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720975071169

    武功、面子、資本,一樣不能少


    對於鏢局的起源,學者們至今存有爭議。驛站通常被認為是鏢局的前身,不過驛站只為官府提供服務,普通老百姓是沒有權利使用這個“公共資源”的。到了明末清初,商品經濟逐步發展起來,各地商人間的生意往來越來越多,結算的數額越來越大,那麼一個山東老闆要買一大批蘇州的絲綢,怎麼實現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呢?只有依靠鏢局,讓他們把銀子拉過去,再把貨物運回來。


    一個鏢局通常包括老闆、總鏢頭、鏢頭、鏢師、掌櫃、趟子手和雜役。很多時候老闆兼總鏢頭。他們通常是名震一方的江湖大佬,不僅武功好,人脈也很廣。鏢局的生意固然是刀頭舔血,靠鏢師們的一身武藝討飯吃,但走江湖總不能見人就打,不然雙拳難敵四手,早晚要栽在強盜手上。所以走鏢時還是要靠總鏢頭的面子,讓綠林好漢自動退避三舍。


    山西平遙華北第一鏢局的鏢旗


    要想開鏢局,還有一個重要的條件:資本。你要是沒有足夠的固定資產或者銀行存款,萬一你保的鏢被強盜劫了,鏢局賠不起,那麼僱主的貨物不就打了水漂嗎?鏢局沒有一個闊綽的門面,僱主也不會讓你來保大額的鏢,怕鏢局把貨物一收,來個監守自盜。有一間大門面就讓僱主心裡有了底,因為“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


    所謂“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開鏢局的鏢師們大都是同門、親戚或同鄉,這樣一旦遇到強盜,也能同心協力,不會有人自顧自地“風緊扯呼”(黑話,意為“事情不妙,趕快逃跑”)。金庸《書劍恩仇錄》裡的鎮遠鏢局,總鏢頭王維揚人稱“威震河朔”,有道是“寧碰閻王,莫碰老王”,除了紅花會這種有政治目的的幫會外,自然不會有強盜不要命地來劫鎮遠的鏢。王維揚是八卦門的建立者,手下鏢師都是門下弟子。


    鏢師們只有一身武藝也不行,走鏢時出門在外,武藝不能當飯吃。鏢局的規矩,鏢師的基礎技能是“三會一不”。古時候沒有谷歌地圖,沒法精確地制定行程,在飯點的時候恰好能走到一家飯館,所以埋鍋造飯的本領一定要有。一趟鏢從南走到北,或許就是幾個月,腳下不能沒有一雙合適的鞋,那麼修鞋是要會的。第三個要會的是理髮,路上風塵僕僕,到了一個地方,要是沒有點“化妝”的本事,還不讓人小瞧了?


    這個“一不”說起來有點可笑,竟然是不洗臉。塞外氣候惡劣,不是嚴寒、酷暑,就是沙塵飛揚,所以不洗臉就成了對面板的一種保護。我們在電視劇上看到那些“走西口”的生意人,身穿皮袍,一個個灰頭土臉,也是這個道理。


    鏢局業務按任務分,有行程鏢和看家護院鏢,行程鏢又有水路鏢和旱路鏢;按所保類別分,有銀鏢、貨物鏢、人身鏢和信鏢;按時間分,則有年鏢、季鏢、月鏢和短期鏢。商人選定鏢局的一項服務,先要到鏢局籤合同,說好押運的東西是什麼,規定好這趟走下來,付鏢局多少“鏢禮”;從什麼地方出發,到什麼地方交貨,路上需要多少天——路線一定是選總鏢頭朋友多的那條;萬一貨物在路上有什麼閃失,鏢局要賠償多少,一項一項都要在合同上寫清楚。山西平遙的著名鏢局“同興公鏢局”的行情是,每保一萬兩白銀的鏢,收50兩白銀的酬金。此外,依據路程不同,還要按裡數計價。


    同興公鏢局接過一筆鏢局史上最大的買賣。八國聯軍進京後,慈禧和光緒匆匆西逃,曾將93萬兩白銀交給同興公鏢局,讓他們押往西安。辦完這趟皇差後,老佛爺親賜了一塊“奉旨議敘”的匾額。


    鏢局收的“鏢禮”不少,不過鏢師們的工資卻不很高。鏢局給鏢師保食宿外,每月發給四五兩銀子,年底時還有分紅做“年終獎”。鏢師們到達目的地後,僱主如果給一些小額的打賞,就是難得的外快了。


    強盜給鏢師“賞”飯


    行軍打仗,帥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保鏢也是一樣,鏢旗就是鏢局的象徵。同興公鏢局的鏢旗是三角形紅旗,黃布鑲邊,旗邊上有九個邊鰭,意為“鏢走華夏九州”。在旗面邊上有一個白邊空心圓,上面寫著一個黑色的“王”字,說明這是王正清家保的鏢。王正清擅使一條大槍,與形意拳宗師李洛能、八卦掌宗師董海川和太極拳宗師楊露禪齊名。走鏢時,同興公的鏢旗掛在鏢車上,就是知會一下道上的朋友,讓他們掂量下自己有沒有搶鏢的實力。


    為了壯聲勢,鏢局在走鏢時還要喊“趟子”,也就是口號。喊口號的夥計被稱為“趟子手”。“合吾”二字為各個鏢局走鏢時所必喊。乾隆年間的“神拳”張黑五,被尊為鏢局業的祖師爺,“合吾”就是“黑五”的諧音。


    在梁羽生《鳴鏑風雲錄》中,洛陽虎威鏢局的趟子手在走鏢時喊:“虎嘯中州——虎嘯中州!請江湖朋友借道!”其實喊趟子也是有學問的,真正厲害的鏢局喊“威武鏢”,一張口就是什麼“我武唯揚”,擺明不給綠林兄弟面子。敢這麼喊趟子的,普通強盜也不敢惹。最常見的是“仁義鏢”,鏢旗下半旗,擺出讓綠林朋友“賞”飯吃的客氣狀。還有就是不喊趟子的,鏢師們為了不驚動某地的大盜,就會收起鏢旗,悄悄過去了事。


    所謂“小心駛得萬年船”,鏢師們在路上是加倍小心的。馬志明、黃族民的相聲《大保鏢》裡說,保鏢的兄弟倆覺得“住店更不安全,咱是連夜而行”,這是犯了鏢局的大忌,因此活該他們倒黴。鏢局保陸路鏢,為了安全起見,夜間能不趕路就不趕路。打尖住宿前,要先看看店裡有沒有詭異的人盯梢;再逛逛廚房,聞聞有沒有蒙汗藥的味道,以防孫二孃的黑店。鏢師們的行業守則中有一條特別規定:遠離婦人,就是把女的都當壞人來防,不要中了人家的美人計。


    鏢師、趟子手們疲勞了一天,但也不敢麻痺大意。鏢車上掛著燈籠,值班的鏢師在夜裡只要看到燈籠動,就知道是有強盜動手,呼喊“哈武”二字,招呼同伴禦敵。等到天明起鏢的時候,鏢師們還要一一檢驗鏢車,確定貨物完好無損後,才能上路。


    鏢車走在路上,收買路錢的人有兩種,一種是官府設的關卡,給差役塞點紅包,也就過去了,但碰上另一種就沒這麼簡單了。俠客是單幹戶,自由自在地除暴安良、快意恩仇;鏢師就不同了,他們服務於鏢局,拿人錢財、替人消災。鏢師們見了攔路打劫的強盜,首先想的不是怎麼把土匪們打得落花流水,然後繩之以法,而是要盡力“化干戈為玉帛”,把貨物平平穩穩地護送過去。


    鏢師們趕著馬車,押著貨物走在路上,突然見路上挖了坑,或者撒上了打仗時用的鐵蒺藜,就知道前面有道上的朋友討生意。這時主事的鏢頭就會讓鏢師和趟子手們把鏢車圍成一圈,等著強盜露面。攔路搶劫的人從山林中現身後,鏢頭上前搭話前,要放下武器,以示沒有惡意。


    如果這強盜也是混江湖的,不是什麼都不懂的“菜鳥”,見面要問:“吃的誰家的飯?”鏢頭要答:“吃的朋友的飯?”強盜又問:“穿的誰家的衣?”鏢頭再答:“穿的朋友的衣。”沒有人攔路搶劫,就不會有鏢局,所以鏢師們的衣食都是強盜朋友“賞”的。鏢局方面一切客客氣氣按“規矩”來,強盜也不好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殺過去。雙方一套關係,或者是同鄉,或者各自門派間有瓜葛,沒準兒就互道一聲誤會,就交上了朋友。


    也不是所有的強盜都守規矩,要是鏢師遇上“硬茬”,說一句:“朋友聽真,我乃線上朋友,你是綠林兄弟,你在林裡,我在林外,都是一家。”強盜回一句:“不是一家。”鏢師這時也還要耐著性子,再說:“五百年前俱是不分,是朋友吃肉,別吃骨頭,吃骨頭著別後悔。”要是強盜還不走,那鏢師就沒轍了,喊一句:“眾家兄弟一齊打響,哈武。”這就要手底下見真章了。


    即使萬不得已,鏢師和強盜動上了手,雙方也都留有餘地,不會拼個你死我活。大家吃的都是江湖飯,低頭不見抬頭見,一旦打個頭破血流,結下了樑子,以後就不好見面了。如果綠林朋友給面子,肯讓出一條路,那以後這些強盜到了鏢局的地頭上,鏢局也要予以招待和幫助。


    除了押鏢以外,看家護院是鏢局的另一個主要業務。鏢師當保安,也要嚴守行規,比如不能進住女眷的後院。夜間,鏢師坐在屋子裡面,一聽到什麼風吹草動,縱身一躍就能來到院子中。鏢師這時就算看見了盜賊,也不能抄兵器就衝上去,還是要先照江湖規矩說道一下:“有掛住池,拉桿靠山的埝上有朋友,不必風擺草動,能可遠採,不可近尋,埝上朋友聽真,你若不仁,別說我不義,是朋友順風颳去。”強盜問:“你靠的哪座山?”鏢師答:“我靠四大名山。”盜賊問:“何為四大名山?”鏢師答:“朋友義氣為金山、銀山,我看朋友重如泰山,相會如到梁山。”對話落在江湖義氣上,普通的盜賊或許就此走了,鏢師三言兩語就保了僱主家的平安。


    科技沖垮了鏢局


    插有鏢旗的鏢車


    歷史上真實存在的著名鏢局,除了上文說到的山西同興公鏢局外,還有會友鏢局、昌隆鏢局、廣盛鏢局等。會友鏢局的創始人宋彥超,以一套“三皇炮捶拳”享譽武林。他早年投身“神機營”,被授以五品頂戴。後來在北京前門外糧食店街創辦“京都會友鏢局”。他們曾接過李鴻章家的業務,幫李中堂看家護院。鏢師李堯臣自創“無極刀法”,親手訓練出了二十九路軍的大刀隊。


    建立昌隆鏢局的人左昌德也是大有來頭。左昌德年輕時和玉永鏢局的總鏢頭張德茂學習綿掌,後在杭州創業,開辦了自己的鏢局。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昌隆鏢局為江蘇巡撫押運蘇繡“七禽圖”到北京,進貢給皇帝,左昌德得到御賜黃馬褂一件、鏢旗一面的賞賜。有了這一層關係,不管是各地的官府衙門,還是綠林上的好漢,誰要是為難昌隆鏢局,那當真就是“太歲頭上動土”了。鏢局與鏢局間是同行,但不是冤家,江湖上還是義氣為先。有一次,同興公鏢局走鏢時丟了東西,王正清請左昌德出手相助,最後找回了貨物。


    山西祁縣廣盛鏢局總鏢頭戴二閭人稱“神拳”,在電視劇《喬家大院》中,喬致庸曾請老英雄出山,一同對付劉黑七。戴二閭武藝之高,從一個故事中就能看出來。江湖規矩,不管是什麼鏢局,到了“武術之鄉”滄州,都不能喊趟子,否則就有關公門前耍大刀之嫌。有一次,廣盛鏢局押鏢到了滄州,一個新入行的趟子手不懂規矩,就喊起了鏢局的趟子。滄州功力拳宗師尹玉文等三人聽說後,就來找戴二閭,讓鏢局給個說法。戴二閭好話說盡,滄州的幾位武林人士就是不肯講和,執意要向戴總鏢頭“討教兩招”。戴二閭無奈之下,只好出手,將三個人一一撂倒,揚名滄州。


    在清朝中期,鏢局的生意一度十分紅火,由於鏢師們的傳揚,武術也得到長足發展。鏢局走向衰落有三個決定性因素,一個是票號,也就是早期銀行的興起,讓生意人不必再把成箱的銀子打包運輸,只拿一張銀票,就能在各地提取現銀。其次,現代交通工具興起,光緒二年(1876年),英華人修建了中國第一條運輸鐵路——淞滬鐵路,其後唐胥鐵路、京張鐵路相繼開通,鏢局從陸路押運貨物的生意急轉直下。第三,晚清以來,刀槍劍戟這些傳統兵器開始被歷史淘汰,江湖逐步瓦解,武術與義氣成為小說情節。


    道光十年(1830年),廣盛鏢局的關張為鏢局敲響了警鐘,光緒、宣統年間一批鏢局倒閉。同興公鏢局比較厲害,一直堅持到了民國三年(1914年),終於還是無力對抗潮流,結束了半個多世紀的經營。鏢師們除了一身武藝,也不會其他的技術,失業後就都改行做了專職護院——保鏢。


    (參考資料:《江湖走鏢隱語行話譜》,劉燦忠《同興公鏢局考》、古彧《鏢局春秋》、李剛等《明清鏢局初探》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生孩子到底會經歷什麼?又會折射出什麼問題?