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良人執戟2

    三國鼎立的局面以東吳孫權稱帝開始,即黃龍元年(公元229)。趙雲恰好在這一年去世。也應該算是三國時代的最後一位跨越兩個朝代,結局善終的“五虎上將”。

    之後,尚稱能獨擋一面而且結局得到善終的武將還有廖化、馬忠、王平、鄧芝。曹魏和東吳因篇幅所限,另當別論。

    ‬蜀漢大軍的先鋒一一廖化

    之所以將廖化排在第一位,緣於他是襄陽人,是隨著關羽守護荊州的主薄,負責一州的文書檔案工作。他當然是武將,只是在關羽這位萬人敵的盛名之下,輪不到廖化指揮作戰。

    關羽失荊州之後,局面十分混亂,廖化無奈之下投奔了東吳,但是,他“人在東吳心在蜀”,突然在大庭廣眾之下口吐鮮血,望後便倒……

    當廖化巳經斃命的訊息傳出後,他卻連夜帶著自己的老母親西去巴蜀。恰好在長江三峽的秭歸與討伐東吳的劉備相遇。

    劉備十分高興,當即任命為宜都太守。劉備去世後,上調成都,任丞相府參軍(軍事參謀)、廣武都督、右車騎將軍、持符節,兼任幷州剌史,封中鄉侯。鹹熙元年(264),蜀漢政權在鄧艾的奇襲下淪陷,廖化在押往洛陽的路上去世。

    ‬由糧食小吏到前將軍一一鄧芝

    鄧芝,字伯苗,義陽(隨棗一帶)新野人。東漢名將鄧禹之後,他是東漢末年進入益州的,直到劉備入蜀,鄧芝被委為郫縣邸閣督(糧食管理小吏),劉備到郫縣視察工作時,與鄧芝作過一次談話,劉備對他大加讚賞,之後升級為廣漢郡太守,職位相當於綿陽地區行署專員。

    當時劉備才逝世,孫權作何選擇,諸葛亮急需得到這方面的情報便於決策,鄧芝認為劉禪年齡尚幼,應派大使與東吳修好。

    於是受諸葛亮的指派,隻身前往東吳,鄧芝口才很好,代表蜀漢政權指出了當前的形勢和我們的任務,說服孫權加強了雙方的共同合作。解除了諸葛亮北伐時的後顧之憂。

    諸葛亮北伐駐紮漢中時,委鄧芝為中監軍、揚武將軍、車騎將軍,諸葛亮去世後,任軍師前將軍、兼領益州刺史、封陽武亭侯。延熙十四年(251),鄧芝去世。

    ‬蜀漢政權本土將領一一馬忠

    馬忠是諸葛亮一手培養出來的蜀漢本土幹部,在諸葛亮委任的軍政職務中鍛鍊成長起來的,他初為一般郡吏,劉備很欣賞他。

    223年為諸葛亮門下督,諸葛亮南征時任牂柯(貴陽)太守,率軍平定了當地叛亂,對地方治理釆用恩威並重的方法,當地土著認為他“甚有威惠”。

    230年諸葛亮任他為丞相府參軍,副長吏蔣琬署留府事。馬忠的主要功績就是為諸葛亮把好蜀漢政權的南大門。延熙十二年(249),馬忠在任上去世。

    ‬大字不識的鎮北大將軍一一王平

    王平,字子均,巴西宕渠人。行武出身,曾經在洛陽代理校尉,也跟曹操征討過漢中,除了劉備的“五虎上將”而外,他可能是唯一在曹操手下任職過的後蜀將軍。後來趁機投降了劉備,初為牙門將軍。

    王平在街亭一戰出名,由於主將馬謖的嚴重失誤,致使諸葛亮準備了五年的第一次北伐中原失敗。

    只有王平的一千人馬擊鼓堅持抵抗,“惟平所領千人,嗚鼓自持”(《三國志.王平傳》)

    此戰後,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和將軍張休、李盛,罷免將軍黃襲等人的兵權。

    唯有王平受到特別表揚,升為參軍。

    建興十二年(235)諸葛亮在武功去世,王平在處理內亂中表現出色,為穩定大局作出貢獻。

    建興十五年(238),進封安漢侯,代替吳壹督統漢中各軍。

    延熙七年魏國大將軍曹爽率步騎十多萬人進攻漢川,前鋒抵達駱穀道,川中震動,涪縣(今綿陽市)駐紮的大軍準備援助漢中,但是王平堅持就地抵抗,固守待援。

    事實證明王平的“禦敵於國門之外”的措施是正確的。

    王平是典型的軍人,從小在軍隊中服役,他認識的字不到十個,口敘文書命令卻有條不亂,他讓軍中人給他誦讀《史記》紀傳,也能夠正確理解。

    不過,陳壽認為他性情多疑,為人自卑。這句評價很少出現在陳壽的文字中,究竟誰是誰非,有待專家分析。

    王平於延熙十一年(248)去世。

  • 2 # abr3168094595

    -那時劉備剛投袁紹,關張二人都不在身邊,只得依賴趙雲,讓趙雲招兵買馬,訓練軍隊,並帶領趙雲參加了延津之戰,打了個敗仗,文丑死於亂軍之中,殿後的劉備趙雲轉身就逃跑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LCK賽區每把都拖大後期,每場比賽如出一轍,網友:LCK選手是按時長算工資,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