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十三號飛行員
-
2 # 2020
1、選竹
挖筍前需要選擇合適的竹子,不要選擇生長時間過長的竹子,最好是一兩年生的植株,可以透過觀察竹子的表層顏色進行判斷,顏色越深的竹子生長年份越久,而一兩年生的竹子表皮一般是青綠色的。
2、選地
挖筍時要選擇土壤比較鬆軟的土地,還要觀察地上的裂縫,竹子最下一盤竹枝伸展的方向與竹鞭的走向大致平行,沿著次方向觀察地面,凡是地表的土壤有微微隆起且鬆動開裂的地方一般都會有筍子。
3、筍結方向
對於年長的母竹,筍結一般在竹鞭的母枝上或母枝的前方,而年幼的母竹筍結則在竹鞭的分鞭上或者母竹的後方,對於無法判斷的竹鞭,避免盲目開挖,以免損壞竹鞭。
4、挖筍方法
挖筍的方法比較簡單,不要用力過猛,防止損傷竹筍,沿著筍尖輕輕向下開挖即可,而且要邊挖邊扒開泥土,到竹筍底部的時候,需要用力一鋤,才能使其脫落的更加乾脆。
-
3 # 使用者346478563639
一、選對竹子
自然生長的竹園是會分大小年的,只有大年的竹園才能挖到筍子,如果在小年的竹園裡挖筍,那隻能是給園主當義務工松竹園了。竹子的大小年很簡單,就是一個大年就必須會有一個小年,這是因為大年長了很多筍子,消耗了竹子的養分,這一點與蘭花開花有點類似。
大年竹的特點就是竹葉非常濃綠、茂密,感覺像是人為施了很多肥料一樣。那些竹葉枯黃、開花的竹園千萬不要去浪費時間與體力了。
二、踩土
凡是地下生長的根莖類,都有一個特點,喜歡疏鬆透氣又肥厚的土壤,冬筍也不例外。只有在這樣的土壤下,挖到的筍子才肥壯。
進竹園後邊走邊踩,不要忽視了那些落葉很多的地方,往往會出大筍子的。尤其是在土質比較硬的竹園,如果踩到一塊鬆軟肥厚的地方,那麼就是出筍的最佳位置了,這是根莖類植物趨氣性、趨水性和趨肥性的特點。
三、看竹齡
大年竹也有不同的竹齡,竹齡決定這根竹子的筍生長離母竹的距離,新竹出筍較近而老竹則遠。一般挑選3年前的竹子最好,這種竹子出筍多而且壯,出筍距離不遠不近,常常會一鞭子挖出一長串的筍。
四、掏老溝
老溝是指上一個大年時,人們挖筍順過的竹鞭溝(挖筍時找到一條竹鞭是會順著挖的),這條溝子通常被落葉和凍土覆蓋兩年以上了,這裡的土質最疏鬆,保溼性也非常好,常常會出大筍子。掏老溝時一定要輕,否則就可能將冬筍挖爛了。我曾經在一條長3米左右的竹鞭老溝裡,一連串挖出10根冬筍。
五、爛筍坑
前一個大年時,有些竹筍是不有長大成竹的,它們會在泥土中腐爛,這就會形成一個個的爛筍坑。有經驗的挖筍人,在山上會尋找爛筍坑,從這下鋤頭通常是不會空手了。而且從爛筍坑下尋到的竹鞭,順著掏肯定還不止一根筍。
六、斬筍
當鋤頭扒開冬筍的嫩黃頭時,不要急於將它挖起,要先將筍子周圍的泥土清理乾淨,看清竹筍與竹鞭的結合處再用鋤頭斬下,不然筍肉會被挖爛很多。
回覆列表
1、挖筍需要先看竹葉顏色的狀況,然後沿著竹子的路徑找竹筍,其次觀察竹筍的方向,判斷一下哪邊的樹葉相對比較密集一點就朝那邊挖,最後在挖筍時從竹筍兩邊挖才不會損傷竹筍。
2、下雨過後,春筍會很快冒尖,所以你要選擇雨後再去找筍,本來筍尖都在地底下,用肉眼去尋找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沒有幾十年的經驗,很難挖到好筍,但是一旦雨後冒尖,那麼他周圍的泥土會變得鬆軟不少,如此明顯的特徵,這樣也易於我們尋找。不過在雨後上山尋筍,還是要特別注意安全的,畢竟雨天路滑,山路難行一定要小心。
3、不能選那種特別老的竹林,也不能選新竹林,最好看著有2—4年份的竹林最佳,這種地方的產量最高。而且你還不能選擇長的太茂密的竹林,因為這種竹林一看就是前兩年長的太猛,竹筍的質量和產量都不會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