳堯佐、晏殊、樞密副使夏竦、右諫議大夫範雍及吏部侍郎趙稹等人紛紛遭到外放。

    令呂夷簡始料不及的是,他在按照仁宗的意圖精心安置這些劉後的舊臣後,他自己竟被仁宗罷相,外放到澶州任地方官。

    呂夷簡是北宋太宗、真宗兩朝的名相呂蒙正的侄子。他才識卓優,呂蒙正就曾向真宗稱呂夷簡是良相之才。

    真宗朝,呂夷簡升任龍圖閣直學士,權知開封府。

    1022年,年幼的仁宗即位,劉太后臨朝垂簾,呂夷簡升任相位輔政。

    呂夷簡在劉太后主政期間,遇事抓大放小。在小事上讓步於劉太后,但在涉及原則問題上,則寸步不讓,對劉太后的獨斷專行進行約束。

    在將真宗皇帝的神主(供奉祖先或死者用的小木牌)安放於太廟的大典上,劉太后堅持要把真宗生前的全部用品供奉於太廟,並要求將真宗的神位用銀罩覆蓋,否則是為對真宗的不敬。

    而呂夷簡則稱,盡心輔佐幼主,反對鋪張和浪費,才是對真宗皇帝最大的敬意。劉太后這才打消了大操大辦的念頭。

    真宗次子周王趙祐夭折後,真宗曾領養商王趙元份的第三子趙允讓於宮中。

    由於劉太后無子,對趙允讓非常喜歡。在仁宗趙禎出生後,劉太后還是不讓趙允讓出宮。

    呂夷簡唯恐劉太后對皇儲的人選三心二意,節外生枝,所以力勸劉太后送趙允讓出宮。最終,劉太后無奈,只得把趙允讓送回王府。

    仁宗親政伊始,呂夷簡即向仁宗進諫,上言八條建議,規勸年輕的皇帝勤政節儉、澄清吏治、與民生息,為仁宗所讚賞。

    正當呂夷簡意氣風發,準備與年輕的皇帝挽起袖子加油乾的時候,為何卻畫風突變,被解除了相位了呢?

    後來,呂夷簡透過入內副都知閻文應,終於打聽到了事情的原委。

    原來,仁宗退朝後與郭皇后閒聊起敲打劉太后舊臣一事。郭皇后聽罷隨口一句,難道呂夷簡就沒有依附太后嗎?只不過他長袖善舞,能隨機應變罷了。

    仁宗一聽,皇后所言也是極有道理的,劉太后也是非常倚重呂夷簡的。於是就決定將呂宰相外放到澶州去了。

    如此一來,呂夷簡和郭皇后就結下了樑子。

    呂夷簡畢竟是人才難得,在外放澶州後不久就官復原職,重返了朝廷。

    這時的郭皇后卻因為仁宗寵幸尚美人,與尚美人大打出手。郭後因不慎,掄了仁宗一掌,令仁宗大為光火。

    而與郭後有私怨的呂夷簡乘機落井下石,認為應該廢黜郭後的皇后之位。

    而反對廢后的孔道輔、范仲淹等人,在呂夷簡的操作下,紛紛遭到貶謫。

    就這樣,郭後因觸怒仁宗,又被呂夷簡火上澆油,皇后之位最終被廢。

    呂夷簡為相十三年,任用范仲淹用兵西夏,緩和與遼關係,還是比較有作為的。他為人雖然不太寬容,支援郭後廢后,打壓范仲淹等人,但總體而言,還是一位政績突出的名相。

  • 4 # 平沙趣說歷史

    簡單來說,因為呂夷簡本身也不乾淨。

    宋仁宗之所以要在親政後外放官員,無非是因為這些官員是劉太后的親信,他看著不爽、用著不慣,而呂夷簡本人,他在劉太后執政時期也算宰相吶,從來沒有明確反對過劉太后,要說他是劉太后親信,又有誰會反對?

    但宋仁宗一開始並沒有這麼想,因為呂夷簡比其他大臣都早開始了與皇帝的關係建設。

    劉太后雖是太后,但宋仁宗卻不是她的兒子,宋仁宗生母李氏是劉太后的侍女。在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年),這位侍女去世,劉太后想偷偷地埋葬了事,呂夷簡站出來表示反對。

    儘管劉太后一直對外聲稱自己是宋仁宗母親,但呂夷簡是知道實情的,所以他直接指出宮中剛去世的那位貴人葬禮得升級。劉太后急忙帶著宋仁宗回內宮,一會才單獨出來質問呂夷簡為什麼關心內宮的事。

    呂夷簡以劉氏家族的未來勸諫太后,最終使得太后回心轉意,提高了葬禮的級別。

    劉太后死後,有人告知宋仁宗身世,還有說李氏是劉太后害死的。宋仁宗疑竇叢生,一邊派兵包圍劉氏家族,一邊派人開啟李宸妃的棺木,看到她穿戴的是太后的服侍,宋仁宗才知道差點被人騙了。

    很顯然,這種與皇帝關係的修好是與太后關係保持的情況下進行的,呂夷簡真可謂長袖善舞,劉太后掌權他是太后的親信,宋仁宗親政仍是宋仁宗的親信,關鍵是,這種事只需旁人一點,宋仁宗是很容易想明白的。

    這個點透的就是宋仁宗的枕邊人——郭皇后。

    《宋史·呂夷簡傳》:帝始與夷簡謀,以張耆、夏竦皆太后所任用者也,悉罷之,退告郭皇后。後曰:“夷簡獨不附太后邪?但多機巧、善應變耳。”由是夷簡亦罷為武勝軍節度使、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判陳州。

    皇后的一句多嘴,直接讓呂夷簡從皇帝親信變成了清算物件,於是一起被貶了。

    當呂夷簡得知貶官名單的時候,還納悶著呢,名單明明是我跟皇帝一起商定的,怎麼會有我的名字?他在宰相任上多年,一隻手早已伸進內廷,不然他也不會知道李氏去世這種訊息。

    很快,呂夷簡知道是郭皇后在搞事,以他超絕的做人功夫和拿得出手的能力,不到一年又重返朝廷,當起了宰相,而郭皇后平白多了一個政敵而不自知。

    就在這一年,郭皇后自己又犯錯了,因為嫉妒寵妃搶走了皇帝,她找上門去幹架,宋仁宗在旁勸架,還捱了一巴掌。

    宋仁宗大怒,想要廢后,滿朝文武大多反對,但呂夷簡硬扛臺諫壓力,幫宋仁宗實現了廢后設想。

  • 5 # 野袍子仙女

    導語:宋仁宗要在親政後外放官員,其原因無非是因為這些官員是劉太后的親信,他看著不爽、用著不慣,而呂夷簡本人,他在劉太后執政時期也算宰相吶,從來沒有明確反對過劉太后,要說他是劉太后親信,又有誰會反對?

    宋仁宗

    宋仁宗趙禎(1010年5月12日-1063年4月30日),宋朝第四位皇帝(1022年3月23日-1063年4月30日在位)。初名趙受益,宋真宗的第六子,母親是李宸妃, 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封慶國公,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封壽春郡王,天禧元年(1017年)進中書令,二年(1018年)進封升王。 九月立為皇太子,賜名趙禎,乾興元年(1022年)二月,宋真宗駕崩,仁宗即帝位,時年13歲,1023年改元天聖。1063年駕崩於汴梁皇宮,享年54歲。在位四十二年,是兩宋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其陵墓為永昭陵。 諡號: 仁宗體天法道極功全德神文聖武睿哲明孝皇帝。史家把仁宗在位及親政治理國家的時期概括為"仁宗盛治"。

    宋仁宗天性仁孝,對人寬厚和善,喜怒不表現於外表。大中祥符七年封為慶國公。大中祥符八年封為壽春郡王,講學於資善堂。天禧元年兼中書令,次年進封癉王。九月初八,冊封為皇太子,任參知政事李迪兼太子賓客。十四日,朝拜太廟。天禧四年,下詔五日一開資善堂,太子手握手板,南向站著,聽輔臣參決各司事務。乾興元年(1022)二月十九日,宋真宗逝世,遺詔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后為皇太后,代行處理軍國事務。

    呂夷簡

    呂夷簡(978年-1044年10月3日),字坦夫。淮南路壽州(今安徽鳳台)人,祖籍京東路萊州(今屬山東)。北宋政治家,太子太師呂蒙正之侄、光祿寺丞呂蒙亨之子。

    鹹平三年(1000年),呂夷簡登進士第,初補絳州軍事推官。後以刑部郎中權知開封府。宋仁宗即位,進右諫議大夫,以給事中職參知政事。天聖六年(1028年),拜同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明道二年(1033年)罷相,不久復職。景佑二年(1035年),加右僕射,封申國公。次年,因與王曾爭事,二人同時罷相。康定元年(1040年)再次拜相。慶曆元年(1041年),徙封許國公,兼樞密使。其後因病以太尉致仕。慶曆四年(1044年)去世,年六十六。追贈太師、中書令,諡號"文靖"。嘉佑八年(1063年),配享仁宗廟庭。寶慶二年(1226年),繪像於昭勳閣,為昭勳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呂夷簡輔佐年少的仁宗,在太后臨朝聽政的情況下,正確處理北宋社會諸多矛盾,保證了北宋社會安定,經濟發展,為宋代名相之一。原有文集二十卷,今已佚。《全宋詩》錄其詩十一首。

    呂夷簡為什麼被外放?

    明道二年(1033年),太后崩逝,仁宗親政。呂夷簡向他提出八條規勸,即:正朝綱、塞邪徑、禁貨賄、辨佞壬、絕女謁,疏近習、罷力役、節冗費。仁宗皆虛心接受。

    仁宗郭皇后素不滿呂夷簡,在仁宗面前挑撥他與呂夷簡的關係,呂夷簡被短期罷相,旋即復任。郭皇后脾氣暴躁,在宮中與尚美人發生爭執,大打出手,不料一巴掌打在拉架的仁宗臉上。仁宗決意廢掉她,呂夷簡也表示贊同;孔道輔、范仲淹等人疏救,被貶官外任。當時,宗室子弟人數劇增,經呂夷簡建議,朝廷設定大宗正對其進行管理,又增設教授員。後加右僕射,封申國公。

    呂夷簡對大宋朝政改革的8項建議:正朝綱、禁賄賂、塞邪徑、辨佞壬、疏近習、罷力役、絕女謁、節冗費。這8點,都是從劉太后把持朝政12年以來的積弊出發,相當有針對性。宋仁宗接到奏章時喜形於色,和呂夷簡一條一條的商討了很久。不過,沒有想到的是,仁宗最終還是放棄了呂夷簡。不過,呂夷簡也明白,仁宗此舉,不是因為自己站錯了隊,或者是政績不好,他知道仁宗一定知道自己的赤膽忠心。而之所以把他貶斥,無非是仁宗想徹底擺脫劉太后的影響,以全新的班子,全新的形象開啟屬於自己的時代。當然,呂夷簡也非常人,他僅用半年的時間就重回了朝廷。一朝天子一朝臣,再次迴歸的呂夷簡則以全新的形象示人,成了仁宗最信賴的股肱之臣。縱觀仁宗一朝,良相輩出,但是真正影響仁宗朝,並且將整個國家推向極盛的正是呂夷簡。仁君配良相,才是一個繁盛朝代的標誌。所以說,一個盛世的形成,單靠一位明君是不行的,需要的是整個團隊。一個有序團結、人人為公的執政團隊,才是朝堂乃至國家健康發展的基石。

    總結:慶曆三年(1043年)春,呂夷簡病重。仁宗召見了他,不讓他下拜,扶他坐在自己面前。希望他在身體許可的情況下多多過問朝政。呂夷簡再三辭讓,仁宗允他以太尉致仕。不久,呂夷簡病故,享年六十六歲。訃聞傳入朝中時,宰臣正在向仁宗奏事,仁宗悲哭道:"安得憂國忘身如夷簡者。"旋即在禁苑中為其服喪發哀,並輟朝三日,下令有關卹典從優,追贈太師、中書令,賜諡"文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家庭中你對一胎偏心些,還是對二胎偏心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